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新的预案
作者:负凌云      更新:2019-12-12 05:07      字数:5755

6.18新的预案

南京,唐公馆。

虽然最高当局将南京的军事作战任务完全的交给了黄浩然,但唐生智还是对每道南京城防司令部里面下发出来的命令都保持了十足的关心,他让自己的副官将这些命令收集起来,经过整理之后一一再向他汇报,在唐生智的这座大宅子里面这些天一直聚集着大批他的心腹军官,这些人没日没夜的在地图上推演着......

1937年12月1日,日本大本营下达了《大陆命令第八号》,内容如下:

“命令:华中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克敌国首都南京”。

这标志着南京保卫战正式开始。

得到这个消息以后,唐生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时局的发展已经大大的出乎了他的预料。

日本人居然真的向南京下手了?

唐生智到现在还觉得自己像是在梦境里面......

怎么就变成了最坏的结果呢?唐生智懊恼的摇了摇头,小声的说道:

“这该死的顾子同!居然敢忽悠老子!”

唐生智骂得顾子同是一个江湖术士,由于唐生智信佛,所以对这些半仙之类的人物还是很敬重的。

民国期间,军阀多半迷信,常常依赖占卜、术士来决定行止。

唐生智之所以主动请战指挥南京保卫战,正是因为听信了术士顾子同的劝告。顾子同告诉唐生智,唐生智的前生是“金陵王”,合当坐镇南京。顾子同的占卜结果说,日军占领上海之后不会再向南京推进。因此,唐生智才自告奋勇,出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

唐生智想如果日军真的不进攻南京,那么他就可以白捡一个舍身救国的英雄美名。

没想到日本人的《大陆命令第八号》一出,就把他的如意算盘给打没了。

现在他唐某人已经站在了南京卫戍司令长官的位置上,已经是骑虎难下了......

唐生智真是恨不得吃顾子同的肉,喝顾子同的血!

其实唐生智能坐上南京卫戍司令长官这个位子就是靠他在最高当局面前说的几句大话,当其他将领都选择默语不言的时候。自以为是破了天机的唐生智站起来慷慨激昂地说:“抗战以来,我们中下级干部在战场上牺牲的很多,但还没有一个高级将领为国捐躯。我愿意防守南京,誓与首都共存亡。”

于是,激动最高当局就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

要不是后来蒋百里跳出来捣乱,硬是让黄浩然从他这里分走了军权,唐生智真觉的自己是一步登天了!

唐生智知道南京政府和军队的大佬他这样出位的方式很有一些看法,包括李长官和小诸葛在内,大多数的高级军官都怀疑唐生智主动请战的动机。这些人都认为唐生智此举根本不可能是真正的出于爱国激愤,而是不甘寂寞,出于功名心,想以此来重振旗鼓,恢复军权。

谁让他唐生智在当上南京卫戍司令长官之前,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训练总监”,现在自己一夜之间变成了最高当局面前的红人,自然是有人要来杯葛的,在这个问题上,唐生智早有心理准备,所以面对着铺天盖地的质疑,他始终是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

这份“镇定”也着实给唐生智拉来了不少人气,一些中级军官们私底下都说唐司令的气度还是非凡的,未必不能在南京一展宏图,这些日子,也陆陆续续的有人来投靠,唐生智是来者不拒,在军队圈子里面又为他自己赢得了个“伯乐”的称号。

可惜,这些美好的日子就这么给日本人的一纸命令无情的打碎了,原本以为是天赐良机,没想到现在变成了玩命的差事!

唐生智现在倒有些感激起蒋百里来了,如果没有黄浩然,他还真找不到一个替罪羊。

唐生智心想既然最高当局没有把军务交给自己,那么自己还是只管在记者面前唱一些高调,至于打仗的事情就全部交给黄浩然好了,不过一定要看好藏在下关的那条火轮船,这可是逃命的家伙。

心中既定,唐生智也就没有了先前的慌张,他叫上了卫兵去找顾子同这个江湖骗子,打算出一口恶气!

没想到得到了消息的顾子同比唐生智块了一步,收拾起细软脚底抹油了,站在“半仙居”门口看着凌乱不堪的屋子,唐生智一马鞭抽在门框上,震落了一大蓬灰尘,让他连着打了好几个喷嚏:

“啊啊啊...嚏!”

