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十四章 红楼一百零七 呜呼哀哉 七
作者:诗君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729

““贾政本是不知当家立计的人,一听贾母的话,一一领命,心想:“老太太实在真真是理家的人。都是我们这些不长进的闹坏了。”这句话看起来有在“褒”贾政的意思,但仔细一想,便知外褒实贬或贬远大于褒!即贾政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当然不错甚至是很不错,但也只是相对而且是相对贾珍贾赦等的“很不错”,贾政的“不知当家立计”,以及对贾母交待的事“一一领命”,已经充分或说重点说明贾政等的不学无术以及本身的无能,虽然有贾政“都是我们这些不长进的闹坏了”的看似“沉痛”的自我批判,但曹雪芹要表达的“当时的男子们的普遍的无能、不学无术、酸腐、假正经,只知享乐以及投机取巧、趋炎附势、勾心斗角、拍上压下、奢侈浪费却又********”等等意思已经昭然若揭!于是,一两百年后,便是那样的不堪一击了!(注:这里没有“哗众取宠”四个字啊,突然发现以前似乎哗众取宠反而没有这样多(外人注:现在多吗?(注:好象蛮多啊(外人注:那是因为这“众”是虚拟出来炒出来的“众”(注:哦,原来现代厨师多啊,那用的什么原料呢(外人注:用的是最容易得到的原料,就是随处可见的厕所里的粪坑,随处以长勺一挖,在锅里就是一大锅,于是开始炒得个不亦乐乎!(注:那不是很臭吗?(外人注:是臭啊,真正的“众”都闻到了啊,但是厨师们硬要“告知”真正的众说:我们的“众”都说它是香的!(注:哦,原来都是些虚拟的假“众”啊,原来如此!(外人注:是啊,本来就是如此啊,如果在古代就是小笑话一则而已))))))))

““贾政见贾母劳乏,求着老太太歇歇养神。”贾政之孝确实是没得说的,贾政的“忠孝两全”按当时的标准确实是完全做到,但孝虽然发自内心,但“实”却流于表面,即害得贾母如此,如果贾政真孝的话,应该早就知道贾府的经济和尽量让人少拿到把柄是贾府的命门所在,也是贾母能否安享晚年的最重要的保障,但贾政这一点恰恰相反,不是是否完全做到,而是完全没有做到!于是,“以此类推”一下,从孝“类推”到“忠”,便知曹雪芹想表达的更深层的意思出来了!即贾政忠不忠于朝廷或说皇上呢,当然是非常忠于!甚至远高于他的孝,因为朝廷或说皇帝对他有生杀大权,也就是说,贾政甚至为了朝廷可以去死,虽然为了贾母贾政也许也可以去死,但贾政知道这种概率非常小,而为了皇帝去死的概率会大得多,因此,一对比下来,贾政的“忠”更甚也!但同样!贾政的“忠”的实和“孝”的实却如出一辙!即贾政象之前当然知道奉公守法,但一旦碰到阻力甚至是不但来自上而且来自下的阻力,便“适时”地躲到书房去“双眼只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去了,即我是“忠”啊,你看,我没背叛朝廷和皇上,但别人甚至就是我手下的人我身边的人忠不忠,我却管不着了,请问,这“实际上”又忠在哪呢?单从造成的后果看,这与贾政去亲历亲为“徇私枉法”造成的后果又有什么区别呢?如果能为贾政找出的借口是当时环境“恶劣”,即贪官污吏随处可见甚至泛滥成灾,似乎贾政可以得到某些甚至相当地“解脱”,但请问,他这还是“忠”吗?只能算是愚忠,当然,愚忠比当时的也许更多的奸忠还是要好得多!奸忠也许又有两种,一种即表面上甚至内心确实“忠”于朝廷忠于皇上,但做的事情却是祸国殃民,也许是为了皇上为了朝廷而祸国殃民,或者他本身的无能或者说甚至性格上就喜欢祸国殃民(外人注:哈哈,绝妙!),而第二种也许更多更有“说服力”,即表面甚至内心忠,但做的事是为了“一已私利”而祸国殃民,这大概便是奸忠,即你问他忠不忠,他可以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拍着胸脯说“绝对忠诚”,“你要我死我就去死”(外人注:当然,他也当然知道谁也不会平白无故地让他去死,而皇上如果真要他死了,他不死也不行了(大白纸注:哈哈,当然)),但他做的事却是祸国殃民的,甚至是为私利而祸国殃民的,请问,这“忠”从何而来?

