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决心参战
作者:睡不醒的白龙君      更新:2019-10-18 11:59      字数:3159

崇祯的批复很快回到山海关,看起来,凌云的起复之路更是遥遥无期了。不过这段时间,他却是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

没有了到处的金戈铁马之声,也没有了枕戈待旦的紧张。每天都读读书,种种菜,真是有了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感觉,倒是也算优哉游哉了。

离开山海关之后,凌云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去,好在还有一百多两银子,在那个时代基本上也不算少了。

一个正三品官员一年的俸禄银两也就是这么点钱,在乡下的话可以买几间茅草屋过日子了。

他就在通州找了一处僻静所在,花了十五两银子买了几间小茅屋,置办了一些日常用具。

几个月来,一直都过着这样悠闲自在的生活。朝臣带漏五更寒,铁甲将军夜过关。日山三竿僧还睡,看来名利不如闲。

对于凌云来说,他倒是很喜欢这种闲适的田园生活的。这段时间里,没事能够看看书,种种菜,舞舞剑,也算是过的逍遥。

曾经他想,只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他才能够真正的归隐。可现在战事频仍,他却不得不归于林下。种菜养花,提前过起了本该是中年之后才能过的日子。

不过这样的日子也是实在太过于难得了,闲暇时候,他也会想想那些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们,几个月了不知道他们是否还好。

但和凌云的养花种菜不同,山海关此时却面临着极大的考验。十万大军压境,虽然炮阵被搞掉了,但在人数上,皇太极仍然占有者绝对的优势,这对于刘鸿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压力。

打阵地战拼消耗,本来是守城一方占据的优势。可是刘鸿现在只有不到三万人了。而对方近十万人全部都是八旗精锐,一心就想啃这块硬骨头。

战斗持续到现在,刘鸿已经死伤近万人。他已经预感到再要撑下去的话,他的山海关就要撑不住了。

在接到崇祯的批复之后,刘鸿拿着朱批的奏折去找了武杰。武杰此刻已经复职从二品副总兵,算是高级官员了。和经略大人对话虽然有身份差别,但也不至于很突兀。

再说刘鸿现在真的是有求于人了,也真的就顾不上什么身份了。但是当他拿到批复的时候,他就有一个感觉就是。可能他这一次基本上就指望不上白龙卫队再帮他了。

他想的没错,武杰正在白龙卫队的驻地等着他。其实看着外面的战火连天。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都早就已经沉不住气了。

但是武杰拒绝了所有人的请战,并不单纯是为了赌气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那个原因。

这支小部队目前就剩下了八百多人,都是百战余生的精锐,甚至也是渗透作战的精英。如果用这些本该执行特殊任务的人去打阵地战,本身就是一种损失。

当然,如果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就算是赤膊上阵也是应该的。可现在还不到拿着这些部队去打消耗的时候。

武杰手里现在剩下的这些部队,可以看做是一把淬火的利刃,闪烁着蓝色火焰般的锋芒。可能隐忍不出,但一旦出鞘的话,就是大动作,会引起足够的震慑力。

刘鸿出现的时候,武杰正带着部下们出操。见经略大人亲自来了。把队伍交给李强,自己把刘鸿迎进来。

先是按照规矩见礼,刘鸿现在也顾不上什么礼数问题了。说:“这是皇上刚刚批复的奏折,你拿去看看吧。”

武杰先是对着奏折行礼,因为那上面是皇帝的朱批。然后双手接过来奏折。看到上面的批复。

前面的很正常,追认荣誉,荫封后人,对于这次夜袭的阵亡将士,如果有后代的,后人全部按正八品武职来荫封。如果安排做的话,大致还不到百户的位置,但朝廷能够大范围的这样施恩,也算是能够过得去的了。

但是后面对于凌云的起复问题,皇帝斩钉截铁的批复,让本来抱着一丝希望的武杰,心中算是凉了半截。

他曾经考虑过很坏的打算,但是再坏的打算也无非就是以罪员身份起复,戴罪立功。但是没想到,皇上倒是干脆,说是一撸到底绝不含糊,就是不给起用的机会。

看来皇上还是很有原则的,说不用你就是不用你,无论如何都是不用你。啥都没用,啥都不用多说了。

武杰还是很客气的双手递还了奏折,对经略大人很客气的说:“刘大人,您军务繁忙,前方也还在鏖战之中,我这里就不多留您了。”

