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黄巾乱 第332章 汉阳阎忠
作者:庄不周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0694

( 请牢记 ) ( 请牢记 ) 第四卷 黄巾乱 第332章 汉阳阎忠

长安城曾经是大汉帝国的中心,最盛时期人口超过百万,可以当之无愧的说是当时世界上最雄伟的城市,不过随着王莽篡汉,大搞改革,想要按照圣人经籍重现理想之国,引起天下大乱后,长安就变成了一片废墟。开 心 文 学 光武帝刘秀中兴,当时长安城还在赤眉军手中,而且已经残破不堪,他只好移驾洛阳,长安成了旧都。如今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加起来不过十万户,。

原来这家伙这么威武啊,难道能在虎牢关前打败那么多关东名将。

刘修打量华雄的同时,华雄也在打量他,眼珠子骨辘辘的直转,似乎在看刘修是不是假的。站在刘修身后的关羽不爽了,哼了一声,抬手一抚胡须,凤眼一眯,瞪了华雄一眼。华雄虽然没看关羽,但是他感觉到了关羽的敌意,抬头看了这个和自己差不多高大的汉子一眼,顿时兴趣大增。“扶风华雄见过卫将军,久闻卫将军落日原一战,手刃鲜卑大王檀石槐,令人景仰。今日一见,卫将军果然英雄。”

刘修笑了起来,摆摆手道:“华都尉说笑了,斩杀檀石槐,是诸将的功劳,我不过是捡了个便宜罢了。要真的说起来,皇甫将军才是真正的功臣,如果不是他击退了鲜卑人,我最后能不能活着回来都说不定,哪里还有今天。”

皇甫嵩连忙谦虚:“如果不是卫将军吸引住了檀石槐,我们也很难把粮草安全的送到征北将军手中。这场战事,卫将军的首功是名至实归。”

跟着刘修一起来的袁术忍不住了,凑上来和皇甫嵩说话,先夸刘修,再夸皇甫嵩,当然了,夸皇甫嵩的目的无非是想表明一下他袁公路也是有份的。

说到战事,这些武人一个个兴趣大增,很快就熟悉起来,刘陶见了,只能撇撇嘴表示不屑。

关羽很郁闷,他不惜和何苗打了一架,带着重甲士急急忙忙的赶去支援刘修,没曾想赶到那里的时候,刘修已经击杀了檀石槐,而自己也身受重伤。他当时就跺脚长叹,后悔自己来迟一步,要不然的话,哪里需要刘修动手,一百重甲士就足以把檀石槐砍成肉酱。

这件事是他最大的遗憾,现在听到刘修他们又在谈这一战,心里更是憋屈,站在那里一声不吭,显然特别的寂寞。重甲士是刘修手下最精锐的步卒,出道以来,战无不胜,可是偏偏漏过了这最重要的一战,让许禇和张飞等人出了风头,他只能叹息天意弄人。

华雄注意到了关羽的不合群,他走了过来,拱拱手:“华雄敢问大人尊姓大名。”

“某便是卫将军麾下重甲士督,河东关羽关云长。”关羽一抚胡须,傲然而立。

“重甲士?”华雄眼前一亮,连声赞道:“原来是关大人啊,久仰久仰。早就听皇甫将军说重甲士善战无敌,关督有万夫不当之勇,今日一见,果然是英雄。落日原斩杀檀石槐之战,关督一定也参与了吧?”

关羽叹了口气:“不瞒都尉,关某当时正协同皇甫将军作战,未能与会。若关某在,区区檀石槐又何足道哉。”

他这话一出口,稳重如许禇都有些不高兴了,这什么话,难道我们都是废物,只有你关羽能打?张飞一向对关羽很敬重,可是这时候也听不下去,特别是看到许禇沉下了脸的时候,他咳嗽一声,用眼神示意了一下关羽。关羽这才反应过来,对啊,我这么说,岂不是连大人都一起贬低了?一时有些尴尬。

华雄见他们面色古怪,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是他看得出来关羽刚才那话似乎有些言过其实了,心里不免有些不高兴,对关羽的兴趣也淡了几分,再也没有刚才的热情。

关羽看在眼里,心里更加不高兴。

皇甫嵩笑着对刘修说道:“徐都尉也是幽州人,他在扶风多年,对羌人的事情比较清楚。大人如果想平定羌乱,要多倚重他才是。”

刘修虽然对徐荣不熟悉,但是能得到皇甫嵩的夸奖,可见这人还是有本事的,连忙上前攀谈。“子烈,还请不吝指教。”

徐荣连忙还礼,口称不敢,向刘修推荐华雄说,他是凉州金城人,对羌人的情况更熟悉,大人应该多向他请教才是。

刘修扫了一眼皇甫嵩,皇甫嵩意味深长的笑了。刘修明白了,徐荣有能力,但他是外地人,根基比较浅,华雄能力也许略差一些,但他是本地人,根基深,两人是伯仲之间,各有千秋。

“二位都是干才。”刘修哈哈大笑,对皇甫嵩的提醒非常满意。

寒喧之后,他们一起进了京兆尹府,刘陶很简单,连接风宴都没准备,只打算安排他们吃一顿便饭。刘修觉得这样未免有些寒酸,好在长公主跟着来,带了不少上好的酒食,便拿了出来,借刘陶的地盘招待大家。

