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走马观花看日本
作者:潮流cwm      更新:2019-07-21 06:16      字数:3920

第四章走马观花看日本

飞机在天上飞行了大约两个半小时之后,于日本东京时间下午3点多钟平稳地降落在大阪关西机场,东京时间与北京时间相差整整一个小时,中国下午的2点就是日本的下午3点。

我和我的伙伴们并不知道下了飞机应该往哪个方向走,甚至不知道刚上飞机后空姐发给我们的“外国人入境记录”卡怎么填。好在上飞机之前金经理就把入境后的很多细节告诉了我们,他让我们下飞机后跟着人流走,并让每个人用手机拍下了“入境卡”的填写样本。

机场的各个通道的指示牌多为汉字,既使是第一次踏入日本国土的中国人识别起来也不困难。

下了飞机之后,我们跟随着人流上了一列类似于小火车的轨道车,轨道车转运的时间不过几分钟,可是在入境审查大厅排队等候的时间却有一个来小时。

到了这里才知道,来日本的中国人竟然会有这么多,其中有不少排队等候入境的是打着各种引导旗的旅游团队。

入境审查分为外国人走行的审查通道,再入国的外国人审查通道和日本人回国审查通道。

我们这些第一次来日本的人都在外国人通道排队等候。

在这里,每个人都要提交护照,以及入学许可证、在留资格认定书和入境卡。通过身分和指纹识别无误后,验证员才可以在护照上盖章,准许进入日本境内。

在提取行李的时候,两个身穿制服的日本警察牵着一只不大的警犬在码放行李箱的地方嗅来嗅去,这不免让我有些紧张,因为在济南遥墙国际机场我就听金经理说,猪肉火腿和鱼干以及某些食品都是不准入境的,让我们出境时多留意,尽量不要在有开包检查的出口经过,只要开包检查,不允许带的物品都会被没收。好在警犬没有过来嗅我的行李,我经过的闸口的工作人员也没有让我打开包检查。

说句实在的,我们一同来到大阪的七个研究生都或多或少地从家里带了一些干果和土特产品,如果开包检查,谁都不能顺利过关,好在日本机场在这方面的把关还不是太严,每个人都顺順当当地走出了闸口。

出口的两边站了不少人,他们不是夹道欢迎的人群,而是来接自己亲友和宾客的人群。

在这群人中,一位手里举着写有我们七个人名字的纸板的女士进入我们的眼帘,他就是来接我们的德岛县研修生组合理事会的王淑芬女士。

由于在临上飞机前金经理委托我担任临时领队,我便带头向王女士打了招呼,并向她一一介绍了我们同行的几个人。

王淑芬女士开的是黑色丰田面包车,驾驶室后面有两排座,我们七个人坐在里面并不拥挤。

另一个开小货车的是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他身材魁梧,操着一口流利的中国东北话,在王淑芬的引见下,我们才知道他是王淑芬儿子。他出生在中国东北,高中毕业之后来到日本报考了外国语大学,毕业后便在德岛县研修生组合培训中心就业。

一年前王淑芬儿子考取了日本小型车驾照,我们七个人的行李箱都放在了他的小货车里。日本人俗称这样的小货车为“小k”。他只所以没有进航站楼里接我们,是因为停在机场路边的两辆车必须有人看管,如果协助警察维持交通秩序的监管员在巡查时发现停在路边的车里没有人,就会拍照贴条对车主进行高额罚款。

王淑芬女士很热情,也很健谈,从机场到德岛县培训基地汽车走行了三个多小时,他一路上不停地向我们做着介绍,使我们的好奇心得到很大满足。

王女士三十多岁来到日本,现在已经50多岁,从事研修生组合工作已经20多年。从年龄上说,他与我们这些研修生的父母不相上下,但她长得很年轻,她习惯我们这些研究生称她为大姐或老师,不喜欢我们称她大婶、大娘或阿姨。也许女人到了这个年龄,对于表示她岁月年轮的称呼都很在意吧!既然她喜欢这样的称呼,我们也只能这样叫她了。

据王淑芬大姐介绍,我们现在所在的机场叫关西国际机场,距大阪市38公里,如果从机场去大阪市中心约一个小时车程。

这个机场是一个完全由填海造陆建成的飞机场。在日本,百分之百填海造陆而成的人工岛机场除关西机场外,还有神户国际机场。

关西机场于1987年动工兴建,1994年9月22日正式投入使用。从卫星图上看,超过一英里长的机场航站楼的外形很像一个超大飞机的机身,屋顶则像绵延的浪波。国际旅客从机场的顶楼出发,可以瞧见建筑整体架构,精致而复杂,别有一番特色。

环抱机场的海域是大阪湾,机场与陆地连接的海面桥长约5公里,机场內不仅设有大巴(巴士)专线、出租车及私家车专线和停车场,还设有铁路客运站。空港和陆路交通衔接有序,出入港极为方便。

从机场到大阪的公路建造的很有特色。有的路段是海上大桥。有的路段是海底隧道,有的路段有上中下三层车道。各个纵横相交的路段都建有立交桥。上下两层的路段车辆行驶速度也有明确的划分,上层为收费的高速公路,下层路面是不收费的普通车道。

我们乘坐的汽车驶过空港大桥之后,就进入了一侧是陆地,一侧是海湾的地带。我说不清我们经由的界面是大阪的什么地方,从车窗向外观看,陆地上房屋密集,河流纵横,很多道路和宅院都被绿荫覆盖,两三层以下的小楼较多,十层以上的高楼大厦很少。

随着汽车的行进,靠近海岸线一侧可以明显的看出各种板块划分,仅海港码头就有好多个,有的码头摆满了集装箱,有的码头上摆满了小轿车,有的码头上堆放着一堆堆出口装船的杂货,有的码头停靠着大客轮.....

