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之争 第二百六十二章 早朝
作者:济源张氏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220

扬且浑厚的景云钟沉闷的出了这清晨的第一声钟这钟声大明宫内的太极殿正门也缓缓的被宫人小心推开。与此同时一直守在朝堂内的百官众臣也鱼贯而出向着太极殿内走去。

便就是在大唐文武百官的恭祝之下身着红黑龙袍的皇帝陛下李旦在左右宫人的引导下徐徐升上御座。

随后金吾将军这才趋上殿阶奏称左右厢内平安无异。

内侍者宣呼依仗队中的衙内仗入宫立仗。衙内仗便由侧门依次进入大明宫从太极殿阶前到丹凤门在龙尾道两旁依次排开。衙内仗分为五队分别称为奉仗亲仗勋仗翎仗散手仗。他们有的手持竹有龙蛇图案的旌旗有的手扶长枪大戬像龙尾道两旁的石柱一般一动也不动的站在两旁。

散手仗下面是对立的八匹立仗马金鞍绣黄老老实实的站在那里每匹马旁都有两名戎装执鞭的人称为进马肃立在马的两侧以保证立仗马的安分。

要知道这立仗马在殿前始终代表着皇家威严所以每日用食远比寻常官员更要丰厚的马匹所要做的事情便是保持着威严一动不动。倘若在朝期间任何一匹马有了异动怕不仅仅是这马匹会面临着屠杀的下场便连那进马之人也有极大的连带责任。

所有的一切都在极有秩序的进度下进展着每日地早朝也都是如此的千篇一律烦琐无比。

当殿外的这一切依仗都奏停立毕最后的才是百官朝天向着御座之上的皇帝陛下唱喏恭贺。

与往常一样。当皇帝陛下身旁地李公公代天唤百官平身之后。接下来地便就是百官奏事。只不过。在今日。却是注定了不会有哪位官员会站出来奏请朝事。这大殿中地每一人都很清楚今日早朝地重点将是什么。

殿内沉寂了约莫片刻。皇帝陛下状似随意地扫了眼殿内地百官众臣。随后轻声开口。将他那略显苍老但却依旧中气十足地声音落在了这大殿之中:“为何不见赵王?”

“回陛下。赵王今日小恙抱身。未能早朝。托儿臣代为奏请。”也是皇帝陛下地声音落地。平王李隆基很快便越出了一步。他地神色一如既往地平静坦然。不卑不亢。

皇帝陛下微皱了眉:“抱恙?”他当然会有些不太满意。因为他昨日才刚刚见过赵王。当然知道对方昨日还是好好地。可他这一时却也想不出为何赵王不早朝。即便他再如何地不喜那少年入朝。却也总归不会在这等大事上失了礼数。总不至于不想见那少年。便不来早朝吧?

李隆基察觉得出皇帝陛下地不满。但他没有再解释什么。他只是微微垂着头。面上神色有些令人难以琢磨。

由他来奏请赵王抱恙。表面上看来似乎是有些奇怪。因为这朝堂中地任何一位都很清楚他与赵王二人之间现下地关系。即便不至于到那种水火不容地地步。但也绝对是两不对立。所以说就算是为赵王请辞。那也应该是赵王手下地那些人站出来。却实在不应该是他。

但偏偏就是李隆基站了出来。

因此在这一时间内朝堂上有了些小声的议论几乎这殿中的任何一人都不能清楚今日的诡异状况没有人知道平王殿下为何如此。而他如此主动是否与赵王殿下有关?

不过产生了这种想法的人也很快会抛弃这个想法他们这些人当然不会以为赵王殿下会与平王殿下有些关联。而平王主动站出来也不过是因为他地身份他毕竟乃是赵王殿下的兄长由他来奏请似乎也无何不妥。

皇帝陛下轻咳了声这殿内也很快回复了沉寂他看着殿下地百官摆手示意不再提及赵王之事再道:“今日乃是殿试为国选材之日既然众卿皆已安待那便唤三位才俊入殿应试罢。”

声落李公公便很自然的上前一步微微佝偻着身子地他向着大殿出他尖锐的话语:“陛下有旨……传此届大考探花万年县人氏郑其冲入殿。”

“陛下有旨……传此届大考榜眼范阳人氏卢不安入殿。”

“陛下有旨……传此届大考状元长安县人氏张宏入殿。”

接连三道旨意三声同样尖锐地声音落下自太极殿门外早已等候在外的三位才俊由宫人的引导谨慎恭敬的走入这太极殿内。

走在最前的便是万年县郑其冲这是一位青年才俊他的相貌极为清秀消瘦的身资衬托的此人显得刚正宁直;随在其后的便是范阳卢不安这是一位约莫四旬的中年人蓄着长长胡须的他倒更像一个道士无端端的显得淡泊宁静。

张宏便走在最后今日的他一身大红状元服年仅十六的他穿着这一身衣服似乎有些不太合适长长的袖管被他挽的很高。他随在身前那二人之后微垂着头的他有些窘迫似乎在这等威严气氛之下有些不安远及他身前那两位来的从容。

这便让殿内的百官众臣一眼就看出了高低那些并不认识也不曾听说张宏的官员便会叹息心道这位状元郎始终是太年轻了些气度也明显不足;而至于与张宏熟识的那些人像平王李隆基尚书左仆射张说等人便会觉得有些不解他们

会知道这一向沉稳异常的少年为何今日如此古怪;尚书崔缇御吏大夫窦怀贞等人便会暗自诧异之时也腹诽着这少年究竟在计算着怎样的阴谋故意作出这样一副忐忑地模样又是为何?

