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邮市新人
作者:月影传说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108

接下来的事情对于赵启明来说就比较容易办了,他所要做的,是想尽办法打听哪个班级的同学手里有值钱的邮票,然后和陈致远商量个主意,把东西搞到手,就算不是全部,也要敲出些值钱的东西来。至于手段嘛,无外乎是威胁恐吓、栽赃敲诈,最多动手把对方打一顿,弄到邮票是最终目的。原始资本地积累靠的是掠夺,这种事上个世纪干的人多了,眼下有陈致远这个枪手冲在前面办这事,赵启明只等着数钱就得了。

刚才在学校门口扔给陈致远的那句话,就是提醒他明天要干的那个计划,赵启明什么都不担心,就是怕这家伙不懂得把握分寸,搞出什么麻烦来,对大家都没好处。

可今天中午发生的事情,让走在路上的赵启明暂时没心情去想挣钱的事。他的心里又打起了小鼓,胡雪怡这个小妮子真是够劲道,仔细品味着那种感觉,他有些迷糊了:眼下抛开兰梦雨转而追求胡雪怡,好像有点不太人道……

年青人的感情是冲动而多变的,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可能又看上了那个,究竟该是哪个,有时候连自己也搞不清楚,总而言之,对赵启明来说是多多益善,喜欢就追,现在是,将来也是,可眼下毕竟是在学校,玩过了火就不太好了。

回到家里,父母还没下班,赵启明扔下书包躺在了床上,随便抽出本书拿在手里装样子,却从枕头底下摸出一本《罗素文集》。

作业他是没兴趣做的,自从经历了初三升高中那段让人终生难忘的痛苦生活之后,他就打心眼里厌恶上学,爷爷嘴里常念叨的:“家里就你一个,千万要考上大学呀!要不然今后就别想过好日子,咱们家可是几代书香门弟,丢不起这个脸……”他从来不认为这句话有什么值得欣赏和重视的地方,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换来的就是赵启明脸上的冷笑和心中的不屑。

要是跟杀猪卖肉的说这些,他真敢拿刀砍你:俺的日子过的很丢脸吗?赵启明想象着一个彪形大汉手持杀猪刀气势汹汹的样子,嘴里笑出声来。

其实他并不讨厌读书,只是周围那些可以左右他生活的人,在学习这个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让他极为反感,在这些人面前,他不可能像一个屠夫一样跟他们翻脸,只能装装好孩子罢了。久而久之,叛逆的思想就使他离一个好孩子的标准越来越远,傻比才当好孩子!

不知这帮当家长的都是怎么想的,对于子女上大学的渴望在赵启明看来简直是一种病态的执着,要是看到成绩单上有哪门功课不及格的,脸上的表情就像是被100吨的大锤砸过一样扁平而痛苦。

学校里的大多数老师也一样,对人的态度是根据学生的个人成绩发生变化的,在同时见到一位好学生和和一位差学生出现在面前的情况下,那张脸瞬间能从阳春三月变成数九寒冬,时间绝对不超过0.5秒。

赵启明的成绩在班上只是中下等,每逢自己遭遇到这种待遇,他就觉得心里一阵恶心。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干的行当,不一定每个行当都需要人整天拿着本破书人模狗样地啃,就算是这么干了,也不代表将来就一定能有所成就,那些不适合上学的人,拿枪顶着他,也学不好。

赵启明静了静脑子,现在他对书的兴趣并不在课本上,而是这些课外读物。近两年他看过不少历史和哲学方面的书,从而清楚地认识到一个很基本的问题:一个人只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就不用担心自己将来没有出路,因为懂得思考问题的人,永远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让他感到好笑的是,他到现在所领会的人生道理,没有一条是从那些教课书上学来的。

随手翻开文集,他看到一句话:快乐的人生必须有一种能够忍受厌烦的能力……。这句话说的真他妈对极了!要是不能忍受这种厌烦的心情,老子早就英年早逝了。

就这样,他在自己的房间里晕晕乎乎地渡过了这一晚,连吃饭都有点心不在焉,脑子里时儿浮现出胡雪怡的样子,时儿又是《罗素文集》里的话。

“启明,哪不舒服?”母亲放下手里的碗筷,伸手试了试他的额头。看到儿子的神情有些恍惚,她还以为是生病了。

老爸还在车间里加班,没回来吃饭,他经常和赵启明碰不上面,就是见着了也没什么话好聊,这也是赵启明这个当儿子的喜欢爸爸的原因之一。

“没什么,今天下午英语测验,有一道题我明明会的,但是交了卷才知道写错了……”赵启明脸色依然低沉,随口答了一句,然后就回自己房间了,一向爱唠叨的母亲听了这个解释没有再说话。

