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科举
作者:醉小希      更新:2019-07-23 11:59      字数:1832

如果说秦风当时去参加考试,那就不得不提一下,清朝的科举制度和特别之处!

(您也可以略过本章,但是还是希望您仔细阅读一下,确实很重要!)

清朝的科举制度大致分为四级,

1、县州级考试,这级考试叫“童试“,——中者称秀才;

2、省级考试,这级考试也叫“乡试“,——中者称举人;

3、国家级考试,这级考试叫“会试“,——中者称贡士;

4、皇上亲监考,这级考试叫“殿试“,——中者为进士,

前三名为鼎贾三元,考中第一名者称“状元“,第二名称“探花“,第三名称“榜眼“,其他进士称“进士出身“或“同进士出身“。

秦风当时已经中了秀才,现在考取的正是第二级举人,也就是参加乡试!

他考试面临的选择很多,但是他依旧选择了,作为贫困生去应考,说白了本身他就是贫困生,只不过灵玉给了他一些银子,为了不让他受委屈。拿着这些银子去挥霍,他根本做不到,当初不得已收下了这些,以后还是想要凑齐还给灵玉的。

每次考试之前,各省考场附近旅店的老板们,都会采取各种办法吸引考生的眼球,希望有考生入住。

清人吴应箕在《留都见闻录?河房》中,描写了江南贡院旁边的高考房的情况。他说:“过学馆,则两岸河房鳞次相竞。其房遇科举年则益为涂饰,以取举子厚贡。”

这也就是说,每到科举考试举行的年份,南京居民,将秦淮河两岸的临河房子整修一新,以吸引考生。

不仅如此,许多精明的、有房产的居民,让家人搬到外面去住,将房子腾出来变成临时旅馆,出租给前来应试的考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赚一笔不菲的房费。

为了尽可能招揽到富裕的考生,这种旅馆的名称,大多使用与科举相关的吉利用语。比如“状元店”、“状元古寓”、“状元阁”、“青云店”等,目的是让考生们,能得到某种精神安慰。

每次考试期间,当地的物价都会翻倍上涨,秦风当时考试时的物价,就比以往上涨了三倍多,这期间,考生光住宿费一项就要花掉5到10两银子。

而在他所在的清朝,担任私塾教师的秀才,年收入也只不过10多两银子。这也就是说,考生单是住宿费一项,就要花掉一个秀才的一年的收入,确实非常昂贵。

这么昂贵的费用,对于不少生活贫困的考生来说,肯定是无法承受的。秦风也不例外,那么他们考试期间住哪里呢?值得庆幸的是,科举时代还有一种廉价的,或者免费的高考房--试馆。

秦风就选择了试馆!

试馆是会馆的一种,会馆是由同籍贯或同行业的人,在京城及各大城市所设立的机构,建有专门的建筑,供同乡同行集会、居住用。

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会馆的主要功能,从最开始的为同乡提供交流平台,逐渐演变为为科举考试服务,专门用来接待到京城,或者省城参加考试的考生,为他们提供食宿方面的方便,因此被形象地称之为“试馆”。

这种公益性的“试棺”(免费的高考房),为贫困考生顺利参加科举考试,提供了经济保障,使他们有机会与富贵子弟同场竞技。

而提供这种高考房的主要力量并不是官方,而是民间。这种资助,成为维护考试公平竞争的重要力量,这也是科举时代维护考试公平的一种努力。

也就是说很多像秦风一样的贫困生,如果没有“试馆”的资助,就根本无法参加考试!因为他们根本考不起,那种花销足可以,让他们全家人一年不愁吃喝!

很多试馆规定,遇到考试的年份,凡是与考试没有关系的人员,都要搬出试馆,腾出房间让考生入住,大多数试馆为入住的考生提供免费食宿。

后来李鸿章捐款,在北京新建庐州试馆,主要用来接待来京应试的,安徽同乡士子。

在福州,为解决渡海而来参加乡试,台湾考生的食宿问题,光绪九年,台湾地方官拨款15000两银子,在福州贡院附近购地,建造了台北、台南两郡试馆。

试馆建成之后,共计有3栋楼房,可容纳300余人同时居住。

与此同时,台湾士绅也在福州兴建会馆,为台湾士子提供住宿方便。如澎湖绅士蔡继,善捐款在福州南台购地,设立了台湾会馆,专供渡海至福州,参加乡试的台湾考生居住。

日本占领台湾以后,台湾士子冒险来福州参加乡试时,云路和天衢试馆是他们的栖身之所。除专门为台湾士子提供便利的试馆外,福州还有永泰鄢氏试馆,连城的黄家试馆、罗氏试馆、李家试馆、张家试馆等。

曾经住过试馆这种廉价高考房的考生,后来考中举人、进士的不计其数,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人士。

(本章可以让您更加直观的去了解,和我们现在高考、中考、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