““贾母又道:“我所剩的东西也有限,等我死了,做结果我的使用。下剩的都给伏侍我的丫头。””这里贾母也是实话实说,即当然不能全给了你们,贾母还没有也完全不必做到这种地步,而且“伏侍我的丫头”之中当然重点是包括鸳鸯,这里足见贾母的考虑之完全,思维之清晰,理家之才能,而再回忆一下贾府的情况,几乎全是女子在操持贾府的经济,而且当时女子之智远高于当时的男子,有一个重要原因恐怕就是女子没有把大量甚至全部的时间花在吃喝玩乐以及假正经上!但之后外敌入侵时怎么办呢?难道让这些女子去做指挥去杀敌陷阵?于是乎,清朝末年男子们呜呼哀哉,也连带送了女子们香消玉殒了!(外人注:果然呜呼哀哉!呜呼哀哉实非一日之“忠”也!)

““贾政等听到这里,更加伤感,大家跪下”,当然是听到贾母说到那句“等我死了”,按当时孝理,众子孙“无法承受”,于是“大家跪下”,

“:“请老太太宽怀。只愿儿子们托老太太的福,过了些时,都邀了恩眷,那时兢兢业业的治起家来,以赎前愆,奉养老太太到一百岁。””这话说得何其漂亮!甚至听起来不但“兴家有望”,还“兴邦有望”!但才能和经验和学习的态度岂是一时或说一夜之间就能马上拥有的?于是,这当然也可以归为“假正经”即“酸腐”甚至“投机取巧”甚至“不学无术”的一种!也可见曹雪芹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他内心真正到底想的是些什么!当然绝非是要在心中“赞叹”这些子孙们终于“认识到错误”而准备“痛改前非”!当然也可见曹雪芹写下这些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当然也更可见曹雪芹的伟大到底伟大在何处!

““贾母道:“但愿这样才好,我死了也好见祖宗。”正是!曹雪芹通晓各人包括贾母内心最深处的心思这里便再次完全证明!贾府垮塌,贾母内心最深的打击之一便是不好或说如何去见列祖列宗?!即贾母会有一个心思:贾府虽然不是败在她手上,但是是败在她在时,在她的头脑中,会有几乎等同于败在她手上的感觉甚至想法,

““你们别打量我是享得富贵受不得贫穷的人哪!”贾母经历当时兵荒马乱提心吊胆之时,更别说贫穷了,这话也是很实在的,

““不过这几年看着你们轰轰烈烈,”曹雪芹用词匪夷所思,“轰轰烈烈”二字此时是褒义词或说中性词贬用,因为贾母当然知道此时用贬义的词来说这几年,几乎是又将在场所有人骂了一通,所以用了“轰轰烈烈”四个字,以“照顾照顾”众人的面子,曹雪芹连这个都能考虑到,其细腻程度无人出其右,

““我乐得都不管,说说笑笑,养身子罢了。”这也是贾母当时最真实的心思,因为见所有事都办得似乎“漂漂亮亮”啊,说说笑笑多快乐啊,“何乐而不养呢”,但其实哪知底下不知埋下多少隐患!只等待爆发的那一天罢了!

