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庆功
作者:草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796

西城门外,城门紧闭。

赵信所部一万马步军兵列于城下十丈之外,军士向城头大喊:“快开城门l开城门!”

城头有人探头问道:“你们是哪一部份的?”

“我们是孙都督部下赵将军的队伍,赶快开门!”

城头答道:“天色昏暗,看不清楚!城内正乱,怎敢轻易放你们进城?怎么能证明你们是赵将军的人马?”

赵信打马上前:“我就是赵信l叫你们长官说话!”

一会儿,唐英举着火把出现在城头。

赵信大呼:“是唐将军吗?”

唐英答道:“正是唐英!你们是——”

“唐将军,我是赵信!请你打开城门。”

“是赵兄啊!不过,对不住赵兄,我要验验你的身份。请你们点亮火把!”

“唐兄真是个精细人!”赵信下令:“点起火来!”火把亮起,照见了官军整齐的军容。赵信举火在自己脸上照了照,问:“唐兄,看清了吗?”

“哟,真是赵兄!”

“唐兄!听说城内流民闹事,现在情形如何?”

“赵兄!几个流民成得了什么气候?大部分已经被都督大人消灭,只在城东还有小规模的抵抗。请赵兄赶快进城,帮助平叛,再立上一个大功!”唐英随即大声下令:“打开城门,迎赵将军进城!”

城门大开。赵信心想:“叛军已快杀光,若去晚了,怕会失去立功的机会。”因而赵信下令:“骑兵先入,直杀东城!”亲自率领数百骑兵当先入城。

其时天色昏黑,街道两旁静悄悄的。赵信心里泛起一种莫名的恐慌。骑兵刚刚全部进城,赵信喝令:“步兵跟上!”

这时,突地一声呐喊,街道两旁的房顶箭如雨泻;城门在身后已然合上!

“中计也!唐英狗——”赵信一句话还没说完,连中数箭,坠马身亡!义军轮番放箭,片刻间,官军这支精骑兵伤亡殆尽。

城外,官军见情势有变,急攻城门。雷火堂人众火箭齐发,将抢近城门的官军逼退。官军失了主帅,正在举棋不定,蓦然,其后方火光通明,喊声震天,两彪人马掩杀过来!

原来,这两支奇兵是木家堡和杜家庄的人马。在绵州,他们不战自溃,那只是事先定好的策略,目的是调虎离山,现在尾随官军而来,从背后突袭。官军虽然精锐,又怎比这些江湖人物凶悍?两番冲击之下,官军已然大乱。

城楼上,朱勋“哈哈”大笑,下令出击!

呐喊声中,城内义军尽出,将官军团团包围。激战至深夜,义军大胜,官军或死或降。

太阳升起,辉煌如昔,但在其艳光照耀下的这个星球上,某些角落却已经不是往日模样。

起义成功了!奋战整日的义军将士还在沉睡,而此刻,刘若风、朱勋、厉氏兄弟正在邝涓的府衙里商议政事。

大事初定,待议之事多多。定国号为“汉”,皆无异议。朱勋、厉特要求刘若风称帝,以安定人心,招来人才;可刘若风坚决不肯。刘若风说:“朱兄,厉兄,现在刚刚举事,根基未稳,还不宜匆忙称帝。若要称帝,等到局势明朗、疆域拓展之后也不为迟。”——其实根本的原因是,刘若风心里还没有作好当皇帝的准备。朱勋、厉特劝了一番,见刘若风态度坚决,也就只好作罢。

随后,拟定了三条政纲,称为“大汉明令”,颁布实施。其一,减轻赋税徭役;其二,分官田于流民,还官奴(官奴主要是少数民族)以自由;其三,扶持商业,奖励军功。

军事方面,只议了个大概:稳固成都,西和南联,东讨北征。

谈到论功行赏的问题时,朱勋对马芸道:“马兄,你生擒了孙承,应记头功!不知马兄想要个什么官职?”

马芸不屑地说:“你以为人人都象你们那样想作官吗?真要让我作官的话,就让我作风哥的侍卫官好了。”

朱勋道:“也好,就把保护少主的重任交给马兄。不过,以后要改变称呼,别再叫‘风哥’了,要叫‘少主’。”

厉雄悄声问朱勋:“朱兄,马兄弟为何叫少主为‘风哥’?”朱勋悄声告诉他:“他们两人是结义兄……兄弟。”

……

那些前来驰援成都的各郡县军队听说义军已完全占据了成都,慌忙各自引兵而退。

二十九日下午,义军在州衙内召开了隆重的庆功大会,数十名功勋卓著之士汇聚一堂。刘若风独坐当中,马芸立在身旁,左右依次有朱勋、厉家兄弟、唐英、木修、何堂主、杜庄主……

朱勋带头,众人齐呼:“参见少主!”黑压压跪下一大片。

刘若风微微抬手,道:“众家兄弟请起!”

“谢少主!”众人起身、落座。

刘若风朗声道:“各位兄弟!咱们举义旗,抗暴政,是为天下谋福址!凭上天庇佑,众兄弟舍生忘死,得以初获胜绩。望各位兄弟今后齐心戮力,夺取更多胜利,共攘大业!”

