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 瞄准日本
作者:香港大亨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049

张毕玄就等可爱的苏联总统先生、未来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戈尔巴乔夫先生,努力为德国统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伟大的事业奉献出他的智慧、人品以及力量!

“戈尔巴乔夫加油!赞美戈尔巴乔夫!”

张毕玄在内心给这位老毛子将要进行的伟大事业给予默默的鼓励!

等到德国统一,首都迁往柏林,到时大量德国人、大型公司搬到柏林。稍微把原来廉价的土地价格提高个几十倍,也不愁没人买。

张毕玄最拿手的就是在国际上投机倒把,赚外国的钱帮助中国经济发展。

如果说张毕玄最厌恶的国宝,自然要属韩国、日本、印尼,美国、英国、苏联、德国、法国、印度等国次之。

长久以来,美国、德国、法国等西欧国家出现在中国媒体中都是正面形象,但是到欧洲去感受一下就知道,中国在许多欧洲国家新闻媒体中都是负面的。在国际上闹得比较凶的藏独分子,从数量上来数一数就知道大多数甚至不是西藏人,反而是西方国家人。西方国家民众从没有学习过中国历史,想当然的为“民主”而站在藏独分子一边。西方记者也从不仔细调查,一遇到中国问题就给中国盖上一个“不民主”的帽子。

早期中国最虚弱时期,他们打压中国就直接用军事手段,等军事手段不行了,开始在经济、政治上对中国进行制裁,在舆论上妖魔化中国。妖魔化你整个民族不成,就去妖魔化你的政府;妖魔化你的政府不成,就去妖魔化你的政策;妖魔化你的政策不成,就去妖魔化你的任何一个行事方式。

每个大国在崛起过程中都会受到国际上各个“邪魔外道”很打压,就和修真者度劫一般,想飞升成仙自然要挨雷劈,承受住了天雷就成仙,不能承受就灰飞烟灭。

对于德国,张毕玄只是计划进行常规性的打劫。对日本,那就要下重手了。毕竟,德国远在欧洲,就算在政治上和中国有摩擦。舆论上惹中国百姓再不爽,由于地理位置关系,并不可能和中国有军事上直接冲突。

而日本就不一样了,它就在中国旁边,一旦它从军事、政治等方面发展起来了,对中国的威胁可能比美国还要大。虽然,二战之后日本轻军备重经济战略,使得美国、苏联等超级大国放松了对日本的警惕,让日本有了和平的环境得以肆无忌惮的发展经济。但等到冷战结束。经过十多年的经济衰退后,日本也尝试加大军费和德国一样建立起现代化的海、陆、空军队。

苏联解体后。日本逐渐从厌战、害怕战争等等主流思想中转变,到了新世纪后更是不断想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军事大国方向努力。尤其是苏联解后,日本作为“西方阵营”的一员。非但没有品味到多少冷战胜利者的喜悦,反而发现自己遇到了新的麻烦。

原来欧美各国对日本经济成就的艳羡和夸奖已经变成了贬斥和诋毁。特别在海湾战争中,日本虽然向多国部队提供的战费经济超过了当年美国援助整个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却仅仅因为没有做“人的贡献”,被美国国会、媒体指责为“只肯掏钱,不肯流血、流汗的家伙”。海湾战争是日本战后受到的最大冲击。战争结束后科威特在《华盛顿邮报》头版上,向各援助国致谢,却没有日本的名字。日本政府,趁机鼓动国民参军,发展军队。凭借日本经济上的实力,军队发展起来竟然有模有样,让人不得不警惕其二战时期的凶残、狰狞的面目。

军事实力膨胀,日本便迫不及待的篡改历史,参拜靖国鬼庙,激起亚洲几十亿人的公愤。

虽然,在大多数中国人看来,要是没有美国因素,中日冲突的必然结果就是中国瞬间把日本干趴下来。接下来不是用核武器把日本核平,就是用军队把日本这个经常撩拨中国的小丑变成中国的一个新的省份或者是少数民族自治区。不过,要真的让日本军队发展个几十年,那可就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张毕玄有义务让日本经济跌的更惨一点,让他们凑不起军费就够了。

时间如流水,很快和张毕玄记忆中日本经济崩溃前的征兆一一吻合。

为了表示自己并非趁火打劫,张毕玄借助自己控制的日本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读卖新闻》发表了对日本经济的看法。张毕玄在文中大量用模糊的口吻,和经济学者一般把看法搞得模棱两可、颠三倒四,自己看的都有点糊涂,只是在一个不起眼的片段中说:“日本经济过热,再这么持续下去,物极必反……”

为什么先要发表一下看法?那是声明,张毕玄自己的观点,表示他对日本经济的“担忧”,以及他的国际主义精神。事后,打劫完日本后,张毕玄可以把责任完全推到美国政府身上,哦,还有日本大藏省的官僚主义身上。

日本许多政府扶植的企业找银行借贷款可以不归还,上市公司可以长达几十年不分给股东,这些荒唐的经济政策都是日本大藏省早期制定的。而且,一用就是几十年!要不是他们的金融制度漏出这么大的破绽,美国也不能轻易在金融上把小日本干成残废。

众所周知,后来90年代,大藏省官员已经意识到他们的经济政策是错误的,但是想要叫他们改革,貌似比较困难。日本经济衰退后数年,大藏省貌似还是没有决心对倭国经济政策进行过什么大的改革。等到21世纪他们才下狠心对金融政策进行了改革。

这时候,东京证券交易所日经平均指数近10年来持续上扬,1989年冬季估价终于突破了39000日元大关,股份市盈率高达80倍。

这时候,香港股市市盈率20倍、美国股市市盈率27倍。日本经济规模大约只有美国的一半,但90年代东京证券交易所的市值总额却超过了纽约证券交易所。拿不动产来说,据说日本皇宫附近的“皇宫”的地价比整个加利福尼亚州还要高。

张毕玄模棱两可、隐藏着一些对日本经济不看好信息的预言迅速淹没在无数经济学家、“股神”们一致看好的评论中。

倭国举国欢腾,认为这是日本独特金融体系的胜利——外国金融体系一般以现金流为基础,而日本却以资产评估额为基础。日本银行利息低很英明,上市公司不给股民半分钱分红也很英明,日本股市将冲出地球,走向太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