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二十二回 裕明
作者:天雨未下      更新:2020-06-11 02:14      字数:3268

李裕明早饭后踱至湖心亭消食,忽地一阵风来,柳絮杨絮飘了满亭满湖,他赶紧拍了拍身上落的绒毛,突然想到:桃花李花肯定也吹落了不少,不知林妹妹这时还葬花吗?我干脆也把落花埋土里。随即吩咐天冬:“你遣人寻一把小锄头,一个花蓝子,我就在亭里等。”

天冬不解,问道:“王爷可是要种什么花草?”

李裕明还欲待说,就看到那片桃林里一个粉红身影,忙道:“先不必找了。”

说完匆匆上桥。

粉红身影正是黛玉。只见她着藕荷色对襟褙子,内搭白色交领中衣,绣竹叶梅花蜜合色纱裙,婷婷袅袅,手里拿着的却不是花锄,而是一个一尺长的绢制花囊,一脸哀色,正俯身拾取落在地上的花瓣。

款冬银杏等七八人拿着花锄花帚花囊,细细簌簌地在四处捡拾叶子花瓣。

真是一丝伤悼离愁之意也无。

天冬忙从旁人那拿来一把黄胆木柄铁锄头,李裕明摆手让他先提着,自己走到黛玉身边,故意问道:“王妃这是做什么呢!”

黛玉回道:“我在屋里听到风刮了好一阵,就怕吹落了的花瓣,被他们踩来踏去的糟蹋了,就把他们扫了,装在绢袋里,拿土埋了,做个花冢,岂不干净。”

银翘刚捡了几朵洁白的梨花放囊袋里,听到黛玉的话,接道:“王妃说得极是,但这么大一片桃花梨花李花,王妃一个人,要弄到什么时候?咱们这么多人一起收拾,是不是快多了?”

李裕明莞尔,原来是这丫头怂恿了这些人来的,也对,黛玉要找锄头,他们肯定要问原因,知道是葬花这样既文雅又有趣的事情,岂能让王妃一人孤零零来做?

李裕明早有准备,道:“虽然陆放翁有‘零落成泥碾作尘’的自比句,要我说,却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桃花纷纷离开了树,却不是无情之物,待随土化了,还会化作春泥,滋养新的花枝,乃至给桃子提供自己的一点养分。”

黛玉像是听住了,只低头小声喃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更护花......

许久,她终于抬头,眼睛晶亮,笑着给李裕明躬身行礼,道:“多谢王爷提点,我竟是魔怔了,没错,没错,”说着几步走到已挖好的一个小坑边,把囊袋里的花儿轻轻倒了,拿过银翘手里的小锄,慢慢聚拢边上的浮土。

李裕明拽住锄柄,道:“我来。”

黛玉静静看了他一眼,松了手。

众人早已悄悄退到远处。

李裕明也是没拿过锄头的主儿,哼哼哧哧了半天,才把土填平。

黛玉看着他,道:“我在这里要给王爷倒个歉,以前是我小瞧了你,‘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比我做的强了十倍,百倍。”

李裕明心里对龚自珍先生表示了感谢和歉意,道:“不敢当不敢当。我也是一时有感而发,十几年就做出这半首好诗了。”

黛玉道:“我总是想,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只兀自哀叹红消香断有谁怜,却不想落红化作树底泥,只为来年再护花。”

李裕明忙道:“我这就吩咐下去,以后撷芳园的落花落叶,都需细心扫了,免得轰轰烈烈开了一场,长了一世,最后还要受人踩踏,埋在树下也好,埋在田里也好,只是不能跟别的污秽之物弄到一块。也算它们‘质本洁来还洁去’了。”

以前的落叶自然有人定时清扫,不过是都当成垃圾处理了。

黛玉道:“多谢王爷想得周到。”

李裕明见气氛既好,就赶紧随棍而上道:“不必这么生疏,以后只管唤我‘润丰’即可。”

黛玉只轻轻点了下头。

原来清明节前一日,随圣人入先皇的景陵行大祭礼回京后,庄太妃亲自给瑞王李裕明取字“润丰”,希冀瑞王丰裕康泰一生,同时也表示瑞王可以当一府之家了。

只不过李裕明作为亲王,原本能直呼其字的人就没几个,加之一向不善与人打交道,因此这字还没人叫过。

李裕明见她对落花的怜悯哀思之情已退,招来天冬如此这般嘱咐了一番,天冬自是连连应是。

雨鹮过来问:“二姑娘说这天气正适合放风筝,我刚去库房里找了一趟,只有黄嬷嬷送的一个凤凰风筝,我是想着,总不好二姑娘一人放,两位表姑娘干看着,预备跟采买上的薛婆子结伴出门买几个,来问王妃娘娘,可有中意的样式的?”

