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杏出墙——虎级通用巡洋舰。
作者:闪烁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530

虎号,狮号,豹号,狼号,熊号,鹰号,雕号,隼号。

****

功臣级通用巡洋舰在战斗中的卓越表现得到了海军的高度赏识。

只是,功臣级在设计之初就放弃了采用更大口径主炮的要求,所以在执行一些需要大口径主炮的任务,特别是支援陆战队的时候,往往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毕竟,一百五十毫米舰炮的炮弹只有六十公斤重,有效射程也只有二十多公里,在面对敌人的纵深防御阵地,特别是有永备工事的纵深防御阵地时,一百五十毫米炮弹不但威力不够,射程也不够。很多时候,即便让轻巡洋舰靠近海滩,也难以对敌人构成威胁。

也就是说,功臣级在设计上仍然偏向于舰队作战,而不是支援作战。

实际上,帝国海军之前一直缺乏足够优秀的支援战舰,特别是在海军与陆战队分家之后,海军的重点几乎都放到了舰队作战上。

问题是,在高强度的战斗中,海军不可能与陆战队分家,而且随着帝国海军在战场上逐步获得战略优势,战线一步步向敌人本土推进,登陆作战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海战,支援登陆作战成为了海军的首要任务。

在此情况下,除了陆战队自行开发火力支援舰之外,海军也做出了相应的努力。

虎级通用巡洋舰就是海军以支援登陆作战为核心任务研制的一种战舰,而其主要设计来自功臣级,只是在武备方面更多的照顾到了登陆作战的要求。因此,虎级在很大的程度上继承了功臣级的“优良血统”,而且其对海作战能力并不比功臣级差多少,所以最终被归为了通用巡洋舰。

因为沿用了功臣级的舰体,所以舰体设计的工作量并不大。

主要的问题就集中在了武备,特别是主炮上。

最初的时候,造船厂提出采用重巡洋舰的200毫米舰炮。

这一方案立即就遭到了海军的否决,理由很简单:帝国海军已经停止采购重巡洋舰了,而且剩下的几艘也没有多大的用途,生产200毫米舰炮的生产线早已关闭,连弹药生产线也只有一条,如果重启舰炮与弹药生产线,花费不会少到哪里去。最重要的是,重巡洋舰装备的200毫米舰炮的性能已显落后,改进的余地也不是很大,如果花大力气研制同口径的新式舰炮,投入不会少到哪里去。

随后,造船厂又提出使用正在为大型巡洋舰研制的240毫米舰炮。

综合考虑之后,海军也否决了这种方案。

一是240毫米舰炮的价格居高不下,将增加建造费用;二是240毫米舰炮连同炮塔,扬弹机,侍服机构在内的重量太大,将导致战舰排水量剧增;三是240毫米炮弹太重,战舰携带的数量不可能多到哪里去,从而降低了战舰的持续战斗力;四是240毫米炮弹太贵,使用费不会很低;最后就是当时帝国海军还没有决定大型巡洋舰采用300毫米舰炮,还是240毫米舰炮,如果单独为虎级研制240毫米舰炮,明显有点浪费。

造船厂第三次提交的方案是采用之前为功臣级研制的175毫米舰炮。

显然,这个方案对海军的吸引力也不是很大。

主要就是175毫米不是海军的舰炮口径,如果新研制一种舰炮的话,费用不会少到哪里去,所需的时间也不会太短。最关键的是,海军必须要为此开设几条弹药生产线,从而使本来就相对紧张的军火生产变得更紧张。

当时,海军的观点是,尽量挖掘150毫米舰炮的潜能。

挖掘潜能的办法无非三种,一是延长身管,二是增大药室,三是改进弹膛结构。可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七十二年型150毫米舰炮的性能已经很难提高了。如果再延长身管,将导致加工难度急剧提高,从而使废品率增加,最终导致成本增加;加大药室会让身管以更快的速度烧蚀,降低身管寿命,从而提高使用成本;改进弹膛的目的是使用更大更重的炮弹,可是在药室容积不能增加。身管长度也不能增加的情况下,会使射程严重缩短。

换句话说,在当时的技术基础上,很难在150毫米口径的基础上提高舰炮的性能了。

这时候,陆战队加入了舰炮的研制工作,帮了海军一把。

当时,陆战队也正在为其火力支援舰寻找合适的舰炮。只是,陆战队提出的要求有点“过分”。当时,陆战队炮兵除了装备有少量由陆军提供的200毫米重炮之外,用得最多的就是175毫米口径的重炮,其175毫米炮弹的储备量非常多。因为火力支援舰由陆战队订购,并且使用,所以陆战队希望在火力支援舰上也使用175毫米的舰炮,并且要求能够发射陆战队炮兵的同口径炮弹!

