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降级安排
作者:睡不醒的白龙君      更新:2019-10-18 11:59      字数:3115

张之极虽然是一脸的懵逼,但也比较尊重当事人的看法,他说道:“既然这样的话,曹巡抚,你说怎么办呢?”。

还能怎么办,曹巡抚这是在鬼门关捡了一条命回来,而且官位还保住了,他难道还能有什么非分之想。

连忙说道:“谢张大人,谢凌大人。在下马上撤回标营人马,并且拨出一千两银子,作为山海关死伤人员的抚恤,且向朝廷上表,告知此事是误会,之前的折子是我太过于莽撞了。我向朝廷自请处分。”

他也是十分的乖觉,很自觉的就把下官卑职之类的称呼给换成了在下,也是担心虽然凌云无心追究他,如果张之极一不高兴,就算是不砍了他,直接把他的官职给撸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事情到了现在这个地步,既然无心追究的话,怕是也就能到这个地步了。张之极点点头说:“这样的话,凌大人您看如果可以的话,就如此处理了。”

凌云看了一眼曹丹麒说:“曹大人,并非我有心放你一马,只是我想冤家宜解不宜结,你也可能只是一时糊涂,所以我不愿意穷追猛打。但是这一次回去之后也请你自己好好的想一想,你已经是巡抚了,封疆大吏。你还想要什么呢,这个山海关是真刀真枪的地方,就算是真的给了你,你能够坐得住吗。”

这话虽然是警告,却也是大实话了,这地方是真刀真枪的地方,如果随便是个什么草包就坐在了这个辽东经略使的位置上,到时候一旦有了战事,这里的将士们就是炮灰,而靠斗争上位的草包经略也会成为第一波炮灰。就算是逃回后方,也很可能被激动的崇祯给一刀砍了。

当年的辽东巡抚王化贞和辽东经略熊庭弼不和,各自争斗,导致大败。回京之后就都进了号子,天启年间熊庭弼就挂了,王化贞的人缘比较好,坚持到了崇祯三年,才在言官们的不懈努力之下被注销户口。

如果曹丹麒不安于现状的话,他的下场很可能就和当年的熊庭弼和王化贞一样,但客观的说,这位曹巡抚的能力,除了斗心眼之外,其他都比起来其他的两位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了。

对于凌云愿意放他一马,曹丹麒还是千恩万谢的,在鬼门关上转一圈回来的人,对于生命总是有万分的珍惜感,这时候别说还让他继续做辽东巡抚,就算是让他去做个喂马的士兵他也是愿意的,在他的心里,好死总是不如赖活着,何况如果是死的话还不一定就能得到个好死。

山海关这个地方,他是一分钟都不想多待了,赶紧回去才是正根,回去晚了唯恐这里的几个人都后悔。何况就算是凌云无心,这里好歹还死伤了十余名士兵了呢。他连忙起身告辞。

走之前吩咐冯胜,留下一千五百两银子,一千两银子作为给山海关死伤人员的抚恤,另外五百两是单独给凌云的,感谢凌云对他手下留情。

冯胜虽然是有点不高兴,但是中丞都这样说了,自己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那就这样办理吧。

他拔出了一千五百两的现银,让亲兵给关内送过去。这样做也是很明智的,就算山海关内有要闹事寻仇的基层军官,也犯不上和虾兵蟹将们动手,毕竟冤有头债有主。

曹丹麒知道此地不宜久留,带领着自己的标营撤离了山海关,并且这一次他还算是言而有信,给朝廷上了一道奏折,说这件事完全就是误会,因此希望朝廷惩处自己。罢撤了自己辽东巡抚的职务,再择贤能。

本来就是客气一下的,没有想到的是,崇祯皇帝接到报告之后真的已经动怒了,一个辽东巡抚,本身就有保境安民的职责,可这个曹巡抚竟然上任以来没有什么建树也倒罢了,没事竟然还搬弄柱国大臣的是非。

是可忍,孰不可忍。崇祯很快就做出了很激烈的反应,曹丹麒,降三级留用,由吏部侍郎再择职务委用。

其实,就算是这样的选择,已经是崇祯能够忍耐的极限了。这是给了温体仁天大的面子了。因为这个曹丹麒算的是温体仁的门生,处理他的话,还得多少顾及到这位当朝阁老的面子。不然的话就这个情况,曹丹麒早就上了菜市口了。

