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跑部进钱
作者:财神宁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932

一九八七年三月二十六号,红杨镇人民代表大会在镇政府小礼堂召开。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也是一次胜利的大会。在这次大会上,代表们第一次听取了镇政府做出关于一九八六年的经济报告,以及对一九八七年经济工作的部署。

以矿石采掘、石料、水果加工为产业龙头,在下面三个公社大规模兴办乡镇企业的部署,也在大会上被第一次被提了出来。

在之后选举中,任命原县委计生办主任刘智为镇长,升任镇派出所长洪武为主管政法的镇委副书记,原镇委副书记、政法书记周良心调入县文史档案部任职。

至于下面三个书记,脑子里从来没忘记那份写着桔子每斤/七分钱报告的宋逸闻,这次也下狠心有了大动作。除去红石公社的孙有财之外,其它两位书记大人都被一脚踹进了历史的角落,升任原东杨公社副书记周树民为书记,原书记董文革调离工作岗位另行安排,升任原西杨公社副书记周久农为书记,原书记杨昆调往镇人防部……

通过这一次代表大会,已经被县委任命为镇委书记的宋逸闻权威得到加强,一批不和谐声音制造者被清理出干部队伍,为一九八七年红杨镇民营公社镇企业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人代会结束那天,他特意将三位公社书记一起叫进办公室,然后将三个公社去年交上来那份关于水果价格文件递还给对方,到对方离开办公室都是一言不发。

这种事情只能点到而止,如果彻底将这层窗户纸给捅破了,大家脸上都不好看。

至于三位书记大人,都是基层经验十分丰富的官场老油子,看着这份被退回来的文件那里还会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不由在心中暗自警示自己,以后可千万别再玩这种把戏。

……

办公室内,宋逸闻端靠坐在自己那张椅子上,嘴上叼着一根香烟。

从镇长到镇委书记,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向前迈出一小步,可对于许多人来讲却是一生都无法跨越的鸿沟。这个年代不管从什么方面来讲,书记都要比镇长权力大得多。

熄灭手中香烟,走到窗户边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正琢磨着怎样让小镇的经济向前更进一步,在阳东县三个镇中继续保持一枝独绣格局,办公室门口便传来了新任镇长刘智的声音,“宋书记,在想什么呢?”

说实话,在最后任命传达下来之前,他做梦也不会想到县委派下来的镇长,会是这位曾经跟自己有过一次合作经历的原计生办刘主任。

刘智五十七岁,干完这一届镇长正好到点退二线。

这个年龄段的干部,由于已经不可能再有继续向上的希望,所以心态一般比较平和不会有太强的权力欲。从这一点上来讲,已经成功将前面那个代字去掉的县委书记方忠,这次确实送了自己一份大人情。

转过头,注视着走进办公室的中年男子,宋逸闻微微一笑,“除去红杨镇未来的发展,还能想什么。”

“宋书记还真是有干劲,刚开完人代会就开始为红杨镇谋化未来。”

刘智初来乍道,一切自然以低调、团结为主,伸手便在对方手臂上拍了拍,“搞经济工作,我这个老计划生育绝对是外行人,红杨镇未来发展方向还需要宋书记撑舵才行。”

宋逸闻点了点头,并且若有所指回了一句:““有刘镇长的支持,相信红杨镇各项工作肯定能够再上一个台阶。”

在外人看来,这只是一段十分简单、短暂的对话。可对于两名新搭伙工作的书记、镇长来讲,却是一次表明态度的交心谈话。

经过交流,刘智明确表示自己无意跟年轻人争权夺利,而宋逸闻也表示一定会让对方在红杨镇十分体面的干到六十岁,然后进政协养老享清福。

重新坐回办公桌边,两人又在十分愉快气氛中对红杨镇的工作进行了分工;党务、组织、经济方面的工作由宋逸闻一把抓,至于刘智则负责政府日常工作、民政、教育、计划生育方面的工作;副县长杨树同志负责交通、水利、妇联;至于公安政法、消防方面的工作,仍然由镇委副书记洪武同志主持。

