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第一家庭
作者:分章不均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877

夕阳西下,皇城内距东华门不远的皇太子宫,曾益(就是皇太子赵桢,原名赵受益)挥挥手遣散随从,鬼鬼祟祟地溜进门来,蹑手蹑脚地往寝宫走,一路上太监宫女要向他施礼问安都被他举指噤声地给制止了。刚走近书房就听见一个威严的声音从里面传来,“赵桢,你要去哪里”。赵桢听了一愣,不敢怠慢,连忙低着头走了进去。

书房里,大宋皇帝赵恒和皇后刘氏正坐在椅子上看着他,身后站着几个太监宫女。赵桢连忙上前跪倒,“儿臣叩见父皇、母后”,赵恒正待要说话,皇后已起身将赵桢扶了起来,“桢儿,你、你怎么搞得一身泥啊,瞧这衣服,瞧这泥点子,快去洗把脸把衣服换了”,说着向他眨眨眼,赵桢转身便要跑。

“站住”,赵桢肩膀一塌,只得乖乖地站在了那儿。

“说说怎么回事,怎地这么晚才回来,不知道朕和母后担心么?”。

“儿臣是和李钰一起明活字印刷去了,所以才这么晚回来”。

“哼!明?你好大的口气”。

“是真的,不信您看?”说着从怀里掏出两张纸来递给赵恒。

“这是什么?‘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的《凉州词》是这样的么?这字儿怎地越来越不长进了?”。

“皇上,我瞧着这《凉州词》改得挺好的嘛,桢儿,是你改的么?”,皇后凑过头来看着。

“母后,是李钰改的,有意思吧?这字儿也不是写的,是印上去的,瞧这黄字,这仞字,还有这个、这个,这些字都是我刻的”。

“印上去的?那得要刻多长时间啊?”。

“母后,这是用活字印刷术印的,字是用泥巴刻的,很快的”。

“我说你怎么搞得一身泥呢,原来真是去搞明了啊,皇上,你看桢儿多聪明……”。

“皇后,你尽护着他,看把他宠的,这搞明有那么容易的么?”。

“父皇,是真的,印书局的伎官也去看了,都说这活字印刷很好用呢,现在正在研究怎么做活字呢,不信你问问赵师傅”

“问他?他还不一样向着你。我问你,这一下午你除了沾了一身泥,还做了什么了?”。

“父皇,我还看李钰他们打架了”。

“啊?打、打架?桢儿,你没伤着吧?”,皇后连忙起身拉着赵桢前后左右检查着。

“母后,我没事儿,我又没打架,您看赵师傅他们能让我打么?是李钰他们几个打着玩的”。

“听陈林说这李钰文质彬彬的,怎么打起架来了?”。

“呵呵,母后,也不算是打架,他们是在练武来着。当初李钰比试时吟那阙《满江红》时不就是舞了一套太祖长拳么?这李钰啊,还真是文武双全呢”。

“嗯!那阙《满江红》写得很不错,这李钰还真是有些才华的”,赵恒捻须笑道。

“桢儿,饿了吧?来,娘带了些糕点来,快吃点”,皇后见赵恒脸色稍霁,连忙叫宫女端过一盘糕点来。

赵桢拿起一块吃了一口又放入盘中,双手打着拍子说唱了起来,“双手这么一打啊,别的咱不夸,夸一夸母后做的猪肉大包子,这猪肉大包子,它到底好在哪?它到底好在哪?它白皮大馅没有摺就象一朵花。这是形容包子,您可不能乱用它,说咱宫女长得美就象一朵花,您可千万不能说咱宫女长得象包子”,说着一指旁边的宫女。

皇后听了笑得喘不过气来,皇上也忍俊不禁,几个宫女太监也低声笑了起来。

“咳,咳,桢儿啊,你这跟谁学的啊,这可不是包子啊,也不是娘做的啊”。

“呵呵,母后,好听吧?这是儿臣今儿在李家时听他们家家丁说的,说是李钰在吃包子时编的”。

“呵呵,这李钰啊,还真会逗趣儿”。

“呵呵,可不是么,父皇,这李钰还夸您呐”。

“哦?他夸我什么啊?是不是什么‘勤朝政,万民颂’啊?”,赵恒说着不禁微笑起来。

“嘻嘻,他夸你啊,‘嘿!皇上这老爷子一笔字还真没得说’,还夸您有人情味呢”。

“哈哈哈,这老爷子,这李钰真的这么说么?哈哈哈,皇上这老爷子”,皇后听了笑弯了腰。

“咳,咳,这、这李钰太,太……,就不怕我听到了惩治他么?”。

“嘻嘻,我也这么说了,你猜他说什么?”。

“哼!他那狗嘴里还能吐出什么象牙来么,这老爷子?我很老么?”,赵恒说着自己忍不住笑了起来。

“您不老,您不老,您还年轻着呢”,皇后笑着说道。

“是啊,父皇,您不老。李钰说啊,如果一个皇帝能想着先生们教书清苦,能想着把自己的体己钱拿出来贴补教书先生,那他就一定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如果一个皇帝能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不惜以身犯险,挽狂澜于即倒,那他就不愧是一个‘万民颂’的好皇帝”。

“哦?他真这么说?”。

“嗯!他还说啊,如果一个皇帝能写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等励学名言来,他就一定深知一个国家的根本是教育,如果能把这教育给办好了,那他就不仅是‘万民颂’还必将成为‘万载颂’的好皇帝,那咱大宋就真的会‘永世昌,万载兴’了”。

