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段氏和段誉及大理段氏的武学
作者:忘则不重      更新:2019-07-23 01:13      字数:3414

历史上的段氏

唐宋时期,在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白蛮出身的段思平,建立了大理王朝,其子孙在这里相继统治了317年(737—1053年)。白蛮就是白族,段姓一直是白族的大姓之一。特别是大理王朝被蒙古人忽必烈灭亡之后,有更多的白族人改姓段氏。如今在大理一带,多为段姓。这就是云南段氏的来历。

大理国第一世皇帝,名段思平,其子段思英,孙子段思聪等等,父子名字中都为“思”字。这并不是“段思”氏,而是北方鲜卑族姓名中的习俗。由此,有些学者以此证实:大理段氏来源于甘肃武威的说法是正确的。因为,甘肃武威在公元前后一两百年,确有这样的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段氏先祖久居于此,所以也有这样的习惯,同样段干木的一些后代,也受这种习俗的影响。中原汉人的学者,搞不清这种关系,以为是“段干氏”。所以把段氏分成了段干氏和段氏,实际上都是段氏,只是说,有些段氏迁居在西北方,慢慢地受此习俗的影响。从历史资料上看,那时段氏实际向西迁移。

最先到达云南的是魏之段延,数传北周之段永,再数传唐之段俭魏。而始祖段延是武威人。

也有人认为,大理段氏先祖,虽然来自武威,但是不是武威汉族,而是鲜卑段氏,先迁武威,然后徙云南。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段氏的取名:父子以重名制为主,连名制为辅,绝异于汉族的避讳。这些是北方鲜卑族的习俗。

1.重名制:姓名三个字,第二个字祖,父,子,都一样。比如“段正淳,段正严,段正兴”,“段素顺,段素英,段素廉”

2.连名制:父亲姓名最后一个字是儿子姓名第二个字。比如“段思廉,段廉义”来看看这接连五个皇帝“段智兴,段智廉,段智祥,段祥兴,段兴智”,前三个是重名,后三个是连名,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是倒名。如果是汉族,一个朝代接连五个皇帝的名字,是绝对不允许如此重复的。

国号“大理”的原因,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段思平生于喜州,喜州即大厘城,将“厘”字改为了“理”字,“大理”,即是“大治”。“大”字就如同先前的“大长和国”、“大天兴国”、“大义宁国”无二。

第二、与南诏后期曾用过的“大礼”有承袭关系。“南诏酋龙立,遂僭称皇帝,建元建极,自号大礼国。”《新唐书?南诏传》“大理国与唐史礼、理字异。”范成大[南宋]《桂海虞衡志》“至异牟寻又迁于喜郡史城,又徙居羊苴咩城,即今府治,改号大礼国。”《元史?地理志》大理政权被蒙古灭后,大理段氏,却没有从此结束,他们继续世代担任元朝的大理总管,又经过了一百三十年的岁月。直到元朝灭亡后,仍然效忠前元,抗拒明人的统一。洪武十五年(1382),明军入滇,段氏末代总管段世抵抗到了最后。

历史中的段誉

段誉本名段正严字和誉,1108年(宋徽宗政和六年),即位在位39年,任内声望颇高,以保境安民和地方发展为主轴,后避位为僧。段誉的庙号是宣仁帝,本名段正严,确实是段正淳的儿子,又名誉,表字和誉《天龙八部》中也提到了“和誉”这个表字。天龙八部第49回提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宋哲宗已经当了九年皇帝,既公元1094年(宋哲宗绍圣元年)正明避位为僧,善闽侯高升泰篡位,号“大中”。而书中则说是段誉继位,事实上,段誉是在北宋徽宗大观二年(公元1107年),接替其父段正淳为大理国第16代国王,直至南宋高宗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禅位为僧,在位长达39年,是后理国诸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死后谥号宣仁皇帝。段誉是个有所作为的君主,他明白与宋朝建立友好关系是立国之本。尽管宋朝与大理国的关系由于宋太祖的“不暇远略”的方针而有所疏离,然而大理国仍然一直向宋朝称臣。段誉特别重视加强与宋朝的联系,入贡大理马、麝香、牛黄、细毡等土特产,还派幻戏乐人(魔术师)到宋朝表演,深得宋徽的礼遇,册封他为金紫光禄大夫、云南节度使、大理国王等。

段正淳是段誉的父亲,在大理国的历史上他受命于危难,力图通过改革振兴王室。在他之前,大理国被高氏篡权,不久被迫还位于段氏,段正淳于北宋哲宗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即位。于是他在国内“赦差役”,减轻国民负担;外交上,“使高太连入宋,求经书69家,药书62本”,与周边国家友好相处,“缅人、昆仑、波斯三夷同进白象、香物”。可惜,在这个时候,大理国已经气数将尽(古书上迷信的说法就是“彗星出西”),国内“大疫”流行,正淳已回天无术,最后不得不走上“禅位为僧”的道路,让位给儿子段誉。

