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起点号北上
作者:草林啸      更新:2019-09-23 10:11      字数:2594

夏二年正月十五。

这一天按农历算,是传统的上元节。

然而,夏国上下无论是夏侯还是普通工农,都没有一人提起过节的事。

大家就这么心照不宣的将它忘了。

因为大家都在忙。

初一的总结会议上,高弘毅汇报了夏国如今的库存粮数目,一共二十九万石,足够供六万人支撑一年的,如果只支撑到冬小麦收割,则可以养活十五万人,今下夏国三县一镇总人口共计约五万,即使要留下九万石粮以做万一,也还有五万人的空间可挖,如果夏凡稍微激进一点,马力全开,几乎一夜之间夏国的总人口就可以翻倍,这是一个极其恐怖的事情。

好在夏凡没有丧心病狂到不给自己留一丝余地,五万人的缺口,他保守的只填了三万五千人,其中,因为三义县留下的原住民最多——足足八千多,急需夏民前往稀释,所以有一万五千新征召的夏民会被移往三义县定居,剩下的两万人,起点县和平安县各得一半,这样一来,起点县的人口将突破三万,继续以人口大县的身份领跑,而平安县也会突破两万五,与三义县并列其后。

当然这些人不可能一次性迁入,没那么多房子安置他们,想要全部落户,估计要等到二月份了。

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突然而来的大移民,需要新增多处定居点来安置,移民虽然会陆续到齐,但一些基础设施,比如房子,都要提前做准备,然后,交通局不得不将精力从修路上暂时撤回,用来盖房子。

李嘉胤:“……”

刘满:“……”

另外,人口增多,虽然会带来大量的劳动力,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但短期内同样会加大粮食压力,获得更多的粮食迫在眉睫。

而想要获得更多的粮食,一味地靠开垦更多的土地明显效率太低,单纯的买粮又很吃亏,因此,提高亩产量和农民的工作效率,这两种最有效的方法,不可避免的进入了大佬们的视野。

于是,获取更多更好的肥料来提高亩产量,获取更先进的工具来提高农民的工作效率,就成了首选。

肥料方面,化肥暂时是指望不上的,因此,在初六的时候,夏凡就派人通知了海运部刘海亮,让他们在外巡航时,要多留心一些海岛上的陈年积粪,鸟粪、海兽粪等,都是上好的农家肥。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想工业蓬勃发展,需要吸引大量农业人口进入城市进入工厂,这样对于一个新兴工业国来说,粮食的压力会越来越大,甚至成倍激增,夏国也必将面临这样的困扰。

所以,化肥是一定要研究的,工业革命也是一定要搞的。

另一方面,夏国不缺农业工具的理论技术,但是缺制造工具的资源,先进工具的普及跟化肥的研究一样,会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朝廷持之以恒的投入,直至夏国自己能掌握矿山为止。

但工具除了机械以外,还有另一大项,那就是大型牲畜,恰好,在山的那边,就有一座巨型“牛马矿”,预计储量数以千万头,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这么一座天然宝库,就墙贴墙的挨着夏国,夏国能无动于衷?想也不可能,夏国朝堂对此早已垂涎欲滴,只不过之前实在能力有限,需求又不是很迫切,这才迟迟没有动作,但现在嘛,很自然的,夏国开始有了这方面的需求,并且初步有了涉外的能力。

……

从夏国前往北部草原,有三条路可走。

第一条,直接走北关经北部通道,或走西关经西部通道,穿过西山北段,直入大草原。

这一条路最近,但也最难走。

第二条,走山海走廊,一路往东,横行千里,绕过避风山脉东端,穿过东部沼泽进入草原。

这一条路最远,但路线最成熟,山海地区的商人们都已经走了几百年了,最安全。

第三条,走海路向西再往北,绕过西山西段,然后找地方登陆即可。

这一条路不远不近,但最方便快捷,真要算起来,这条路才是耗时最短的路线,且,还能避免受制于人。

两相对比,第一条路走单人尚可,但是运不了货,可用作信息联络通道,不可作为贸易路线。第二条路不做评价,留待压底。

于是,夏国将目光对准了第三条路。

……

新港码头,一艘隶属于夏贸公司海运部的两千料货船静静地停靠着。

这艘船正是夏国所拥有的第一艘海船,后来被命名为“起点号”,这次特地被刘海亮从贸易船队中调拨出来,就是为了应夏凡和农业局的要求,探索开辟出一条与北方草原部落联系的海上航道,继而建立稳定的贸易线,借此向国内引进马牛羊等大型牲畜。

这项任务不仅仅是农业局和夏贸公司的事,大型牲畜几乎各行各业都会用到,磨坊、工厂、矿区……还有交通,特别是后者,交通局满地图修路,修的又宽又平,可就因为夏国缺牛缺马严重,路上跑的全是十一路公交,简直是浪费,而且,确实也挺尴尬的。

另外,还有军方、警察、保安等暴力部门,对牛马的需求,现阶段来说甚至比农业局还大,这些暴力部门需要马来提高机动性,需要牛来提高后勤运输能力,所以,起点号的这趟远航,可谓意义重大,顿时吸引了来自各方的注意力,一时之间,几乎各部门都有派人到码头送行。

只不过,对于刘海亮死活只愿腾出一艘船,各方也颇为不满。

没奈何刘海亮这家伙脾气挺犟的,油盐不进,而他的顶头上司乔盛泰又早早的去了山海各城邦考察市场,没人能治住他,以至于这家伙更加有恃无恐。

关键是,这家伙的品级够高,比新港镇的父母官大人还高一级,也就是说,在新港镇,目前他就是最大的官。

这真是一个让人很不爽的事实,没办法,大佬们总不能从起点县撵过来吧。

……

没有红旗招展,没有锣鼓喧天,也没有人山人海,大家都在干自己的事,只有十几人的送行队伍,并没有让起点号船长兼此次代表团团长胡之阔感到不满,国情如此。

“老胡,这次是给你的挑战,也是你的机会,好好把握。”作为胡之阔的直属上司,刘海亮对其报予期望,因此不惜为其争取到代表团团长的职位,要知道这项职位在公司内,大佬不出的情况下,一向是市场部的人担当,可见刘海亮也是下了血本。

“多谢长官栽培,卑职定不负长官期望。”胡之阔认真道。

“没有什么栽培不栽培的,一切还要靠自己的能力。”刘海亮摆了摆手,然后就把位置让了出来。

之后,从新港镇王浩开始,其他人都是简单祝福了一句,他们过来只是和胡之阔打个招呼,混个脸熟,为以后搭关系做准备。

毕竟一事不烦二主,只要这次胡之阔能成功的与草原部落搭上线,并且带回夏国所需的大型牲畜,那么下次带队的人肯定还是他。

这种情形,估计得持续到夏国的牌子的影响力盖过胡之阔的名字,或者胡之阔犯错误,或者高升为止。

寒暄过后,起点号准时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