大权在握,雄心勃勃的宋逸闻便急不可耐开始计划筹建水果罐头加工厂。

按照规划,这个加工厂基建、引进设备、初期运转费用,前后总共大概需要八十万左右启动资金,对于红杨镇这样一个全年财政收入刚过三十万的山区小镇来讲,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的巨款。

而在这笔预算中,将会有高达六十万被用来从日本进口一条水果罐头生产线、一条果味饮料生产线。

在这个年代,没有人比他更加清楚这种自动化流水生产线,对于一个食品加工型企业来讲意味着什么。

做为发展红杨镇经济十分重要的一步,他可不想办一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水果加工小作坊。

走到窗户边,看着下面那条街道上匆匆而过的人流,想到安子桂答应帮忙解决的五十万,宋逸闻熄灭手中香烟让党政办公室的刘海妮暂时放下手中工作,然后一起乘坐开往市区公交车来到双河市民政局,询问那笔扶贫专款什么时候能拨下来。

跟这个年代大多数政府机关一样,双河市民政局办公场所位于一栋陈旧三层红砖小楼内,向阳那面墙上布满了绿色苔藓、藤萝。

做为国家级贫困公社镇,他以前没少跟周明国一起跑民政局来要钱,次数一多跟局里负责招待工作的干部也混了个脸熟,走进办公楼便来到一楼值班室。

“老王,怎么今天你值班?”打招呼同时,一根香烟已经递了过来。

放下手中报纸,值班室内中年男子接过555香烟放在鼻子下闻了闻,“宋镇长到底是大城市来的人,抽烟也上档次。”

话音未落,站在宋逸闻身后的刘海妮已经张嘴嘀咕了一句,“现在是宋书记了。”

“是嘛,升官了。”

瞪了身边多嘴的女人一眼,宋逸闻笑着询问道:“苟局长在没,我找他有点事?”

“在局长前面最好别加那个苟字,否则小心他翻脸。”

民政局长苟来福五十多岁,性格开朗平时见谁都是一脸笑容,便仿佛一尊庙宇里供奉的弥乐佛。

可就是这样一个成天乐呵呵的家伙,却有一个让人很是无语的大忌讳,那便是讨厌别人叫局长时,在前面把自己的姓氏也一起加进来。

苟局长,对于这个称呼知道内情的只会一笑了知,不知道的还以为自己平时干了什么亏心事,以至于被大家这样指着鼻子骂!

翻过当天的行程安排,老王回答道:“局长今天早上不在,下午应该会回来。”

得到这样一个答复,宋逸闻也不由在心中暗自责怪自己,来之前怎么也没想到打电话联系一下,结果扑了一个空。

可既然来了,自然不可能就这样再坐车打道回府,只好转头向身边小刘询问道:“市区什么地方比较有特色,咱们去转一转?”

来双河已经一年,不过平时都呆在红杨镇那种小地方,偶尔来市区也是为了要钱或者汇报工作,到现在对这座城市还十分莫生。

八十年代的双河,说实话确实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刘海妮偏着脑袋想了半天才灵光一闪冒出一句,“离这里不远,有一座明代时修建的李家祠堂,听说很有历史价值。”

“明代的李家祠堂?”

在脑子里将明代李姓著名人士搜索一遍,却发现几乎没有祖籍双河的大官,于是便点了点头,“既然没事,那咱们就去看看那座李家祠堂,供奉得到底是何方神圣。”

如同刘海妮嘴中描述一样,那所明代祠堂离民政局确实不远,步行五分钟便能远远看到一座富有明代特色的八角屋檐,灰青色的墙面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祠堂并不大,从外面看大概也就是一个标准的内外三进建筑,可进出人流却是络绎不绝,这让宋逸闻不由有点好奇。

一个破祠堂,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来参观呢?

(新书冲榜中,求推荐、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