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兵器作坊
作者:子非鱼鱼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324

开完朝会已近中午,扶苏慢慢走回寝宫想睡个好觉。

呼吸着春天清新的空气,心情是愉快的。虽然经过连续两三天的工作,整个人已经精疲力尽,但自己亲手绘出了一幅大秦发展的蓝图,还是颇有成就感的。

远远望见自己的寝宫,扶苏心里浮起一丝暖意。这寝宫就是这个时代他的家。这半年多来,绝大多数时间扶苏的活动范围只限于寝宫、未央宫、朝章宫等几个地方,最多下午下朝后在宫内的军校场练练骑马射箭,生活真是简单至极。看来以后还是要多出去走走,看看这个大千世界。像这次到函谷关,就大开眼界。换个环境,看看新事物,思路就活泛了。

突然想起那四个温顺的侍女,扶苏心中又是一阵激荡,有大半个月没跟她们在一起,还真是有点想念。

一进宫中,果然四个美女已经在门口等着他了,俏生生的,一见他,都傻乎乎地笑,也不说话,少女的娇羞之情显露无遗。

小丹丰满,小菊娇媚,小蝶清丽,小木纯真,像四朵鲜花在眼前盛开,让人不由感叹世界的美好。

扶苏呵呵一笑,依次拥抱四个美女,惹得她们惊叫连连。

见她们眼角含春、眼波流连,扶苏道:“你们是不是很想吃了朕?现在可不行,朕累了两三天,要好好睡一觉,你们其中两个来陪朕睡觉,睡醒了再……嘿嘿,嘿嘿。”说完张大嘴巴,露出白齿,做大灰狼状。

四个美女又是齐声惊叫,脸上飞红,挤成一团,像四只任人宰割的小羊羔。

四个时辰后,饱饱睡足了一觉的扶苏认认真真对着小蝶和小木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折腾了一好阵子。

吃完饭洗了澡再次入睡之前,扶苏心想:下来的工作有得忙了,小心不要纵欲过度啊,否则事业未成先精尽人亡,可就亏大了。不管了,再睡***一觉先。嗯,这小丹真是有肉感,小菊的咪咪真柔软……

第二天上朝,各部正忙着围绕六条新政制定各自的工作计划,扶苏一时无事,突然想起什么,叫上蒙毅道:“蒙毅,你叫上工造部主事周康,一起到兵器作坊走一趟。”

路上,马车里。

扶苏问起蒙恬的情况,蒙毅答道:“谢陛下关心,我大哥现在家中静修,身体仍比较虚弱,行走亦是不便,但潜心研究陛下之前说过的西洋乐理,还一边研制那个什么……”

扶苏笑道:“吉他?”

蒙毅道:“正是吉他。已经做了几个样品,但还不尽人意,尚须继续钻研。”

扶苏呵呵笑道:“不急,不急。当时跟蒙上将军讲了一个上午的西洋乐理,并让他帮朕做一把吉他,就是想找点事给他做做,不至于闷出病来。”

蒙毅心中一热,恭敬道:“谢陛下。”

扶苏转向工造部主事周康,问道:“这几个月过去了,这铁器打造仍无进展,朕想亲自去作坊看看。”

周康四十岁左右的年纪,一付老实的样子,之前他主管皇家宫殿修缮以及为皇室制造各类器械,政制改革时被委任为工造部主事。听到二世言语中似有不满,周康紧张道:“禀陛下,我大秦开始打造铁器以来,时日尚短,未能完全掌握打造工艺。工匠们日夜苦思,仍未找出改进良方,因而打造出来的铁器不甚耐用,至今仍未能大批量生产。还请陛下见谅。”

扶苏点点头,他隐约记得铁器的大规模生产是在汉朝的时候,此时铁器打造仍处在起步阶段,也不好过分苛求,便道:“朕这就去看看。周主事你平时也有经常到各个作坊去巡察吧?”