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其实下午他的英语试卷一半是自己写的,一半是在班长高松的帮助下抄的,答错了的谎言只不过是他随口编出来的而已。

撒谎到了这种境界,绝对是国家队的水平,仅仅是一道题答错了,就搞得心情低落,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这孩子有进取心呀!这令做母亲的多么感动,又怎能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今后一定会出人头地?既挡过了问题,又取得了信任,实在是高手中的高手!

任何人都会说谎话,而说谎骗人的最低水平,就是一说一个窟窿,话还没说完,自己脸就红了,这是笨蛋口中的谎言。

上升一个档次,就是能够自圆其说,别人虽然有疑问,却暂时找不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注意,只是暂时的。事后还需要用其它的谎言来弥补,以致于最终被人看破,我们说这种人是耍小聪明。

再上升一个档次,那就是绝对经过深思熟虑的一个谎话,考虑到一切客观存在的情况,基本上不会被人识破,这是有头脑的人。

而最终的境界,就是一箭中的,让听的人连一丁点怀疑的念头都没有,而且是完全的信任,哪怕是别人告诉他那是骗人的谎话,他也不相信。

这种境界不是任何人都能达到的,必需要针对受骗者的心态量身订做,是心理学、语言学、头脑的灵敏程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

刚开始赵启明并不想这样欺骗父母长辈,欺骗了他们,自己并不觉得自己哪里爽,但是他实在不想成天被数落和唠叨,为了避免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烦恼,最后也只有采取这个办法了。

赵启明轻轻地掀开床垫,从床头和床板的夹层里取出一个小邮册,再次打开最能勾引他的这个本子,看着这些小纸片,他脑子里什么烦恼都没了。

他感兴趣的不是这上面的花花草草和各种各样的人物造型,而是它们背后的市场价值,那可是实实在在的人民币。

赵启明有两个邮册,一个是拿来卖的,里面没有什么值钱货,都是糊弄新手的玩艺儿,他平时就是拿着这个本子去学校卖给其他同学的。而手里的这个小本子,才是他自己的存货,除了他自己,没别人见过。

比起自己的父辈来,赵启明对于中国整体国策的把握,完全超出了他这个年纪应有的认知程度,那就是:在国内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钱的重要性。

还是他很小的时候,就特别讨厌父母平时的节省,平时不舍得吃、穿、用,连买5分钱一斤的大白菜还要跟人还价4分5……,虽然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全家人生活得更好,但赵启明绝不承认这么做对于一个月工资加起来还不到七百块钱收入的家庭,能有多大的帮助。

他这几年始终相信一件事:有钱,不是平时省出来的,是靠自己的头脑挣来的。

只有小市民才只懂得从日常生活里省钱,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父母的表现很大程度上符合这类人没能耐挣大钱的特征,他立志不过这种令人痛不欲生、生不如死的日子,哪怕是一天也不干。

自从赵启明明白了钱的重要性,就一直在寻找挣钱的机会,选择捣腾邮票则是一个偶然。

1990年仲夏,赵启明在邮票交易所门口等一位同学,对方人还没来,他就顺便进去转了转,打听了一些邮票的价钱,他当时就对这些四四方方的小纸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原来这些东西是可以保值和升值的。

当时他并没有金融投资这类的概念,只是发现了这个不用花很多时间就可以干的生意,这令他欣喜若狂,于是把自己手里十几年集攒下来的800块压岁钱偷偷取了出来,开始了邮票的生意。

那一年是中国邮市走向高潮的开始,虽然当时的上海刚开设了股票交易所,可绝大多数中国人对这个新鲜事物没有多少兴趣,心底里觉得股票是一种风险很大的玩艺儿,和国人传统的沉稳心态不符。与此相反,一部分已经富起来的人把能够保值的邮票作为一种投资和生财之道,疯狂进行炒作,在今后的两三年里带动了整个邮市的火爆。

