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故人来投
作者:睡不醒的白龙君      更新:2019-10-18 11:59      字数:3161

但这些目前来说暂时还并不重要,在凌云看来,自己惩治一个贪官墨吏,老百姓就能够多一点好日子。对于无辜的百姓来说,有些事并不单纯是纯军事方面的问题。

贪官墨吏们对于百姓所造成的伤害,一点不比流贼带来的伤害小,他们刮地皮打着的是朝廷的名义。长此以往,官军就失去了群众基础,甚至会被逼迫的投靠流贼。

因此,接到朝廷命其全权处置的命令后,凌云立即把曹锐晨绑缚刑场,执行斩绝。

并且他下达了一个命令,让甘肃正六品以上文职官员,都到刑场来观斩,谁也不许请假。

有些人贪赃是丧心病狂的,有些是想贪却还不敢贪,正在犹豫之中。现在让他们一起来给曹锐晨关刑,看看法场之上人头落地是个什么景象,远远比给他们搞上一万次普法教育都管用。

要人他们时刻造成一种压力,没事别想着伸手,一旦伸了手,很可能有爪子捞钱没有性命花钱。

但全省还有数十个正七品知县,还有七品以下的佐贰官,比如正八品县丞,正九品主簿,未入流的典史,算起来也有几百口子人了。这些人也该适当的给一点精神威慑。

行刑结束之后,凌云把曹锐晨的脑袋用石灰做了防腐处理,然后专门派出了一个宣讲小组,他们的任务就是在两个月内,带着这颗脑袋走遍甘肃除兰州府外的全部州县。

任务就是讲课,然后展出这颗首级,课文也是相当的通俗好懂,说白了也就是这么几句话,莫伸手,他就是下场。

凌云这么做的目的,并不是想搞的甘肃官场充满恐怖的气氛,吓唬人不是目的,拯救人才是目的。

在大明的天启时代,贪官墨吏的危害已经很严重了,崇祯对贪官是深恶痛绝的。但他没有办法事必躬亲,尤其是西北边陲这种天高皇帝远的地方。

可以说,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举动起到了很强大的威慑作用,有些人本来已经伸出来的手,又硬生生的缩了回去。

但凌云自己心里很清楚,虽然署理巡抚,惩治贪官,但他的一切都建立在军功的支撑之上。给自己的定位应该很明确,他不是地方官,而是军官。

作为将官来到甘肃的凌云,已经把自己绑在了甘肃的战车上,如果这边的战事解决不完,他想离开西北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朝廷要官给官,要权给权,保举人马上任命,参劾人马上处理。要的是什么,表达是什么。

要的就是让凌云踏实的办事,表达的就是皇上信任你,你得再接再厉,做出好成绩来,对的起朝廷的信任。

歼敌两万之后,已经没有大西军公然来找事了。接下来的军事目标,就是兰州了。

消灭张献忠是没这个实力的,收复兰州更是一种空中楼阁的想法。那么接下来该如何呢。凌云苦苦思索着对策。

在他思考的时候,是没有人来打扰的。大家都知道主将的脾气。在大多数的场合下,他都是平易近人的,但是在他思考问题的时候,不希望有人打扰。

兰州千年古城,城防牢固,一直以来都是战略要冲之地。而且有大量的粮草军械和银两的囤积,毕竟是省会城市。这些都是很基础的。

现在手下有万余人,虽然刚刚经历了一场大胜仗,以几乎是一比二十的战损打赢了这场兵临城下之战。士气大振,士兵们的稚气也渐渐脱去。可作为一名比较成熟的将官,他不会认为靠着万余人,就敢去进攻兰州。

而事实证明,一旦大西军的士兵离开他们盘踞的兰州,无论是近战还是攻城,他们都不占据任何的优势,甚至会被明军干净利索的干掉在城墙之下。虽然不知道张献忠的大西军在兰州到底还有多少人,但只要能够让他主动放弃兰州坚城,进攻天水,哪怕是在外面野战,凌云都有信心和他一战。

可是怎么才能让大西军自己离开屏障,钻进明军的口袋阵里呢。凌云正是为了这事苦苦思索。

正在这时,一名校尉进来报告说:“启禀巡抚大人,一位百户来到城内,说是大人故人。”

凌云愣住了,他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人。除了在山海关待过一段时间之外,基本没有别的接触人。熟人能带来的都带来了,一名百户,到底能是谁呢。

忽然有一个不太好的念头一闪而过,在他有接触的人里,职位是百户的,过从略多一些但算不上亲密的。按照排除法来计算的话,似乎也就只有一个人了:刘丹!