“教育为本,说得好!”其实赵恒心里说好的还有那一句‘万载颂’。

“嘻嘻!李钰还说啊。”

“他还说什么?”,皇后见皇上高兴,连忙趁势问道。

“儿臣当时说,既然是万民颂,万载颂的好皇帝,那你怎么称他是老爷子啊?”。

刘皇后听了刚才那些话儿已很是喜欢这李钰了,见赵桢又提起这些,赶紧给他使眼色。

“是啊,他这般称呼我?这不是大不敬么?”,赵恒故作生气地说。

“呵呵,儿臣也是这么说的啊,你猜李钰他怎么说?他说啊,咱们皇上是千古难得的有道明君,臣民皆呼万岁,一万岁啊,这能不‘老’么?这一万岁的皇上怎么说也是我的长辈啊,我若见了能不叫声‘爷’么?皇上又称天子,乃天之‘子’也,这合起来不就是‘老、爷、子’了么?”。

“哈哈哈!好一个‘老爷子’”,这赵恒听了真是从心里乐了出来,就是先前有那么一丝的不快也早就被这通马屁给拍烟消云散了。

“嘻嘻,那儿臣以后也称您‘老爷子’好么?”。

“胡闹,李钰这般胡闹也就罢了,你身为太子怎地也这般胡闹啊?”。

“要说这李钰啊,我看也不是那种一味胡闹的孩子,我倒是挺喜欢的,他的诗词文章对联可都是很见功力的,都是难得一见的佳作”,刘皇后很公正地为李钰辩解道。

“嗯,说他胡闹也确有些委屈了他,有一句话这李钰还倒真的说对了”,说着忽然向赵桢瞬了瞬眼睛。

“父皇,我觉得他说的可都对啊,您说的是哪一句啊?”,聪明如赵桢这般的一时半会儿显然也没弄明白父亲的意思,不过却知道必有下文,连忙凑趣地问。

“国家的根本是教育。‘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咱们身为皇室可不能光说不做,让这世人说咱们在这方面,咳,咳,在这方面……”。

“这闻松书院咱不是给了钱了么,连太子都把自己的体己钱拿了出来,再说咱桢儿平日里读书也上进得狠,世人还能说咱什么么?”,刘皇后可是很顾全大局的,为了皇上的名声,太子的面子,她可什么都舍得。

“赵桢,那你今儿为什么不在宫里好好读书,出去胡混些什么?”,赵恒忽然厉声问道。

“我、我一个人在宫里读书实在闷得紧,所以才向母后和先生告了假出去散散心的”,赵桢吃了一吓,不知道这一向好脾气的父皇怎地突然起火来。

“哼!你这般出去胡混难不成就是求上进了么?”。

“皇上,太子和李钰这样的孩子在一起怎么能说是胡混呢,要不今儿怎能听到他说出那番真诚实在的话来?太子这不还和他做出了那个、那个活字印刷来么?皇上您不也夸李钰那副对子写得好么,‘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看啦,身为太子就应该多和天下的文人志士交往,多看看这天下的民生风情,总不成成天闷在宫里不问世事吧?这,这怎么能说是胡混呢?”,刘皇后一把拉过赵桢,护在怀里为他辩解着,一时护子心切,激动得有些口不择言了,她要是注意到赵恒嘴角弯起的那一抹诡诡的笑意,估计打死也不会说了。

“那皇后你也觉得这李钰不错吗?”。

“那是自然,这些天我可听说了这李钰的很多事,做衣服,写对子,画肌理,写文章,哪一样不是令人拍案叫绝的?”。

“那皇后你也觉得身为太子应该多出去走走?”。

“……”,刘皇后本能地感觉到了一丝危险,忽然有一种中了圈套的感觉,心里一慌,连忙把怀里的赵桢紧了紧,生怕他会飞走似的,可惜话已经说出口,想反悔已经迟了。

“那好吧,既然皇后你这么坚持,朕也不能太过刚愎,赵桢,那你以后每天可以去闻松书院与李钰他们一起读书学习,但是,只能给你出去半天时间,多一个时辰也不行!你给朕记住了!唉!都是皇后把你惯的,我都说不得你了,哼!”,说完也不待刘皇后反应过来便施施然地带着一群太监宫女自顾自地摇头叹息着走了。这宋太祖赵匡胤是黄袍加身坐得的天下,因而这北宋的皇室向来自律甚严,从不敢远离民众,忘记民生疾苦,生怕招世人诟病,皇子、公主们也远没有后世贝勒、格格们那般娇贵,加上正逢太平盛世,让赵桢外出求学交友,在赵恒看来是很自然的事。

“皇上,我不是……”,待刘皇后反应过来想反驳时,可惜赵恒已经走远了,听不到了,就是听到了也会装着听不到的。

“母后,我也想天天陪您在身边,可您说得对,身为太子就要负起做太子的责任,总不能成天闷在宫里不问世事。好在每天只是去半天时间,我还是有很多时间陪您的,母后您放心,桢儿一定不负您所望”。赵桢想起了李钰所说的巧舌如簧,连哄带骗,嘿嘿,原来这东西是可以无师自通的啊。

“我、我……”,刘皇后又急又恼又不甘心,带着宫女去追着赵恒理论去了。

赵桢待皇后走远了再看不见身影,忽然一手叉腰,一手指天,大叫一声,“耶!”。旁边的太监宫女们吓了一跳,刚才不还是那般心不甘情不愿的模样么,这会儿怎地又这般兴奋了?难不成,难不成这皇上和太子是合着伙地来诓皇后不成?

――――第二章到,请看下一章《水泥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