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红鱼先生
作者:姜小花讲笑话      更新:2020-04-16 06:46      字数:3075

外城有条小溪,溪水由北至南贯穿了大半个京城,因北不知何往,南不知何去。所以小溪其实并没有什么耳熟能详的名字。

不过在外城,这条小溪倒也算得上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每逢亲眷好友来京探望,本地人总会带着去游玩一圈,倒不是去看那清澈见底的溪水,主要还是去看鱼,溪水里常年生活着的一种红色小鱼,煞是好看。

这种鱼本是皇家的赏玩之物,听说万历皇帝还给这种红色的小鱼赐名叫“金鱼”意为尊贵。民间多少犯些忌讳,宫里太监们曾经组团来外城的小溪捕捞,想全部运去皇宫给陛下独享。

可不知为何,这种鱼总是越捕捉越多,源源不绝,生生不息的态势让太监们头痛不已,最终只能作罢。

红鱼囤聚最多的地方在外城南边溪水流过的一处庄子内,庄子的主人姓梁,叫梁红鱼。

梁红鱼是个步入中年的残疾人,双腿齐膝断裂,常年有两个红衣白发老仆服侍日常起居。

他喜欢看溪水里的小红鱼,他认为既然名字有相同之处,想必缘分自然不浅,甚至上一辈子自己就可能是这小溪里的某一条小红鱼,所以他对这些红鱼异常的好,很多时候比对待人更友好。

外面的人就因为这一点,大多数时候会称呼梁红鱼为红鱼先生。

这种带先生的称谓里隐含着某些敬佩之意,敬是因为实力,佩是因为畏惧。

红鱼先生是九帮红鱼门三百大红衣的老大,所以敬佩二字受之无愧。

今日已是深秋,红鱼在冬眠。睡觉的时候被人打扰是一件极度不开心的事情。所以当红鱼先生看到面前跪着的三个人准备嚎啕大哭大呼冤枉的时候,他用手做了个禁声的动作。于是溪水边,柳树下的所有人都紧紧的闭上了嘴巴。

跪在地上的三个人已经被带回来审了一天,一个是驿站的驿臣,一个驿吏,一个驿夫。

审的是驿站张县令被“京城土鳖帮”劫走的事情,整整一天,没有审出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红鱼先生看着他们三个满身血污,狼狈不堪,低三下四的模样,厌恶地轻轻挥了挥手,示意手下可以带他们离开。既然不是那些肝胆忠义之人,自然没有替别人保守秘密的理由,再审下去也是徒劳,而红鱼先生从不做徒劳之事。

再说了,柳树,白水,红鱼一静一动之间都是人间最美妙的享受,可不能被这些龌龊人物的因果沾上了。

今日秋风清明,略有寒意,老仆端着刚泡好的热茶等候在红鱼先生的身旁。

“头条大街有个丝绸铺子,你去买些丝绸,顺便看看”红鱼先生压低声音吩咐了一句。

去丝绸铺子买完丝绸,却还要顺便看看,看什么?

老仆却像是听明白了这句话,俯身退了下去:“左一领命。”

外城江湖上的人大都想不明白,一个帮派的老大为什么可以是个残疾人。而且残的是两条腿,不是独眼,断臂,缺耳这种常见的“战绩”式“凶猛”示的残疾类型。

更想不明白,一个无法走路的人是如何在红鱼门老大的位置上稳稳的坐了十几年!难道不是应该在某个夜黑风高的晚上被手下砍了脑袋,抢了老大的位置吗?不,对付一个断腿残疾人,白天动手也没什么问题啊。

江湖人想不明白的事情,一般都会幻想成各种各样鬼神般的传说。所以不知不觉中,千年红鱼精的名号也被冠在了红鱼先生的身上,毕竟鱼也是没有腿的。

而千年红鱼精身旁服侍的两个白发老仆必定是两个百年红鱼精化身而成才合情理。

这两个百年红鱼精,一个叫左一,一个叫右二。

太阳快要下山,只剩下灼烧的半圆留在人的眼睛里。头条大街上的老百姓们行路匆忙,再不回家等会就要打更了。

一辆不甚豪华的马车却背道而驰,赶车的人穿着一身大红衣服,腰间配着一把3寸长剑。

马车停在丝绸铺子门前,一个红衣白发老人下了车,挥手阻止了正要关门的姜六,说是要买两匹丝绸。

姜六一边笑着把老人引进店铺,一边自然的卷起了袖管。他还没有跟百年红鱼精打过,他有些小激动和小紧张,不知道和妖怪打起架来是什么模样。

“小兄弟,你家的丝绸似乎比皇宫里上贡的料子更好些。缎面纹理清晰,亮光刺眼,手感玉润非常柔软。”老人在店铺的大堂内转了一圈,抓起一块丝绸布料,微笑着说道。

“老先生好眼力,这些都是苏州织造里退下来的老织娘们亲手做的,自然差不了。”姜六看到不知何时站到柜台前算账的姜十三和正在铺子门口与驾车的红衣人对峙的姜七,心稍微定了下,随口说道。