与成年人不同,赵启明没有时间像个商贩一样成天耗在离自己家有十公里之远的邮市,他只是利用星期六下午和星期天的时间去那里转,开始他并不买,只是在一边看。

即使是周末,卖邮票的人也不是很多,他们手里拿着两三本的邮册,有谁想看就递给谁。后来赵启明才知道,这十来个人除了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大爷,其他人全都有正式工作,只是他们把本职工作当成了副业,而倒腾邮票反倒成了他们的主业。

想入行,当然要先搞清楚邮票的基本常识。赵启明在集邮交易所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花十四块钱买了一本《1990年最新排价》,上面用彩页印着每一套邮票的票样以及国家价、发行量、设计者等等相关介绍,在记住这些相关资料的事情上,他下了很大功夫。但是市场价跟国家排价是有很大差别的,一般来说,都要高出一倍以上,更好的甚至会高出十几、几十倍。

于是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看遍了几位票爷们手里的每一个本子,别人买,他就在一边看着他们讨价还价,想跟人打听,却没人搭理他。

躺在床上的赵启明翻开了邮册的第一页,摆在最上面的一套《桂林山水》出现在眼前,这套票让他想起自己在交易所第一次遭人白眼的事:

“……你看这品相(注1),”四十多岁的李胖子咧着一张大嘴,下巴上的肥肉一颤一颤的,口沫横飞地强调着“品相”这两个字,用小夹子熟练地把几张邮票夹了起来:“你自己看看,绝对是极品,和刚从印刷厂里出来的一样!180块钱你哪找去?”他说的就是这套《桂林山水》。

买家是个二十多岁的年青人,看样子已经参加工作了,他的眼睛直直地盯着这套票,目光中的渴望不言而喻。看了半天,他还是摇了摇头,依依不舍地走开了,估计是没这么多钱。李胖子冲着他的背影嘀咕了几句,一脸的失望。

一直站在旁边的赵启明抓着这个空档问道:“叔叔,‘品相’是什么意思呀?”

李胖子生意没做成,原本就心情不好,一看是那个经常来邮市里转悠的少年在问自己,皱起了眉头推了他一把:“去去去,瞎掺和什么……”李胖子一见是赵启明,不由得一阵厌烦,这小家伙从来都不买东西,李胖子向来反感这种只问不买的人,尤其是穷学生。

被推到一边的赵启明对他的态度非常憎恨,他最讨厌那些不把自己当回事的成年人,仗着自己年岁大点,从来都无视少年人的存在。心中气恼的赵启明提高了自己的嗓门:“问问都不行?那套票我看看!”

“看看?你买的起吗?”李胖子的这句话不知是故意激他还是真的看不起他,总之赵启明是真的生气了。

赵启明没有说话,目光坚定地迎向李胖子,很有点男子汉的味道。

“李胖子,给人家看一下又不会掉了块肉,说不定这小朋友真有钱买呢?”站在不远处的许老头一脸和善地帮着赵启明说了句话,李胖子出于对这位邮市元老的尊重,把手里的邮册递给了眼前这个不起眼的少年……

看着赵启明从口袋里掏出钱来,李胖子的脸上才恢复了人色,而这套《桂林山水》,成了赵启明有生以来买的第一套邮票。

没过多久,赵启明在这件事情上做了个总结:年青人就是年青人,一个字,嫩!好在李胖子虽然态度不好,但为人还算厚道,这套邮票的品相和价钱都不错,自己才没吃亏,换了邮市里另外几个人,只怕就难说了。

后来的日子里,他通过自己的观察渐渐发现,邮市里的这帮人,非常排斥与生意无关的行外人,想从他们嘴里掏出点什么,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在这个问题上,他自己也是入行了之后才有所感悟:如果什么人都成了行家里手,那自己这帮人还去挣谁的钱?

幸亏他运气不错,那位60多岁的许大爷不是个唯利是图的生意精,赵启明从他那里弄清了自己所有的疑问,但和买家打交道的手段,以及后来玩的那些伎俩,却是他自己摸索出来的。

慢慢的,他开始自己买票了。

半年后,赵启明成了行里年纪最小的一个“票爷”,而且还是最让行内这些大人们最感吃惊的重要人物。

一页又一页地翻过自己手里的这本邮册,虽然总共只有五六页的东西,但包括小型张(注2)在内,每一套的市价都在150块以上,这个小本本的市价已超过五千元。

这就是赵启明大半年来的收获,他抱着小邮册躲在被窝里,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迷迷糊糊进入了梦乡。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