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天皇伏羲 神农即位
作者:雨花台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626

伏羲告别李泰回到那部落之中,召集部落长老一将所创八卦之事告知,并让族人相传与洪荒个个部族。而来命人到各个部族去寻那大贤之人,接替自己共主之位。一时间伏羲八卦之功相传洪荒大陆个个角落,那寻贤之人也是踏走个个部族。

那李泰则回到碧波岛内,已有几十年未在回来,内心之中还真有点想念。看着依旧未变的山门,李泰心中不免一喜。李泰来到竹屋前见一片祥和安静,不免有些诧异,想来那紫竹、金龙平时的欢声劲怎么这日这么安静,感觉好似少了什么?李泰神念边查小岛,露出一丝微笑。原来紫竹金龙在李泰离开之后,便闭关修炼去了。徒弟这么用心师父当然开心了。李泰忽的想起衣袖中那只白玉龟,一抖一道白光落了下来。玉龟安好无损的趴在地上,一双绿豆小眼直直的盯着李泰。李泰淡笑:“你与我有那师徒之缘,不知你是否拜我为师。”那玉龟通灵小头不停地点头。一道青光挥出包裹着玉龟,顿时风声大作化为一十六七岁道童。

“拜见老师。”道童起身对着李泰参拜行那拜师之礼。李泰微微一笑。“你却起来,你乃洛河之中修行千年的精灵,奉女娲娘娘之命将河图洛书送与伏羲也是功德无量。现下为我门下大弟子,赐尔法号河灵。为师乃是截教上清弟子,你且面朝东方与那师祖参拜行入教大礼。”河灵忙面向东方金鳌岛处三跪九叩行那入教之礼。

但见那碧波岛上乌云盖天,雷声滚滚。想来是那玉龟化形之天劫,雷电将要落下之时却被岛上一阵青光挡去。不光免去了河灵的天劫之苦,也不想惊扰正在闭关的紫竹金龙两人。待玉龟化形之后李泰仰头看那天空雷劫,双手反抓将那雷劫之力抓于手中,只见双手之间一团灰蒙蒙的毁灭力量,电光闪耀。李泰一手托雷一手在那虚空之上不断地的掐着法诀,一道道密录真言引得天地之力包住雷球。须臾时间一颗灰色珠子现于手中,只见珠子之上散发着道道雷电光芒,灰压压的一片淡淡的毁灭力量。

“这个送与你玩耍。”河灵忙起身将珠子接于手中玩耍开来。李泰确是并未责罚,只是一手直指河灵灵台一道青光闪入,河灵顿时觉得有那晦暗的经文入的体内。“此乃我截教上清大法,你好生参悟,如有不懂且来问我。这岛上还有你两位师姐、师兄,亦可寻问他们。”李泰起身返回竹屋之内,河灵恭送李泰之后,便在那岛上竹屋不远处寻得一洞府做修行之用。

却说人族,自伏羲颁布八卦之用之后,如此过了十几年,众部落都感怀伏羲恩德,于是一起赶到陈都,推伏羲为天下共主,伏羲声望一时无两。人族发展已俱规模,一片欣欣向荣之色。只是并未闻得有那大贤之人接替伏羲共主之位,伏羲便在那共主之位一坐就是九十余年。然伏羲却并未变得容貌苍老,而是一副四十多岁智者苍郁模样。这一日,伏羲听的臣子来报,说千里之外的渭河流域有姜部落有一大贤名为神农。这烈山神农氏出生之时有那五彩霞光护佑,金龙玉凤相合。与那伏羲出生之时异象并无二差,而且同被老君圣人收为弟子。伏羲闻后便知此人便是接替自己人皇之位之人,便由臣下带路一起前往一探究竟。

这烈山神农氏却也是天定人皇,生有异象更是资质过人,过目不忘。一天,一只周身通红的鸟儿,衔着一棵五彩九穗谷,飞在天空,掠过神农氏的头顶时,九穗谷掉在地上,神农氏见了,拾起来埋在了土壤里,后来竟长成一片。他把谷穗在手里揉搓后放在嘴里,感到很好吃。于是他教人确倒树木,割掉野草,用斧头、锄头、耒耜等生产工具,开垦土地,种起了谷子。

