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物是人非
作者:千机百变      更新:2020-02-21 05:50      字数:3475

房子的事情解决了,杨帆到不着急去买房子。

“师傅,不去买房子了,你带我到小于村去看看,好多年没回来了,都不知道变成的什么样子。”

“小于村,你是小于村人啊!这个村子好多年前就没有了,现在改名小于村度假村。”

“嗯,这个我知道,当初我走的时候度假村基本上建设完成,不知道现在变成什么样。”

“那变化太大了,现在小于村那边成为市里面重点旅游项目,人老多了。”

司机师傅很热情,一路上边开车边给杨帆介绍市里面的有那些好玩的,有哪些变化。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时间,车辆行驶到小于村度假村。

小于村度假村项目是市区重点项目,这里变化相当的大,当年的乡村小道已经变双向十二车道的宽敞柏油马路。原先的良田已经变成一排排木质的度假屋,整条街道古色古香很是好看。就连杨帆小时候经常去,村民用来摆放渔船的沙滩,都已经变成海滨浴场。正值夏季,海滨浴场人潮攒动很是热闹。

司机师傅将车开到四季假日酒店门口。

“到了,这里是整个度假村唯一酒店。当年这里是小于村的村口。”

“变化真大,一点村口的样子都看不见了。”

“是啊!还要不要坐车到里面转转?”

“不用了,这几天够累了,先休息休息再说,谢谢您了。”杨帆拒绝司机的好意,这些天提心吊胆的,都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一时半会还走不了,以后有时间玩,休息才是王道。

“那好,谢谢惠顾,这是我的名片,如果以后要车,可以叫我!”

接过司机师傅递过来的名片,付了钱,杨帆下车。

看着眼前不算宏伟却很气派的假日酒店,杨帆有些恍惚。

说来这个酒店跟杨帆还有点小渊源,这家酒店的创始人,是杨帆的父亲铁哥们郑柏涛创办的。

说起这个郑柏涛,在当地算是个名人。原先只是小于村很普通的渔民,后来小于村开发,郑柏涛从中获取不少拆迁补偿款,凭借着这些钱,加上不俗的眼光,从一个小门面发展成为现在的市区内数一数二的豪华酒店。

郑柏涛有一儿一女,儿子叫郑源,女儿叫郑颖,是一对双胞胎兄妹。他们与杨帆是同龄人,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跟杨帆是同班同学,后来一起上的小学,初中,高中,算得上是杨帆最好朋友之一。当年一场变故,杨帆选择出国留学,郑源留在国内读大学。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书信往来,后来大家都忙慢慢的断了来往。这一晃六七年没见过面。

看着四季酒店的牌子,杨帆有些怀恋当年与郑源厮混的日子。

“也不知道郑源怎样了,不知道在这里能不能见到他。”

四季酒店已经不是当年的小酒店,现在已经开遍整个南海,眼前的这个四季酒店只是其中一个而已,作为郑柏涛的继承人,郑源肯定是在酒店工作的,就是不知道在哪家酒店。

“算了,有机会再去拜访一下。”杨帆摇摇头,将心中杂念踢出,迈步走进酒店。

走进大厅,杨帆环视酒店,现在的四季酒店与杨帆离开前的四季酒店大不相同,不仅面积变大了,里面的陈设也趋于国际化,总之一句话,变化很大。

随便开一间房间,杨帆住下。

休息片刻,眼看到中午了,杨帆准备下楼吃饭。

杨帆并没有选择在酒店吃饭,而是租了一辆自行车,像景区内走去。

整个度假村,不仅仅有玩的,还有购物美食。出来酒店,不远处便是度假村小有名气的美食一条街。

没出国前,杨帆很喜欢在这里吃饭。

不过现在的美食一条街比杨帆走前要长很多,繁华很多。

杨帆没有在其他店面停留,径直朝着中间一家杨嫂阳春面馆走去。

杨嫂阳春面馆,是原先小于村杨帆家邻居大婶开的店,以前杨帆的父母都很忙,有时候忙的做不了饭,杨帆总是喜欢到杨嫂家蹭吃蹭喝的。杨嫂为人很热情,总是将杨帆当做自己家孩子。后来小于村拆迁,政府在这里建美食街,杨嫂便在这里开家面馆,不说大富大贵,倒也能养家糊口。

原先的杨嫂面馆在最里面,现在美食街变长,杨嫂的面馆开到中间。

还是那个熟悉的小门面,还是那块陈旧的招牌。看到它杨帆有中莫名的激动。

杨帆走进店门,也不用人招呼,和往常一样扯着嗓子朝里面喊:“杨嫂来碗面!”

杨帆这一嗓子,不可谓不洪亮,正是饭点时候,里面吃面的人很多,听到杨帆的叫喊声,纷纷抬起头好奇的盯着杨帆。

里面一个中年男子,听到外面叫喊声,从窗口伸出脑袋看了看杨帆,说道:“想要什么口味的面。”

杨帆找个空闲的地方,坐下随便说道:“还是老样子。”

中年男子闻言,从厨房走了出来,上下打量杨帆两眼,不确定的问道:“您是?”

