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红楼119 清晰迷宫 三
作者:诗君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0041

““平儿这里便遣人料理去了,分咐到:“倒别避人。有人进来看见,就说是大太太吩咐的,要一辆车子送刘姥姥去。””这都是考虑得比较细的,

““这里又买嘱了看后门的人雇了车来。平儿边将巧姐装做青儿模样,急急的去了。”这里青儿被利用上了,但将巧姐儿装做成青儿模样,是否也要将青儿装扮成巧姐儿模样呢?即青儿上次出现可是待在贾府的!

因此,也许这里又有对细节的删改!

即也许青儿上次贾母逝后随刘姥姥来贾府,是被贾府留下陪巧姐儿玩,这次刘姥姥这次再来的理由就非常充分地可以认为是为了接青儿回去!但这段情节没了!

而青儿在红楼梦的出现恐怕相当大的作用便是救巧姐儿,即这里青儿恐怕是被救人心切的刘姥姥装扮成了巧姐儿的!

至于青儿是否被当作巧姐儿送到外藩,甚至之后是否有卖到烟花巷而且是青儿还是巧姐等情节,都要看之后的情节发展和透露的线索,即不能仅凭甄士隐的好了歌的注解便“判断”巧姐儿是被卖到烟花巷,因为这一个是没多少银子可拿,第二个也不太合实录,因为巧姐儿毕竟是“贵族之女”,这在当时也许是要犯大罪的,

““后来平儿只当送人,眼错不见,也跨上车去了。原来近日贾府后门虽然开,只有一两个人看这,馀外虽有几个家下人,因房大人少,空落落的,谁能照应?且邢夫人又是个不怜下人的。家人明知此事不好,又都感念平儿的好处,所以通同一气,放走了巧姐。”这个却有可能,因为贾府众家人的智商绝非一般人想象那样“低”,贾府的许多事甚至“内幕”他们都可能至少知道一二,只是自己的利益得失是一切决定因素,象这里如果不念在平儿的好处,以及看不惯邢夫人,也当然包括无损于什么对自己的利益,是不会这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人的,

““邢夫人还自和王夫人说话,那里理会。”这话便假了!因为,请问,这个时候,是将巧姐儿送到外藩处,邢夫人从中即得财又得势重要,还是邢夫人莫名其妙和王夫人在此瞎扯更重要呢?

因此,王夫人去与邢夫人说话要么是王夫人前去故意通风报信,要么根本就没有这回事!(外人注:倾向于前者,因为这正是王夫人“急中生智”的表现(大白纸注:赞同))

““只有王夫人甚不放心,说了一回话,悄悄的走到宝钗那里坐下,心里还是惦记着。”这都是混乱的情节瞎扯的逻辑,什么叫“说了一回话”,又“悄悄的”,还是走到“宝钗那坐下”,又莫名其妙什么“心里还是惦记着”!莫非王夫人突然患了痴呆症?

而且这里既然王夫人没和邢夫人说话了,那最重要的事是邢夫人该干什么去了啊!怎么突然撇开邢夫人不讲,来莫名其妙讲王夫人怎样怎样,显然是为被删掉的文字填充“空洞”而另外加的滥情节!

““宝钗见王夫人神色恍惚,便问:“太太的心里有什么事?”王夫人将这事背地里和宝钗说了。宝钗道:“险得很!如今得快快儿的叫芸哥儿止往那里才妥当。”王夫人道:“我找不着环儿呢。”宝钗道:“太太总要装作不知,等我想个人去叫大太太知道才好。”王夫人点头,一任宝钗想人,暂且不言。”全是废情节!而且很显然是在“拔高”王夫人连带薛宝钗,

““且说外藩原是要买几个使唤的女人,据媒人一面之辞,所以派人相看。”这个却有可能!即外藩也没有这么容易上当,这才符合实录,而且这媒人显然是受过贾环王仁贾蓉等的好处才如此的,

““相看的人回去,禀明了藩王,藩王问起人家,众人不敢隐瞒,只得实说。那外藩听了,知是世代勋戚,便说:“了不得,这是有干例禁的,几乎了大事v我朝觐已过,便要择日起程。倘有人来再说,快快打发出去!””即当时“世代勋戚”要嫁“外藩”恐怕是要皇帝批准的,否则估计会有“损我大朝威信”甚至“通敌”的嫌疑乃至大罪,因此,这恐怕是很确实的反应和情节,

而且连外藩都如此震惊,如果要把巧姐儿卖到烟花巷,恐怕更是大罪一件!