这很明显就是是逐客令了,刘鸿自然听得出来是什么意思,但是他不能就这么样被自己的部下给轰走了。

作为三公之一的正一品太保,辽东经略,刘鸿已经不是当年的刘总兵了。他现在是位极人臣的品级,正正经经的大军区司令员。虽然武杰是个副总兵,但是在他的面前还只算是小字辈的官员。

而这个小字辈的官员竟然对他如此的倨傲,只接送客。这让刘大人的面子多少的有点挂不住了。

刘鸿问道:“武杰,你跟我说句实话,你是朝廷的副总兵,还是凌云的私人武装。你听的是朝廷的命令还是凌云的招呼。”

这话份量就有些重了,可是武杰却轻轻说道:“刘大人,如果我们都是凌云的私人武装的话,那一百多号弟兄就不会留在这里,也不会去送死的。实话说我,我本来是想走的,我并不眷恋这头上的乌纱。如果破城,这乌纱还能戴几天。”

刘鸿点点头:“我相信你对朝廷是忠诚的,但凌云获罪,是他咎由自取,你们这些部下们虽然和他有兄弟情谊,却犯不上和他同罪。”

这话让武杰的眉毛不自觉的动了一下,他说:“刘大人,我知道,凌云罢官夺爵,都是因为你的一封奏折。而他之所以能够平步青云,也是因为你把他从火头军提拔为百户开始,现在你们已经恩怨两清。但是我有句话或许很犯忌讳,却不得不说。”

“说吧,我洗耳恭听,到了这个时候,我已经没有什么话听不得了。”

武杰说:“刘大人一门心思认定了凌云有罪,那是因为您只信任自己的女儿,却不信任自己的部下。我们站的角度不同,所以我信任的是我的上司。但您记住一点,在这个时候,让凌云罢官去职。就是自坏长城。”

话题又回到了谁在说谎这个问题上,证明凌云无罪的一个前提,那就是自己女儿再说谎,而这个谎偏偏就是一个弥天大谎。而且还涉及了皇帝,如果这一假设成立的话,那就是欺君之罪了。

半世英明就此毁于一旦,刘鸿根本就不能像,也不敢想象这样的话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他不想就这个话题思考下去了,也不想再想这个话题了,他必须相信女儿没有撒谎,自己也没有对皇帝撒谎。这样,一切才会都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

“武杰,你的兵我早晚还是要用的,既然你承认这是朝廷的兵,那你就记住,无论凌云回来不回来,你们都不是凌家军,而是我大明的边防军队,记清楚这一点就好,我先走了,你们继续操练吧。”

看着刘鸿的背影,武杰有点发楞。他知道刘鸿说的是对的,在那个时代,虽然没有服从命令是军人天职之类的口号,但有军人严格的军纪。抗命者斩。

武杰看着自己的这些士兵们,他们都是精锐中挑选出来的精锐,同时也是百战余生淬炼出来的老兵,现在战况这样紧急,这些老兵随时都有必要跳出去作为预备队,甚至是敢死队。

但这都是他们的宿命,生为战士,死于沙场,就是最好的宿命。从来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让将军见太平。凌云履历功勋,还没有见到太平盛世的到来,就已经罢官去职了。

好在,皇上应该是念及功劳才这么处理,换个别人估计早就砍了。

凌老弟,你现在究竟在哪里呢。

外面虽然已经没有了炮火之声,但是喊杀声震天,伤员的**呼号之声也形成了独特的声音。

这些声音听的武杰的心里很乱,他心里想,就算是凌云不能回来,自己也把部队投入进去了。凌云就算知道了,也应该不会怪自己。毕竟他们的初衷就是那样的单纯,保家卫国。

山海关是大明在关外最后的土地了,一旦山海关丢了,朝廷的门户就洞开了。到时候就会重复靖康之耻的故事。

虽然自己的八百名士兵面对十万大军的时候,很可能会只是螳臂当车,但是道之所在,虽万千人,吾往矣。

大明有劫,但大明有勇士。大明有苛捐杂税,有洪旱之灾,也很多不如意之处。但这不是他被侵略的理由。

自从大明迁都之后,真正的形成了天子守国门的阵势,天子可以守国门,那么臣子可以死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