周康应道:“臣就任三个月来,工造部辖下四十七个作坊臣已全部巡察一遍。臣知战事正紧,兵器需求甚急,一刻不敢懈怠。”

扶苏笑道:“你也算是勤勉了,就任后将近一半时间在巡察作坊,很好。工造这一摊子,就需要这种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干劲。我说老周啊,你们工造部不同于其他官府衙门,还是要多跟工匠们沟通交流,呃,也就是跟工匠们……多聊聊,听听他们有什么新点子,有什么好主意,能够不断改进工艺。”

周康道:“是,陛下。沟通交流一词,臣还是听得懂的。”

扶苏大笑道:“那就好,省得朕老是要绕着弯子跟你们解释。下来招揽的能工巧匠,会放在你们工造部。到时你挑一些聪明的、肯钻研的,成立一个研究开发司,专门研究如何改进工艺。”

到了位于咸阳城郊的兵器作坊。戒备倒是森严,但作坊十分简陋。在一座山脚下,用木栅栏圈了一个挺大的地方,里面错落着一间间大小不一的木房子,传出叮叮当当的杂乱的声音,不时有衣着简陋、全身上下脏兮兮的工匠进进出出。

周康带着扶苏、蒙毅走进一间大房子,介绍道:“这是制造弩机的地方。”

只见房子里有秩序地坐着几百名工匠,手里正在忙活。

扶苏信手拿起一把已经制好的弩机,抚摸着这名扬天下的秦国兵器,只见表面平滑如镜,棱角分明,零件结合处齐整如一,工艺水平十分之高超。扶苏以前看过资料,知道这秦弩早已标准化生产,从后代出土的一些文物来看,尽管生产日期相隔十几年,秦弩的造型和尺寸却完全一致。

秦弩做得十分精巧,也颇为复杂。秦弩通过一套灵巧的机械传递,让勾牙在放箭瞬间突然下沉,扣动扳机变得异常轻巧。这是弩对弓的优势之一。拉弓要用很大的力气,时间越长,越难控制瞄准的稳定,而弩机并不存在这个问题。弩机上还有望山,在上弦时可以自动地把扳机重新调整到击发的位置,而且,当瞄准远处的目标时,射手参照望山估算弩机抬高的角度,弩箭沿抛物线轨迹就可以准确命中敌人。望山,就是武器最原始的瞄准系统。

周康介绍说,秦国从几百年的战争实践中摸索出最好的兵器技术标准,并在几十年前通过法令将这些技术标准发放到所有的兵器作坊。比如秦弩制作就十分标准,它的部件是可以互换的,在战场上秦军士兵可以把损坏的弩机中仍旧完好的部件重新拼装使用。

扶苏心想:这世上,怕的就是认真二字。秦人执著于统一标准,就是为了保证所有秦军战士使用的都是当时最优秀的兵器,因此才能横扫天下。这标准化生产,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

在生产弩箭的作坊,扶苏端详着后世出土最多的弩箭箭头。

后世在兵马俑坑中发现的三棱箭头有4万多支,它们都制作得极其规整,箭头底边宽度的平均误差只有正负0.83毫米!数以万计的箭头都是按照相同的技术标准铸造出来的。这就是说,不论是在北方草原,还是在南方丛林的各个战场,秦军射向对手的所有箭头,都具有同样的作战质量。

弩箭的箭头都是三棱形的。三棱箭头拥有三个锋利的棱角,在击中目标的瞬间,棱的锋刃处就会形成切割力,箭头能够穿透铠甲、直达人体。战国时代也有带翼的箭头,上面有凶狠的倒刺,杀伤力更为惊人,但翼面容易受风的影响,使箭头偏离目标。而秦军的这种三棱箭头取消了翼面,使射击更加精准。后世的科学家对这些箭头进行了仔细分析后发现,箭头的三个弧面几乎完全相同,这是一种接近完美的流线型箭头,轮廓线跟子弹的外形几乎一样!这种古老的箭头和后世的子弹一脉相承。秦人凭经验接近了现代空气动力学的规律!秦弩,连同它配备的弩箭,在那个时代绝对是技术含量最高的武器!