神农氏从这里得到启发:谷子可年年种植,源源不断,若能有更多的草木之实选为人用,多多种植,大家的吃饭问题不就是解决了吗?那时,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草药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谁也分不清。神农氏就一样一样的尝,一样一样的试种,最后从中筛选出的稻、黍、稷、麦、菽五谷,所以后人尊他为“五谷爷”、“农皇爷”。

神农氏教民种五谷后,并不单单靠天而收,还教民打井汲水,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在这一高台的四角各有一口井,台中央有一口井水都会波动。由于这一带历史上多次被黄河水冲击,黄水退后大量泥沙沉积,这些井多数都被埋在地下,现在仅找到一眼,在南面二百步分配权的地方。此井泉水清澈、甘甜,每天都有方圆近百里的人到这里取水,称为神水,说直接可以治病。

待有姜部落老族长退位之时便将族长一职于了与他,神农在接任族长之后又做了也多为民之事。神农氏设立集市,让大家把吃不完,用不了的食物和东西,每天中午拿到集市上去交换,从而出现了部落之中原始的商品交易。同时,他还发明了陶器,解决了人类的生活用具――器皿和陶盆、陶罐等。

伏羲一路之上闻得神农所行功德,更加确定此人就是下任人皇。来到有姜部落却见一片绿油油的稻、黍、稷、麦、菽五谷杂物,生机盎然。人们在一旁劳作,小孩之奔跑玩耍,老人撒食喂养牲畜。一片安泰祥和之景。伏羲寻问部族中人,部族中人无不言神农功劳。伏羲心下甚是高兴。

问的那神农之时,确是在那田间劳作为众人解答一些五谷之事。神农闻得人族共主来临,连忙回那部族中拜见。伏羲见神农身材魁梧,体型高大,肤色黝黑。想来是那久在田间劳作造成的。伏羲便寻问一些有关五谷之物和农间日常劳作之事,神农一一详细解答。最后伏羲又询问一些现下洪荒人族中治理之事,神农却也另辟新解回答的句句是道。伏羲闻之大喜:“神农果真大贤之人。”又道:“想来神农出生之时被老君圣人收为弟子,确是与我是同门,想来也是那天定共主。合该接我之位。”

伏羲便把神农接到了陈都(原先伏羲之部落,最会发展为都城。)好接共主之位,神农哪里不从,辞别家人,与伏羲一起去了。

接位大典已命族人布置下去,本来伏羲不想劳动众人,然这些年来伏羲为那人族确是尽心尽力,照福洪荒百姓,洪荒人族闻得伏羲接位大典皆不远万里前来参拜。无奈陈都之中无法容纳众人,伏羲便将大典之处设于泰山之上,然就是这样也掩不住千万人族前来朝拜。

然伏羲要将共主转让神农,确是人族大事,必先告暨苍天,需请那诸天圣人前来观摩。那西方教确是不用想请。伏羲则是前去想请人族圣母,三清圣人却只是焚香祷告一番,原来伏羲在大道得成后,知道自己只不过是太上老君偿还女娲因果的一颗棋子,再加上太上老君清净无为,三清一直以来确实对人族无甚功劳,反而平白得了许多好处。因此伏羲对三清好感自是寥寥,但过场却还是必须走过一场。女娲则不同,一者人族乃女娲所造,无女娲便无人族,二者女娲为伏羲前世妹子,又以人教之大因果换得伏羲重生,于公于私,伏羲都是要去拜见一番的。

伏羲首先便是去了那娲皇宫,女娲自然知道伏羲前来,也顾不得身份,只在宫外迎接。伏羲见到妹子自然也是心里欣喜,但想到自己如今已是人族之身,和以前相比,却是桃花依旧,物是人非,于是只得含泪施了一礼,道:“人族伏羲拜见圣母女娲娘娘!”

女娲一怔,随即想到两人如今已是身份悬殊,于是黯然道:“天皇却是不必多礼,在我这里,还是随便一些!”

