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排忧解难
作者:冬日残月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503

如果换一位官员处理平江府官员审核问题,可能对辛弃疾几位官员以后的命运就决定了,然,恰巧的是被从后世穿越而来的苏墨看到,熟知历史的他自然知晓辛弃疾不可能是贪赃枉法、不守臣纲,经常批判朝政之人。既然辛弃疾不是这样的人,吏部下派各州各府的官员又是秘密身份,那么结论只有一个:是考公司的官员收取了贿赂,肆意篡改了对辛弃疾几人的评核。

辛弃疾是正八品的江阴签判,算上其他几名风评不好的官吏也是从八,正七品的小官,放到整个大宋所有考核的几万名官员中,只是沧海一粟罢了,总的来说,就算发现辛弃疾几名平江府小吏是被冤枉的,在其他人看来也是小事而已。

但苏墨却不这般认为,平江府距离临安甚近,如此距离居然也敢有人行私舞弊,贿赂吏部官员,可见平江府官场的黑暗;管中窥豹,可想而知其他州府的情况了,最重要的是,吏部本身出现了贪污舞弊的官员,成为地方官员风评、考课的保护伞,常此之下,部不成部,国不将国。

如今皇帝既然有心中整顿吏治,苏墨不介意在吏部‘大干一番’,初露下他这个新任吏部侍郎的獠牙。

吏部外派考核地方各州各府的官员秘传上来的文书都属密件,除左右两位丞相,吏部尚书、两位侍郎、考功司主事官员外,其他人一律无权翻阅,属绝密资料。

苏墨从一大堆资料中,找到从平江府秘传回吏部的原文密件,一看之下,果不其然,平江府五十六名官员,四十多名官员风评甚差,相反,辛弃疾那几名被评为贪赃枉法的小吏则评为“良”级。

那名考功司官员果然是收取了贿赂,做那贪污舞弊之事,苏墨一叹,苦思良久,要说处理这名受贿的官员倒毫无担心可言,可想要大肆整顿吏治却让苏墨有些进退两难,如今北伐在即,赵昚要的是稳定,一切以北伐为重,如此之即,如在吏部,乃至地方州府大动干戈,恐怕会引得混乱。况且,吏部司、司封司、司封司、考功司这吏部四司大大小小数十名官吏和朝廷各股势力都有数不清楚的的关系,想要从内部清理,苏墨还需仔细斟酌一番,以免贸然行动,成为各方势力的众矢之的。

想要大肆整顿吏治,不亚于一场变法,苏墨心中告诫自己,此事只能一张一弛,不可鲁莽行事。

说心底话,苏墨之所以对整顿吏治这么热心,一来当然是想替老百姓做点什么,毕竟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只有保障了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和利益,他们这些统治阶级才有钱赚,这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别人不明白,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他怎么会不明白。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苏墨这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精英分子更精擅长期投资,摊上赵昚这么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如果不做出一点成绩来,如何能得到他的信任和权力。

这天早朝时,苏墨刚行至文德殿外,忽见一名三十多岁的年轻官员候在殿外,见此人风骨昂然,气度不凡,不由心生好感,拱手招呼道:“这位大人是?”

那人忙还礼道:“不敢,下官陆游。”

苏墨立时一怔,昨天就听人说他的同僚陆游已经入京,只是还没见过,没想到这男子便是那位名传千古的爱国诗人,仔细打量,发现陆游三十多岁,比自己大了十岁左右,一派正气,果然是与众不同,当下拱手道:“原来是陆大人,真是久违了,本官苏墨,暂任吏部左侍郎之职,和陆大人也算是同僚,日后还请大人多多指教。”

陆游在昨晚拜访吏部尚书叶顒时,就已经知道自己能被调任吏部右侍郎,都是和他同任吏部侍郎的苏墨在皇上面前大力举荐,早就有心结交,方才见这年轻官员穿着吏部侍郎官服,心下就在疑惑,此时一听对方果然是苏墨,顿生出相见恨晚的念头,忙道:“不敢,承蒙大人在皇上面前举荐,下官无以为报,即是同殿称臣,日后还请大人多多指教。”

此时后面又有数名官员赶来上朝,苏墨只好客气几句,匆匆上殿去了。

朝议的内容千篇一律,他基本是有听没有进,正在想吏部的事情,忽见他的顶头上司吏部尚书叶顒出班奏道:“启禀皇上,吏部右侍郎陆游已经到任,正在殿外候旨,请皇上召见。”

赵昚闻言,不由看了正在神游太虚的苏墨一眼,这陆游可是苏墨举荐的,若是个平庸之辈,苏墨在他心中的地位不免要打上个折扣,略有期待地道:“准奏,宣陆游上殿听旨。”

身边的伴驾官员将旨意传了下去,不多时,陆游上前,三跪九叩,高呼万岁。

赵昚对陆游的第一印象还不错,问了几个问题和一些治国方案,陆游气度从容,都能对答如流,赵昚这才满意的望了苏墨一眼,金口御封,遗陆游就任吏部右侍郎之职,至于原吏部右侍郎刘元,则迁任礼部左侍郎之职,早在三天前就已经赴礼部上任。

