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援军来了
作者:睡不醒的白龙君      更新:2019-10-18 11:59      字数:3139

清军绿营排出的五百名敢死队员,就这样被弓箭队的一顿定点点射,报销了一百五十多人,刘丹看差不多了,别费工夫了。就收队回去睡觉了。

剩下的这些人,赵言心说好你个刘丹,还给我留点活口让我练手,还真不错。白龙卫队已经很久没有肉搏杀人了,再不动动手可能就要生疏了。

赵言一声令下,白龙卫队的士兵们都分头去寻找自己的猎物了。但是他们还保留了当年的老传统,那就是在正式的战斗之前,就要先让敌人损失一部分的战斗力。

因为白龙卫队的第一任长官凌云的拿手武器是袖箭,所以由于凌云的影响,使用袖箭成为白龙卫队新老队员入队的一个最基础的考核技能了。袖箭的携带一般是八支。

近二百名白龙卫队的官兵们不约而同的举起了右臂,刚刚被弓箭队射击后幸存的一些绿营士兵正在暗自庆幸城楼上的进攻怎么停止了。紧接着就又是一阵箭雨。

瞬间在密集的人群里,成百上前支箭飞了过去,幸存的三百多人,又一次多人被击中,伤亡超过百人。

仅仅是两波的攻击下来,这次来夜袭的绿营五百士兵就剩下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也已经完全都反应过来了。这一次,想活命是完全不可能的了,只有放手一拼。

他们根本没有投降的可能,因为清军队伍里的中等以上军官都知道,明军有一个将官叫做凌云,他和他的部队都像是个疯子一样,而且绝对不要俘虏。就算是有俘获的俘虏也是一律杀掉的。

而且,绿营一般的投诚的时候,家眷都是在后方的,他们也不敢向明军有所示好,不然的话,自己的后方的家眷就会受到株连。既然已经被发现,再无生路的前提下,他们只能硬拼到底,以死相搏。

有句话叫做陷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些绿营兵的幸存者们就见证了这句话的正确性。他们已经红了眼睛,已经知道自己没有活路的前提下,开始了人生中最后的拼杀。

纵然是白龙卫队有千般的厉害,架不住这些敌人已经铁了心要玩命。最终虽然被全部歼灭,但也造成了白龙卫队十余人的伤亡,就连赵言都负了轻伤。

这次的夜袭计划虽然被明军给彻底团灭了,但是绿营的愤怒也彻底的被点燃了。绿营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给了他们相对来说无形中提升了战斗力。那就是他们的部队组成部分。

很大程度上,绿营的基层官兵配置,都是父子兄弟或者老乡来组成的。这样的配置有一点好处就是,大家都是熟人,或者都是关系比较密切的人,随便死几个人,就能愤怒一大群人。

这一天的功夫,绿营死了八百多人,重伤一百多人,而明军总共的伤亡也就五十人左右。战损比高达二十比一。

收队回去之后,赵言告诉收尸部队,把这些阵亡的绿营士兵的尸首也给收容了吧,管杀也管埋。不论怎么说,他们敢于在已经陷入重围的前提下还会这么拼命,说明他们也是勇士。

就算是敌人,就算刚才还在生死厮杀,这些人是真正的勇士,也是值得尊重的,把他们集体火化之后,各取一些骨灰埋葬在一起就是了。

凌云知道了战斗结果之后,并没有说话,歼敌五百余人,自己仅有十几人的伤亡,已经很难得了。

但是绿营那边已经是炸了锅了,本来之前都有些惧战情绪,没有任何一支部队主动站出来要承担作战任务的。可是现在已经到了不需要动员的地步了,绿营的中层将官们都抢夺主攻任务,就好像明天不需要在面对明军的大炮一样。

孙德功暗暗的点了点头,暗自佩服起了李永芳来,这支由他挑选和组建的队伍,确实有不同于别的部队之处,这样的组合方式,确实是能够在短促的时间内,激发部队的战斗力的。

有时候,愤怒可以用作最好的战斗力,虽然愤怒可以让人失去理智,但能够激发出人的内心中最为强悍的力量。

布置好了第二天的进攻之后,孙德功让诸位将官各自散去。在大战马上到来之前,他们太需要一场休息了。

这个时候,其实多铎和豪格也在休息,豪格把指挥权让给多铎之后,最怕的就是多铎趁这个机会要削弱镶黄旗的人马,不过现在看来,显然多铎没有这个想法,而是把绿营从后方给推到了前台上。