***********************************************

其实最高当局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1935年的时候唐生智曾经指挥过一次“南京保卫战”。

“九一八”事变与“一.二八”淞沪抗战之后,日本开始步步吞食中国国土,亡华之心日益暴露。以最高当局为首的南京政府,虽然还没有下定全面抗击日本侵略的决心,但对于中国抗战的战略也在不断的谋划当中。

南京政府判定,在可以预见的中日战争中,日方必以“速战速决”为其作战方针,而为求“速战速决”,日军一定会自北方移师京沪地区,并由淞沪挥师西进,以攻陷南京为其目标。

面对在海、空力量上占拒了绝对优势,拥有大量飞机、坦克、大炮等精良武器的日军,中**队亟需筹划如何充分利用长江三角洲平原、河网地带的地理特点,发扬本土作战、熟悉地形等优势,以取得京沪会战的理想成果。

1935年春,唐生智为军事委员会拟订了《京沪保卫战军事设想和计划》。这一计划听取军事家蒋百里的意见,并得到最高当局的核准。

保卫京沪战役的构想既已确定,南京政府便决定选择适当地域,组织一次拱卫首都的实战演习。最高当局命唐生智指导参谋本部的承办人员拟订实战演习的草案,并编制预算。

11月初,演习的领导机构和组织实施计划正式出台,其中担任参谋长一职的便是唐生智。

参加这次演习的部队都是中国陆军中装备优良、训练有素的佼佼者。进攻方以第八十七师和教导总队为基干,集结于宜兴附近,向南京方向进攻;防守方以第三十六师及由中央军校学生编成的第一混成旅为基干,集结于天王寺附近,以拱卫首都、反击入侵为目的。双方都配有飞机、炮兵、装甲兵、化学兵、通讯兵等特种部队,总计参加演习的部队达四五万人。

演习地域为南京至宜兴间的天王寺、溧水、溧阳、张渚一带,以日本侵略军为假想敌,以京杭国道为东西两军的主要交通线,模拟与日军对抗。

当然,按照国际惯例,模拟中央军的防守方取得了胜利,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

演习结束之后,唐生智发表了长篇讲评。这次讲评堪称一级上将唐生智一生中最耀眼的时刻之一。

唐生智分别从军队指挥、诸兵种之协同和对地形的观察、利用三个方面逐一讲评缺失。

关于军队指挥方面,唐生智认为存在着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各部队长的决心与命令,未能适时作出并予贯彻;二是在兵力使用上,未能集中优势兵力于决战方面;三是指挥官未能亲临前线,适时作出决断;四是通讯联络存在诸多缺陷。关于诸兵种协同方面,此次演习中,除以陆军步兵为主要参战部队外,尚有空军、炮兵、装甲兵、防空兵及化学兵等军、兵种配合参战。唐生智指出其缺陷在于:步炮间未能有良好的协同;空地联络不良;战车未发挥其冲锋、奇袭之作用;高炮部队未能很好完成防空任务以及化学兵的运用不合机宜等。至于对地形的观察与利用,唐生智着重就道路、河川和汽车运输三个方面总结经验,提出了应当注意的事项。他指出,“在将来实践中,为避免敌空军之威力,应多实施夜行军为有利”,“在许多重叠河川地域之战斗,攻者应以先头部队首先扩大正面,继续以工兵,使接近河岸侦察河川之状况,并决定向有机可乘之地点攻击,防者当利用各河流进行逐次抵抗”。他表扬了防守方在演习最后阶段适时利用汽车运送第一混成旅,从而达成胜利“围歼”主力的成功之举,同时又再次强调:“大部队之运输易受空军之攻击,亦易发生故障,故应切实注意上空之防护,或利用夜晚以行之。”

由于唐生智的讲话切中了中**队的要害,最高当局立即将唐生智的讲话印发全军,要求各级军官认真研读。

如今南京保卫战中的守军主要部队及指挥官与两年前的那场大演习基本相同。当年的第八十七师、教导总队和第三十六师,都是现在南京卫戍军战斗序列中的基本部队。

于是最高当局认为既然还是同样的参战部队,又经过了“大演习”的实践磨练和事后总结、提高,凭藉指挥官对部队的了解,作战部队对地形、地物的谙熟,应该在和日军交战的时候会占有相当的优势,完全有可能重演一次演习中的“大捷”!

这也是最高当局坚持要守南京城并且让唐生智挂帅的重要原因之一。

只可惜真枪真炮的战斗决非一场演习可比,决定胜负的因素除了战术的优劣之外,还有双方国力和军力......

南京周围的中国守军虽然有近20万,但多是新败之旅,其中,72军、74军、83军等部队是在淞沪战场且战且退,来到南京城外布防的,实力早就大打折扣。

至于那几个刚拉上来的步兵师,更是军政部刚从四川、安徽、湖北、江西等省紧急抽调来的。这些部队虽然同仇敌忾,士气高昂,但装备太差,尤其缺乏重武器更没有面对过日军的立体化进攻,很多士兵甚至不知道战车是什么。

此刻朝着南京疯狂进攻的日军却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这些日军精锐陆军师团不但拥有大量的重炮、战车,还有大批飞机助阵,实在是张牙舞爪,不可一世。

今时今日的局面不知道比当年的大演习要凶险了多少倍!哪里是唐生智能支撑的住的!

所以最高当局又将南京守军的作战指挥权分给了黄浩然,他希望这个新冒起的“常胜将军”能给这场南京保卫战再加上一道保险。

有了唐生智居中调度,黄浩然率军厮杀,这南京,至少也能守上两个月吧?

当最高当局将他心里面的期望值告诉蒋百里的时候,蒋百里被最高当局的乐观精神吓了一跳!

两个月?!

那恐怕黄浩然麾下的南京卫戍军就剩不下几个活人了!