““那知道家运一败,直到这样!”这里强调的“直到这样”说明主要是速度和程度让贾母难以承受,

““若说外头好看,里头空虚,是我早知道的了,”如何?作为既是当局者又是旁观者,大的趋势贾母是能看出来的,更何况贾母这些年经历和眼见多少类似的事件,所以这“早知道”也说明贾母甚至是“能理解”贾府最终会“败”的,这里如果再延伸一下的话,几乎隐含着封建的任何一个朝代最终都是要灭亡甚至改朝换代的,甚至,是曹雪芹从中揭示了封建社会封建王朝必败的死穴!只是时间长短而已,而且时间也不长,在当时没有什么厉害外敌入侵的情况下,也不过一二百年三四百年而已,这其中恐怕至少有一半的时间是在苟延残喘,而一旦遇到厉害的外敌入侵,如清末,实际上三五十年便从外到内垮个稀里哗啦,彻底废墟而已了!

““只是‘居移气,养移体’,一时下不了台就是了。”这里隐隐透露的另一个词就是“改革”,当时别说改革,光硬撑着门面或说死撑着面子,都能让人直到几乎要死的情况都“下不了台”,仔细想一下甚至仅从逻辑上便知是何等荒谬和迂腐,但当时的“面子”或说“保面子”的力量竟然有这么大,足见封建社会的不可救药,于是乎,天朝的威风甚至在清末临死时还能还要发一下“威”,这“下不了台”真是死到临头都是“下不了台”啊!(外人注:极其感慨!“下不了台”这四个字几乎概括整个封建社会或说整个封建社会的虚伪!)

““如今借此正好收敛,守住这个门头儿,不然,叫人笑话。”哈哈,贾母刚说完下不了台,这里就仍然要“守”住这个“台”!而原因仍然是“面子”,仍然是“叫人笑话”,曹雪芹之深刻之伟大就在于这些地方!象这里,明明已经看到问题所在了,甚至是看到根本性的问题所在了,还依然要一意孤行,直到临死,这恐怕就是封建社会几千年的最大“精髓”所在吧!(外人注:果然,几乎说到封建社会的死穴!)

““你还不知,只打量我知道穷了,就着急的要死。我心里是想着祖宗莫大的功勋,无一日不指望你们比祖宗还强,能够守住也罢了。谁知他们爷儿两个做些什么勾当!”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里虽然再次痛斥贾赦贾珍等的妄为,但就算贾母这样一个明事理识大体的人,这番话却让人看出贾母仍然有“马后炮”之嫌!即说着说着就有“自夸”甚至自我炫耀的嫌疑了,

““贾母正自长篇大论的说,”因此,这里接的是“长篇大论”四个字!但也请千万注意,如果把贾母说的全部归为“长篇大论”那就谬也了!曹雪芹厉害或说“狡猾”或者说“不得已”的地方就在这!即说出当时的病根甚至死穴后,立即就要用其他的话岔开,甚至还要在后面小小地“自我否定”一番,即“长篇大论”当然是指贾母后面的“你还不知…”这个确实有“大论”之言,但前面说的话却绝非“长篇大论”,如果让曹雪芹写更多,他也肯定是能写出来,而且对当时对后代都肯定是极具参考价值的,但曹雪芹没忘记这是一部小说,不但要深刻,而且要真实!因此这里首先要绝对是贾母能说出来的话,但其中之深刻又是无与伦比的!甚至“谁知他们爷儿两个做些什么勾当”如果想引申一下是否影射当时某些人也并非不可,虽然这种所谓“影射”并非曹雪芹要表达的本质,因为捕风捉影不是曹雪芹写红楼梦的目的。”

“嗯,这一章讲的所有东西都几乎会导致一个呜呼哀哉的后果!”小戒点头道。

“事实证明,清朝之末也确实呜呼哀哉了!而且呜呼哀哉得非常彻底!”小猴道。

“下不了台,面子第一,虚远大于实,当然就呜呼哀哉了。”老沙道。

“善哉善哉,”小唐道,“我佛道:空中楼阁,大概如此了。”

“小唐妙啊!”小戒暗叫,“空中楼阁,在上面岂不就是下不了台,而且为了让众人看见,当然面子第一了,而空中的楼阁,自然几乎是全虚无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