“谨遵少主教谕!”——这次众人的回答却有些参差,未能做到众口一词。

尔后,由厉特宣示三条大汉明令后,再由朱勋公布对众将士的封赏:朱勋,为义军大都督,赏金二千两;厉特,为义军副都督,赏金二千两;厉雄,为征北将军,赏金千两;唐英,为征东将军,赏金千两;木修为右将军,杜庄主为左将军,何堂主为前将军,各赏金千两;马芸,为神勇校尉,赏金千两;其余将士,也各有犒赏。

这次庆功会,实际上也是一次军事会议,大都督朱勋布置了以后的作战安排。征东将军唐英率一万义军向东征讨,夺取巴州;征北将军厉雄统一万义军往北发展,目标是巴西、阆中;朱勋、厉特率木修等留镇成都,向西、向南进取,安抚西羌南蛮,力争各少数民族的支持。

庆功会后,众人散去,堂上只剩下刘若风、朱勋、厉特和马芸。邝涓、孙承被带了上来,刘若风等试图劝降二人。

孙承抗声道:“要杀便杀,休得多言!”邝涓也道:“忠臣不事二主,要我邝涓叛主,你们是在做梦!”

朱勋冷笑道:“哼,看来二位都想作烈士!我成全你们。来呀,推出去斩了!”

孙承昂首向天,色不稍改,一言不发。而邝涓却已面色变青,但嘴里仍叫道:“你们这些贼子,绝不会有好下场!”

朱勋望一眼刘若风。

刘若风于是叫道:“刀下留人!”孙承和邝涓二人被推回。刘若风对邝涓道:“邝大人!我们义军并非贼子,而是为民请命,我们反的是弊政!素闻邝大人为官清正,有古贤者之风,我等极为仰慕!大人何不与我们一道,以求国家富强、海晏河清?”——刘若风自知,这些话不过随口而出,只有三分实,有七分虚。

“这……”邝涓作思虑状。

刘若风道:“来呀l与邝大人松绑!”

松绑后,邝涓即拜伏于地:“多谢明公!邝涓愿追随明公左右!”

刘若风笑道:“邝大人请起!以后,你就作中书郎,参与政务。”

邝涓再拜:“谢主隆恩!”

朱勋道:“恭喜邝大人!烦请邝大人给你以前那些下属的郡县官吏修书,劝他们归顺我大汉。这将是大人第一件大大的功劳!”

邝涓道:“邝某义不容辞!”被兵士带下修书去了。

刘若风又道:“快给孙将军松绑!”

朱勋起身,亲自为孙承解了绑缚:“孙将军,多有得罪!”

刘若风欠身道:“将军请坐。”

“哼!我可不是邝涓!”孙承一撩战袍,竟自坐下,心道:“看你们耍什么花样!”

刘若风言道:“孙将军,我们知道你是位忠直之士,绝非贪生怕死之徒。我们要重建大汉盛世,一切尚在草创时期,需要各种人才,邝涓虽则有些胆小,但也有他可取之处,所以我们留下了他。我们更需要象将军这样的忠勇之士!望将军不嫌我等粗鄙,降尊屈就。”

孙承不语。

厉特道:“孙承!我们少主是汉昭烈帝之后,他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希孙将军助我们少主一臂之力,兴复大汉,救万民于水火!”

孙承抬头看看刘若风,仍不语。

朱勋道:“孙将军是不是怕身后背上骂名?还有担心京师家人的安危?孙将军,我告诉你,你逃出去的部下都知道你已投降,所以你无论是否归降,朝庭对你和你的家人的态度都会一样。你尚值盛年,要重建家室不是难事。再者,良禽择木而栖,昔日留侯张良、淮阴侯韩信、贤相陈平,不都是从其他队伍中投到高祖手下的吗?他们落下的并不是骂名,而是千古美名!”

几人轮番劝说,孙承终于开了口:“孙某相信,你们确是一番诚意。但孙某曾对自己发誓,要做不二之臣!请你们成全孙某,杀了我吧!”

孙承的回答让几人大为失望。朱勋不住摇头。

刘若风真不忍杀了孙承这样的忠臣良将,想了想,又道:“孙将军,你的忠义真令人感动!好,我们这就放了你,你走吧!”

岂料,刘若风这话不但让孙承大感意外,也让朱勋和厉特意外!孙承先是一怔,接着问:“此话当真?”

刘若风决然答道:“绝无戏言!”

孙承站起,缓缓往外走去。

朱勋突道:“且慢!”孙承回头,满脸的哂然之情。

刘若风望向朱勋:“朱兄,你这是——”

朱勋道:“少主别多心。既然少主已经答应放了孙将军,我不会强留,我只是要孙将军答应我一个条件。孙将军,你得保证,从今而后,不得带兵与我大汉为敌!你能做到吗?”

孙承缓缓跪下,朝刘若风磕了三个头:“孙承多谢少主不杀之恩!大恩大德,今生无以为报,来世定当图报!”

“将军言重了!”刘若风见自己一番诚意仍不能打动孙承,不免有些可惜,只好让他走吧。

孙承起身,缓步往外,突然,以头猛向石柱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