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大学生短信一族
作者:平凡心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435

细说大学生短信一族

据调查,中国移动用户2002年发送短信总量超过700亿条,人均发送短信量逾500条。手机用户中15-19岁和20-25岁的年轻人是使用短信的主体,而在校大学生无疑是这个群体的重要支柱。

大学校园短信流行的原因

手机短信在大学里流行,有多重原因,但最重要的是它实现了手机短信优点与大学生情况的完美结合。

从手机短信优点看,首先短信具有隐蔽性和自由的特点,这就避免了直接交流的尴尬,尽可能地发挥了手机拥有者的想象力和智慧,使感情和真实的想法变得更加轻松和自然,原来那些“爱你一万年”、“想你想得我心痛”等平时难以出口的肉麻话语在短信出现后变的顺理成章、轻而易举了,而且往往还可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这对于生性腼腆含蓄内敛的中国人可以说是恰到好处。其次,短信价格极其便宜,现阶段手机通话资费一般为0.6元或0.4元/分钟,而短信只要0.1元或0.06元/条,而且没有长途费用。此外各大手机通信公司因为竞争,还往往对在校大学生实行“发一赠一”等短信优惠政策,这使得通一次电话的费用至少能发10条以上的短信,对于交流欲望十足而经济能力匮乏的大学生来说,其诱惑力自不待言。再次,短信具有形式多样,自主性强的优点,迄今为止,短信已包括语言、声音、图片、游戏、彩信的多种形式,仅其中的语言短信又包括娱乐短信、服务短信、广告短信、用户间短信等,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其形式还在不断的增加,这使得短信具有了丰富的内容和十足的表现力,而这恰好迎合了大学生追求新奇、张扬个性的特点。最后,使用短信还具有方便、礼貌的特点,大学校园属于社会公共场所,在学生云集的教室、图书馆等处,手机通话极不方便,人们在通话时既要考虑到话语内容的隐私性问题,还要尽量降低音量以避免影响别人,而短信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从大学生角度看,大学生属于社会中的高素质群体,他们的动手能力、语言操作能力都比较强,这客观上也为短信在大学的流行提供了条件。北京勺海市场研究公司调查显示,文化程度越高的手机持有者使用短信的比例也就越高,初中、高中、大专、和大本四个群体使用过短信的比例为31.1%、63.8%、67.9%和79.8%,未使用的或是因为嫌操作不便,或是不会使用。

大学校园短信的内容

大学生发送的短信主要有五种:情感短信、幽默短信、节日祝福问候短信、用于正经事情的短信和黄色短信。

情感短信主要是与父母亲人的亲情短信、与朋友的友情短信和与恋人的爱情短信,这种短信具有极大的互动作用。当你收到父母的“天冷了,注意加点衣服”时,当你收到恋人的“我每想你一次,上帝就撒下一粒沙,从此才有了撒哈拉”时,当你收到朋友的“有一种默契叫心照不宣,有一种幸福叫有你相伴,有一种感觉叫妙不可言,有一种思念叫望眼欲穿”时,你是否有种感觉叫做幸福呢?短信的这种情感功能使大学校园中各种情侣手机、亲情手机卡风行一时。

幽默短信是大学生短信中的重头戏,但主要是“整蛊类”短信,即互相算计、拿别人开涮的短信,如“恭喜你,你中了大奖,请速持枪到银行领取”,“那天你拿刀狂砍一头猪,猪逃进一个死胡同,只听猪跪地向你求饶: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等。这类短信大都开头平铺直叙,结尾峰回路转,用强大的落差逗人发笑。

节日问候祝福短信随着校园节日的增多,也在悄然升温。大学校园里的节日越来越多,除了民族传统节日,还有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而且手机短信在这方面已经逐渐推翻了书信、电话、网络的统治地位。如“愿你一年365天天天开心,8760小时时时快乐,5256000分分分精彩,31536000秒秒秒幸福”,“祝你百事可乐,万事七喜,心情雪碧,工作红牛,生活茹梦,爱情鲜橙多,天天娃哈哈,月月乐百氏,年年高乐高,永远都醒目!”等,或用排比,或用成语,或串用广告词,不觉悦目、搞笑,而且祝福殷切。

由于大学生还没有参加工作,用于正经事情的短信不多。只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班委或学生会成员往往用它来通知、处理一些学生工作事务。

黄色短信在短信中比例仅占极少数,不到5%,并且多限于同性和恋人之间,用于互相逗乐。

以上短信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自己苦思冥想的,二是从网上得到的,三是别人发给自己的。

短信带来的不良影响

短信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的流行已经对大学生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

手机短信助长了大学生的逃课行为。逃课有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前者指学生没有正当理由而不去上课,后者指学生虽然按时上课但不认真听讲的情况。为了对付显性逃课,大学一般实行点名制,对不到者进行惩罚。但手机持有者却有恃无恐,因为一个短信即可随叫随到。短信也为隐形逃课提供了方便,学生原来即使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也要呆着硬听下去,现在则可用短信来逗乐找趣,打发时间。

手机短信助长了大学生的作弊行为。手机的无声性与隐蔽性,使得在公共场合下,人们也可以秘密交流;而大学考试中客观题目占有很大比例,这就使手机为作弊提供了极大方便。据调查:作弊者中用手机短信作弊的高达52.6%,这不能不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手机短信影响了大学生的情感关联。手机短信一方面为人们的交流沟通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也使得原本应该通过书信、电话甚至见面方式来维系的情感交流被短信取代了。特别是短信具有了群发功能后,一条短信可以一次发给十几位甚至几十位亲朋好友,这种蜻蜓点水式的交流使得各种感情越来越流于形式,短信发送量与情感浓度不成正比,加剧了情感危机。甚至出现了短信骚扰现象。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大学生患上了严重的“短信依赖症”,整天沉溺于短信的虚拟世界中,导致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和人际交往障碍。

手机短信刺激了大学生的攀比消费,加重了经济负担。随着过剩经济的到来,人们的消费不再是紧紧为了满足需要去消费物品的使用价值,更是为了表达差异去消费物品的符号价值。消费模式已经成为表达社会群体差异的一种方式。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时尚型、炫耀型消费,已经成为大学生彰显个性、表达前卫、甚至吸引异性的一种工具。别人都“短信”,你不“短信”,不仅意味着你的落伍,而且长期下去,也会使你丧失周围人的认同。再加上大学生爱面子,消费心理不成熟,往往不顾实际情况,盲目从众,纷纷置机来发送短信,加重了自己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不良短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不良短信主要是指一些垃圾短信、黄色短信、反动言论短信、恐怖短信和诈骗短信。这些短信尽管比例不大,但由于短信的群发功能使其散播能力特别强,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被复制成千上万条。一些不良分子(不乏大学生中的道德败坏者)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在大学生中进行黄色信息、反动言论传播,甚至骚扰。有些犯罪分子通过在短信中发送“中奖”、“办证”信息或恐怖信息对大学生进行诈骗和勒索。这些已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学业前途。

总之,大学校园的手机短信现象必须引起必要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