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落花有意
作者:见南山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687

丫鬟上前禀道:“夫人,这位先生要找老爷。”

玉如放下摇扇轻移莲步,娉婷袅袅走来,殷勤地:“是苏大人啊。真不巧,老爷还在客栈里。”红唇中露出两行碎玉,甚是动人。

苏轼心中一凛:“是这样,那不叨扰夫人了。告辞。”正欲转身离开。

玉如柔声道:“大人…”脆音入耳,令人浑身酥麻,苏轼也不由站定。

玉如移上前:“既然大人来了,何不进屋喝杯粗茶,官人或许片刻便归。”吐气如兰,一缕幽香萦绕在苏轼身畔。苏轼心中有些犹豫:夜深人静,与她独处一室,似乎不甚方便。

玉如见苏轼迟疑,语气中不免有些责怪,又有些撒娇道:“大人…难道连这点薄面都不肯赏吗?”

见玉如红颜微缜,眼波流盼,苏轼心中一软,不便推脱,只得道:“也好,劳烦了。”

玉如笑道:“哪里话,大人请。”将苏轼让进屋中。

玉如又对丫鬟冷冷道:“这里没什么事了,你下去吧。”打发走丫鬟,回身进屋,顺手又将门掩上。

院子里一颗树上,突然跃下一黑衣人。正是王朝云。朝云将苏轼来此前后看得清楚,眼见苏轼进屋,眉头不由紧锁。

苏轼进屋,环顾四周,这是一间精致的小花厅,完全江南风格。长条案上摆了两盆春兰;方屏风上水墨迷离,展示着富春江秀水,子陵滩氤氲的烟雨;花梨木的窗扇和挂落,镂空细雕出喜鹊闹梅的图案;紫檀木的太师椅嵌着云壑飞泉的大理石靠背;茶几古香古色,光可鉴人。一副长卷横挂在东墙上,题为《富春山水图》。

苏轼深吸一口气,顿感一阵春兰的清香扑鼻,为这精致的小间平添了一派江南风韵,人也为之神清气爽起来,不由吟道:“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

玉如上前接道:“君子修道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

这是孔子的话,苏轼想不到玉如竟接的了下句,立时对眼前这位花一样的少妇刮目相看,玉如上前给苏轼沏茶:“些许粗茶,大人请慢用。”

苏轼有些拘谨:“多谢。”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玉如捂嘴扑哧笑了出来:“想不到名震海内的苏轼苏大人竟也如此腼腆。”

苏轼放松了些:“见笑了。想不到夫人性格如此开朗,苏某倒显得拘谨了。”

玉如笑靥赞道:“大人来杭州不久,便断得数起疑案。杭州城内的百姓早已在传颂大人判案的神奇。”

听了玉如的言语得体的夸赞,苏轼心中暗惊:这女人不简单啊,不像深闺大院内的女子,倒好似见惯了场面般的人物,嘴上道:“些许微劳,不足挂齿。听夫人口音,似乎是扬州一带的。”

玉如一怔,脸色稍变,只转瞬间,随即道:“我祖籍盐官,在扬州住过一阵子。怎么?大人也去过扬州?”

玉如脸上的微妙变化,苏轼看得仔细,嘴上道:“从京城来杭州时,路上遇到几个扬州的生意人,说话便如夫人一般,清脆悦耳,甚是好听。”

玉如笑道:“大人真是会夸人。有空我一定去府衙向大人讨教断案的本事。”

苏轼顺接到案子的话题上:“说到案子,夫人可曾听说过前两日客栈发生的张三元命案。”

玉如淡然道:“这个案子我听官人说过几句。好像今日客栈里又有一个人死了。”

苏轼放下茶杯,装作漫不经心地说道:“是一个进京赶考的书生,叫方子墨。”

玉如却似乎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问道:“大人可查到些眉目?”

苏轼装作不见:“我也正是为此事而来,还有些问题想请教童老板。”

玉如疑道:“说起来也真是蹊跷。客栈里一直好端端的,怎么会接二连三的发生命案。哎,这客栈一出了命案,哪还会有人住店。”

苏轼突然提到:“夫人可认识张三元?”锥子般的目光直视着玉如。

玉如一怔,脸上尽是惊色:“他!不认识,没听说过。”

苏轼观察着玉如,见其神色中似有厌倦。玉如急忙转移话题:“大人来杭州,就没有带家眷吗?”

“从京城到杭州路途遥远,夫人身体虚弱,不胜劳顿,留在京城了。”

“将夫人一人留在京城,就不怕她孤单吗?女人独自一人的时候是会寂寞的。大人。”

苏轼也不免有些歉疚:“不才,蒙恩皇上委任,通判杭州,圣意难违,只好委屈她了。”

玉如落寞地:“你们男人都一样。需要的时候,就对女人百依百顺,不需要了,就丢在一边。任其自生自灭。原来大人也不能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