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忙碌
作者:意想恬楷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170

让他们两个人去安排招募兵勇和训练的事情,我直接去找大哥。.

这个时代的人由于是在农耕文化的熏陶下,干什么事情都显得慢悠悠的,我必须去催催大哥了!

找到大哥的时候,他还是在不紧不慢的,“大哥,去县衙的事情准备的怎么样了?”

“哦,马上就准备好了!你再等会!”

跟大哥一起走在前面,后面是一个家丁挑着一担礼物,终于可以走出这个家门了!

出门来到街上,才看到这个县城的全貌!

是全貌,整个县城被一圈低矮的城墙包围着,城墙是泥土夯筑成的,也许是时日太久的缘故,显得斑驳破败,道路显得很规整,大致可以看出是呈现个“丰”字结构:一条主干道贯穿东西,两头经过城门一直通到城外,县衙门坐北朝南的坐落在县城的中心位置。

主干道是一条石板路,路面宽度估计是有十五步左右,路两边排列着几个深宅大院,其他的都是一些篱笆围起来的小院落,院落里的房子看起来很低矮单薄:外墙都是泥土涂抹的,房顶覆盖着茅草,真是名副其实的茅草屋!

很快我们就到了县衙,从侧门进去,给看门的衙役送了点礼物,衙役就乐呵呵的拿着大哥的拜帖和礼单进去了,我和大哥就在门口等着。

时间不长,衙役就出来了,告诉我们,县令在侧厅接见。

跟随大哥一起到侧厅见县令,挑礼担的家丁就由衙役引领着,估计是到库房之类的地方。

进到厅房,看到正中的主位上跪坐着一个40来岁的人,表情还挺严肃,两边的陪坐上也坐着两个人。

跟随大哥行完礼,我们被让到客座上坐下,说实话,这个跪坐的姿势我是越来越感到难受,不过也没有办法,鹤立鸡群的滋味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甚至有可能会被舆论给彻底的镇压。

书说简短,很快就说完了事情,基本归纳就是三条:朝廷的诏榜早就来了,手续由两个陪坐上的人(据说叫县丞)去办理;粮草辎重完全是由自己负责,朝廷没有力量,不会出一点的;兵器甲帐也是要由自己筹措,县衙里有几套刀枪皮甲,都给了我们,还有县衙的几百斤铁也被我们搜罗了,但是这些铁不够呀,最后,县令答应写了个帖子,让我们到其他县去买。再有就是工匠的问题,结果让人比较失望,在朐县竟然没有什么工匠,这里一直没有什么大工程,普通的工程派徭役就都可以完成,所以县衙就没有豢养工匠。

跟着两个县丞一起办完所有的手续,那个家丁已经根据吩咐赶来了牛车,一起到了武器库,才发现,所谓的几百斤铁,真正的铁块只有不到一百斤,其他的都是戈头,就是那个武器长戈,还没有安装戈柄,只有一个头,看来县令是来了个废物利用,不过也好,有总比没有强!

回到家,有人已经在等着了:木工回来了,还带回来了三个人,只是不知道我需要多少模具,所以一个人做了一个,在等我回来决定。

到了工地,看到大家都围坐在一起,制作好的模具都放在他们身边,看到我过来,都站起来,憨厚的看着我。

拿过模具,基本都可以,就是尺寸还没有办法确定,因为现在的尺子和后世的尺子到底存在多大的差距我还不清楚,这个就没有办法了,以后再说,只要这4个模具的尺寸基本一样就可以了。

模具是按照我说了,一次可以装4快泥坯,每个泥坯的尺寸都是按照长宽高四比二比一的比例,模具连接的部分都是用榫连接的,只是这样的模具估计用不了多长时间,先凑合吧,毕竟只是磊几个炉灶,其他技术问题以后再解决。

招呼大家一起过来,指挥他们调泥,装模,出模,调泥就是要把泡过的泥土调整到合适,旁边有水和比较干的泥,看情况添加。

也没有什么技术难度,一会时间就基本都掌握了。

装模和出模有一定是技术难度,不过也不大,在我的指导下,很快,几个人就制作出了成品泥坯。品相不太好,熟练了应该会得到改进,要求不能太严了,慢慢培养吧!

