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兼赶考中科举,为牧江州惩恶霸
作者:陈纯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9880

却说唐王朝建立之后,沿袭隋朝科举取士方法并加以发展和完善。大文学其选官科目有:常科和制科两种。

常科每年分科举行一次。其考生主要来源是生徒与乡贡两方面。唐代中央和地方都设有学校。中央设国子监、弘文馆。地方有州学县学。这些学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名额。学生入学年龄和学习年限,也有明确规定。而学习内容主要有:《诗经》、《书经》、《周易》、《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等儒家经典。若学书、学算、学律的,则主要学习有关文学、算术、法律等方面书籍。???每年冬天,各有关学校都要将考试合格的学生送至尚书省参加考试。这些学生,就称为生徒。而不在校学习者,而学业有成之士,则向州县“投牒自举”,即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经考试合格,由州送尚书省参加考试。而这些考生随各州贡品解送,所以称为“乡贡”。唐代常科考试科目很多,诸如:秀才科、明经科、俊士科、进士科、明法科、明字科,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等。众科之中,以进士最为尊贵。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唐贞观年间。缙绅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唐王朝对选拔人材十分重视,严防弄虚作假,挟带舞弊。每逢考试,兵卫森严,防范备至。举人入场仪式,也极其隆重。士子登科之后并不立即授受官职。再经吏部考试,这种考试称为:“省试”或称为“释褐试”。经考试合格者方授官职。其择人有四事:一曰:“身”(取体貌丰伟)二曰:“言”(取其言词辨正)三曰:“书”(取其楷法遒美)四曰:“判”(取其文理尤长)懒虫

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名士的推荐。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作品,称为“投卷”向礼部“投献”自己作品,称为“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献者,称为”行卷“。大文学投卷的办法,确发现有才能的人才,但也有欺世盗名之辈,多者为滥,弊端百出。唐代考试与推荐相结合选拔人材,曾起到积极作用,但也为达官贵人,营私舞弊,大开方便之门,随后留于形式。

唐代尚有一种制科,是为制科,通常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科目繁多。但值得一提的是庶民百姓也可以参加,文策高者可以授官。一般有才学之士,有机会登阶仕途。因此,豪门世族在政治上独占优势地位便开始动摇。唐代科举制度的确立,是中古社会政治生态上一大变革,是历史上选拔官吏制度的一大进步。唐朝科举取制度相当发达,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举人,根据有关史料记载:一般有1000-2000人,每科仅录取2-9名,最多录取30-40人,平均录取25人。说明考中进士十分难得。在登上进士科名列第一者称为状元。

陈蕴圭本大户人家,家教极严,陈兼、陈旺在其父陈蕴圭、其祖父陈才的教导下,习武学文,练就了一身好本事。

尤其是陈兼,才思敏捷,下笔成文,深得乃父及乃祖父的喜爱。

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朝廷下诏开科取士,陈兼、陈旺双双赴京赶考。

正当盛世,京城长安,花柳繁华,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兄弟俩找了个小店住下,预备上考场。

“哥,你文才好,弟没用,只怕考不上啊。”

“胡说什么,要自信,相信咱哥俩都能考上。”

陈旺摇头道:“但愿如此吧。”

陈兼道:“我们一定能考上。”

到了科考这天,陈兼、陈旺白天排队,晚上进入考场,但见人材济济,这科由于太平盛世,前来赶考的学子格外多,竟至三千余名。大文学其中有一名举人怀藏书籍被发现,主考官宣布取消考试资格。

进入考场后,考官颁以三支蜡烛,道:“进士夜试,继以三烛,若三烛时过,可别怪我。”后,便命答题。陈兼一看试题,莞尔一笑,提笔在手,文不加点,一挥而就。

陈旺则抓耳挠腮,冥思苦想,看看三烛将尽,也交了卷。

到了开科这天,陈兼高中进士,陈旺却名落孙山。因这三千学子中,才取百余人。所以陈旺未能中科。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陈兼喜登科第,雄姿英发,奉旨夸官毕,又拜谢师恩之后,再经过殿试,陈兼便被授江州牧。