在生产青铜剑的作坊,扶苏看到了模具和砂轮!

后世出土的秦军青铜剑上,剑上有三条90多厘米长的棱线,将细长的剑身分成八个面,手工要完成这样的表面加工有很大的难度。因此科学家们十分不解,某些天才的工匠制造出几件这样的兵器是可能的,但实际情况是,兵马俑坑中几万件兵器几乎都是同样的质量。秦时军队数量超过了100万,这支军队高度专业化,装备极其复杂的武器系统。在差不多同一时期的欧洲,亚历山大的军队是5万人左右,最为强盛时的罗马军团也不过几十万人。为一支100万的军队提供兵器,是一个可怕的任务。在十年统一战争的岁月里,秦国的兵器作坊肯定是全世界最繁忙的地方,他们必须开足马力,日以继夜地工作。问题在于,怎样才能既保证标准,又大批量生产呢?因此科学家们大胆推测,秦军青铜兵器的表面加工很可能是用模具和砂轮实现的。果然如此!

在青铜剑的剑柄上,刻着一些细小的文字,扶苏细看之下,是“主事周康”、“坊司郑其”、“组司陈朝”、“工匠韩义”等字样。周康解释道,秦时物勒工名,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周康作为工造部主事,是兵器生产的最高监管人。他的下面是坊司,就是各作坊的负责人。再下面是组司,类似于车间主任。而亲手制作这只既的工匠,叫“韩义”。这些看似普通的文字体现了秦**事工业的管理秩序,任何质量问题都可以通过兵器上刻的名字查到责任人。这就是物勒工名的用意,保证秦时军工生产质量能够始终处在一个极高的水平。秦国众多的兵器作坊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大批量地制作高质量的兵器,金字塔式的四级管理制度是根本保证。当世界上大部分地方仍然被荒蛮和蒙昧包围的时候,秦人就以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智慧,创造出了那个时代最强大的兵器制造业。

扶苏暗自感叹:谁说中国人没有质量意识?这一套比两千年后的小日本那套精细化管理不知强了多少倍,做出劣质产品可是要砍脑袋的。

秦国的青铜剑制造是世界一流的,它的长度、硬度和韧性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结合,秦军才可以无视铁器发展的大趋势,坚持配备青铜武器。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录了一次著名的谋杀事件,便是荆轲刺秦王。史记上这样描述:刺客荆轲手持匕首,绕柱奔逃的秦始皇企图拔剑还击,三次拔剑而剑竟然不出。司马迁解释说,秦始皇的配剑太长了,所以不能及时拔出来。青铜剑一般都是短剑,它无法做长的原因是因为青铜材料容易折断。春秋战国时期,最负盛名的越王勾践剑,全长不过55.6厘米。青铜剑普遍宽而短,60厘米似乎是青铜剑的极限。这种长度的配剑随手就可以抽出,秦始皇怎么可能因为剑太长而拔不出来呢?对于司马迁的这个解释,后世的科学家一直很困惑,直到在兵马俑坑中发现了一把长度超过了91厘米的青铜剑!那么,秦人将剑加长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19世纪英国古兵器学者理查伯顿认为,在短兵器格斗中,刺要比砍更有优势,因为它更逼近对手。古罗马军团在血战中总结出一条规律:以相同的力量,刺比砍更致命,刺死砍伤。比对手的剑长出大约30厘米的秦剑,在格斗中显然更容易刺到对方,这很可能是秦剑加长的主要原因。但是,这毕竟是青铜剑,秦人用什么方法让长剑不易折断呢?在青铜时代,铸剑的关键是在冶炼时,向铜里加入多少锡。锡少了,剑太软;锡多了,剑硬,但容易折断。后世对秦剑做的化学定量分析显示:它的铜锡配比让青铜剑的硬度和韧性结合得恰到好处!

听了这么多,是不是想要六体投地一下?应该的,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