这诸般神色落在张宏身上无是有些轻视了前两位榜眼探花的意思不过这也正常最受关注的肯定会是状元。所以这三位新晋才俊倒也无甚不妥张宏更是不会理会这朝堂内平日里不可一世的任何一位官员对他的看法。

他此时更为在意的倒是皇帝陛下而他面上的忐忑不安也完全是因为皇帝陛下。他必须得知道在经过了昨夜一夜地思虑之后今日的皇帝陛下是否会接受他的提议又究竟会不会追究他昨日所说的那两件大逆不道之事。

“三位卿家既是能从万千中人举身而出则必是有着过人之处想来朕接下来的考量也算不得难为三位卿家。”在张宏三人叩拜见了皇帝陛下之后那高高在上的大唐皇帝便温言开始进行了殿试。

所谓殿试通常都只是针对进士科地前三名这殿试说重要倒也是重要在只有经过了殿试才能最终确认状元是否名至实归而在这殿试中若是后两位有任何一人更能得皇帝陛下的青睐那状元也是会易名的。但说这殿试不重要其实也大都是因为殿试基本上只是走一个过场大唐数朝传承下来让状元易名地先例是从不曾生过的。

今日更是不可能生因为这朝堂中的许多人都知道这少年的状元乃是陛下钦点地无论如何陛下也不会否决他先前所钦点之人。

在皇帝陛下依例陈述之时张宏并排站在榜眼探花二人中间他始终微垂着头显得异常恭敬。但中途依旧是不可避免的小心抬头听着陛下训话时捕捉到平王殿下偶尔向他投来的笑意。

这笑意让张宏多少有几分毛骨悚然的意思他很清楚他身旁的这两位榜眼探花都乃是赵王殿下的人在这春闱一事之上张宏本以为就拉拢人才方面来说必然会是赵王与平王角逐最为激烈地一次。可就表面情况看来似乎平王殿下又一次的惨败三位新贵除了张宏这个立场不够坚定之人其余二人都是赵王地人可见平王在这春闱之上几乎是没有拉拢到多少人才。

但便就是如此惨败平王殿下却依旧是微笑的出来那代表着什么?代表着他不重视此次春闱?代表着他原本就没有试图在春闱一事上动些手脚?

都不太可能张宏其实更宁愿相信平王殿下这是在暗示着他暗示着他必须得站在平王那一面。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平王输地不太惨。

可这时的张宏却不能很干脆地站在平王那处所以这么一来张宏难免会觉得有些忐忑。

……

殿进行的都是策论这策论也依旧是如往年一样由皇帝陛下出题让三位新贵自来作答。皇帝陛下出的题目乃是针对治国一策大抵便是让这三人各自陈述该如何才能更好的治理国家让他三人说出各自的观点。

仍然是由探花郑其冲先作答这位年轻的才俊显然是有着真才实学的他落落大方着在朝廷上这许多大人物之前显得从容不迫。他的观点乃是由县治引起基本上张宏是将他的观点理解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张宏并没有仔细去听这位青年才俊的口若悬河他对治理国家这一方面确实不太感兴趣或者可以说他没有这个觉悟也不以为他有这份能耐。当然就算他有这份能耐依他的性子来看也绝对不可能如同郑其冲一般说的这般好听他是那种喜欢做而不喜欢说的人。

在郑其冲陈述着他的观点之时倒是让张宏得以有时间四下打量了朝堂上的各位大人他看了看那位阴冷漠的崔尚书随后也看了看皇帝陛下最为宠信的中书令陆象先最后也忍不住去看了眼平王殿下……

都没有生什么意外也没有人察觉到这少年的心不在焉。

只是在这期间张宏却突然现赵王殿下似乎今日不曾早朝他瞧见了平王也看见了宁王却独独少了赵王这让张宏有些惑他当然知道今日早朝除了这一殿试之外还有另外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

平王李隆基曾言春+>之后东宫之事便会有所决定那今日早朝是否又会提起东宫一事?可若是今日提起的话那身为主角的赵王殿下又不在场该如何来提起?

想到这一点张宏再次迎着平王那份淡然的微笑时不免心中更是生出了许多的困惑。

赵王府上。

今日的赵王不曾早朝却也没有前去太平公主府上他便如往日一般冷漠着站在这院中望着府上那些异常忙碌的下人紧皱着眉。

“加火烧水。”冷漠吩咐了一声赵王殿下转身看着那一间冒着热气的厢房再道:“再为本王备一桶凉水!”

完全是一副颐指气使的神态哪儿有半分抱恙在身的模样?只是不知为何今日不曾早朝的赵王殿下却在此时做着这么一些不务正业的小事……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