但是不是卖到烟花巷就不可能呢?当然不是!如果别人卖不可能,但王仁和贾环却真极有可能!

即王仁和贾环还有贾蓉本想硬将巧姐儿嫁到外藩,从中获得好处,但外藩识破,恐怕还要治这几人的罪,他们怕事情败露,又不能杀人灭口,于是,就想出要将巧姐儿卖到烟花巷!

然后,回来告诉邢夫人说巧姐儿走失了或失踪了什么的!(外人注:这个逻辑性更强,而且与原意恐怕更接近)

因为巧姐儿的判词是“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这里自然是讲巧姐儿遭难被刘姥姥所救,但没有任何“烟花巷”的内容,

但红楼曲中有“留馀庆,留馀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而既然是狠舅奸兄,恐怕光往外藩说媒还算不得“狠奸”,因此,这一句恐怕和“烟花巷”比较挂勾,”

而只有甄士隐的“好了歌注”中有“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但之前说过,这是说的当时的普遍现象,不应该针对红楼梦中的人,而且这里是“流落”,并非被“害”的流落,

因此,巧姐儿是否在原文中有被卖到烟花巷只能看王仁贾环和贾蓉的坏狠和计到什么程度了!

但显然,他们是能坏到甚至是完全能坏到这种程度的!尤其还加上被外藩识破,要掩盖自己的罪行,又有其中贾环要报仇等原因在内,

““这日恰好贾芸王佳等弟送年庚,只见府门里头的人便说:“奉王爷的命说:敢拿贾府的人来冒充民女者,要拿卓治的!如今太平时候,谁敢这样大胆?”这一嚷,唬得王仁等抱头鼠窜的出来,埋怨那说事的人,大家扫兴而散。”这里这三人害巧姐儿结局如果仅是王仁等“扫兴而散”,那显然是严重违背曹雪芹原意的!

即八十回后为营造“喜剧”结尾,甚至将贾环王仁包括贾蓉这样的坏种都放过了!

即几乎是女的只没放过赵姨娘,男的是全部放过!

仅这里的王仁等三人,巧姐儿的红楼梦曲中就有“…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其中的“乘除加减,上有苍穹”几乎宣判了这三人至少是王仁和贾环在这件事上的“死刑”!

而贾蓉恐怕会从这件事上脱身,就如同他从贾琏和尤二姐的事上完全脱身一样!

但贾蓉会另外有“案”,即之前说过的和忠顺王之案,即贾蓉更可能会是死于忠顺王或与其相关的事!

即要么死于忠顺王之手,要么之后由于投靠忠顺王而死于另一派手中!

““贾环在家候信,又闻王夫人传唤,急得烦燥起来。见贾芸一人回来,赶着问道:"定了么?"贾芸慌忙跺足道:"了不得,了不得!不知谁露了风了!"还把吃亏的话说了一遍。贾环气得发怔说:"我早起在大太太跟前说的这样好,如今怎么样处呢?这都是你们众人坑了我了!"正没主意,听见里头乱嚷,叫着贾环等的名字说:"大太太二太太叫呢。"两个人只得蹭进去。只见王夫人怒容满面说:"你们干的好事!如今逼死了巧姐和平儿了,快快的给我找还尸首来完事!"两个人跪下。贾环不敢言语,贾芸低头说道:"孙子不敢干什么,为的是邢舅太爷和王舅爷说给巧妹妹作媒,我们才回太太们的。大太太愿意,才叫孙子写帖儿去的。人家还不要呢。怎么我们逼死了妹妹呢!"王夫人道:"环儿在大太太那里说的,三日内便要抬了走。说亲作媒有这样的么!我也不问你们,快把巧姐儿还了我们,等老爷回来再说。"邢夫人如今也是一句话儿说不出了,只有落泪。王夫人便骂贾环说:"赵姨娘这样混帐的东西,留的种子也是这混帐的!"说着,叫丫头扶了回到自己

房中。”这里唯一有些“线索”的即是“你们干的好事!如今逼死了巧姐和平儿了,快快的给我找还尸首来完事!”,即这其中恐怕是有惊心动魄的平儿和巧姐儿还包括青儿脱难的情节!以至于弄到最后都以为平儿和巧姐儿没了!

