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金榜题名时
作者:老西      更新:2019-07-28 22:06      字数:3463

“四儿,四儿,你考上了。”

三姐冲进门兴奋得向吴明一阵喊叫,脸涨得通红,两只眼睛里泪水乱转,手里举着张录取通知书。

“我看看,我看看,”吴家妈妈急忙从三姐手中夺过通知书,小心翼翼地凑到油灯下,吴家老爹笑嘻嘻地用小指头专门留下的尖指甲,弹掉了油灯上的一朵灯花,“啪”的一声,灯花爆开,窑洞里立刻亮堂了许多。

“呵呵呵,我说,你大字不识几个,看个啥,还是让我看吧。”吴家老爹冲吴家妈妈一乐,伸手去拿通知书。

“不识字就不能看了,我就爱看这后面盖着的红戳戳,多喜庆!”

说归说,吴家妈妈还是把通知书给了吴家老爹。

吴明本人倒没什么激动,毕竟是四十岁人的心态了,更何况自已报的也不是什么超一流国家名牌大学。

相反,此时吴明的心里反倒有一些忐忑:那个对外贸易学院自己前世也没有什么印象,不知道那个学校会是个什么样子,报自愿的时候,自己光想着要弥补自己管理方面知识的不足,可自己这段时间再三的思考,不走仕途谈何发展呀?!实业救国早就被证明了难以行得通,此次入学到底是福是祸,谁也难以下定论啊!

“四儿,四儿,你知道吗,这次你考了全县第一,全县也就你一个考上大学,这可是咱县十几年考上的第一个正儿八经的大学生。”

没有这么夸张吧?吴明有些怀疑三姐是不是有点夸大其词了,难道说前两年都没有考上一个大学生?

“真的,我不骗你。”三姐好像看出了吴明有点不相信,给他解释说:“公社教办的王主任下午跟我说,前年恢复高考,咱县里只考了几个中专生,去年好点,也只有三个人达到了专科线,今年你考了四百三十分,全县理科第一,除了你一个人考上本科以外,专科达线有七个,这是咱们县这几年高考成绩最好的一年。”

吴明马上就明白了三姐的意思,为什么她要强调是“正儿八经”,人们是把那些工农兵大学生和专科生,划到了“正统”大学生之外了,这才有了所谓的唯一一个之说了。

吴家妈妈听着三女子的讲解,高兴得嘴都合不上:“我家四儿干啥都是好样的。”

三姐脱鞋、上坑、盘腿,摇着吴明的肩膀说,“送报的下午到公社给了我通知书,可通知书刚到我手里还没捂热,就被旁边人抢走了,在公社转了一圈才到我手上,大家都想看一看这大学录取通知书是个什么样,书记说放我一天假,让我回家专门告诉你,这可也是全公社的喜事。”

爹用微微发颤的手,轻轻擦了擦眼睛:“有出息呀,四儿,你可为祖宗争了口气,要放在过去,这就是进士及第,咱祖上只有我曾祖父才中过进士,听老辈们说,他后来做到了两江总督、吏部尚书,明天上坟跟我去看看祖宗们,让他们也高兴高兴。”

呀,吏部尚书,这可是现在的中央组织部长、人事局局长两头挑。敢情这吴家祖上也是官宦人家,怪不得家里有御品青花瓷呢!

吴明接过录取通知书,嗯,还是京都对外贸易学院,没有一点意外发生,新生报到时间是九月一日到三日。

第二天一大早,吴明被京都一所大学录取的消息迅速在鱼湾村就传开了,还不到早饭的时间,家里就来了十几拨串门祝贺的人。

要说起这消息传得这么快,那还是二姐的功劳,她在昨天晚上的时候,就被三姐敲开门告诉了,吴家几辈子才出了这么一个大学生,这么大的喜讯哪能过夜呢?!

于是二姐和二姐夫当晚也不睡觉了,跑到娘家,高兴得一家人嘀咕了半夜,直到吴家爹爹开口才把他们俩赶了回去。

到了中午的时候,大队以胡云珍为首的大队班子成员,包括马柳平在内,上门对吴明一家表示祝贺,下午的时候公社书记王成带着分管教育的副书记、教办主任等一行也来了,一天下来吴明和爹妈接待来人陪笑陪得嘴角都有些僵硬了,竹壳暖瓶里的热水都灌了三次,这还是二姐提前把她家的暖瓶和杯子拿了些过来,要不的话,客人喝水都是个问题。

不过好在现在也不像后世那样,需要大摆酒席搞什么“谢师宴”、“庆功宴”之类的,也省了吴明和家人的不少麻烦。

不过,该省的省了,不该忽略的也必须进行了,就像吴家老爹提出的上坟祭祖,“破四旧”过去没有多少时间,各地祠堂都被砸烂不存在了,要祭祖只能是到坟头上烧几柱香、摆点贡品之类的,吴家老爹倒是在坟前给先人们倒了几杯酒后,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这也算是喜极而泣吧,吴明倒也能理解老人们的心情。