老头子不是答应了黄浩然南京守军只要得到口令就可以撤退吗?怎么才过了几天就不认账了?

最高当局看着有些激动的蒋百里,他也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有些一厢情愿,于是开始用言语找补回来:

“百里啊,我也不是说一定要黄佑臣在南京呆上两个月,这,只是我期望的结果,作战的时候,还是要按照之前的预案来办的!”

听到最高当局改了口,蒋百里这才松了一口气,最高当局的这个小插曲差点让他忘记了今天来见最高当局的目的,蒋百里清了一下喉咙,开始向最高当局汇报最新的城防部署情况。

黄浩然打算将驻守在钟山的教导总队调出了南京城区,一同调动的部队还有宋希濂的78军36师,如果这一计划得到实施,加上先前就没有进城的139师和121师,城南方向中**队兵力就接近了南京守军全部兵力的一半。

听到黄浩然还没有和日军交战就将几支主力部队往马鞍山一带拉,最高当局顿时变了脸色,他语气低沉的对蒋百里说:

“黄浩然这是在做什么?未战先怯吗?把教导总队拉出去,钟山谁来守?总理的陵墓这么办?把36师拉出去,南京城防谁来守?舆论是要哗然的!”

其实蒋百里刚看到黄浩然这份方案的时候就猜到最高当局会很不高兴,可是如果不帮着黄浩然去说服最高当局,要是按照最先的计划来和日本人作战,南京城这20万军队就会落到万劫不复的地步,现在先控制住马鞍山芜湖一线,南京卫戍军也好有个退路,而且,黄浩然的机动防御作战需要一支强大的有生力量,让教导总队、36师这样的德械野战部队去打城市防御战,实在是暴殄天物。

蒋百里明白只能耐心的慢慢引导最高当局,而不能硬着顶上去,否则的话只会欲速则不达。

“委员长,南京城防的重要性,黄佑臣是知道的,他把自己的99师放在南京城内,也就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我和黄浩然都认为,教导总队和36师的优势在于野战,现在把他们调出去机动作战,正好可以扬长避短,至于钟山的守备,会交给王敬久的71军,87师也是精锐之旅,定能告慰先总理在天之灵!”

蒋百里的一番话让最高当局的火消了一些,蒋百里说的没错,黄浩然这个南京城防副司令是要坐镇南京的,没有人会比他更在意南京城的城防,99师也的确是黄浩然的家底,既然黄浩然敢把教导总队和几支主力部队调离南京城,那么他一定是有自己的打算。

最高当局对南京的周边地域很熟悉,他闭上眼睛想了一会,立刻发现把机动部队放在马鞍山和南京之间的确是个好主意。

进,可配合城南中华门一带的守军夹击日军,退,可守住芜湖这个西撤的咽喉,不管是铜陵还是安庆,短期内还是安全的,即使最后丢了南京城,能把这几十万中央军撤到江西也是善莫大焉。

往南,是南京守军的唯一出路!

“调整后的守军位置如何?”

最高当局再次发问,也就是说他同意了黄浩然的安排。

蒋百里赶紧递上了一份守军布防位置定案

黄浩然在这份定案里面将南京城防工事分为外围阵地、复廓阵地,并于外围阵地前出设警戒阵地,南京城内则设守备区。

警戒阵地:位于后头山、大连山、湖熟镇、秣稜关、句容、镇江、江宁镇一线;

外围阵地:位于乌龙山、栖霞山、青龙山、淳化镇、牛首山、大胜关一线呈半圆形防线拱卫南京;

复廓阵地:以南京城墙为内廓阵地,沿紫金山、麒麟山、雨花台、下关、幕府山一线为外廓阵地,内外廓阵地相结合;

城内守备:以北极阁、鼓楼、清凉山为界,划分为两个守备区,并在清凉山等制高点,设置核心据点。

部队配置方面则将宪兵司令部的三个团直属南京城防司令部,这些部队将用来维持城区内的持续稳定和保护指挥机关的安全。

71军87师:驻守钟山地区,拱卫孙中山陵寝。

74军,下辖51、58、88三个师:主力布置于雨花台附近,担任水西门、中华门至武定门及雨花台之守备任务。

99军99师:主力布置于龙王庙附近,担任玄武门、红山、幕府山至挹江门之守备任务,并与幕府山要塞协同作战。

其余的部队,全部配置在警戒阵地和外围阵地。

徐源泉的第二军团配备于城东,其中第10军驻扎在的燕子矶、乌龙山一带,第66军配属于紫金山和太平门;

邓龙光的83军驻守句容;

江防司令部的57军防守镇江要塞,其中103师协防句容县城。

而偌大的溧水县,南京的南大门,黄浩然只在这里放了一个预备第10师。

这是他留给日军的薄弱点,也是他机动防御作战的重点所在。

溧水县的第10师和南京城南的74军还有陆郎镇的99军、78军、教导总队形成了一个三角形,这个巨大的三角形将半个江宁区都纳了进去,这一片广阔的区域也是黄浩然给自己准备的舞台。(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