而这句话恐怕还有一个隐隐的线索,即王夫人对卖巧姐儿态度!以及平儿和巧姐儿如果真的没了,王夫人是不是还倒松了口气呢?

即王夫人恐怕会觉得平儿和巧姐儿与凤姐儿一样在自己面前不见,自己心中会更“心安理得”一些?当然,这一点推断较深,尚无明显证据,但如果平儿包括巧姐儿知道凤姐儿实际是被王夫人所害,以及王夫人怕这两人知道内情,这样,这种“证据”恐怕会越来越明显了吧!

““那贾环贾芸邢夫人三个人互相埋怨,说道:"如今且不用埋怨,想来死是不死的,必是平儿带了他到那什么亲戚家躲着去了。"邢夫人叫了前后的门人来骂着,问巧姐儿和平儿知道那里去了。岂知下人一口同音说是:"大太太不必问我们,问当家的爷们就知道了。在大太太也不用闹,等我们太太问起来我们有话说。要打大家打,要发大家都发。自从琏二爷出了门,外头闹的还了得!我们的月钱月米是不给了,赌钱喝酒闹小旦,还接了外头的媳妇儿到宅里来。这不是爷吗。"说得贾芸等顿口无言。”这段却挺写实,颇有原文的风范,

““王夫人那边又打发人来催说:"叫爷们快找来。"”这里很明显更重要的是要将治贾环!即贾环恐怕是被王夫人治死的!

贾环是坏种甚至坏到极点不假,但讲要“治”人,王夫人只要拿到机会,一根小指头恐怕就能让贾环被逼得去跳河!而且王夫人对赵姨娘和贾环,恐怕更是才是真正的要赶尽杀绝的!

而平儿和巧姐,王夫人最多只是不管或者还暗中“推动”一下贾环王仁等的使坏,但绝不会“非要”所谓赶尽杀绝,但对贾环却完全另当别论!

““那贾环等急得恨无地缝可钻,又不敢盘问巧姐那边的人。明知众人深恨,是必藏起来了。但是这句话怎敢在王夫人面前说。只得各处亲戚家打听,毫无踪迹。里头一个邢夫人,外头环儿等,这几天闹的昼夜不宁。”这个的原文的“味道”也挺足,

因此,再梳理一下巧姐儿被这几个人害的逻辑线索,大概是这样:

王仁贾环贾蓉联合邢夫人想将巧姐儿硬嫁给外藩,从中既得好处又报了仇,但外藩知晓巧姐儿身份后,反而要治这帮人的罪,而青儿是代替巧姐儿(如蒙了头)去的王府,王仁等人逼青儿说出巧姐儿下落,青儿不说,王仁等便要将青儿卖到烟花巷,

这样看来,巧姐儿被卖到烟花巷的可能便几乎为零,因为如果刘姥姥事先就将巧姐儿救出,那贾环等找到巧姐儿的可能性会极低的!

因此,巧姐儿的判词中才丝毫也没有“烟花巷”的迹象!

而如果非要扯出一个烟花巷来,只可能是卖青儿,但是王仁等如果真要把青儿卖到烟花巷,乍看下,实在又有些荒谬,更可能的情节应该是王仁等发现不是巧姐儿而青儿,便逼着青儿说巧姐儿住处,青儿不说,王仁等为了掩藏真相,即怕青儿说出真相,便要么将青儿藏起,要么将青儿卖到烟花巷!(外人注:但前一种可能性更大,因为卖到烟花巷的动作太大,而且此时王仁贾环等恐怕最着急的是要将巧姐儿和平儿找出来!)

而青儿最终是如何脱险的呢,恐怕和贾蔷有关!即贾蔷其实内心不但有专情的一面,正义感的一面也是不缺的!

仅从贾蔷在前八十回众小儿大闹学堂,对金荣等不满,要帮宝玉,以及显露出的那股子“气”便可见一二,几乎有柳湘莲的一丝丝影子!

