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大西内乱
作者:睡不醒的白龙君      更新:2019-10-18 11:59      字数:3155

远在天水城内的凌云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一个小小的反间计,竟然起到了这样大的效果,竟然导致了大西王张献忠仓皇逃窜,高宛同顺利上位。

并且大西军自相残杀,已经不好收拾了。

兰州城内,到处都是兵马在调动,两千名大西王府的卫队士兵们开始的时候还在进行殊死的抵抗。可是没多久,他们就得知了缺钱的消息,大西王已经抛弃了他们,带着亲信随从从密道里跑了。

一个不靠谱的领导绝对不会有靠谱的下属,这些卫队士兵们虽然都是精锐,也虽然都不惧怕生死,却对自己的处境十分的失望。因为从张献忠放弃他们逃走的那一刻,他们就已经成为了弃卒。

当大西王还在的时候,他们的一切都是有目标的,那就是保卫大西王,哪怕全员战死。都是有价值的,也是他们的归宿所在。当他们知道自己被抛弃,再拼死作战,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意义。

没有意义的抵抗很快就停止了,张献忠的弟弟张献义此刻还在城内,并没有能够逃得出去,也很快被高宛同的部下抓住处死了。

还有那位投机分子鞋底滑,这一次也算是押错了宝,被一下子推到了群众的对立面。不过高宛同还算是比较讲情分,并没有对他的家属进行报复。大难临头,每个人都允许有自己的选择。

不过为了让部下们都聪明点,他还是咬了咬牙,下令让鞋底滑选择一个自己想要的了断方式,对于一名背叛者来说,这已经是很大的恩典了。对此,鞋底滑本人也是很认账的。

他用一瓶鹤顶红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据说这是一种比较轻松的死亡方式,喝过之后,就会沉沉的睡去,再也不会醒过来。不过具体是什么效果,谁也没有真正的尝试过之后还能记录下来。

鞋底滑死去了,大西王府的卫兵们投降了,不过一切还没有结束。在兰州城内,拥护大西王张献忠的势力和拥护高宛同的势力还都并不明朗。

老百姓们并不管那些,他们只想安安稳稳的过自己的日子,对于谁当王爷谁当丞相,哪一方赢了哪一方输了。他们从来都是不需要担心的,他们只想过自己的小日子。

因此老百姓的嗅觉还是比较灵敏的,自从知道了要打仗之后,也不出摊了,也不做买卖了,家家关门闭户,都怕这场突如其来的变乱危及他们的生命。

本来秩序还算是稳定,并且城市发展比较繁华的兰州城内,一下子都快静了街了。家家关门闭户的,谁都不往街上溜达了。大街之上人迹罕至,不知道的话,还以为兰州是一座空城呢。

不过这也的确是给高宛同的兵和张献忠的势力提供了一个好的战场环境。因为,武力收服总比红空白牙的说,要好的多。

在一天的沉寂之后,双方都准备好了。既然准备好了,那就不要废话了,开始打吧。

张献忠虽然顺着密道逃出了兰州城,但兰州城内很有很大的一部分势力是只听从他的,这些势力自然不愿意顺顺当当的就被高宛同给收编了。所以他们就准备武力勤王了。

由于家家关门闭户,这空白出来的场地自然就成了主战场。还没等明军来讨伐,大西军自己就起了内乱了。

混战五天之后,无论是高宛同的嫡系,还是张献忠的余部,都已经大伤元气了。而且,队伍里面开始大范围的出现了逃兵现象,就算是抓住了逃兵立刻斩首示众,也无法真正的组织逃兵的出现。这让两边都非常的苦恼。

其实双方的将官们都不需要苦恼,这是很简单的事情,要是没有逃兵才是咄咄怪事了。

这要看这些大西军的士兵当初参军的理由是什么,大部分是因为混不下去了,吃不上饭了,让张献忠一顿忽悠给骗了。还有的是空有一腔理想却没办法在大明方面施展,既然大西军什么人都收就去了。还有的就是这些士兵们的家属,也跟着凑人数。

眼看着和明军作战还方兴未艾,自己人就打起来了。打的热窑一样,人脑子能够打出来狗脑子来。每天都有大量的死伤,就这样打下去,不死在明军的手里,大西军也要内耗的差不多了。