刚才杨帆也没有注意看,现在人到面前,杨帆仔细的打量着中年男子,半晌在脑海中根本没有记起这个男子是谁?问道:“您是?”

“哦,我是这家店的老板。”

“老板?”杨帆疑惑的问道:“这家店的老板不是杨嫂吗?”

“呵呵...你是杨嫂的熟客啊!难怪没见过,您估计是很久没来了吧!”

杨帆点点头:“好多年没回来了。”

中年男子笑眯眯的说道:“难怪,杨嫂前年去世了。杨嫂走后,她的家人无心经营这家店,我便盘了过来。”

“什么?”杨帆听到杨嫂去世的消息很是吃惊,急忙问道:“怎么会呢,我当年走的时候杨嫂还来送过我,我记得当年杨嫂身体挺好的。”

也不知道老板是不是不想失去杨帆这个熟客,还是因为别的原因,很有耐心的给杨帆解释道:“杨嫂以前的身体挺不错的,只是近几年家里不顺,操劳的...哎!”

老板显然跟杨嫂很熟悉,言语中透露出一丝的可惜和同情。

杨帆皱皱眉,想了想说道:“我记得杨嫂家条件还不错啊!杨叔好歹也是国有企业的会计,收入不低,两个儿子学习成绩也还可以,怎么就不顺了?”

“哎!”老板深深的叹了口气说道:“原来是挺好的,只是他的两个儿子都不是省心人,先是大儿子犯事坐牢,后来小儿子又沉迷赌博,好好的家被他们给败了。”

“是吗?他们两个变化还真大,当年我走的时候他们还听老实,也没听说有什么不良的嗜好。”

“谁说不呢?谁也没想到他们家会这样。”

杨帆跟杨嫂一家关系都不错,现在他们家过得这么惨,杨帆不由的想起杨叔,于是问老板:“杨叔呢?”

“哎,他可怜人啊!一把年纪了,还要操劳,现在在前面的四季酒店当保洁!”

“哦,可惜了。”

杨帆为他感到可惜,当年杨叔好歹也是村里面的响当当的人物,国有企业的会计,本该退休后拿着固定的退休金安享晚年,可怜一把年纪还要操劳。

简单与老板聊聊杨嫂一家的情况,老板为杨帆端上一碗他做的面。

虽然老板一再强调完全是按照杨嫂的配方做的面条,但是杨帆从中间吃不到当年杨嫂做的味道。

吃晚饭,杨帆骑着自行车,晃悠悠的沿着度假村中间的小路,朝景区走去。

杨帆首先来的地方是距离小于村不到五公里的一个小山坡,虽然山不高也不大,但是凡是到这里来旅游的人,不得不来的地方,因为小山上一块人形巨石,名曰望夫石。

望夫石在这里历史悠久,村间流传很多关于它的传说。

据说明朝时期,山上住着一对恩爱的夫妻,虽不富裕却也过得逍遥。男的以捕鱼为生,女的则在家织布补贴家用。据说每日男子外出捕鱼,女子傍晚都到在山头等待。

一日,男子出海捕鱼遇到大风暴,自此了无音讯。痴情的女子,不相信丈夫离他而去,每日已久傍晚时分再次等候,这一等就是一辈子,据传说后来女子化成望夫石,永远再此等候丈夫归来。

望夫石象征着永恒的爱情,凡是到这里来游玩的游客,都会带上自己的爱人,在望夫石下许下他们美好的愿望,诉说着他们的爱情。

杨帆之所以选择第一时间来这里,不仅因为这美丽的传说,更重要的是,这里是他和王玲相识的地方。

十年前,杨帆还是高中生,暑假没事的时候,在这里打工代收门票。有一天,杨帆正在景区巡逻,看到一对小情侣在望夫石上刻字留恋。上前制止,呵斥走小情侣后,杨帆找来工具,准备将这对小情侣刻的字抹去。没成想正好遇上到这里来旅游的王玲。

王玲看到杨帆拿着工具在望夫石上写写画画,还以为上面的字是杨帆刻的,颇有正义感责任感的王玲,看到有人在这拥有美好寓意的石头上刻字,也不管是不是冤枉杨帆,上前揪着杨帆好一顿骂。

当时杨帆也年轻,被王玲骂的大为光火,与王玲理论,两个人年轻人各自都认为对方是错的,越理论越激动,最后演变成打架斗殴。

时候了解情况后,两人握手言和。当时杨帆被王玲身上的那种正义感吸引,便于王玲成为好朋友。

摸着没有因为岁月有丝毫变化的望夫石,杨帆的脑海中当年吵架的事情,像是放电影似得,一幕幕在脑海中闪过。

杨帆蹲下身,摸摸当年刻字的地方,这么多年的风吹日晒,早就不复存在。

“哎!望夫石还是望夫石,只是人却早已不在,物是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