不过现在看来,绿营虽然在第一天就损兵折将,但整体的表现并不差。因为他们的士气已经被激发,接下来就看他们的发挥了。

此刻,几位清军的主将,多铎,豪格,孙德功都要睡一个安稳觉了。因为明天还有战斗在等着他们。

可是,睡一个安稳觉也毕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因为确定周围已经没有明军。毕竟明军已经都收缩jinru了密云城内进行防御了嘛。

所以在清军大营的周围并没有安排什么像样的哨卡防御,正是因为这个不小心,他们就吃了亏。一支远途而来的明军队伍,已经早在昨天就在距离他们二十里外扎营了,休整了一天之后。吃饱喝足白天休息好了,就等着夜里给他们来上一家伙。

这支生力军其实和凌云有渊源,但并不是凌云调动过来的,甚至都不是兵部的部令招来的。而是自觉自发的主动来的。

因为凌云接到任命调任直隶巡抚的时候,已经敏锐的觉察到了后面肯定有仗要打,但没有给两位接替他的主官透风。很快,由于他的力荐,原甘肃布政使公孙无忧担任了署理甘肃巡抚,后来又实任巡抚。而甘肃按察使常信,也升格为了布政使,而且由于军事才能的突出,还被赏给兵部郎中衔。

两个人的升迁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由于凌云的保荐,但是他们也自然有自己的能力所在。凌云在甘肃招募训练了万余人的兵力,但走的时候却仅仅带走了不足千人。

后来通过兵部的渠道,常信知道了密云吃紧的消息,料想着凌云很快就会带兵到密云布防。但也很快就推断出了凌云的手里肯定是兵力不足的。毕竟清军不是张献忠那等流寇可以比拟的。接下来的战斗唯有用艰苦卓绝来形容。

常信和公孙无忧商量过了之后,决定带五千名士兵前往密云去支援凌云。算起来,从兰州到密云,有三千里的路程,这五千人是骑兵和步兵的混合,按照每天走三百里的行军速度,差不多十天之后就能够到达密云。

公孙无忧这是这个意思,抽调五千名士兵暂时不会给兰州造成什么压力,但是能够用这五千名士兵给密云缓解一下压力。因为据可靠消息,密云的总兵力算上凌云新招募的士兵,也不会超过两万人。

两个人既然商量好了,都没有什么意见了。常信也就放心了,出发之前,他以兵部郎中的名义给兵部打了个报告,内容也是相当的简单,基本意思就是,我听说了清军数万人紧逼京师,我要带兵去勤王。如果朝廷不允许,就给我一纸诏令,我马上就撤军回兰州。

快马先期出发,而后面的行军也一点没有耽误。五天四夜之后,兵部收到了这封奏折,并且很快转给了内阁。毕竟是未经宣召擅自出兵的事情,不是小事。内阁首辅温体仁马上给出了票拟意见。对于擅自带兵离开辖地的甘肃布政使常信给予处罚,并且责令其立刻率部返回兰州。

票拟交上去之后,崇祯看过之后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那就是此人未经宣召,却有胆有识,忠心可嘉。仅带有五千名士兵,就敢入京勤王,实在是很多外地驻军守将的楷模。此人不仅不能申饬,反而要等他到达密云之后,下旨好好的褒奖。

十天后,常信带的五千人马已经到达了距离密云二十里地的地方。中军校尉上前请示,是否要继续向前。

常信说:“不要继续走了,所谓强弩之末不能够穿透鲁缟,我们是来救援的,不是要送死的。命令就地扎营,埋锅造饭。大家赶了十多天都路,都辛苦了。也都累的不成样子了。除了巡哨的部队,大家都好好的睡觉休息。”

命令下达之后,各营士兵都松了一口气,确实,从兰州走到这里,一路上也算是辛苦了。如果到了之后马上就投入战斗的话,不是不想,估计是不能,没有那么大的精神头。好在到了之后,常大人的命令是先进行休整。

大家都开始吃饭,然后除了值哨巡逻的部队之外,都很早就休息了。此时此刻,休息就是最大的任务,因为休息才有精力和体力,有了精力和体力,才能应付接下来的硬战。

第二天一早,常信得到了情报,在距离自己并不远的地方,就是清军的大营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