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作者:颜柳之风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548

( 请牢记 ) ( 请牢记 ) “济北贞王勃者,景帝四年徙。 徙二年,因前王衡山,凡十四年薨。子式王胡嗣,五十四年薨。子宽嗣。十二年,宽坐与父式王后光、姬孝兒奸,悖人伦,又祠祭祝诅上,有司请诛。上遣大鸿胪利召王,王以刃自刭死。国除为北安县,属泰山郡。”

——班固《汉书》卷四十四: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

这个故事中的第一男主角(刘宽与刘新宇究竟谁是第一男主角,已无法根据出场次序来确定,其实作者早就开始含糊。作者注)刘宽,能够从史书上找到的记录只有短短的两句话。而他的坟墓在1995年至1996年间,给那些参加了发掘的考古专家们留下了无尽的猜想,因为,刘宽真的被掩埋在一座没有修完的陵墓之中,没有玉衣、也没有黄肠题凑。所以,西汉最后一任济北王的故事就这样成为荒丘中的一个谜。与其使之成谜,作者索性按照史料的记载,辅以现代生活中的些许经历,设法让这个故事逐渐完整起来。在此需要郑重说明的是,故事就是故事,尽管其中有些是内容符合历史记录的,但杜撰的成份极重,如刘宽与刘彻之间的纠葛,事实上,刘宽死于公元前87年刘彻驾崩的几个月之后,汉昭帝刘弗陵下诏以“诅上”以及“**”的罪名,令刘宽自杀了;此外,刘宽“**”的事实发生他与他父亲的妃子之间,而并不是他的妹妹。

之所以作者冒着被骂作“胡说八道”的风险来胡说八道,理由是在作者身边的人群中,往往存在着很多始终带着刘新宇那种浅薄的仇恨情绪的人们,当他们被这种情绪左右时,原本快乐的生活立即被灰色调涂抹起来,而且由于客观存在的种种不堪,人们简化了因仇而恨的复杂过程,反而使之更加快捷。甚至可以对不相干的问题也仇恨起来,如“仇官”、“仇富”等等。虽然当前确实存在着一些庸碌和贪蠹的官吏可仇,也存在着一些为富不仁的富户可恨,然而在仇着并恨着的群体之中,并不完全都是出自对公平的渴求以及对不良现象的不平,反而有些是出于找不到优越感继而失去幸福感的心态,这才是可悲的。

幸福感的轻易失去,导致了仇与恨的轻易构成。人们如此方便地仇恨着:女朋友被比自己优秀的男士带走了;薪水虽然能够糊口,但那位比自己晚来的同事凭什么比我每个月多挣了一百元?努力做好的方案几乎耗费了心血却未获老板认可,老板明明就是个草包!……就这样恨起来了,就这样不快乐起来了。

因此,作者只想通过刘宽与刘新宇的故事来陈述一种观点,那就是——

生命太过短暂,爱的时间尚且不足,哪来的空闲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