“不过,这苏州织造可是只给皇家上贡,那些退下来的织娘们却随你家少爷做了寻常人家的买卖,可合规矩?”天子家的用具让老百姓用,这家丝绸铺子胆子真大!老先生看着姜六,收起了笑容,淡淡的问话。

“织娘也要生活啊,上有老下有小的,一辈子只会这一门手艺,难道饿死了就合皇家规矩了?”姜南笑着从里门走了出来,示意姜六退到一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的就是这个理吧。

老人看了一眼姜南,拱手一礼:“见过姜帮主”

姜南点头回礼:“见过左一老先生”

这场面倒不像是江湖人见面,像是两个读书人。

“苏州人...真新鲜”红鱼先生在苏州打行和聚义堂打架的时候说了这句话,于是左一就安排调查过姜南的底细,背靠锦衣卫查点事情确实方便。

而孟西风昨日就已经把红鱼门的主要人物画像送给了姜南。

虽从未见过面,但是两人也算交过手。

“姜帮主真是菩萨心肠,老朽佩服”

“老先生过誉了,初次见面,不如带两匹丝绸给红鱼先生,算是晚辈的见面礼。”

“我家先生每每提及姜帮主,多有感慨,感慨姜帮主的年少有为,感慨姜帮主的手段了得。本就有多亲近之意,只怕两匹丝绸做这见面礼,这礼薄了些?”

“喔?.......不知晚辈该送什么,才能受的住红鱼先生的这番亲近之意呢?”

“一个人,如何?”

外城是九帮势力织成的一张网,网格细密均匀,层层叠叠,难有漏网的存在。所以大多数事情都能够推敲一二。

作为“过江龙”的姜南本就在网格中极为显眼的位置,被关注也是应有之意。

红鱼先生让左一来看看,看的正是这张网上的姜南有没有做撕开这张网的事情。

“不知红鱼先生要个什么样的人?要知道我苏州打行向来不参与人贩子的生意。这份礼会不会太难送了?”姜南笑着回应。若没有证据,有些话不能乱说。

左一安静的看着姜南,分不清姜南此话的真伪,于是继续道:“红鱼先生让老朽带来了一千五百两银票,听说苏州打行也做寻人的活计,不知道这个价码可合适?”

九帮做事向来大气,能用钱解决的事情从来不动武,当然前提是对方有能让你把刀收回鞘的本事。聚义堂没有杀姜南这些人,必定有它的理由,红鱼门自然也会掂量几分。

这是一个台阶。

如果人是被苏州打行救的,用一千五百两银子把人买回来,两边的面子算是都全上了。

可是有台阶,也要看对方愿不愿意往前迈开这个步子,顺着你的手让自己的毛被你撸平了。

“我们苏州打行在这京城算是新人,根基浅,路子窄,这两眼一抹黑的怕是帮不了红鱼先生什么忙吧?”

姜南向来不喜欢走别人给的台阶。

“此话当真?”

“比真金白银还真!”

“今日老朽孟浪了,言语之中若有不妥之处,望姜帮主海涵。”

“您太客气了。”

寒暄过后,左一拿起中堂桌案上的两匹大红色丝绸,丝绸表面隐隐约约可见鱼鳞状的缎面,笑着对姜南说道:“姜帮主刚说送我家先生两匹丝绸可还作数?”

“当然作数。”

“老朽替我家先生谢过姜帮主了!”说完,左一吩咐赶车的红衣随从抱起了丝绸。

“姜帮主什么时候有空,欢迎来红鱼门做客,告辞了”

“左一先生慢走”

姜南打开了摇扇,目送左一离去。仔细的回顾了一遍刚刚的对话,他不理解红鱼先生对他为什么如此上心。话里话外,让他觉得自己似乎上了很多人的黑名单。是不是以后做事需要低调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