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冤情似海义愤填膺
作者:明月照万里      更新:2019-08-08 15:05      字数:2107

眼看宋朝国内安定周边威胁消除,国家再次进入修生养息的和平发展阶段。李律中在大宋的生活也就可以回归山野,远离庙堂了。醉帽吟鞭花不住,却招花共商量;人生何必醉为乡,从教斟酒浅,休更和诗忙。访完李清照,李律中想起了大才子陆游。

越州这个名字由于宋高宗的不出现能一直保留,它没有被改名为绍兴府。这时的陆游仍是个弱冠少年,没什么名气也还没有写出那些脍炙人口的诗作。在陆府李律中见到这位刻苦攻读的少年。身穿青衣短袄头戴青色头璞,手持一本《诗经》在读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少年读到这里陷入了痴迷的想象中,久久不语。旁边的书童听到读书声音中断,探头进来看到了少爷忘我的表情不禁扑哧一笑逗道:“少爷,又想唐小姐了?”陆游瞪了书童一眼,继续读书:“国风秦风终南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可是却是有口无心,声音显现空洞毫无感情。接着少年又陷入了沉思,16岁的少年爱上了表妹唐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李律中知道按照原来的历史,他将在三年多后迎娶唐婉,然后在结婚的第二年被母亲逼迫修书休了妻子另娶,而后唐婉被迫改嫁,两人从此天各一方。

李律中到底没有去寻访唐婉,他心里想那不外乎是一个美丽迷人的少女,那不外乎是与陆游情投意合。李律中回忆着他们的爱情故事,那两首凤头钗在他的心中吟诵。

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唐婉《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从越州离开,李律中向杭州进发。他开着车在田野间的公路疾驰久不久能遇到别的车辆,此时大宋的人口已经有一亿两千多万。全国的汽车达到十几万辆,能在富裕的江南不时遇到汽车也并不稀奇。李律中想起了辛弃疾,对了,这位伟大的诗人就是在今年出生的!由于天下太平,宋朝没有像原来历史那样国破山河碎,陆游和辛弃疾被迫远离故土颠沛流离。也不知道他们两人将来还能否写出那么多伟大的作品。

正在胡思乱想着,忽然远处传来哭泣声,李律中停车上前一探究竟。只见一少妇带着一个小童及一个仆人在上坟,之间那少妇二十出头,身材出众,面容姣好,虽然悲伤难掩动人颜色。李律中见状转身就要走,却听闻女子哭道:“夫君你死的好冤!奴家不想活了!夫君痛死奴家了!可是奴家去了,恒儿怎么办?怎么办啊,55555!”女人紧紧抱着怀中的幼子,眼睛盯着亡夫的墓碑痛哭着。怀里的小儿也跟着哭了起来。

“有冤情?”李律中也懒得废话一下子攫取了少妇的记忆。不探则已,一探惊心动魄。原来真有沉冤似海的事情。原来少妇名商永薇,丈夫叫林振原是越州的一位食品安全官吏。少妇原来认识一位公子,父亲原来是越州参军,因为这些年参战屡立战功升任了节度使。然后这位衙内就开始依仗父亲的权力胡作非为。这个衙内利用父亲的权力奴役好几千女真、蒙古战败的奴隶,还贩卖奴隶很快集聚了大量财富。他除了娶妻子纳妾,还养了不少******最不堪的是他看上了有夫之妇商永薇。他花钱收买勾结林震的上司开始给林震穿小鞋,之后更是设局栽赃,林震管辖区里的几个食品厂连接问题。害得林震被罢免了官职闲赋在家。色迷心窍的衙内整天在林家周围流连,开始施展一切手段来骚扰商永薇。他写情书,收买女仆说好话,传播林震品行不端的谣言,甚至拿此谣言说通了商永薇的父亲,要他想办法让女儿改嫁自己。接着这位衙内收买了林家的管家,开始对林震下手。可怜的林震竟然被管家和女仆合谋下毒害死了,然后两人拿了衙内的钱跑东南亚去了。

商永薇知道衙内在疯狂追求自己,她又惊又怕。无耻的衙内还散布商永薇和他有染的谣言。并整天在林家附近转悠更印证了这些谣言。好在林震无比相信自己妻子,两人的感情依然牢固如初。甚至因为商永薇表现出的忠贞使得丈夫更加珍爱她。又嫉又狠的衙内气急败坏地说要杀了林震!结果林震真的被贪财的管家和女仆害死了。

商永薇到路治大人处状告衙内杀夫霸妻。路治大人判定位污蔑有功之臣的家人,判了商永薇杖股十,商永薇这位官家小姐哪里受过如此奇耻大辱?差一点在堂上撞墙自杀!幸亏商父及时出面请路治大人高抬贵手。于是商永薇得以带着丈夫的尸体离开公堂来此安葬!

是时候好好整顿宋朝吏治了!宗庙里不杀士大夫的戒条是到了破掉的时候。李律中知道差点害得国家灭亡的腐败并没有因为改革而减少。相反的由于经济实力接连翻番,大宋的的官员们有了更多的腐败基础,更加忘乎所以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