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平边策(下)
作者:大杀四国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246

第二天早朝之后,柴荣稍事休息,让人传王朴和郎兵觐见。

昨天,刘芸和春妮、小兰谈后,不出她所料,春妮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而小兰略作迟疑也答应了。于是,今儿一早,郎家就里面摆弄一番,买肉、杀鸡,祭天,郎阮氏准备认两人作干女儿。

一接到圣旨,郎兵也没感到多少意外,换了身衣服,笑呵呵地对春妮、小兰道:“你们继续,回来呀,我就变成哥哥了。”

春妮、小兰微带娇羞地点了点头。

郎兵很快随着传旨的太监到了万岁殿,门口正有一人也在那里等着,正是王朴。最近两人经常见面,又一起负责火药造作场,已经熟稔的不行了,因此郎兵笑呵呵地上前叫了一声:“王老哥。”

王朴却是满脸严肃,不苟言笑地对郎兵点点头。后者已经见惯了他这副模样,不在意地笑了笑。

“陛下传两位进去。”窦思俨迈着小快步走了出来,在台阶上对两人做了个请的手势。

王朴点点头,当先走了进去,郎兵也跟着走了进去。

御书房硕大的书桌前面空地上摆了个大大的沙盘,柴荣正在微微弯着腰盯着看。

“臣王朴(郎兵)叩见陛下。”

柴荣转过身来,微笑道:“快起来,赐坐。”

“臣谢陛下。”

王朴、郎兵在旁边小凳子上坐了下来。

柴荣坐到了书桌后面,拿起了王朴和郎兵的奏折让窦思俨递给两人道:“朕看了诸位大臣的文章,王朴写的最好,郎兵嘛,写的有趣,有新意。你们相互看看吧。”

王朴惊异地看了郎兵一眼,想不出他一个武将怎么也上了份奏章,好奇地拿过来,字数不多,不过寥寥数十行,他很快就看完了,默默地沉思了一会儿,若有所思。

郎兵也装模作样地拿起王朴的奏章“仔细”地看了起来,其实里面的字他未必完全认得,不过好在以前看过王朴《平边策》的译文,大体内容还是知道的,待会皇上问起倒也不惧。

过了好一会儿,估摸着两人都看了,柴荣才道:“看完了?”

两人点点头。

柴荣忽然问郎兵道:“平边策是朕让御前文臣写的,这不是好写的题目,大臣们都避之不及,你怎么反倒凑上来了?”

郎兵看着柴荣道:“回陛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臣既是大周的子民,又身为臣子,自当为大周的强盛,为陛下的大业尽心尽力。因此,臣不避鄙陋把心中所想写了出来供陛下御览,希望可以对陛下有所帮助。”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柴荣点点头,叹道:“郎爱卿报国的拳拳之心没变啊,朕心怀感慰。虽然见解有些幼稚,还算有些新意,比那整篇歌功颂德的锦绣文章好多了。”

“多谢陛下夸奖。”郎兵抬起身子道。

柴荣摆摆手,示意他坐下,转头向王朴询问起统一方略。

王朴精神一振,侃侃而谈:“我大周四面都是强敌,先从弱小着手,一边歼敌一边强己。首先要对付的是南唐,南唐与后周接壤且可以攻扰的地方有近两千里之长,先从其薄弱处下手,左右攻扰不定,对方往来应付时就会露出真正虚弱的地方.........

南唐人素来怯懦,知道我大周这样的强敌犯境,立即就会全民动员,重兵防守。如此一来,只要经过几次试探,就会把他们的国力耗竭,进而斗志削弱。然后我们就可以真正的发重兵毕其功于一役,就此得到南唐在江北的地区..........

平定了南唐,其他的吴蜀之地就会望风而降,再之后,才可以去图谋北汉与契丹。”

柴荣听得连连点头,不时称赞和插嘴询问两句,王朴回答的头头是道。连郎兵都忍不住暗自点头,如果不是知道历史,他一定会对王朴佩服的五体投地。可惜已经历史证明,王朴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却不是一个杰出的战略家。

王朴先易后难的策略为北宋才用,影响深远。他的《平边策》吸收唐末以来的经验教训,提出治国的各方面要领,这点郎兵深表赞同。

他这么想着,只听柴荣笑道:“爱卿论平南唐,是在隋朝高颖平陈故智上因地制宜的吧?”

王朴道:“陛下圣明,如今大周的形势和隋平陈前何其相似!”

柴荣点点头,“是平唐良策。”他说着微光扫向郎兵。

郎兵忍不住道:“陛下,王大人,这个平唐之策,臣也深表赞同。但是臣认为如今的形式和隋朝时又有不同,恐怕不能一口气灭了南方诸国。”

王朴眯着眼睛道:“因为辽国?”