在前往学校报到前的日子里,吴明本来还想和二姐夫马柳平到邻近的历程县跑一遭,他们那里研发出一种新品种枣树骏枣,吴明想载到自家的房前屋后,可请教了几位老人之后,才知道虽然枣树和其他落叶果树一样春秋两季度可栽植,但一般来说像南方秋季还好一点,北方就只能在春季栽树了,最好是树芽萌动前后,也就不再有这个打算了。

八月三十日,吴明和三姐从家里启程。

临走的时候,吴明专门到大队饲养院子里和师傅宋刚告别,徒弟能进京都读大学,宋师傅高兴得也是咧着嘴,见人就夸吴明,现在见吴明成了大学生,临走时还不忘他这个喂牲口的师傅,心里也是感慨万千,一再嘱咐吴明,不管到了什么地方,身子骨别废了,艺多不压身是老人们多年总结出来的经验,有艺在身不亏人啊!

这次出门报到,本来吴明不让家里人送,可三姐说没机会上大学,看看也好。

吴家老爹和老妈更是不放心吴明一个人出门,用吴家妈妈的话说:我娃从来没有离开家出门去那么远的地方,没有个人送,哪能成呢?!

三姐现在成了公社的干部,在鱼湾大队人们的心里,那也算是见多识广的了,村里不少人连县城都没有去过,于是送人的重任毫无疑问、责无旁贷地就落在了三姐的肩上。

全家四口人,三人同意,剩下的一个人吴明也只好少数服从多数,表示同意了。

虽然说现在的出行,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开支,更何况还是出省进京,但吴明是被三姐的另外一个理由说服的:她这辈子很可能与大学无缘,不能大学读书了,这次去看看,也算是满足了。

临行的那份阵势,十几年后左右邻村的人都清清楚楚记得,津津乐道。

上午九点多,一辆墨绿色的北京212吉普车鸣着喇叭,停在了吴家的坡底。

本来公社要给吴明披红戴花,用公社农机站唯一的一辆东风55马力拖拉机送到火车站的,这事不知怎么让县委副书记任力知道了,他非要亲自来送吴明上学一程,为此他专门和县委书记打了招呼,调来了县委的小车──这也是县里唯一的小车,是前任军代表兼县委书记离任时,给地方留下的一辆军用吉普。

村里的人哪见过这车,立刻围了一圈人,新鲜得指指点点,一大片都是羡慕的目光……

吴明和三姐早已收拾好要带的东西──一个行李卷、一个大提包、一个挎包而已,跟车来的公社书记王成寒喧了几句(临出门任力有点事要处理,在县城等候)就上车了。

临近公社,王成书记让车停下,大门口早已等待的人上来给吴明披红戴花,震耳的鞭炮声中,吴明朝大家鞠了一躬就启程了,这感觉颇有点像“一人参军,全家光荣”。

车到县城县委大院接上任力。

“任书记,你这么忙还抽空来送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一句话,好好学习来回报领导的爱护。”

一上车吴明感激地对任书记说。

的确作为一个三、四十多万人县的县委副书记,地位不可谓不高(在全县人眼里),专门抽空来送一个毛头小伙上学,若非爱才,一般是不会如此招摇的。

任力说:“应该的,吴明,你这次高考中榜,可是十几年来给咱们县带了个好头,前年只考上几个中专生,去年三个大专生,大学本科你是头一份,骄傲啊,到学校好好学点真本事,回来给咱们的家乡多做点贡献。建设四个现代化,没有你们这些有知识的年轻人是干不成的。

永丽啊,你也向你弟弟好好学习,那天老刘上县里开会见到我,说你报了个电大函授大专班,学的什么专业?中文,好,认真学,再锻炼一段时间,我把你调到县委工作,可不能让弟弟比下去哟。”

三姐马上表态:“任书记,您放心,我一定认真学习,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给领导和组织上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姐的回答,也是带着当时那个时代浓浓气息的对答了。

这段话要是吴明前世任何一个人听见,第一个反应就是,nm啊,太恶心了,拍马屁拍到这种程度,也算是极品了,而被拍者心里也不会心里舒舒坦坦的,只会感到一阵恶寒,必须产生反感:你ma的,不会说话,你可以别说啊,整得人一肚子恶心,什么意思啊?!

可在现在,不管是司机也好,还是任力也罢,都觉得三姐此时的话才是最得体的:领导对你抱有期望,你总不能没有任何反应吧。

或许这也是时代感的一种表现吧!

车子一路送到梁州地区火车站,直到吴明他们登上了赴京列车,任力挥手离去:“吴明,到了学校好好学习,咱们永明县以后的建设,需要你们这样的人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