出国前我只是在电视和电影里见过大海,今天坐在汽车里就可以欣赏到日本的大阪湾,感到很新奇很开眼,就连海湾里浸泡着的大量原木都引起了我的注意。为了弄清日本人为什么会把原木放在海水里浸泡,我上网查了有关资料。据介绍,原木经海水浸泡一段时间后,可以杀灭原木中的寄生虫,可以杀死白蚁,可以大大提高木材的耐腐蚀性。可以起到用高温蒸汽熏蒸的效果。日本许多古建筑或庙宇及神社所使用的木材一般都是在海水里浸泡过的。有的原木久经百年风霜雨雪的侵蚀也不会腐烂变质。

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我们还看到了一片矗立着好多数十米高的大烟囱的区域,除了两三个烟囱里散发着像蒸汽一样的屡屡青烟外,其它烟囱里看不出有一丝的烟气。据说这是占地33,000平方米的大阪市舞州垃圾处理厂。可燃烧的垃圾经过焚烧炉物理900度的高温分解除臭后,变成颗粒状物质排出,其重量只有原来的十五分之一。而燃烧垃圾产生的烟气,则需要先经过降温塔和集尘装置分离烟与尘,“尘”跑进加热盐化炉处理后变成灰渣,用来填海田;“烟”通过水洗、加热和脱硝处理,保证无害后排入大气。

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几幢童话般的建筑映入我们的眼帘,没等我们过问,王淑芬大姐先向我们提出了问题,“你们能猜出这是什么地方吗?”

从机场出发到现在,这是我们看到的最美的一道风景线,所以大家会异口同声的回答;“是儿童乐园吧?”

王淑芬大姐告诉我们:“这是大阪市的污水和污泥处理场!”

这个场所的建筑真可谓独具匠心,从远处观看,这片区域就像是一个儿童儿园,像一个充满了奇幻的童话世界!

由于这个处理厂技术先进,建筑风格独特,每年都会有不少国家的环保组织来这里参观学习。

如果没有人介绍,谁能想到这么美丽的地方竟然是污水处理厂呢?

我不禁感叹:环保也需要匠心和童心,用童话中的美好世界唤起人们去追求现实生活中的美丽和美好。

查看资料得知,这个汚水和汚泥处理企业有员工85人,全大阪市净化水沉淀的污泥70%都在这里经过无害化处理。这个厂的污泥熔融设备日处理污泥能力可达到750吨;污泥脱水设备每小时处理能力达到300立方米。污水脱硫、除臭、除氮后被压缩成泥饼,可以作为建筑材料或可燃材料。

过了大阪市辖区,密集的住宅看上去就少了许多,沿途有的地方山连山,岭连岭,山岭上郁郁葱葱,植被茂盛。有的平缓地带可以明显地看出乡村的一些迹象,有大量的稻田、有菜地、有果园和茶园,却很少见到高粱、大豆和玉米等农作物。

村民的房屋错落有致,各具特色,房屋与房屋之间保持着几十米或超百米的距离,远非城市那么紧凑密集。很多房屋的外形似乎延用了我国的古建筑风格,毎个房舍几乎都有自己的建筑特色和风格。各家各户的庭院不仅整洁,许多庭院周围的松柏树都被修剪的造型各异。与其说这些房舍是乡民住宅,还不如说这些各具特色的房舍是乡村别墅!

日本乡村的房舍与环境不仅和中国乡村有很大的不同,农舍的院里院外,几乎见不到鸡、鸭、牛、羊和猪等各种家禽和牲畜,不知道农户们是没有饲养家禽和牲畜的习惯,还是政府为了保护环境不允许随便饲养。这事儿我曾问过日本房东,他说:日本民众普遍信神信佛,很多人认为杀生是一种罪过,所以农户们普遍不饲养牲畜和家禽,所以也就避免了宰杀。据我看,日本农户不饲养禽畜的主要原因还是与他们喜欢洁净和安静有关,禽畜的粪便不仅会对自己家的环境有一定污染,其鸣叫声和它们身上发出来的不良气味也会影响邻里和家人的身心健康。虽然农户们很少养畜禽,但超市里除了狗肉和羊肉不容易见到之外,各种新鲜的禽畜肉应有尽有,完全素食的日本人很少。

从日本东京时间下午四点半左右进入王淑芬大姐的车里,太阳伴随着我们一路西行,直到傍晚7点多的时候,太阳的光环才在天水接壤的海的尽头渐渐隐没消失。

新奇只不过是初见时的一种感觉!无论是出国也好,第一次乘坐飞机也好,还是今天一路上见到的城市、乡村、山林、大海、岛屿等等,之所以会吸引我的眼球并让我陶醉其中,并不是说它比我之前在国内见到的景致更好,更特别,只不过是初到此地,初见此景,会自然而然地对未经历过未见到过的一些事物产生新奇。

经历过了,看到过了,下次再经历再看也就不会感到那么新奇和陶醉了。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又会有一些未经历未见过的新东西和新事物展现在我们面前,不知道我又会产生怎样的新感受和新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