郎兵道:“不错。隋朝取代北周,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统一和割据,主要是隋朝和陈两方面的矛盾。当时虽有突厥横行北边,但也只能骚扰边地,并不能长驱深入中原,也没有吞并我华夏之志。

如今,我大周面临的形式又有所不同。”

柴荣斜睇了王朴了一眼,眼睛中掩不住笑意,他虽然十分赞同王朴的建议,基本赞同这个统一框架。但是经验丰富、历经大战的柴荣不会看不到契丹人的威胁,因此郎兵一提到契丹人就触到他心底那根敏感的弦,燕云十六州是石敬瑭之后所有中原皇帝心中的痛,不拿回这十六州,他睡觉都不会安稳。因此才让两人同时来,希望可以取长补短。

王朴也是聪明人,他和柴荣对视一眼,若有所思地道:“郎将军请接着说。”

郎兵站起来,指着沙盘上明显凸出来的燕云十六州道:“燕云十六州处在燕山山脉和南部广阔的平原之间,地势高出一截,对我大周北部平原形成俯冲之势。

更重要的是,长城要隘榆关、喜峰口、古北口、雁门关、居庸关都在这一带。失去了这些土地和战略支撑点,实际上我大周就等于失去了北部、西北部的山川之险,也完全失去了长城防线。契丹人随时可以跃马南下,直逼我京城。”

王朴听的悚然一惊,柴荣默默无语。

郎兵接着道:“还有一个让臣忧心的地方,我大周没有了河西走廊,也没有了燕云十六州,良马产地可谓尽失,只能从党项、回鹘、吐蕃等外族手中购买良马,不仅每年耗费大量的金钱,还容易受制于人。”

他说着指了指西北的灵州和定难军地图道:“陛下和王大人请看,这里是灵州,是我大周与回鹘、吐蕃交通的唯一通道,左边是党项,右边是李氏党项盘踞的定难军。一旦党项人发难,更大胆的设想一下,如果党项人和契丹人联合,那完全可以封住大周西北通道,断我战马来源。

而没有了战马,想在平原上和契丹人争锋,后果我想陛下和王大人应该比我清楚。因此,我提醒陛下要防备李氏党项,加强灵州的军力。”

柴荣默默地坐回了龙椅上,没有说话。

王朴看了看地图道:“契丹人数次想吞并党项,与党项人交战多次,双方根本不可能联合。”

郎兵道:“这个郎某也知道,只是做个假设。”

“假设的好。”柴荣缓缓开口,“不能把咽喉卡在别人手里,我堂堂大周,要争取主动,牢牢控制住主动权。”

王朴道:“陛下,党项地处西陲,形势复杂,我朝凭其抵挡契丹,不可轻易用兵。否则,容易逼迫党项人投向契丹。”

柴荣缓缓地点点头,他的眼睛依然盯在地图上。

王朴顺着他的目光看去,那里是蜀国,秦川之地,凤、秦等州,在灵州的西南方,恰恰像一把钳子卡在凸出来的脖子般的灵州颈处,他心里一动,道:“陛下,凤、秦、成、阶四州是后晋时被蜀国趁机占去的,此四州地理位置重要,得之,可封住蜀国出川之路,又可巩固灵州,为之策应。”

柴荣借口道:“相反,失去了这四州,蜀国随时可以出兵,攻击我软肋。它们就像是四把匕首一样,一直顶在朕的软肋上,让朕不敢发力。”

柴荣虽然没有明说,但王朴和郎兵已经明白了他意思,在对唐用兵之前先要向蜀国用兵了。

王朴迟疑了一下道:“此四州地势险恶,陛下需早作准备。陛下,臣认为郎将军虽然说的有些道理,但是现在绝不是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时机,大周目前的国力支撑不起旷日持久的大战。”

柴荣道:“这个朕当然知道,没有足够的实力朕不会轻举妄动的。”

王朴神色一松,露出个笑容:“依臣看契丹人数年之内没有能力大规模对我用兵,嘿嘿,耶律述律现在正忙着后院扑火呢,稍微有了空闲还不够他睡觉(辽穆宗耶律述律号称睡王)的呢,哪里还顾得上我们?”

难得一向严肃的王朴也开起来了玩笑,柴荣和郎兵都笑了起来,一时间紧张的严肃的气氛松弛了下来。

“行了,朕心中已经有了谱,两位爱卿还有什么要说的?”柴荣抬起头舒了个懒腰,看着屋角的沙漏,不觉已经过了一个多时辰了。

王朴摇摇头,准备起身告辞。

郎兵看柴荣神色虽然略显疲惫,却甚为高兴,站起来道:“陛下,臣有个请求。”

“说。”柴荣摆摆手。

“臣军中尚缺将领,希望陛下能给臣派遣一个得力的将领。”

柴荣一看郎兵那副心痒痒的样子,哪里还不明白他的心思,笑道:“是不是哪位将领被你看上了?”

郎兵急忙道:“陛下圣明,臣看晋州兵马都监曹彬很有才能,而第二军还缺少一位指挥使.......”

“曹彬?”柴荣喃喃自语一声,眼睛一亮道,“朕想起来了,说起来他和朕还算亲戚。太祖贵妃张氏,是曹彬的从母,他因此得补晋州兵马都监之职。只是,他真的很有才能?”

郎兵听他怀疑的语气,肯定地道:“臣相信自己绝不会看走眼。”

开玩笑,被称为北宋第一名将的人,怎么会没有才能?

柴荣盯了郎兵一会儿,见他神色坚定,笑道:“行,朕准了,你推荐的那两个亲戚,朕也同意让他们进开封府水军,你满意了吧?”

“多谢陛下!”

郎兵满脸喜色地和王朴起身告辞。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