三十六章 赶路
作者:意想恬楷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612

“对了子义,让你打探的人你不要疏忽了。.”

“主公放心,我已经安排好了,过了嬴县前面就是泰山郡的郡治奉高县,再过去就是博县了,过了博县才会到巨平,主公要打探的人如果是在巨平县那就很容易会找到的。”

“好,子义多费心了,东阿那里有没有安排?”

“回主公,济北国东哥县那里我已经安排一什人前去打探,阳平郡卫国也是安排了一什人,包括安平郡广宗我也是派遣了一什人,都是按照主公的要求,化妆前去的,只是路途比较遥远,要想得到消息恐怕还需要时日。”

“哦,辛苦子义了,有消息及时通知我,”

“是,主公。”

“抓紧时间休息下,天凉后我们继续赶路。”

“是,主公。”

由于正是盛夏,夜晚在野外宿营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安排,只要不下雨,乡勇还是更喜欢在外面露宿,毕竟是凉快,帐篷里面是非常闷热的。这些都少提。

第二日晚间,当行进到嬴县附近的时候,大家都纷纷要求趁着夜晚,奇袭黄巾贼,太史慈传回的消息大家也都知道,前面也都与黄巾贼打过数次了,黄巾贼实在是没有什么章法,除了依仗人多,也是没有什么战斗力的。

万人的黄巾贼,真正能够打仗的也就是不到两千人,其他都是些老弱妇孺,嘱咐各位要尽量收降,就让他们自己商量着安排去了,放手让他们锻炼,毕竟我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以后打仗还是交给他们吧。

很快就传回了胜利的消息,到天亮的时候报上来的清点战果却让人比较郁闷:县城里面其实也已经没有什么人了,包括县令在内的朝廷官员都跑了,只是几个大户聚集了些家丁在守城。黄巾贼是一触即溃,投降了近八千多人,绝大多数是老弱妇孺。

这八千人的安排让人伤脑筋。城里的那几个大户不愿意安排,按照他们的安排就是全杀头,已经投降了,杀不得,主要是心理上过不去。但是也不能放了,把他们放了就还是一批黄巾贼。

“都说说吧,这八千人该怎么处置?”

“主公,其实也没有什么,就把他们交给那些城里的人,我们继续到颍川。”太史慈首先说了他的意见。

“这是你的意见?”

“是,主公,也是各个部曲长的意见。”

“哦,三位先生是什么意见?”

三人互相看了看,最后伊籍说:“主公,部曲长的意见其实也是代表了大家的意见,不过,我想主公踌躇的原因无非就是害怕他们被杀头,这是主公的仁慈,但是我们也确实是没有办法,不可能带着他们去颍川吧?实在不行的话,就把他们全放了,各安天命?”

“各安天命?在这样的时候,他们还是难逃一死。惃生先生、伯机先生,粮草我们还有多少?”

“回主公,粮草还有三千石,这一路都是按照主公的吩咐,粮草就地筹措,省了许多输运的费用,不过我一直担心,若是这路途上都是如这个县城这般有黄巾贼聚众起势,我们的粮草恐怕支持不了多久。”

“在这个县城里筹措到多少粮草?”

“回主公,县城里虽然有两家大户,但是他们的粮草也不多,只筹措了不到千石。”

“不对呀,这里一直是比较富庶的地区,既然能够被称为大户,粮食不应该少,我糜家都是存粮数万石,他们怎么也应该有几千石粮食的。”

“回主公,我也知道他们的粮食不少,但是因为黄巾贼的原因,他们都不愿意出卖粮食。所以都是推脱粮食不多。”

“哦,是这样。我已经做出决定,这些人全部送回朐县,惃生先生和伯机先生负责安排。反正还有几个月的时间黄巾贼就会彻底失败,到时候我们还要想办法招揽人口,这些就是现成的人口。”

“主公,请仔细斟酌,这些都是老弱妇孺,没有什么大用的。”

“呵呵,晓尹先生,人口很重要,这个以后你们就会明白的,就先按照我说的去安排吧。另外,请惃生先生和伯机先生再多想些手段筹措些粮食,把这八千人妥善的送回朐县。不知道在泰山郡那里可以筹措到多少粮草?”

“……”

“先去安排吧!”

“是,主公,玉(籍)尽力。”

“子义安排好前面的斥候探查,其他部曲长也都安排好乡勇,在此休整一天,明天我们继续上路。”

“是,主公!”

