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尤甚暴秦
作者:贫民帅      更新:2019-10-13 05:20      字数:2413

接下来的路,就由刘介亲自护送徐博简,前往万山城了。

这一路上,徐博简自然是旁敲侧击的继续打探。

刘介也装作不知,把自己愿意说的,告诉了徐博简一部分。

其实,徐博简一路上也没打探出什么有用的消息。

唯一一条,大概就是,万山城全民皆兵了。

不过徐博简却并没有在意。

万山城毕竟是流民起家。

保留一些流寇的特征也很正常。

流寇的特点之一,不就是全民皆兵吗?

显然徐博简是误会了。

流寇的全民皆兵,那是凑人数,那是堆积炮灰!

万山城的全民皆兵是一种精神!

现在的万山城早已经度过了,需要老弱妇孺上战场的危难阶段。

但是,老弱妇孺接受军事训练的传统,王烨却保留了下来。他就是要让所有人都记住,当初的万山城是多么的艰苦?

大家现在的生活又有多么来之不易?

而且,他还可以借此来磨练大家的意志。

以及增强民众之间的凝聚力。

如果真有一天,万山城真的需要动员全体民众迎战。

相信,它的敌人一定会惊讶于万山城民众的战斗力。

同时,他也对万山城的奇技yin巧有了新的认识。

在前往万山城的路上,他看到了两种之前从未想象过的东西。

自行车和人力拖拉机!

王烨想要这两样东西可是很久了。

当初,曾鹏海命令祝修来牵扯万山城精力的时候。

一直有一件事让祝修非常的在意。

万山城明明没有骑兵,但是部队调集和消息传递的速度却快得惊人。

在他临死之前,这件事都曾经在他的脑海里晃过。

但是他却完全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实际上,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王烨弄出了自行车。

自行车看似简单,但是要弄出自行车,有两样东西还是挺关键的。

一是链条,二是橡胶。

没有能和齿轮严丝合缝的链条,自行车自然不能正常运转。

第二便是橡胶,没有橡胶做的轮胎,自行车同样不能达到我们今天见到的性能。

正巧,这两样东西,万山城都有。

不仅仅是自行车,王烨还弄出了自行车的加强版——人力拖拉机。

万山城现在运力严重不足。

万山城缺乏大牲口,即便已经有了一些挽乘两用马,对于万山城的物资运输来说,也是不够用。

尤其在战争期间,没有足够的运力,前线的消耗根本就无法跟得上。

王烨弄出的解决运力的办法,就是人力拖拉机。

王烨的人力拖拉机原理非常简单,其实就是加强版的自行车。

只不过加上了多级传送齿轮,可以让它能承载比普通自行车多数倍的重量。

这样的力量,无论是用来运输物资,还是用来耕地都是足够用的。

人力拖拉机这个东西,在我们这边的历史上还真有!

不过我们这边,人力拖拉机出现的有些生不逢时了。

那个时候,无论是牛耕还是马耕的技术都已经成熟。

而且牲畜的数量都已经足够。

再加上拖拉机已经出现了,所以我们这边的人力拖拉机,基本上只做出了原型机和试用型号就不再生产了。

可是对万山城来说,它们就非常有用了。

万山城缺乏大牲口,所以,正好可以用它来代替。

徐博简在看到自行车和人力拖拉机的时候。

惊讶的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按照他的原话是:“这怕不是传说中武侯设计的木牛流马吧?”

不过很快,他就醒过神来。

在他的心里,悄悄的记下了有关万山城的第一条信息。

奇技yin巧之术强大,非人力所能及!

来到万山城之后,他又见到了另一番场景。

更加让他胆战心惊的景象!

万山城的繁华超出了他的想象。

如果不是看到了城楼上的牌匾,他还以为自己来到了大梁的某个大城呢。

街道上茶馆酒楼一应俱全。

百姓的生活看起来就是一副富足安康的样子。

街面上各种物资齐全。

本来,以万山城的生产能力。

有些东西他们自己是没有的。

比如茶叶,还有酒。

万山城刚刚度过粮食危机还没有多久。

他们没有足够的粮食用来酿酒。

也没有茶田,但是同鲁建木的贸易,让万山城赚足了银两。

同样也是因为同鲁建木的贸易,让万山城得到了很多自己生产不出来的东西。

所以,才有了徐博简现在看到的这一副场景。

但是,这其实并没有让他太过惊讶。

辽东同万山城的恩怨,在京师之中已经传遍了。

所有人都知道,曾鹏海是看中了万山城的富足,所以才打起了人家的主意。

只不过没想到他自己本事不济,踢到了铁板上,这才有了他今天的这一行。

真正让他惊讶的,是万山城的文治武功,那真真算的上是人人如龙。

仅仅只是路过的时候,徐博简就听到有很多人在讨论时事。

“大梁的积弊,说到根本就在于土地上。”

“九成多的人口手里只有不足一成的土地。若是寻常年份还好,若是赶上灾年,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怎么可能不造反?”

“你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大梁的问题还在那些士子。”

“他们手上的土地不上缴田赋,只有百姓手中那一成的土地上缴田赋。”

“还有那些商人,商人的商税那么低,他们又那么有钱。”

“大梁是没有钱吗?”

“大梁有钱,可是那些钱都握在世家大族的手中。”

“皇上需要钱的时候,就只能向百姓加税,所以百姓越过越穷,但凡遇到灾年,百姓就只能杀官造反。”

“大梁现在的人口比开国的时候,多了岂止五倍十倍?”

“但是现在大梁一年的赋税,可有以前的五分之一?”

这一路下来,徐博简听的是冷汗直冒。

这些人说的在理吗?

他自然是明白的。这些人说的都是大实话。

可是,他有什么办法?

这些道理,朝堂上的大人,还有皇宫之中的皇上心里都是明镜的。

但是不维持士大夫的特权,这大梁必然是要大乱的。

所以,这是一个死局,没有任何人能解决得了。

万山城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他心里是明白的。

真正让他惊讶的,是说出这些话的人,都只是一些平头老百姓而已。

甚至其中一人,还只是一个工匠打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