段正明是段正淳的哥哥,北宋神宗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继位,是大理国第14代国王。此人为君不振,最终被权臣高升泰所篡位,在位仅13年,下场仍是废位为僧,谥号为保定皇帝。大理国在他手上划了个不光彩的分号。对于高升泰,小说里有一段接近历史真实的交待:“上德五年,大理国上德帝段廉义在位,朝中忽生大变,上德帝为奸臣杨义贞所弑,其后上德帝的侄子段寿辉接帝位后,称为上明帝。……高升泰是大功臣高智升之子,当年锄奸除道,全靠高智升出的大力。”由于高智升在推翻杨义贞势力的斗争中出了大力,高氏权力不断膨胀,有功之臣高智升被段寿辉委以清平官(宰相)重任,他的儿子高升泰为鄯阐(昆明)侯,父子权倾一时,为高升泰篡权建立短命王朝大中国埋下了伏笔。当然,高升泰在位也仅是二年,迫于国民压力还位于段氏。

【大理段氏的武学】

段氏一派是地处云南的大理皇室。原本出身中原武林世家,于五代后晋天福二年建国。虽贵为皇族,家传武功却从来不曾荒废,反而愈加勤奋,皇室成员多为高手。大理国是佛教国家,皇帝都崇信佛教,往往放弃皇位,出家为僧,进入天龙寺研究更高深的武功。段氏的一阳指、六脉神剑,皆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武功。

段氏步法

实战用的步法,决不花哨。实战经验越高,步法越能起作用。

段氏心法

与武林的普通心法一样,讲究实用性,但没有突出的特点。这也是六脉神剑几百年来无人练成的原因之一。

段氏剑法

段思平自创的剑法,由于他是武将出身,这路剑法很适合上战场,这路剑法大开大阖,气派宏伟,每一剑刺出,都有石破天惊、风雨大至之势。是非常实用的武功。六脉神剑中的少商剑就是由它演变而来的。

一阳指

段氏先祖段俭魏,既是武学高手,又精研易经,他认为“五十大数,失其一,变换无穷”,这丢失的一,就是他认为是武学的钥匙,只有掌握了这个一,武功就能突飞猛进,在易经的基础上他创了一阳指。一阳指玄异非常,拥有强大的杀伤力,也可以毫发无伤的捉住对手。

大理段氏的武功传世绝学,亦是“南帝”一灯大师的专擅指法,是西毒欧阳锋蛤蟆功的克星。运功后以右手食指点穴,出指可缓可快,缓时潇洒飘逸,快则疾如闪电,但着指之处,分毫不差。当与敌挣搏凶险之际,用此指法既可贴近径点敌人穴道,也可从远处欺近身去,一中即离,一攻而退,实为克敌保身的无上秒术。但使用一阳指极耗精神,是以连续使用小则功力全失,大则性命不保。

总共分九品,最高乃一品境界,一品境界的一阳指乃是习得“六脉神剑”的基础。

一阳指也是大理段氏一脉中最高武学“六脉神剑”的入门功夫,所谓六脉神剑,不过是指含于指尖的内力隔空激发出去,使其以极高速在空中运动(区别于隔空点穴)的一门技术罢了。

《素问?阴阳类论》云:“一阳者少阳也。”王冰注曰:“阳气未大,故曰少阳。”。阳主生发,少阳为阳气初生,其脏应肝,五行应木,其时应春,春之一阳初生,生机乃发,万物于生,一阳初始而生生不息。阳气为人身之大宝,故一阳指可使人一阳初生如春之万物生发,实乃救人之术而非杀人之功,故小说中一灯大师用“一阳指”点穴让黄蓉内伤痊愈。

六脉神剑

六脉神剑,并非真剑,乃是以一阳指的指力化作剑气,有质无形,可称无形气剑。所谓六脉,即手之六脉太阴肺经、厥阴心包经、少阴心经、太阳小肠经、阳明胃经、少阳三焦经。相传大理开国皇帝段思平,遭遇奇特,拥有无上内力,使用一阳指得心应手。但他喜剑法,在他不断的努力下发现和自创了六套剑法,与人比剑,胜多负少,但他仍不满意,希望自己剑法天下无敌。他知道,由于六套剑法互无联系,转换时就有破绽,但他到底才智过人,想出了以指代剑的方法,以精纯度极高的纯阳真气和一阳指的基础,用手指射出剑气代替真剑,手腕活动灵活,使得剑法转换不再有破绽,且六路剑法回转运使,威力比之单用一剑自是强大得多。自此,段思平名扬天下,六脉神剑无敌于武林。但由于六脉神剑要深厚的内力为基础,后世能练成者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