吏部侍郎接到这个批复之后,斟酌了一下,觉得两边都得罪不起,要是得罪阁老,以后难免就会被穿小鞋,要是得罪皇帝,自己的这个官基本上也就算是当到了头。

曹丹麒现在是正三品,降三级之后就是从四品。而且考虑到既要给他点实惠,也要不让他在外面再去惹是生非,吏部的处理意见是降级任用为鸿胪寺少卿,这个是一个管理祭祀和宴请的单位的副职,官不算很大,但多少要有油水可捞,还不是一把手。

对于这个安排,吏部侍郎可以说是动了一番脑筋的,也是相当的不容易。这报告打上去以后,崇祯微微一笑,也很快就批复了。

对于这个结果,温体仁虽然有老大的不愿意,倒是也不好多说些什么了。很快,朝廷的廷寄就到达了辽东巡抚衙门,让曹丹麒立刻封印,把公事都交代给布政使代理,自己限两日之内离开,到鸿胪寺述职。

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自己经略没当上,就连巡抚也丢了。现在他的心里就别提多沮丧了,可是再沮丧也没有办法,木已成舟,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而他心中现在是很清楚的,如果自己再不服从这个安排的话,下面就不单纯的是降级的问题了,这颗人头还能在脖子上面扛着多久都是个未知数,因此他乖乖的把自己的官印和一应事宜都交给了布政使。自己都没用两天,当天就回了京城。

曹丹麒走后,冯胜和冯利两个人也就没有了主子的支持,一朝天子一朝臣。布政使梁红章和曹丹麒本来就不怎么对付,在曹丹麒离开辽东的当天,就撤了冯胜标营参将的职务。

不过冯胜毕竟是正三品的武官,也不随便想罢免就罢免的,不过梁大人现在也不是外人,人家是署理巡抚了,自然是说了算的,他并非是要撤冯胜的职务,只是把他的职务给变成了护领。也就是相当于个高级参谋。

提拨了一位游击作为代理的标营参将,哪位新官上任都要用自己的人,这一点倒是冯胜能够理解。但是他一直以来都是跟着曹丹麒混的,现在曹中丞都已经被贬谪了,自己在这里再待下去似乎也就没有什么出头之日了。

冯胜和冯利两个人都向兵部和辽东署理巡抚梁红章提出了辞职,他们不想做这个官了。对于这样的请求,无论是兵部还是梁大人都没有什么意见。无论是什么年月都是一样的,看门的狗的确不好找,想当官的人还是挤破头的。

兄弟两人就这样回到了乡下的老家,或许在不久后的将来,他们还会出现,但仍然是以不太好的方式,但是无论如何,他们在这个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已经属于白驹过隙,一闪而过了。

署理辽东巡抚的梁红章心里也是很清楚的,无论是从资历还是能力,以及其他方面,他和刘鸿差的很远,也没有力量和刘鸿去争长短。

更重要的是,他算是一个很明智的人,他自己能想的出来,正是因为山海关的坚如磐石,他才能安稳的做好这个辽东巡抚,如果山海关有什么动荡的话,他的位置就坐不稳。

虽然他算不上是刘鸿的盟友,但绝对不是一个惹是生非的敌人,正是因为如此,山海关的外围暂时还算是安定的,至少在新的辽东巡抚到来之前是这样的。

张之极在山海关整整住了七天,在这七天里,他转遍了山海关的所属部队,对这里的操练情况,后勤问题等各方面都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他也很欣慰。

当然,他也没有闲着,在曹丹麒离开之后,他已经把这件事的前前后后写了一道表章送回朝廷,并且不经过内阁直达天听。同时也表示自己还要在关内住几天,了解一些军旅的情况,以后出门的机会不多了。

崇祯看过之后一笑,同意了他的要求。

张之极和凌云可谓投缘,虽然他们的地位很是悬殊,一个小小的三品侍郎,在最高世袭公爵的面前,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两个人的身份地位根本就不在一个段位的。但张之极显然不是一个官本位思想的人,他和凌云相处的可谓是非常好。

到了第七天的时候,他不得不回京去了。作为钦差大臣,他是有皇命在身的,要回去向皇帝述职。不能够在山海关久留。

这个时候,真相已明,刘鸿就没有什么顾忌了,召集了山海关内游击以上的军官们作陪,摆了两桌酒席来款待张之极。宾主尽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