这个要求,差点让海军放弃与陆战队合作开发175毫米舰炮的想法。

原因很简单,陆战队用的175毫米炮弹的重量还不到五十公斤,其威力根本达不到海军的要求。另外,陆军与陆战队的火炮因为受到运输能力,装弹作业的可操作性影响,其火炮的药室与弹膛都偏小,炮弹自然偏小。海军却没有类似的问题,所以一直主张使用“大炮弹”。

按照海军的估算,如果使用陆战队的炮弹,175毫米舰炮的性能还不如150毫米舰炮。

当然,陆战队也知道这个问题,所以最终做出了让步,同意采用海军标准,并且由陆战队提供一半研究经费,由海军主导新式舰炮的研制工作。

既然陆战队肯出钱,海军就不怕费事了。

在提出性能要求时,海军将新式舰炮对地支援能力摆在了第一位,而火炮使用寿命则放在了第二位,然后是持续作战能力,最后才是对海作战能力。

显然,这个要求让承担火炮研制工作的军火厂商感到很头痛。

要增强对地支援能力,就要尽量提高火炮的射程,并且提高炮弹的威力。如此一来,就需要使用长身管,大药室。可是,这又必然降低火炮的使用寿命,增加使用成本,同时对持续作战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

换句话说,海军的这几项要求基本上是矛盾的!

直到七十三年底,二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之后,175毫米舰炮的研制工作才取得了突破。

这就是“电熔解火炮身管自紧”与“内膛表面电镀强化”两项对提高舰炮与火炮威力至关重要的技术。

此时,虎级通用巡洋舰的细节设计工作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七十。

七十四年(42年)五月,随着七家造船厂都有一座船台空了出来,帝国海军立即下达了第一批七艘的订单。

其主要性能为:

标准排水量:13800吨,满载排水量16400吨,最大排水量:19850吨;总长:174.5米,水线长度:168.2米,型宽:19.4米,吃水:7.5米;定员:587人。

锅炉:8台七十三年型蒸汽锅炉,主机:4台七十年型蒸汽轮机,功率:140000轴马力,推进:4轴4浆;航速:34节,续航力:8000海里/14节。

主炮:8门七十四年型175毫米/L55型舰炮(4×2),副炮:8门七十二年型150毫米/L52型舰炮(4×2)。

主装甲带:110-150毫米,装甲隔舱:75毫米,水平庄稼:50-80毫米,炮塔:150毫米,炮座:150毫米,司令塔:75-150毫米。

因为主要作战任务是对地支援,所以虎级没有配备鱼雷。实战中,轻巡洋舰使用鱼雷的机会也不是很多。

防护方面,虎级比功臣级明显弱了许多,只需要能够应付敌人轻巡洋舰的攻击,而不考虑与敌人的重巡洋舰作战需求。另外,虎级多数时候面对的是敌人陆军与陆战队的炮兵,所以其防护也足够了。

因为130毫米舰炮在对地支援中的作用有限,所以虎级在减少了两座炮塔的情况下,副炮采用了七十二年型150毫米舰炮。

为了提高持续作战能力,加上对地支援中,战舰的活动范围并不是很大,所以在大幅度压缩油舱的同时,还大幅度的增加了弹药舱的容积。按照基本配制,一门175毫米舰炮的弹药基数为800枚,一门150毫米舰炮的弹药基数为1500枚,仅弹药与发射药的重量就达到了二千吨!

因此,虎级成为了战争期间帝国海军武备比重最大的战舰,在标准排水量时,达到了30%,而战列舰的武备重量不到25%,一般巡洋舰的武备重量只有22%左右。

当然,虎级的炮火威力是不可小看的。

因为舰炮炮弹威力更大,且舰炮的持续射速远远高于陆炮,所以其八门主炮与八门副炮的投掷能力都相当于一个拥有四十门同口径火炮的陆战队炮兵营的水平。射程方面更是远远超过了陆战队的同口径火炮,其175毫米舰炮的最大有效射程达到了三十七公里,仅比海军300毫米舰炮的最大射程少了2000米。由此可见,一艘在海岸线附近活动的虎级通用巡洋舰对敌人的威胁相当于与两个陆军炮兵营!

其总共18400枚的弹药储备量更是赋予了其强大的持续作战能力。

按照当时的作战强度,一艘虎级通用巡洋舰可以连续作战三到五天,而不需要接受弹药补给。

因为继承了功臣级的“优良血统”,所以虎级的自给后勤保障能力也相当强大。如果由战斗支援舰提供弹药补给,即便装满所有弹药舱,也只需要八个小时。而陆战队的炮兵部队进行相同规模的补给,至少需要三天!

作为战舰,虎级通用巡洋舰的对海作战能力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不说别的,只要有虎级在战场上活动,就不用考虑为登陆场派遣轻巡洋舰了。至少,敌人的任何一种轻巡洋舰与驱逐舰在偷袭登陆场之前,都得考虑一下虎级通用巡洋舰上十六门重炮的威胁。

只是,在绝大部分时候,虎级通用巡洋舰都伴随登陆舰队活动。

大概也正是如此,帝国海军就只订购了七艘虎级通用巡洋舰,而没有订购第二批。大概,帝国海军觉得这种无法伴随舰队作战的战舰应该由陆战队去建造,而不是花费海军的经费去建造吧。

毫无疑问,陆战队对虎级是非常满意的。

结果,在海军决定不增订之后,陆战队接过了相关工作,并且在进行了全面改进之后,开始了下一级战舰的设计与建造工作,只不过,由陆战队建造的战舰就不能称为通用巡洋舰,而是火力支援舰。

由此可见,虎级通用巡洋舰是墙里开花墙外香。

因此,到了战争后期,虎级通用巡洋舰成为了帝国海军唯一一种交给陆战队指挥与使用的战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