天凉赶路,天热休息,两天到达了奉高县,拜见太守,通报了嬴县的情况,同时也见到了嬴县的县长等一众官员,听说黄巾贼已经没有了,县长很兴奋,很大方的给我们筹集了不少的辎重,这些都有荀玉和伊籍去应酬了。

过博县,快到巨平的时候,得到了太史慈的回报:于禁已经投靠泰山平阳的鲍信了。

鲍信,曹操的死党之一,为了曹操战死在沙场,看来于禁已经是曹操的囊中之物了。

不用想太多了,得到得不到,尽人事听天命吧。

六月二十二日到达东平国刚县的时候,传回了东哥的情报。

在黄巾起事后不久,东阿县县丞王度就起而应之,更是烧掉了县中的仓库。县令逾城逃走,吏民负老携幼向东逃到渠丘山。后来程立命人去侦视王度,发现王度等人得空城不能固守,于是出城西五六里外止屯。程立于是向县中大户薛房等人说:“如今王度等得到城郭也不能屯居,其势可以测知。他不过想趁机虏掠财物,并没有坚甲利兵以盈攻守之志。我们为何不相继回城守之?而且城高郭厚,又多谷米,如今若果还城找寻县令,共同坚守,王度必不能久待下去,那时向他攻击,王度便可破了。”薛房等以为然。吏民却不肯相从,程立只得无奈地说:“愚民不可共计大事。”于是密遣数骑在东山上高举旗幡,令薛房等人望见,然后大呼“贼兵已经攻至!”,便下山取城,吏民见势便跟随同去,终于找到县令,一共守城。

“好,斥候探查的大致情况就是这样,找大家来就是想给你们说一下,我要带人去东哥。”

“主公,东阿距离此处甚远,来回得有二十日,是否需要斟酌?”

“不,东阿是一定要去的,这点就不必说了,前面我就说过:路上我可能会去几个地方,行军路上就由晓尹先生全权负责,惃升先生只要做好粮草保证就好。现在要说的是以后的安排。”

“请主公吩咐!”

“子义现在有一百多匹马了,骑兵训练也颇有成效,我就只带骑兵前去,伯机先生也一同前往,你们继续向颍川走。”

“主公,只去百人,是不是少了点?”

“根据情报来看,那个王度也是个庸碌无能之辈,程立只是手里可用之人太少,有这百人,再加上子义的勇猛,必可破之。”

“是,主公。”

“好,子义,安排好斥候,明日一早我们即刻出发。”

“是,主公,斥候已经出发了。”

“好,你到是想到前头去了。”

“谢主公夸奖,慈去安排出发。”

“主公,籍只是一介书生,百骑人马也无需多少辎重,主公叫我也去,不知是何用意?”

“呵呵,伯机先生,程立大才,请先生同去,就是想让先生设法请得程立来助我,如果光是我去,恐怕程立不会前来。”

“主公,籍……”

郭映扯了下伊籍的衣袖,小声说:“呵呵,伯机兄就不用推辞了,就按照主公说的做吧。”

“主公似乎知道程立在东哥的动向?事先就派人前去打探。”

“呵呵,伯机兄还不大清楚主公的能力,以后就会知道了。”

“此话怎讲?请晓尹兄教我!”

“呵呵,伯机兄,等会我给你说,先听主公安排吧。”

“哦,主公安排人去阳平郡卫国打探,是否也是知道那里有大才?”伊籍忍不住还是问了出来。

“是,我知道那里是有个大才,其实天下大才如天之繁星,只是淹没在茫茫人海之中,少有能够出头露面,值此天下动乱之时,才可以出落峥嵘,我辈之人不可自短!”

“是,主公。”

“好了,早点休息,明日一早出发。”

“是,主公。”

“晓尹兄,慢走,你刚才说的要给我讲主公的事情。”

“伯机兄也忒急切了,回去房中慢慢叙说不好吗?”

“哦,是籍操切了,请见谅,晓尹兄请!”

天色未明,乡勇已经都准备好了,一路都是如此,趁着早晨天气凉爽赶路,到了中午天气炎热的时候就休息。

“主公,一切就绪,何时出发?”太史慈过来问到。

“出发吧。”

“是,主公!出发!——”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刀枪各在腰。这只经过了几场厮杀的乡勇队伍,已经明显的带有了杀气。看着荀玉和郭映带着队伍逐渐走远,我才一拨马头,与太史慈一起去追赶前面的骑兵队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