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天波分院(求点击推荐收藏)
作者:分章不均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660

送走了李元昊兄妹,李钰长舒了一口气,‘孤立党项’这一步总算走成了也走得稳了。如今党项与辽国彻底反目,已没有回旋的余地,他们想脚踏两只船左右逢源已经再没有可能了;大宋也一改原先对党项的怀柔政策,态度日趋地强硬;而通过双方签定的贸易协定,大宋每年将能从党项部获得六万匹良马,第一批两万匹马已经在送往在宋的途中了,这对于千金难求一马的大宋来说是个相当庞大的数字,将会极大地缓解军队和普通百姓对马匹的需求。

大宋已经在党项的脖颈上套上了一条绳索,只待逐步控制收紧了,如今需要注意的便是如何掌握这个度,既要使党项一点点地窒息衰竭,又不能将他逼急了挣脱绳索,不过这对于那些成天生活在阴谋诡计中的大宋官员们来说当是驾轻就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李钰本以为做了这些,他就可以安下心来读书,好好地休息一下了,可不成想开课第一天,就有人找上门来了。

在许院长的办公室里,来了几位客人,从他们金刀大马的坐姿上便不难看出这是一群常年生活在军营里的军人。许老夫子搓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着步子,焦急地等着李钰的到来。

“许先生,这事咱们就先这么定下了,这以后少不得还要多多麻烦许先生。您看……”,一个军人说着不禁犹豫了一下,“您看,能不能让李公子只上半天的课,这样两边便都能顾得过来了,只是不知这样会不会耽误了李公子的功课……”,那个军人很恭敬地问道。

“功课方面倒是不用担心,以李钰的才学让他上乙班已经是很委屈他了,就是让他来做先生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如今丁班所学的《三字经》可不就是他给编撰的么?在下只是担心会累着这孩子,他还小,今年不过才十四岁而已,真是难为他了”,说着,许先生不禁叹了口气。

“这方面许先生尽可放心,我们一定会照顾好李公子的,决不会让他受累”,众军人起身保证道。

正说着,李钰急匆匆地跑了进来,对许先生躬身施礼,“先生,您找我有事么?”。

“李钰啊,快过来,是这几位将军找你”,许先生拉过李钰走到那几个军人近前。

那几个军人闻言都起身施礼,“见过李公子”。

李钰扫了一眼众人,没一个认识的,拱手回礼,“不知几位将军找学生有什么吩咐”。

“这是曹彬曹将军给您的信,您看了便知”,一个军人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双手呈了过来。李钰展开迅看了一遍,“承蒙曹将军看得起,位卑未敢忘国忧,这是学生义不容辞的事,只是学生还有功课,怕是不能抽出太多的时间来,只能在中午和晚上了”。

“李钰啊,我和几位将军商议了一下,不能让你太过劳累了,这以后你只需下午来书院上半天的课就行了,上午的时间你就帮曹将军他们做事吧。近几天你就先去那边帮着他们,暂时不用来书院了,你看这样行么?”,许老夫子也明白这事的重要性,便用商量的语气和李钰说道。

李钰想了想,躬身应道,“一切听凭先生安排”。转身又对那些军人说道,“几位将军,我有个想法,你们看成不成。这书院不是要建在咱们闻松书院的旧址上么?为了不引人注意,不如就叫‘闻松书院分院’,这样学生进出也就不引人怀疑了,而且还可以聘请去年毕业的甲班学子去教学员们识字,也可以更好地掩人耳目,你们看这样……”。

几位军人听了觉得还是李钰想得周全,都点头称善。李钰回教室向秦猛交待了一番后便随着这几个军人出得书院,上马向北而去。

闻松书院的旧址在西角楼大街向北的尽处,按说沿潘楼街向西一路过去最近,可众人都骑着马,为了不引人注目,便顺着小甜水巷、高头街一路向北,再沿皇城北墙往西,虽是绕远了些,但沿途道路偏僻没有多少行人住户。李钰虽是第一次骑马,倒也没露怯,起先在街上行得慢,正好有机会慢慢地熟悉了马性,过了高头街便与众军人一路奔跑起来。众军人见李钰在马上起先还有些生疏,只一会儿便能挥洒自如了,心下不禁都暗赞了一声。

众人沿皇城北墙一路西行,到了尽处再转头向南,远远地见有一处高大宅院。几位将军全都停了下来,纷纷下马牵马而行。李钰不知究里,也跟着下了马,步行了一段,路过那宅院大门,李钰抬头一看??“天波杨府”,心下明白了,这就是评书里所说的‘武将下马,文官落轿’了,以示对杨家满门忠烈的尊敬。李钰看了‘天波杨府’几个大字,心下却另有了一番计较,便对那几个军人说了。