即贾蔷恐怕要么报信,要么私自放走了青儿,

而王仁贾环等自然找不到巧姐儿和平儿,于是,贾环被王夫人逼死,至于如何死法还要有情节的细节来,如贾环找不到巧姐儿等,王夫人便可告官府说贾环怎样怎样,贾环一急便干出大坏事来,自己反而被做掉,

而王仁则更可能应该是被前面被藩王拿住治罪去了,

而巧姐儿不愿回贾府除了对刘姥姥感恩外,恐怕还有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平儿和巧姐儿都知道王夫人肯定不会待见自己V怕长大后还要遭王夫人毒手!于是巧姐儿情愿嫁给板儿,平儿守着凤姐儿的遗言,而且也不愿去让王夫人所害,宁愿在巧姐儿身边服侍巧姐儿,

而这样的话,平儿与贾琏恐怕也没有之前所想象的“美好”的结局,而其实这样,才更合红楼梦的,即红楼梦八十回后的结局已经乱得不能再乱,悲得不再悲,想从中开出一朵所谓甚至还“完美”的花几乎完全不可能!

这其中,王夫人恐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为王夫人的众叛亲离完全是她自己造成的!即王夫人首先是要“清除”对自己有威胁甚至完全只是自己看不顺眼的别人,结果发现自己要“清除”的人越来越多,除甚至贾母甚至凤姐外,甚至还包括平儿和巧姐儿这样的,甚至还包括之后背叛之的薛宝钗甚至整个薛家!

有这样的一个“决定性作用”在,贾府之后只能是鸡犬不宁,乱得不能乱,彻底分崩离散!

““看看到了出场日期,王夫人只盼着宝玉贾兰回来。等到晌午,不见回来,王夫人李纨宝钗着忙,打发人去到下处打听。去了一起,又无消息,连去的人也不来了。回来又打发一起人去,又不见回来。三个人心里如热油熬煎,等到傍晚有人进来,见是贾兰。众人喜欢问道:"宝二叔呢?"贾兰也不及请安,便哭道:"二叔丢了。"”这里的文字相当紧凑和传神,如“三个人心里如热油熬煎”以及“二叔丢了”四个字!

““王夫人听了这话便怔了,半天也不言语,便直挺挺的躺倒床上。”这段话绝对是原文了!一个是曹雪芹写这种“绝望”的文字几乎不重复,二个这几句何其精炼!

““亏得彩云等在后面扶着,下死的叫醒转来哭着。见宝钗也是白瞪两眼。袭人等已哭得泪人一般,”宝钗“白瞪双眼”恐怕是知道自己料到的果然如此!“袭人等已哭得泪人一般”也很象,但注意这里的是“袭人等”,即不一定只是指袭人,即也许是麝月等,即袭人还是有可能是之前就由于王夫人和宝钗“排外姓”而在宝玉未科考前就被迫嫁给蒋玉菡的!(外人注:脉络越来越清晰了!)

““只有哭着骂贾兰道:"糊涂东西,你同二叔在一处,怎么他就丢了?"贾兰道:"我和二叔在下处,是一处吃一处睡。进了场,相离也不远,刻刻在一处的。今儿一早,二叔的卷子早完了,还等我呢。我们两个人一起去交了卷子,一同出来,在龙门口一挤,回头就不见了。我们家接场的人都问我,李贵还说看见的,相离不过数步,怎么一挤就不见了。现叫李贵等分头的找去,我也带了人各处号里都找遍了,没有,我所以这时候才回来。"”这也描述也很写实,

““王夫人是哭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宝钗心里已知**,袭人痛哭不已。”如何?宝钗“心里已知**”!正合前文对宝钗所想!而王夫人“哭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也很写实,但“袭人痛哭不已”便明显显得粗俗和文字敷衍,因此,再次证明袭人的文字很可能之后临时补上的!

目的当然是为了掩盖王夫人和宝钗的将袭人赶出王家势力范围逼其强外嫁的情节,(外人注:嘿嘿,说过脉络越来越清晰了!)

““贾蔷等不等吩咐,也是分头而去。”这里隐隐象是在给贾蔷“正名”,

““可怜荣府的人个个死多活少,空备了接场的酒饭。”这个“死多活少”有些奇怪,因为宝玉没来,也用不着说“荣府的个个死多活少”,因此,这句话也有些象是“作者”在暗示红楼梦真正的结局恰恰是“荣府的个个死多活少”!

活下来的,男的恐怕只有贾政、贾蔷、贾兰等,贾琏都还不太清楚,

而女的恐怕连李纨都没了,其余人就看尤氏是怎样了!