分配他们各自负责的任务:两人负责调泥,4个人负责装模,4个人负责倒模,还有2个人就打杂,清理场地等。

看他们都干了起来,工作都有条不紊的展开了,记得虑水的时候有个人协调指挥的不错,问了他的名字,叫陈雷,就让他负责这个工地了。

叫来管家,让他去把铁匠叫到家里来,一百来斤铁,需要打造兵器,以后还会有更多的铁,叫个懂行的人来一起商量是必须的。

很快,这个叫鲍二牛的铁匠就来了,看这个人的年纪大约是四十来岁,大概是因为打铁的缘故,脸膛黝黑,身材很魁梧。

把我的事情还有需要他们来打造兵器的情况说了以后,这个鲍二牛有些犹豫。

“怎么,有什么问题不好办?”

“我……”犹豫和畏惧的表情让他的魁梧身材显得很……可怜,“我以前没有打造过兵器,我就会打造农具。”说完这句话,他的表情迅速变得轻松起来。

“没有打过?”赶鸭子上架吧“那没有关系,可以学嘛!”

“那要是打坏了……”

“呵呵,没有关系,”现在是要增加他的信心“都是铁疙瘩,坏了可以重新再打造,又不是坏了就会报废。”

“行,那我试试。”

“你还认识不认识其他的铁匠,我这里的铁器活以后会很多,光这次,现在是一百斤,后面很快就会源源不断的买来,你一个人是怎么也干不过来的。”

“我认识几个人,他们的手艺都比我好,不过……”

“怎么了?有话尽管说。”

“他们落脚的地方都很远,我没有办法联系他们。”

“哦,这样吧,你只要知道他们的落脚地方就行,你给他们写封信,我派人去请他们过来。”

“我不会写信。”

“……”

“你看这样行不行,”管家一直在旁边“你出一个他们认识的信物,我们派人拿着你的信物去。”

“这样啊,我打几个铁件,他们看到铁件就知道是我了。”

“好,就这么办,你去准备你的信物,”转身对管家“选几个伶俐的人,让他们尽快出发,另外,告诉他们,路上如果见到铁匠,都要问问,最好是把见到的铁匠都弄回来,告诉他们,谁请回来的铁匠多,我就赏谁!”

“是!”

看看天色,太阳已经比较低了,这一天就快过去了,一直在忙碌,现在想一想,好像还是跟做梦一样,唉,来到这个世界快一天了,忙碌让我暂时忘却了其他想法,现在清闲下来,愁绪油然而生。

就这样来到了这个世界,不知道后世里的父母会怎么样?

有句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可是,那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呀,别说千里,就是万里,也是在一个时空,想见面是有很多方法的,我呢?希望不能说没有,但是希望无限趋近于零。

在那个世界的我应该是死亡了吧!当父母知道了这个消息,不知道会伤心成什么样子。

唉!!!!!!!!人的通病是不知道珍惜眼前的幸福,等到失去了才恍然大悟,但是已经晚了,在这里奉劝大家一句,好好珍惜吧,对父母家人多一点关心关注、多一点问候,让他们感觉到你爱他们的心!千万不要“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不在了才想起来他们的好,才想到要孝敬,就太晚了!趁着父母健在,多孝敬父母吧!趁着自己健在,多照应周围的家人、朋友,让周围的家人、朋友都可以感觉到你的关心,至少也要让你周围的家人都可以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心、爱护,让遗憾少一点,让真心的笑脸多一点!

“二少爷,小食到了,该吃饭了,你看怎么安排?”

“哦,就按照平时一样吧,对了,土坯制作的怎么样了?”

“泡的土都制作完了,就是最后的时候,那个模具快散架了,那几个木匠随时修理,勉强才做完。”

“都回去了?”

“是的,都回去了。”

“工钱都给结了吧”

“按照您的吩咐,都给了。”

“把荀玉和郭映都叫上,一起去吃饭吧!”

“是!”

这个时代的饭菜,说实话,也就是裹腹而已,远没有后代那么多的花样和讲究。每人一个小桌,“食不言寝不语”,孔子的这句话在这里诠释的很完美,儒家大行其道,孔孟之言就是金科玉律,后世的许多影视剧里有很多宴会场面都是熙熙攘攘,估计都是按照当时的宴会情形来理所当然的让古人都违反圣人的训导。

很沉闷的吃完饭,交代管家明天继续让人来做工,跟大哥道别,带着荀玉和郭映一起回到了我的房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