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风潮
作者:大肥羊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330

有数量众多的中产阶级,一个国家的经济就不能说这一点在二九年那次空前的大危机中表现的十分明显,在二九年之前,资本家占据绝对的优势,虽然有着挖黑团体还有保持良心的大法官为工人呐喊,可是就连就自由的美国政府都没有出台多少政策保护工人!

可是当那次可怕的大危机来临之时,大部分人都意识到,如果只是任凭资本家垄断社会财富,那么社会财富将会维持在一个尴尬的位置,让大部分人贫困的社会是不会成长成为强大的国家的,所以危机之后,西方各国都开始实行高福利政策,抑制资本家过度剥削工人,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漫长的黄金期,虽然被二战打断,被战笼罩,但是无可否认的是,顺应潮流的法律制度功不可没。

现在的中国,缺乏的就是这样的一次危机吧,只有危机才会让那些人看到,只有均富才是真的富裕,而自己的做法,实际上有点超前了,虽然只是一小步,但是风险同样巨大,面临的阻力也是巨大的。

只不过,现在把这只脚收回去,可能吗?这只脚已经引起了巨大的变化,一场巨大的风暴正在北海形成!

~~~~~~~~~~~~~~~~~~~~~~~~~~~~~~~~~~~~~~~~~~~~~~~~~~~~~~~~~~~~~~~~~~~~~~~~~~~~~~~~~~~~~~~~~~~~~~~~~~~~~~~~~~~~~~~~~~~~~~~~~~~~~~~~~~~~~~~~~~~~~~~~~~~~~~~~~~~~~~~~~~~~~~~~~~~~~~~~~~~~~~~~~~~~~~~

世界未来学会主席、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尼什曾说过,就社会变革的角度而言,1800年—1850年可称为迅速变革的时期;从1950年开始,我们这个星球出现了一个彻底变革的时期;而7代以来,变革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可称作“痉挛性变革时期”。社会以及人地能力的迅速发展,确实使人类在控制自然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宏观领域,人类制造的宇宙探测器已经飞出了太阳系,在微观领域,我们已经深入到原子核内部地研究,并把成果应用于解决能源问题和武器制造上。

人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美好,我们的前途就会越来越光明。

但是,自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人类对自己的这些进步却产生了种种疑虑,人们越来越感到,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和道路是不可持续的。我们迫切地需要对我们过去走过的发展道路重新进行评价和反思。我们面对地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需要在价值观、文化和文明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更广泛、更深刻地变革,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我们的明智选择。

人们之所以对自己的发展产生疑虑,主要是因为传统的发展模式给我们人类造成了各种困境和危机,它们已开始危及人类的生存。(1)资源危机。工业文明依赖的主要是非再生资源(如金属矿、煤、石油、天然气等。据估计,地球上(已探明的)矿物资源储量,长则还可使用一二百年,少则几十年。水资源匮乏也已十分严重。地球上975%的水是咸水,只有25%地水是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而且这些水的分布极不均匀。发展中国家大多是缺水国家。我国70%以上城市日缺水000多万吨,约有三亿亩耕地遭受干旱威胁。由于常年使用地下水,造成水位每年下降米。(2)土地沙化日益严重。“沙”字结构即“少水”之意。水是生命存在的条件。人体70%由水构成。沙漠即意味着死亡。现在,由于森林被大量砍伐,草场遭到严重破坏,世界沙漠和沙漠化面积已多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30%,而且还在以每年60万公顷的速度扩大着。(3)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固体污染、农药污染、核污染等等。由于工业化大量燃烧煤、石油,再加上森林大量减少,二氧化碳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温室效应。其后果

反常,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据统计,到地球温度上升27——1。由于<利昂作为制冷剂的大量使用,使南极臭氧空洞不断扩大。据估计,南极春天臭氧层比15年前已变薄50%。(物种灭绝和森林面积大量减少。由于热带雨林被大量砍伐和焚烧,每年减少亩,按这个速度,到2030年将消失殆尽。据估计,地球表面最初有67亿公顷森林,陆地60%的面积由森林覆盖。到80年代已下降到264顷。由于丛林减少,使得地球上每天有50—生物灭绝,其中大多数我们连名字都不知道。

当代发生地各种危机。都是人类自己造成地。传统地西方工业文明地发展道路。是一种以摧毁人类地基本生存条件为代价获得经济增长地道路。人类已走到十字路口。面临着生存还是死亡地选择。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人类选择了可持续发展地道路。

我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地总体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地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地文明发展道路。

--通过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完成从“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减轻资源环境压力。改变区域发展不平衡。缩小城乡差别。

--继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地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地落后状况。提高贫困人口地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巩固扶贫成果。尽快使尚未脱贫地农村人口解决温饱问题。并逐步过上小康生活。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建立完善地优生优育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地目标;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公共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全面提高。灾害损失明显降低。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建立健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到2010年。全国人口数量控制在1内。年平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地人口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0%左右。青壮年非文盲率保持在95%以上。

--合理开发和集约高效利用资源。不断提高资源承载能力。建成资源可持续利用地保障体系和重要资源战略储备安全体系。

--全国大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基本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重点地区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得到基本恢复,农田污染状况得到根本改善。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03%,治理“三化”(退化、沙化、碱化)草地3300万公顷,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00万公顷,二氧化硫、工业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前5年下降10%,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

--形成健全的可持续发展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共享和决策咨询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政府的科学决策和综合协调能力;大幅度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参与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的能力明显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