““贾兰也忘却了辛苦,还要自己找去。倒是王夫人拦住道:"我的儿,你叔叔丢了,还禁得再丢了你么。好孩子,你歇歇去罢。"贾兰那里肯走。尤氏等苦劝不止。”这段话也挺多余,王夫人既然哭得说不出话来,这“我的儿,你叔叔丢了,还禁得再丢了你么。好孩子,你歇歇去罢。”却说得还声情并貌地蛮溜啊!(外人注:嘿嘿,相当有道理)

““众人中只有惜春心里却明白了,只不好说出来,”这个,惜春倒确实是明白,但“只不好说出来”这句话却显得多余,惜春最多微笑而已,应该不会什么“只不好说出来”这样“俗”,

““便问宝钗道:"二哥哥带了玉去了没有?"宝钗道:"这是随身的东西,怎么不带!"惜春听了便不言语。”这句话仍是小儿科,

““袭人想起那日抢玉的事来,也是料着那和尚作怪,柔肠几断,珠泪交流,呜呜咽咽哭个不住。追想当年宝玉相待的情分,有时怄他,他便恼了,也有一种令人回心的好处,那温存体贴是不用说了。若怄急了他,便赌誓说做和尚。那知道今日却应了这句话!”哈哈,首先袭人的模样和心思就太假,而“若怄急了他,便赌誓说做和尚。那知道今日却应了这句话!”,这几乎就是作者自己的想法了!因为这里并没有完全肯定宝玉是去做和尚了!因此显然也是作者急于收尾,一下就让此时恐怕已经不存在的袭人“知晓”了宝玉已经做了和尚了!

““看看那天已觉是四更天气,并没有个信儿。李纨又怕王夫人苦坏了,极力的劝着回房。众人都跟着伺候,只有邢夫人回去。贾环躲着不敢出来。王夫人叫贾兰去了,一夜无眠。次日天明,虽有家人回来,都说没有一处不寻到,实在没有影儿。于是薛姨妈,薛蝌,史湘云,宝琴,李婶等,连二连三的过来请安问信。”这些都无关紧要,

““如此一连数日,王夫人哭得饮食不进,命在垂危。”这个“命在垂危”恐怕也有一定的暗示在内,即王夫人在八十回后几乎肯定是以最惨方式死去的!虽然能简单地归为什么报应,但王夫人的死因却与她做的所有错事和坏事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这样才能达到王夫人的最悲剧!

““忽有家人回道:"海疆来了一人,口称统制大人那里来的,说我们家的三姑奶奶明日到京了。"”从此处便开始是完全的伪文!想见证一下完全的伪文或者说“作者”本身的水平如何,这大段关于探春“荣归故里”的文字是最佳“范本”!

““王夫人听说探春回京,虽不能解宝玉之愁,那个心略放了些。到了明日,果然探春回来。众人远远接着,见探春出挑得比先前更好了,服采鲜明。见了王夫人形容枯槁,众人眼肿腮红,便也大哭起来,哭了一会,然后行礼。看见惜春道姑打扮,心里很不舒服。又听见宝玉心迷走失,家中多少不顺的事,大家又哭起来。还亏得探春能言,见解亦高,把话来慢慢儿的劝解了好些时,王夫人等略觉好些。再明儿,三姑爷也来了。知有这样的事,探春住下劝解。跟探春的丫头老婆也与众姐妹们相聚,各诉别后的事。从此上上下下的人,竟是无昼无夜专等宝玉的信。”哈哈,仅从这一大段来看,与曹雪芹的各项水准的差距显然是极其巨大的!

但这位“作者”能看懂原文或说相当多的原文却是不容置疑的,虽然八十回后原文比前八十回更加“**裸”,更应该能看懂,但看懂了能接受而且能领会其中关键甚至最关键的语句,并能将其中一些旧能地留下,对这位“作者”仍然要再次夸赞其不但功不可没而且功实在大也!且先到这。”

“清晰有时确实是意想不到的。”小戒笑道。

“抽丝剥茧,柳暗花明,剪不断,理还乱,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迷宫…这些词哪个更贴切?”小猴笑道。

“迷宫。”老沙笑道。

“那怎么又叫清晰?”小戒瞪眼道。

“迷宫已清晰,只是要走出去。”老沙呵呵道。

“把自己丢在红楼梦这迷宫里啊!”小戒咋舌道!

“阿弥陀佛,”小唐笑道,“清晰迷宫,可以身投入,可以神投入,也可以心投入。”

“那哪个好呢?”小戒愣道,突然笑道:“嘻嘻,五二零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