散朝后,苏墨出了文德殿,陆游跟在他后面出来,低声拱手道:“多谢大人提爱,若有闲暇,下官定当亲自登门拜访,请大人指教。”

苏墨还了一礼,笑道:“大人不必客气,本官也是知道大人为官清正,历任地方官时都能造富当地百姓,所以才向皇上举荐,只要大人能够与叶大人和本官通力合作,为皇上肃清吏治,也算是对得起本官的举荐和皇上的提拔之恩了,否则皇上也不会放过本官。”

见苏墨这位举荐自己的吏部左侍郎谈吐风趣,陆游不免有些开怀地笑道:“下官自当量力而为,绝不让皇上和大人失望就是。”

苏墨点点头,道:“大人先请,本官还有几件要事向皇上前呈,稍后再去吏部。”

陆游会意,素闻这位同僚虽然年轻,在朝中资历尚浅,官衔品级也并不高,但却很受皇上器重,就连自己和他的顶头上司,新任的吏部尚书叶顒都是他向皇上举荐的,知道有些事情自己不该过多相问,当即应了一声,跟着叶顒到吏部走马上任去了。

苏墨来到御书房,守在门口的一个小太监告诉他,皇上正在跟几位大臣议事,其中就有左相史浩和兵部尚书汤思退等人。苏墨顿时会意,在偏殿等候了一阵,待几位大臣离开后,才去了御书房例行公事,帮赵昚处理一个时辰的公文和奏章。

赵昚的脸色不大好,有些难看,看样子好像有什么烦心的事情,就连苏墨进来,他都没抬一下眼皮,只是让内侍将一大堆公文和奏章捧给苏墨,就继续不声不响的自个儿生闷气。

苏墨没有急着处理公文和奏章,略微思考了一阵,据他刚才向赵昚的贴身小太监打探,赵昚自昨天去后宫向高宗请安回来后,就一直愁眉不展,唉声叹气。苏墨细细一想,便知其中缘由,看来那位坐镇幕后,一向以和为贵的高宗是给赵昚北伐安钉子了。

据历史记载,北伐前夕,高宗在后宫中,曾向赵昚说过“大哥,你先别打仗,等我百年之后,你在打,行不?”这样的雷人话语,看赵昚今天的气色,必然是所言非虚了,苏墨一叹,高宗也算是活宝级的人物了,赵昚摊上这样一位太上皇,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皇上是在为太上皇的事情烦心?”

赵昚眉毛一拧,苦闷了一阵,才喟然叹道:“朕虽然不敢苟同太上皇的意思,但也实在不想背个不孝的骂名,爱卿既然知道,可有法子替朕分忧?”

苏墨灵光一闪,计上心头,便笑道:“这有何难,臣素闻太后胆识过人,当初太上皇刚刚即位之初,外受金兵追击,内部时常发生兵变,太后身穿戎装,跟随太上皇左右,皇上如今北伐在即,何不走走太后的门路,以太上皇对太后的敬重,以及太后对皇上疼爱,想必必会听从皇上的建议,去劝说太上皇。”

赵昚奋然拍案叫好,踱步于龙椅旁,口中一直喃喃道:“朕怎么将太后给忘了!”他固然倚重苏墨的才能和头脑,但他更喜欢苏墨这种司马行空、怪异举动的行事风格,不像虞允文和司徒南,虽然是他一手提拔的得力大臣,能力和忠心都没得说,但在一些涉及到皇家事情上却有些守旧,不像苏墨这般灵巧。

皇帝也是人,不是神,赵昚有时候觉得很孤独,那些大臣们固然对他恭敬,但就是因为那些臣子们太恭敬了,才让他觉得寂寞、孤独,没有个真正能和他说话解闷的人,而苏墨这种行事怪异,思想灵巧的性格无疑非常符合他的味口。

“朕就知道爱卿肯定不会让朕失望,爱卿果然是朕的子房啊!”赵昚兴奋之下,哈哈大笑。

苏墨看着赵昚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摇了摇头,忍不住给他泼了盆冷水,道:“皇上,此乃一时之策,太上皇或许会听从太后的建议不再阻止皇上北伐,可这毕竟是一时之计,如果有外人向太上皇陈说一二,时间久了,太上皇恐怕会”

赵昚脸上一僵,顿想到以兵书尚书汤思退为首的一派主和派官员,心中一火,只是如今后宫有太上皇给他们撑腰,北伐在即,却也不好大动干戈,只好愁苦地道:“那爱卿快帮朕再想个法子!”

苏墨苦笑,看来赵昚真把他当成无所不能的人了,低头沉思片刻,一时竟也想不出个万全之策来,只好道:“皇上,微臣一时也想不出来。”

赵昚索性大手一挥,做起了甩手掌柜:“朕不管这些,反正此事就交予爱卿了,爱卿尽快想出个法子就是!”

苏墨苦着脸,只好道:“臣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