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北平的深秋
作者:尘缘如风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028

北平深秋的时候,紫禁城护城河边的风已经让人感觉很冷了,河面上的落叶三三两两地漂浮着,河对面城墙上的萧瑟气息,无情地压抑着路人的匆匆脚步。诺大的皇城显露着它曾经辉煌的影子,城墙边的蒿草却掩饰不住那些斑驳的破败,仿佛是一声声无奈的叹息。没有人关心河对面曾经冠绝天下的紫禁城,甚至行人路过时也不曾抬眼观望一下,只有在护河边驻足的一些外国人或者衣着体面的贵人们才会偶尔发出几声夸张的惊叹。

一条石凳,一张报纸,一个身影,街边的小贩们早已习惯了护河边早晨的这幅剪影。说是有钱人家的风liu公子吧,看一身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衣着就不大像,说是学生倒有点可能,可那一副沉重的身影,又感觉更像是大学的教授先生,只是年龄太轻了点。

也不知是什么时候起,小贩们每天都可以在这个时候,看见这个年轻人在同一张石凳上坐上个把小时,然后在晨曦之中拖着踯躅的身影离去。小贩们见怪不怪的,这年头时局不稳的很,谁知道明天会是怎样的光景,这北平城里悲天怜世的学生多了去。想当年,闹,只知道他平时和一些比较活跃的学生们走得很近。为了保护他,戎瑞和另外几个北大的学生挨了不少警察的棍子。

戎瑞在清华大学念书已经三年多了,虽说家里并不非常富裕,但好歹也供得起他上大学的。父亲说这年头十乡八里难得出个大学生,要是不去,实在对不起戎瑞多年的苦读,这要在前清,算得上是个状元了,光宗耀祖事情呀。

戎瑞原本是不姓戎的,他的本姓是姓杨的。杨家在他辽宁的家乡一带也算个大族,可惜自打日本人来了,杨家就再也没有以前的风光了,因为杨家根本就不买东洋人的帐。父亲大概是感觉在老家呆不下去了,打算举家搬迁到北平来,这件事情早就来信说过了。家里的地和两个柴米店铺也卖了,虽说是贱卖的,但足以维持一家人在大城市生活的。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一年多前一个同宗的族人十万火急来信说杨家出事了,说是杨家因为暗地资助义勇军被日本人发现了,好多来不及逃脱的族人都死在日本人的手下,他父母和妹妹也被杀害了,叫他无论如何不要回家。戎瑞乍闻噩耗,当时就昏过去了,他这才知道父亲年前的来信是怎么回事,才知道父亲为什么急着想要把母亲和妹妹转到北平来。

大病一场之后,杨瑞就把自己的名字改叫戎瑞了,他这是立志要从戎复仇。可惜征兵的少校军官沉凝了一会儿却意外地没有收他。兵没有当成,家仇国恨的戎瑞带着郁闷和失望回到了清华大学的学生宿舍,也变得沉默寡言了,他没有把家里的事情告诉同学,但从此深深的仇恨便在心底里积聚起来。

-

戎瑞当兵不成,并没有消磨他从戎的意志,每天起早,他都会跑到北平城外兵营旁边的小山上看里面士兵们的操练。负责训练的就是拒绝了戎瑞参军的那位**少校,可能是因为这件事情,他并没有赶走旁观的戎瑞。整整三个月的新兵训练,戎瑞一天也没有落下,只要太阳一上山,他的身影就一定会出现在小山上,弄得三个营的新兵和教官们都熟悉了这个清华的大学生。

**的少校叫华健明,是驻守北平外围的29军教导队的,渐渐的,戎瑞和他熟悉了起来。华少校虽然拒绝了戎瑞,但并不妨碍他对戎瑞的欣赏,所以他经常会为戎瑞不厌其烦地解说军事知识。令他惊奇的是,戎瑞简直是个怪胎,一说就懂,还能举一反三地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开始还好,黄埔出身的华健明少校对于戎瑞的问题还能耐心地一一解说,但到了三个月后,华少校就有些吃不消了。对于戎瑞的好学精神,深感不可思议的华健明少校只好以多年的从军经验倾囊相授作为补偿。

戎瑞心里一直对华健明少校拒绝他当兵的事情,耿耿于怀,虽然嘴上不说,但华健明少校是看得出来的。

“小戎,知道为什么不让你当兵吗?”

