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作者:常乐无言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0140

第一章

潘杨被『主席』说服了.

同时,他也是被自己给说服了。

于美苏之间展开双边外交,以一个独立自主的姿态谋求战后最好的形势,这一切不仅仅是『主席』带给他的新思路,惶恐于伟人的远见卓识之后,那一颗原本因为一系列意外而变得温乎乎的心这会又重新火热了起来。

保住东北老工业区。

保住外蒙,至少是在形式让那个蒙古共和国不能在苏联的支持下公然成立,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相当于整个窗体底端

总计价值不下于2,000,000,000美元(币值以战前为准)的东北工业区将得以保存。

意味着将来的共和国将会增添整整156.6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及这片国土上蕴藏量居世界前二十位的多种矿产资源。后世已发现和确定了的就有80多种矿产。主要有煤、石油、铜、锰、钨、钼、铝、铅、锌、汞、锡、金、萤石、岩松石、磷、石棉、石墨、云母等矿产资源。[]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1

虽然这个计划和潘杨了解的历史有着太多太多的不同,但为中华民族谋取最大程度的利益,这是作为一个穿越者、愤青的潘杨打心底里想干的事情,虽然困难重重,但一旦成功,也不枉自己到这个年代来上一遭不是?

潘杨终于下定了决心,再说了,即便以上的种种目的都不能完全达成。

只要一想到『主席』提出的出兵日本的计划,就不免让他心『潮』澎湃起来。

有那么几句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绝句不时在潘杨的脑海中回『荡』————“万里长城十亿兵,国仇岂待儿孙平, 愿提十万虎狼旅,横刀跃马入东京”。这些句子已经日前被他让人谱曲,作为北进集群的战歌进行传唱。

是啊!国仇岂待儿孙平!横刀跃马入东京!

只要能在日本驻军,那还会有后世的那些日本右翼分子吗?

还会有诸如“教科书”“钓鱼岛”“毒气弹”“细菌战”“民间索赔”“东海油气田”……这一系列的关键词在后世迸出来恶心中国人民吗?整整一个晚上,这些东西充斥了潘杨的脑海,让他不由自主的就觉得应该为此做些什么……

于是,在延安停留了短短三天之后,潘杨悄无声息的搭乘那架以“归还美军器材”为名的c-47,首先前往西安,随后转飞重庆。协助身在重庆的周副『主席』进行一系列的秘密外交与斡旋。

1945年2月21日,重庆

这是一间不大的小厅,墙壁上挂满了各个战区的作战地图,中央摆着一张长方形的会议桌,上面摆着文具和茶具。

由于天气寒冷,暖气已经开放,玻璃窗被紧紧的关闭着,上面沾满了呼吸产生的白雾。

室外隐隐约约传来《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以及反对卖国,反对割让国土,反对出卖主权的口号声。

宋子文悄然走近,用心的查看着小厅内的情况,室外传来由远而近的脚步声,宋子文立即站在小厅门口束手而立。

蒋委员长身着戎装,非常严肃的走了进来,坐在首席座位上,李宗仁等国民『政府』要员随后跟进,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蒋委员长听见了外边的声音,恼怒的哼了一声,然后道:“把窗帘给我拉上,成什么样子!”[]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1

一边的侍卫立即走了过去,将厚厚的呢制窗帘拉上,窗外的声音顿时消失了,小厅内光线顿时一暗,旋即柔和的灯光亮起,整个小厅又重新恢复了光明。

蒋委员长沉声道:“开始吧!”

会议的内容是围绕着中苏关系而进行的,整个二战期间,中苏关系的发展可谓是跌宕起伏。

蒋委员长领导的国民『政府』与苏联之间的外交关系因1929年中东路事件而破裂。可到了抗日战争初期。因为日本亦是苏联潜在的敌人,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中苏关系转暖,加之当时西方国家的中立政策,为了争取外界的支持,中苏随之复交。

苏联还一度成为援助中国抗战的主要国家,但随着苏德战争的爆发以及1941年《苏日中立条约》的签定,苏联中断了对中国的援助。中苏关系开始趋冷并产生摩擦。

到1944年,围绕新疆问题,苏联开始公开谴责蒋介石的政策,两国关系矛盾加剧并日益公开化。随着苏联在欧洲战场的推进以及日益扩大的国际影响,尤其是雅尔塔会议后,日渐淡化的中苏关系,又重新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性』。