“哈哈哈,‘天波分院’,好!李公子取的这名目才气派!可比那闻松书院威风多了”,几个军人开口笑道,显是对‘天波分院’这名字很满意。

闻松书院的旧址本就很偏僻,往北是一大片长满树木的荒地,如今都围起了高高的院墙,使得书院的面积比以前扩大了近二十倍,书院的大门也北移迁到了更偏僻的地方,倒是距皇城禁中的天波门不远了。

远远地便看见一群人在大门外等着他们,中间身材较小的一位正是太子赵桢,众人连忙下马上前施礼。

“呵呵,李钰,我把你从书院里拉来,你不会生我的气吧?”,赵桢笑道。

“能为大宋出力,能与大宋的军人们在一起,是李钰的荣幸,您要是不去找我,我才会生气呢”,李钰笑着答道,上前与众将军一一见礼。

原先先生们住的小院被临时改成了办公处,众人坐定后,曹老将军开口说道,“李公子,你提出在军中建参谋部的建议,皇上和兵部均已批准了。参谋人员的选拔已经在各军中展开,为了保证参谋人员能够胜任职务,太子提议建了这所书院。只是这参谋人员该如何培训,需要掌握哪些学识,还得有劳李公子提点”,说完曹老将军起身郑重地拱手一礼。

“学生当竭尽所能,决不辜负皇上、太子和众位将军的希望”,李钰起身还礼,对曹老将军所托之事也不客气更没有拒绝,他没有想到大宋朝庭能有此气魄和胸襟,能想到要建一所军事学院,这对于一个九百多年前封建帝国,尤其是这个重文轻武的大宋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了。自己来到这个时代,若是能为大宋的军队建设出点力,能为大宋打造一支强大的军队做点事,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也就不枉来此一遭了。

李钰当下便将自己如何建设军事学院的一些想法说了出来,包括聘请教员、教材制定、选拔标准、学员考核、训练场地、训练科目、考核标准……,两个军士在边上将李钰所说的一字不漏地全记了下来。赵桢听得两眼放光,一众将军也是听得入神,他们可没想到参谋人员的培训竟有这么多讲究,也没想到这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对军事方面竟是这样的熟悉,甚至比他们还熟悉。

曹老将军欣慰地看着眼前全神贯注的太子和这个英气勃勃的少年,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几十年,他们便是大宋的未来,是大宋的希望,有这样一位重视军队的太子,有这样的少年英才,咱大宋军队何愁不能有朝一日天下无敌。自己老了,不能再驰骋疆场,领军杀敌,若是能辅助太子为大宋军队再出点力,能护着这些后辈少年走上一程,待他们长大了,成熟了,那这天下便将会是咱们大宋的天下了。

“李钰,编写教材和聘请教员的事只能让你受累了,我给你派几个助手,其他人也都听命于你,其他的事由我们来办。不过当务之急是将这‘天波分院’给建起来,原先这些屋舍是肯定不够用的,至于这书院如何规划,你有什么建议么?”,赵桢对李钰说道。

李钰想了想,取出纸笔画了一张草图,赵桢接过细细看了一遍,李钰将这书院划分为教学区、训练区、校舍区和试验区四大块,赵桢指着西北角的试验区不解地问道,“试验区?这是做什么用的?”。

“太子,咱们要想收复李德明,战胜强大的辽国,不仅要在政策的制定实施上事先筹划,在战略战术和军事训练上狠下功夫早做准备,还要在兵器上多想想办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咱们万万不可小看了这些,一种先进武器的使用,往往就有可能改变一场战役甚至整个战争的进程。当年在澶州前线,皇上御驾亲征,鼓舞了士气,咱们大宋军队正是以先进的车驽远程射杀了辽国南京统军使萧挞凛,才使辽军大乱,签下这‘澶渊之盟’。

“两军对垒,谋略、士气固然重要,武器的先进与否也是至关重要的。咱们大宋军队和辽军相比,在战斗力和机动性上都有一定的差距,那咱们就要在武器的研制上多下些功夫,扬长避短弥补自身的不足。

“西北角这块场地背靠孤山,地处偏僻,四周没有住户,正适合用于制造和试验新式兵器,一定要加以严格保密,严加保护。太子,我建议以保护皇城为名在孤山驻扎一支少量的军队,将这一块地界划为军事禁区”。李钰不推崇‘武器至上’,但既然生产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展的标志,那么推而言之,武器的制作和使用即是军队展的标志,这个道理他却是深信不疑的。

赵桢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用笔在‘试验区’三个字上重重地画了个圈。

李钰又取过一张纸画了张草图,赵桢看了吃惊地问道,“这是什么?楼房么?两层?”。

李钰笑道,“太子,是三层,顶上的第三层我想将它建成一个用于参谋们实习的小广场”。

赵桢迟疑了一下,“要建三层?那得要长时间啊”。

“呵呵,太子,您忘了咱们是做什么生意的么?咱们不是有水泥和玻璃么?我要用这钢筋水泥为咱大宋建一座天下最漂亮、最先进的大楼,军事教学楼!”

――――请看下一章《学无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