黛玉想了一会儿,道:“不拘什么美人丑人,凤凰蜈蚣的,重要是做的精致齐整。”

雨鹮答应了一声忙去办了。

又有小七来请:“太妃请王妃去碧云间商议牡丹花会的事情。”

黛玉道:“我梳洗一下,换件衣服就去。”

李裕明忙道:“正好我也要去乐福轩听先生讲课,一同走吧。”

于是一人坐一顶竹椅小敞轿,结伴出园。

李裕明到了乐善堂,伍教授和林扬都等了好一会儿了。

李裕明忙给伍教授行礼致歉:“早饭吃的有点多,就到园子里散步,看那桃李争艳,柳絮漫天,景色实在太美,不查竟晚了这些时候,劳教授等候。”

伍教授回礼道:“不妨不妨,稍后多讲一会儿便罢。”

长课漫漫,无甚可记。

只说庄太妃和黛玉商议牡丹花会的事情。

杜鹃道:“范长史算定了日子,后儿个三月十六撷芳园赏花。忠顺王府,忠诚王府,张家,奚家,林家,贾家,薛家,邢家,八家都已回了帖子,当天会来。”

黄莺道:“韵华馆边上的一丛玉楼春,一丛洛阳锦,相继开花了,与竹林一溪之隔的玻璃花房里栽的两株魏紫,两天后也该开了,另从城南雷家买了八盆欧碧,都是含苞待开的。林恭人刚派人送来一盆青龙卧墨池,开得正盛,园中专门侍弄牡丹的贺花匠说再开五天是没妨碍的。”

太妃道:“虽都是名品,日常欣赏是够了,办花宴,总觉得太单薄。”

黛玉低头思索半晌,方缓缓道:“既然是雅集,何不以文会友,当天就以牡丹为题,或作诗,或绘画,或弹琴,既雅且新。”

太妃听了,抚掌大笑,道:“你既这样说,想必那薛姑娘的学问是极好的,堂姐正为了要得一个商户女做儿媳妇不痛快,偌她真有些诗文之才,你婶婶应该能高兴些子了。”

黄嬷嬷在旁道:“奴婢记得先皇赏了太妃娘娘‘飞泉’琴,应该是收在静山后面那排小屋了。”

太妃吩咐韦英保:“你带几个手脚利索的内侍去找,若有其他的琴,也一并拿来。”

韦太监应了就赶忙下去安排。

庄太妃命黄莺接着在城里寻觅好花。

第二日一大早,宫里忽然来了两个小太监,一人抱一盆“姚黄”,硕大的鹅黄色花朵光彩照人,整个厅里都感觉亮了不少,真个“蓬荜生辉”。

小太监传谕道:“圣人在御花园赏花,见这姚黄开花整齐,特借瑞王府一观。”

众人忙谢恩。

岑石护带两个小太监领茶歇息。

李裕明挠挠头,没明白“特借瑞王府一观”的意思:花都送府里了,只是“借”?是花谢了这盆要还回去的意思吗?

可能是心中像他一样想的不少,一时竟没人搬动花盆。

李裕明“咳咳”两声,道:“麦冬忍冬,把花先搬花房吧。”

两人忙挽袖弯腰搬花。

天冬跟在旁边一直提醒:“小心点,别磕碰了,这可是一株抵万金的姚黄。”

出了乐善堂大门,到底让他俩放下,指着路过的小内侍道:“你俩过来,两人抬一盆,再小心不为过。”

有姚黄,有欧碧,有魏紫,有青龙卧墨池,这花会也像个样子了。

到了三月十六这天,府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忠顺王府五姑娘李贞琪,六姑娘李贞琐,八姑娘李贞玟,忠诚王府五姑娘李贞玲,张家如烟,林家云和,贾家迎春、探春、惜春,薛家宝钗、宝琴,邢家岫烟,加上黛玉和张圆圆,群英荟萃,齐聚一堂。

早收拾好思慧楼,湖心亭,藕香茵画三处作为观花休憩场所。

思慧楼二楼四面窗扇都已卸下,低头便能看到洁白的玉楼春,红粉相间的洛阳锦,两丛有几十株,争奇斗艳,富丽堂皇。

下楼可以直接坐船到湖心亭,亭内栏杆榻板上都铺着锦缎褥子。亭内八盆欧碧开得正盛,喝两杯明前龙井,然后坐船,经柳堤,假山,穿过桥洞,就到了藕香茵画。在这里更衣后,去花房观赏牡丹之王——姚黄,牡丹王后魏紫,还有一盆青龙卧墨池。

大家刚进园,太妃和王爷在三间正门那寒暄几句,就各指一事出园了。

王妃林黛玉以女主人之姿招待宾客,她跟李贞琪李贞琐李贞玲都是正月戏酒赴宴饭桌上的“酒肉之友”,几人年龄相当,按辈分她们却要叫她婶娘。李贞玟就是太妃生日那天来玩的小姑娘,跟张圆圆气性很投,两人叽叽喳喳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