雅尔塔协定签署后,美苏以防止泄密为借口对中国封锁消息。但蒋委员长并不是白痴,他对苏联的参战及其对东北的未来要求十分警觉并早已有所知悉。

1943年7月31日,他便曾在日记中写道:“如果苏联不参加对日作战,中国的牺牲将会更大一些,但我们仍愿如此。不幸的是,这不大可能。”

1944年8月国民『政府』驻英大使顾维钧参加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与美国海军参谋长李海上将交谈时,探听到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希望在远东取得不冻港。 顾维钧将此事报告了蒋介石,蒋介石对此极为敏感。密切注意事态的发展。雅尔塔会议后,蒋介石隐约感到会议可能达成了隐瞒中国的条款。

2月14日,当得知《雅尔塔协定》签订的时候。他便在日记中写道:“雅尔塔会议只有苏联一国蒙受实利;美国徒获虚名,英国毫无所得。我认为雅尔塔会议惨遭失败,尤其在宣言中对于远东问题丝毫没有说明,颇令人疑惧。”

为此,蒋委员长下令驻美、英、苏三国外交人员设法探明雅尔塔会议的真相。

而苏联『政府』驻华大使彼得罗夫于条约签订之后的种种反常行为,更进一步印证了蒋委员长的疑虑。

而这种疑虑随着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于日前来电汇报了与罗斯福的谈话内容而得到确认。

罗斯福虽没有出示雅尔塔协定的文本,但还是将主要内容告诉了魏道明:“(一)维持外蒙古现状。(二)南满铁路所有权属中国,但业务管理宜有一种委托制度。(三)苏联希望在海参威以南.获得一温水军港如旅顺或其附近之港。” 5月22日赫尔利以私人『性』质将协定的主要内容告诉了蒋介石。随着雅尔塔协定内容的逐渐明了,蒋介石意识到苏联参战的可能『性』在一天一天的增加,并为由此而对中国产生的压力忧心忡忡。

这一方面是因为基于意识形态观。蒋介石对苏俄及俄共持怀疑和排斥的态度。蒋介石早在1923年游俄观感中指出:“综括我在俄考察三个月所得的印象,乃使我在无形之中,发生一种感觉,就是俄共政权如一旦臻于强固时,其帝俄沙皇时代的政治野心之复活,并非不可能,则其对于我们中华民国和国民革命的后患,将不堪设想。”

此外,蒋某人早将中共与苏联连为一体,认为“中国『共产』党不是中国的产物,乃是苏俄『共产』帝国的螟蛉也。”

不过在蒋委员长看来,如果苏联出兵已不可避免,那么在付出代价的同时,则必须要解决中共问题,这也就是说,必须取得苏联的谅解和支持。

要知道战后东北的收复与苏联在远东的军事动向密不可分。

国民党内许多官员出于对东北前途的担忧.他们害怕苏联在战后将东北交于中国『共产』党.也主张中苏结盟。1945年5月的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就苏联的参战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绝大多数代表明确表示赞成与苏联结盟。他们坚决主张寻求苏联的帮助,并建议安排和斯大林举行谈判。”16日,蒋介石将发展中苏关系确立为决议案:“希望五强在战后继续合作,苏联与中国的合作尤为必要。”……

因此,中苏关系的改善被提上了蒋介石的议事日程。蒋委员长一方面在国内极力渲染中苏友好的氛围。『政府』开始“控制国内舆论,许多反苏官员受到批评,各主要报纸禁止登载任何诋毁苏联的文章”。

并计划在1945年2月23日,值苏联建军二十七年之际,派代表前往苏联参加庆祝苏联建军节的庆典,表示道贺。

可没成想,一夜之间,《雅尔塔协定》的内容便不知怎的变成了街知巷闻的新闻,各大报刊纷纷刊载了几乎和原文一模一样的条约内容,其中各种有损中国主权的条文与苏联大使的亲密举动以及蒋委员长的亲苏言论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一夜之间,各大民主党派,包括国民党的一些耆宿亦站了出来,大声驳斥『政府』的卖国行径。

这让次日苏联『政府』宣布废除《苏日中立条约》的行为顿时成了一个笑话。

各大报刊指出,现在苏联宣告废弃了苏日中立条约,中国军民首先欢迎,并热烈庆幸。但附加如此条件的“胜利果实”,『政府』难道能够接受?最后,我们建议『政府』:赶快派大员赴莫斯科、华盛顿,对东方大局的重新作接洽。

社会上的其他政党和派别也对蒋介石施以压力和影响。民主同盟、救国会以及其他许多社会团体结成统一战线,要求实行团结起来,独立自主打败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