当下伏羲便将人族共主接位一事与女娲说了,女娲心道,如今你我不再复那兄妹,去了怕也徒增伤感,当下道:“我便不去了,在此为天皇祝福了。”伏羲拜谢,便只身离开。女娲望着那熟悉陌生的背影,那亘久未波动的圣心颤动不已,一股莫名的孤聊寂寞之色涌于心头。又怎是一声叹息了得。

伏羲按照李泰告知路线来到了那东海之上的碧波岛,李泰本来正在打坐忽然感到伏羲前来,忙命紫竹、金龙、河灵等人一同起身迎接。

“不知道友驾临,还请恕罪。请!”李泰连忙将伏羲请至岛内。落座之后,伏羲言道:“此次前来确是为了共主交接之事,到时还请道友前去。”李泰受宠若惊,想不到这伏羲还记得当日之言亲自前来想请。当下言道:“确是让道友亲自跑一趟,到时贫道自会前往。恭祝道友成道之喜。”伏羲言过之后确是因接位之事繁杂诸事还要交待不能久留,便起身回那陈都,李泰不便久留将之送出岛外,言当日定会前往。

共主交接之日,泰山之上人山人海触拥而集。那圣母女娲娘娘与那三清圣人无人到来,女娲娘娘已知其意,至于这三清则是碍于伏羲只请女娲之情面断然不会前来只是那李泰受的伏羲想起只身前来,又受的伏羲相托做得那礼仪祭祀。伏羲、神农一起登上泰山之上,俯仰洪荒人族,只见那人族之中哭声连片,大呼共主伏羲仁德。生生不舍之情确是令伏羲感动不已留下眼泪。然天定如此无法改变,在李泰向天地阐述伏羲之功德之后,将伏羲、神农叫之身旁,神农跪拜,伏羲将手搭与神农头顶,摸头朝拜示意传位神农。

在神农接位之后,只听见三十三天外一阵仙乐响起,缓缓飘下万朵五彩莲花,祥云霞光酝酿紫气飘然而落,众人只觉心旷神怡,面生朝拜之心。只见一架九条九爪金龙拖着的辇车从天而降,停到了伏羲身旁。

这时候,天边又远远飘来一朵祥云,上面立着一位道人,正是那三清道教首徒玄都大法师。玄都大法师从怀中拿出一旨,看了伏羲一眼,念道:“奉人教教主太清圣人太上老君圣谕:人族共主伏羲教化万民,有功于人族千秋万世,今功德圆满,特封为人族天皇,居于三十三天外火云洞内!”伏羲上前接过圣谕,言道:“谢过上清圣人。”也不称老师,玄都大法师确是名其中缘由,也不说破。笑道:“请圣皇上龙撵。”

这时,天外一片七彩霞光飞到伏羲身上,自是上天感应伏羲为人族作出的大贡献,降下功德以示奖励。那七彩霞光又有极小一部分向那八景宫太上老君飞去,不过以太上老君修为,又身具盘古大神开天之大功德,自然只要有个名分即可,也就不在乎多少了,也是为了全那人教之事,定那人教气运。伏羲之身上了那九龙之撵,对那神农笑道:“皇第,皇兄先行一步,带到皇弟功成之时再来相接皇弟。”言罢,玄都大法师向那神农、李泰施了一礼。架起云雾与那九龙金撵一起飞上了三十三天之上。

李泰见接位之事已完便起身向那神农施了一礼道:“然大事已定,贫道不便久留,就此别过。”“神农忙起身相送。

这神农接位之后,洪荒人族已然生育繁多,维持生计的是猎物和植物的查实。可是,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上的走兽越打越稀,所得食物难以裹腹。怎样才能解决人们的吃食问题?神农便教大家捕做山中幼兽小鸟,用那些吃不完的粮食来饲养,等到幼兽小鸟长大后再将其宰杀。这样,可谓一举两得,既将那些吃不完的粮食发挥了功用,有免除了人族去山上捕猎的危险。慢慢的,人们发现猪、牛、马、羊、狗、鸡等六种动物最好饲养,便将其统称为“六畜”。五谷六畜的出现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变得充裕起来。一时之间神农之名大起,牢牢的坐得天下共主之位。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