时祖父陈才年事己高,闻知其孙陈兼进士及第,格外高兴,眼见后继有人,家道兴旺,再无牵挂,遂含笑归西。

这陈才乃是大唐御赐义门陈氏三世祖。

志高子陈才,义门三世祖。

承袭司马职,娶妻生子五。

却说陈兼赴任前夕,皇帝交给陈兼一张百姓上诉的状纸,然后下旨,令他赴江州任知州之后,务必查清戴活宝所犯罪行,然后严办。

陈兼得旨,告别众官,星夜兼程前往江西江州赴任。

却说江州有个戴活宝,长得精瘦精瘦的,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但却心狠手辣,整日价不是拉帮结伙,就是向地方官行贿、勾结官府。每日里他家门前,人来车往,喝五吆六,好不热闹。他仗着所结团伙,所行贿官员保护,占人田地,夺人家产,真个是欺男霸女,无恶不作。

戴活宝素来欺软怕硬,对于穷苦农民,他只要动了坏心,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就是有人赴京告状,他也不怕,状子大多退回县衙门,到最后还不是落到他手中。以至于虽血债累累,却威风八面,从未受到制裁。

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戴活宝的恶行终于渐渐传到唐高宗耳中。于是高宗便派陈兼任江州牧,负责侦查此案。

陈兼到任,戴活宝氏照常一样,携带大量金银财宝来衙行贿。

陈兼不动声色,收下财宝。

戴活宝大喜,以为从此高枕无忧。

陈兼却将戴活宝所行贿财物,送达京城,并密令手下严加侦查,务必将此贼擒拿法办。并派人去请弟弟陈旺。

差役找到陈旺,递上陈兼的亲笔信,道:“陈旺啊,你哥哥请你呢。”

陈旺看罢书信,道:“好的,我就去。”

次日,陈旺与差役风尘仆仆赶至江州,陈兼接着,兄弟相见,分外大喜。

数日后,陈兼任命陈旺为江州捕头,令其严查戴活宝一案。

听说太爷亲弟弟荣任总捕头,戴活宝照例送上大量金银财宝。陈旺牢记兄长吩咐,笑纳不误,

戴活宝见行贿成功,遂不以为备,照常欺男霸女,作奸犯科。还请陈旺多多关照,使得陈旺顺利搜集到他的许多罪证。

眼见罪证到手,陈兼下令逮捕。

戴活宝大叫冤枉。陈旺当即呈上许多罪证。

戴活宝理屈词穷,但想起曾向陈兼、陈旺行贿,遂叫道:“你个狗官,收受贿赂,我要向皇帝上诉。”

陈兼哈哈大笑道:“你去上诉吧,你的贿赂我早呈送朝廷了。”

戴活宝顿时象只泄了气的皮球一样。

于是,陈兼上报朝廷,皇上大怒,诏令将戴活宝五马分尸。

处死了戴活宝,收到了杀鸡儆猴的效果,令江州众霸再不敢犯法滋事,再加上陈兼、陈旺兄弟俩齐心协力,不久便把江州治理得井井有条。陈兼、陈旺父亲陈蕴圭闻知,十分高兴。陈兼还要陈旺到老家请父母来任所住住,但陈蕴圭说路途遥远,说什么也不肯来,只得罢了。

光阴荏冉,不觉便是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这日,艳阳高照,万里无云。陈兼照例升堂审案。正审着,忽听鼓乐大作,人报:

“圣旨到——”

陈兼、陈旺急跪下听旨。

但听钦差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江州牧陈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绩斐然,朕深嘉之。今升其职为右补阙,翰林学士,赠秘书少临。旨令到日,即刻赴任。钦此——”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陈兼接过圣旨。

诗曰:

时逢盛世中科举,祖父陈才含笑逝。

为牧江州恶霸惩,政绩全赖好兄弟。

却说陈兼收拾好行装,便赴京上任,而陈旺对于是去是留,大伤脑筋。去吧,舍不下江州,再说他还在江州德安县常乐里买有田地;不去吧,兄弟情深,怎忍远离。

正是:

陈兼职擢赴京去,愁坏手足陈旺弟。

未知陈旺到底是去是留,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