不管是谁,既然到了这里了,总归是要见一见的。说实话,无论是谁,能见到来自山海关的人,心中多少还是有些欣慰的。

几千里的路程,那个时候的路途不比如今,只在路上走,快则十几天的路程。慢则一月两月都可能。尤其是远处西北,有人能来探望,很不容易了。

凌云吩咐校尉:“你去接一下吧,让客人到这里叙话,就说我公务在身,不便亲自出迎,还请理解。”

校尉领命去了,凌云本来穿的是一身盔甲,此刻见客人这样的穿戴有些不合适,趁着这个功夫,换了一身蟒袍犀带。虽然官秩是文官正四品,但因为是署理巡抚,是可以穿蟒袍系犀带的。

那客人似乎并不曾有这样的消息,被校尉领着,过了滴水檐,进到正厅。凌云早就在这里迎候了。

一见之下,果然是刘丹不假。凌云连忙拱手:“听说是古人前来探望,我猜就是老兄你。一向繁忙,失礼之处还请老兄不要见怪。”

刘丹也是刚想客气,结果一抬头,看到凌云穿的竟然是蟒袍犀带,这是封疆大吏和边关统兵大帅们才能够穿的服饰,自己的父亲刘鸿也仅仅是享受这样的一个待遇而已。

凌云竟然敢穿蟒袍,系犀带,这算什么,是逾制。大明朝的官员从未入流到正一品,都有严格的服饰要求,如果乱穿衣服,是要杀头的。看样子凌云这个家伙,到了西北,就有些狂纵起来了。是时候给他去上点眼药了。

心里这样想的,嘴上却不肯失了礼节,也是拱手说道:“凌兄弟的确客气了,你看,我现在还是个小小的百户,你却已经是兵部任命的参将了。地位悬殊,如果你去迎接我,我倒是愧不敢当的。”

还没等凌云说什么,一名校尉就提醒道:“凌大人是新任都察院佥都御史,署理甘肃巡抚。”

凌云连忙说:“多嘴,故人面前哪有什么官位可说。你去外面看看,安排一下刘大人的住处,通知武大人,公孙大人,以及一应将官们,都把手头的事情放一放,今天要给刘大人接风洗尘。”

那校尉领命去了,凌云这才吩咐给刘丹看座奉茶。

刘丹的耳朵支楞半天,直到现在才明白过来。原来是这家伙又升官了。升官的速度可谓是神速了,八匹大马都撵不上。

一年多以前的新兵,飞速成长为百户,千户,参将,然后又成为佥都御史,署理巡抚。这升官的速度,再有几年估计就得入阁拜相了。他定了定神,缓了缓自己的状态,确定自己没有听错。

此刻他当然没有心情向凌云表示祝贺,但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场面一时之间变的相当尴尬。

凌云打破了这个尴尬,他主动问道:“老兄从山海关到此,几千里之遥,恐怕路上就要颇为辛苦,不知道来见我有何见教。”

其实对于这一点,刘丹也是很无奈的。他早就想把凌云给干掉,但是屡次借力都不成功,这让他相当的无语。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既然目前没有靠谱的盟友,何妨就自己试试。

他和父亲刘鸿提了一下,说凌云老弟此去西北,定然能够建功立业,以后功名不可限量。我虽然不才,也想借此为国家立功,到时候搏一个封妻荫子。

虽然刘鸿觉得自己这个儿子无论是能力还是气量,都还是很缺乏历练的。但不管怎么说,让他自己到外面拼一拼,总比窝在自己手底下更能锻炼他。

西北固然是很危险的,也能够锤炼一个人真本事,凌云在那里一旦站稳,也可以帮衬一下刘丹。鸟随鸾凤飞腾远,让他和凌云在一起,肯定不是一件坏事情。

父母为子女,必为之计深远。刘鸿对于刘丹就是如此,可惜他是一个合格的主帅,也是一个合格的上司,却不是一个了解自己孩子的父亲。

他并不知道,刘丹这一去是为了什么,又会经历什么。想来想去,他还是给刘丹发了堪合。

一路风餐露宿,快马扬鞭就不细说了。走了十几天,总算到了甘肃境内,打听到了凌云正在天水驻扎,也就跟着来了。却对详细情况一无所知。

他心中最真是也是最朴素的想法就是,只要让我在你的身边,我总有办法弄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