因为吃不上饭被张献忠忽悠的士兵和低级军官们,觉得吃不上饭和丢了性命比起来,前者可能还算是好一些的。空有一腔理想来投军的,因为这一次内斗也觉得,自己的理想实在是找错了施展的地方。

逃兵越发增多,已经几乎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现在双方自觉的休战了。因为再打下去,真的要把两边不拼光,也跑光了。

四天之后,天水城内的凌云知道了兰州的窘境,核实之后,下达了进攻兰州的总动员令。除了天水之外,要继续在各府县继续征兵三万。以已有的一万余人为前锋部队,剩下的短促训练之后,陆续投入。

其实,这也是凌云打的一个幌子,征兵三万人,如果真的要短促训练后就去攻城的话,那么这三万人的实际作战能力,恐怕连五千老兵也不如。

但是他这样贴出布告,除了想再招一批兵之外(实际人数控制在一万人以内。),还有就是给兰州城内的大西军余部一种压力,让他们觉得,负隅顽抗是没有什么出路的,大明的兵源是源源不断的。

天水城内一片沸腾,一直以来都是打阵地战的,可忽然巡抚大人要去打一场攻坚战了。

大家都在做着准备,武杰等一众军官虽然也是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可是心里却有一些犯嘀咕。这样真的能行吗。

本来在山海关组建的白龙卫队,一直以来的行动方式都是以小股突击队的形式进行闪电式作战,在敌人还没有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遭受了致命一击。jinru甘肃以来,在天水城为了站稳脚跟,才招募部队据城而守,依托的也是地理优势。

现在虽然说兰州的大西军驻军起了内乱,可是里面现在是什么情况还不好说。别说进了城,就算是占据了,就靠自己这一万多人,能否真正的肃清。

而且根本也不大可能能进得了城,那样的防守环境,硬啃是肯定不会那么容易的。

几乎所有的明军军官们,都觉得这一仗似乎是有点不太明智的。但他们知道,准备的越充分,自己也就越发的安全。

三天之后,准备工作做完,一万大军向着兰州开拔。此刻的兰州城内,还有大西军五万余人。粮草和银两储备,足足可以支撑两年。当然这并不是户部给的,而是大西军搜刮来的。

但是此刻的大西军内部,已经完全的没有了斗志了。在密道内逃出后,大西王张献忠已经失去了去向,剩下的余部群龙无首,高宛同的部下也都打累了。

兰州城内的五万部众,不是疲惫不堪就是毫无斗志。后者是已经强弩之末不能再打了,前者是因为张献忠现在不知所踪,根本就不知道为了谁而效力。

此时的兰州,看起来很强大,实际上很虚弱。但是他们仍然有自己靠谱的情报系统。

他们很快就知道了,驻军天水的凌云已经不甘寂寞,带领一万先锋部队已经打过来了。陆续还会有三万以上部队赶到。

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大西军分裂的两部并没有考虑如何去驻守,加强防御。却同时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的末日可能到了。

亲张派的首领是一个绰号叫扫地郎的人,他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思索了半天,还是决定不再趟浑水。现在手下还有将近四万人,虽然说已经打的没有了精气神,但本来之前也是流动作战的。只要人还在,走到哪里都没问题。

所以,在和手下的将官商量之后,他带着自己的部下开拔离开了兰州。高宛同的人并未阻止,因为实在也没有力量阻止。

但扫地郎走了以后,高宛同就岌岌可危了,因为他手里剩下的士兵已经只有不足万人了。

这样的兵力,又是士气低落的时候,想要守住这兰州城,他自己的心理也并没有谱。

而且大西军在占据兰州之后,对当地的大户也多有搜刮之举。并没有真正的站稳脚跟。

现在摆在眼前的就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和扫地郎一样,收拾东西,弃城而去。另一个就是凭借眼前的这些兵力。据城而守,能守多久是多久。

不过,在召开军事会议的时候,他的那些铁杆的支持者们,似乎也已经并不那么坚决的支持了。

前面有了例子,为什么要在这里坐以待毙,明军会有陆续四万多人来攻城,这里仅剩下了士气低落的七千余人。

这样的仗还没等打就已经知道了结果,如果不走,那就会被人吃掉。树挪死,人挪活,还是走吧。

离开这里,哪里都是生存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