刘陶果然是名士,东道主做得不地道,反要刘修来请他喝酒,他却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吃得很开心,喝得也很爽快,和荀彧、荀攸两人谈笑风生,大快朵颐。

刘修也不介意这些礼节,和皇甫嵩他们说说笑笑,自然的就提到了关中的防务问题。皇甫嵩放下了酒杯,长叹了一声:“说起来也是惭愧,人们都说凉州出名将,可是名将们却保不住自己的家乡,这几十年羌乱不止,凉州残破,如今十不余一,致使羌人马蹄深入关中,扰动诸帝陵寢,实在是让人惭愧。”

刘修知道一些凉州的情况,但毕竟不如这些一直在关中的人熟悉,便静静的听他们说。徐荣和华雄相继发表了意见,总结起来无非是朝廷财赋不足,奸宦当政,许多官员不顾凉州百姓生死,横征暴敛,敲骨吸髓,不光是逼得羌人活不下去,就连汉人百姓也没了活路,只能铤而走险。其实细说起来,羌人归附得最早,他们很多人是能够认同大汉的,他们也希望能安安稳稳的生活下去,不逼到那个份上,谁愿意起来造反?凉州贫瘠,羌人更穷,他们很多人连兵器都没有,只能拿着木棒当武器,用锅盖做盾牌,这不是造反,这是绝地求生。

刘修心情沉重。他当然知道老百姓不逼到那个绝路上是不会起来造反的,可是现在时间紧迫,他未必能抽得出手来解决凉州的问题。扶风、冯翊和京兆三郡只有不到耳熟,过了一会儿,突然想起来是谁了。贾诩曾经对他说过,他之所以能被推举为孝廉,就是因为阎忠在当时的武威太守面前说了几句话。汉阳有四个大姓,姜阎任赵,阎忠就是四姓之一阎家的人。“阎君何在?”

“说来也巧,阎君正在雄家小住。”华雄笑了,“将军可愿一见?”

“呵呵呵……”刘修也笑了,“正所谓久旱逢甘霖,焉有不见之礼。请子威……”刘修想了想,随即又换了主意:“不,如此贤才,岂能召之即来,我当亲自前去请见。”

华雄大喜,“将军求贤若渴,令人钦佩。”

阎忠四十多数,长相儒雅,只是眼神犀利,让人觉得有些压迫感。刘修亲自赶来求见,他也没有露出什么欣喜的样子,反倒有些不耐烦。听了刘修的来意之后,他捻着胡须,眉头一皱:“我听文和提起过将军在并州的新政,好象与将军现在的打算略有不同啊。”

刘修苦笑一声:“先生真是慧眼如炬。关中与并州的情况不同,只好区别对待了。”

阎忠冲着华雄挥了挥手,华雄会意,找了个借口退了出去。阎忠打量着刘修:“以忠看来,这似乎不仅仅是关中与并州的情况有所不同这么简单。将军心神不宁,莫非在担心什么?”

刘修有些牙疼,这个阎忠说话和他的眼神一样犀利而不留情面,直指要害,实在不好敷衍。在来的路上,他就仔细回想了贾诩曾经对他说过的一些话,知道眼前这位不是那种说空话、套话就能糊弄得住的,和贾诩一样,他要是看得起你,可以为你出谋划策,要是看不起你,你就是把他当爹,他也懒得理你。

更重要的是,这位阎先生同样对大汉的前景抱极其悲观的态度,他觉得大汉到了这一步已经没有活路了,只有破而后立,改朝换代。换句话说,这家伙就是个坚定的造反派。这样的人正是他想要的,可问题是他不能对阎忠说,我就是想造反,你来帮我吧。那也太没水准了。

刘修思索了片刻,斟字酌句的说道:“先生想必知道前不久汝南发生的事?”

阎忠点点头,不动声色的看着刘修。

“张角到现在还关在诏狱里,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他可能死不了。以修愚见,他这官是当不成了,可是他这个人有野心,大概不会安于做一个庶民,所以……”

“所以将军觉得,张角一定会起事?”

刘修点点头。

“据忠所知,张角大多在东南传道,关中没有太平道的影子,将军大可在关中缓步施行你的新政,又何必急在一时?”

刘修暗自叫苦,这家伙是非逼得我说那句话吗?

“阎君有所不知,洛阳虽有八关,可是毕竟不如关中四塞之地易守难攻。可是关中现在户口稀少,要仰仗关东才能自足,若关东糜烂,关中纵有四塞之地,没有粮食又如何能自保?夫子有言,足信足兵足食,此三者缺一不可。”

阎忠笑了:“这么说,将军需要的不仅仅是屯田,还要练兵?”

“正是。羌人四起,凉州荒残,西域已近乎飞地,如果没有强大的武力,又如何能收复河山?关东事起,又如何能保境安民?”

阎忠点点头,没有再逼问下去。“将军的一片美意,忠知矣。忠不才,愿为将军前驱,联络凉州诸雄。只是忠如今也是区区庶民,恐怕人微言轻,顶不得大用呢。”

刘修犹豫了一下:“长史一职,已有颍川荀文若,司马主兵,先生想来是不屑的,这从事中郎不过是六百石的官职,只怕是委屈了先生。”

阎忠大笑:“人生得一知已,便足慰平生。我阎忠又岂是在乎几石禄米之人。将军,我便毛遂自荐,做这从事中郎,如何?”

“求之不得。”

!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