“为什么?!”华健明少校把这个问题主动说出来,戎瑞倒有些意外。

“知道我们这些地方军放在华北前线是干什么用的吗?”华健明少校没有直接回答。“作用只有一个,当炮灰。”

“炮灰?!”戎瑞一愣。

“对,我们是一只炮灰军队。29军和中央的关系,谁心里都清楚,放在华北前线,既可以牵制日本人,又可以借刀杀人,南京的那位帐算得精啊。这些事情,我们29军的高层也是心知肚明的,只是骑虎难下罢了。”

戎瑞听了点点头,华健明说的这些事情,他早有风闻。

“可这和我当兵又有什么关系?”戎瑞还是心有不忿,虽然和华健明少校接触之后,觉得他其实是个很好的军人。

“小戎呀,呵呵!”华健明少校笑着拍了拍戎瑞的肩膀。“我自认识人还没有错过,如果我没有看错的话,将来,你绝不是池中之物,像你这样的人当炮灰实在太可惜啦,呵呵,大哥我也实在下不了这个手呀。”

-

十月的时候,江西的**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陕北,这条消息在北平的各大高校里悄悄流传着,因为他们的抗日主张和进步学生们抗日救亡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所以还是有很多人对红军和**很有好感的,当然了,这是私底下的。许多大学的知名教授学者早就上书南京国民政府,要求政府和红军举行和平谈判,国难当头应该把枪口一致对外,再也不能内耗了。可惜南京政府根本就不可能把这些学界大儒、泰斗们的话听得进去,再说蒋某人私心也绝容不得威胁到他地位的**,看看其他党派的境遇就知道了,何况还是一个拥有军事武装的布尔什维克政党。报纸上说红军是逃到陕北的流匪,这一点戎瑞把它当作了笑话,甚至大多数有头脑的人都会把这当笑话看。蒋某人的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几万损失惨重的红军,还被人家打得面上都不好看,脸面早已经不知道挂到哪里去了。

虽非是蒋某人的嫡系中央军,华健明少校也是个职业军人,平时绝口不谈政党之间的政治斗争,在他的眼里,**红军只是蒋某人的强有力对手,但对围剿红军的战事还是觉得红军确实有一套,要不是**的力量实在太弱小,这天下还不定是谁的呢。

“华大哥觉得**有争夺天下的实力?”对华健明少校的判断,戎瑞很有兴趣。“大哥的话要是被特务听见了,小心说你是*,呵呵!”

“你会相信**真的是匪吗?”

华健明少校似乎根本就对戎瑞没有防备什么,这让戎瑞的心里感到了一丝温暖。

作为职业军人,华健明少校没有后台,自然也就没有被重用,被一脚踢到了教导队当了教头。从华少校的言语里,戎瑞看得出他是个很敬业的军人,但不知为什么,华健明少校总是对军队深感无奈。有时候说得多了,华健明少校比戎瑞现在的心情还沮丧,心情低落。

从清华大学的宿舍到华健明少校的教导队有三十多里地,戎瑞这几个月一直是跑步去的,他把这当作是军事训练,华健明少校很吃惊,他说这比军队操典规定的距离还要长。跑得多了,自然就不再像刚开始那样累了,戎瑞是背着砖头跑的,开始是两块,而现在则是整整二十块。为了背砖头,戎瑞还请裁缝给做了一个专门的背囊。对于戎瑞的做法,华健明少校自然没有不同意见,这主意就是他出的,但没想到戎瑞的体能素质会这么好。

上个月,华健明少校的教导队调离了,戎瑞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再见到华健明少校,他已经把华健明少校当作了自己的良师益友。华少校说戎瑞要是从军的话,以后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华健明少校开了个小小的玩笑,如果将来有一天,戎瑞有机会领军的时候,他一定学那关公千里来投效。华健明少校和戎瑞此刻都没有想到,不远的将来这句话还真应了验。

华健明少校和教导队走了,但大半年以来养成的晨练习惯还照样保持着,但现在是跑来回了。守城门的**士兵对戎瑞夜已经很熟悉了,虽然叫不出名字,但每天坚持不懈地长途奔跑,这在北平城绝对算得上是异类。每次戎瑞跑过城门的时候,守城门的**士兵在吃惊之余,还会佩服地向他打个招呼,嘿!小子,又跑开了哎!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