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封王之约(下)
作者:猫儿怕吹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806

北京什刹海之西,有一座规模宏大、气派非凡的府邸。此处原为乾隆年间宠臣大学士和坤宅第,嘉庆四年和坤获罪,被抄家处死,宅第没收赐与庆郡王永磷。咸丰元年又改赐给恭亲王奕,从此称为恭王府。

恭王府占地宽广、恢弘大气,围廊蜿蜒曲折,轩堂雕梁画栋,庭院精巧变幻,风景幽深秀丽,匠心独具,极富观瞻。

夜色朦胧,恭王府的书斋之中灯火闪亮,有两人正在品茗谈心。上首作富介公子打扮的,正是恭王奕;另一人年龄略长一些,白净微髭,目光温润,体态修长,竟然是原《东方日报》的总编撰岳麟。

“云飞,周中华的事也只能这样,若不严谴,难以服众。周中华的确是个人才,我今已举荐他帮办江南大营军务,只要他能小有建树,我必定会奏请皇上从优议叙。”恭王解释道。

“王爷费心了,岳某代旧东谢过王爷。”岳麟欠身答道。

岳麟在跟随林则徐之时,便曾与当时还是阿哥的恭亲王有一面之缘,彼此都颇为惜重。正因如此,当岳麟在上海出任《东方日报》总编撰,以致名声蜚扬之时,恭王亲笔来函,邀请岳麟入幕相助。

周中华当机立断,命岳麟接受邀请,入恭王府参赞。岳麟来到此间,深得恭王器重,尤其是岳麟晓畅洋务,而周中华又时常有最新的西洋玩意通过岳麟孝敬恭王,所以岳麟与恭王之间宾主相得甚欢。

此次得知江苏巡抚吉尔杭阿弹劾周中华,众人急切中别无他法,惟有通过领班军机的恭王,施加影响,援助周中华。动用恭王这个伏笔,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倘若不及时应对,吉尔杭阿弹劾周中华的后果不堪设想,也许会使得周中华数年来的努力前功尽弃。

然而即便是动用了舆论力量在各大报纸上大造声势,吉尔杭阿的弹劾还是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军机处竟然引起了纷争。恭王无奈,只好从权,以“夺职效命”这种处分,暗保周中华。

清季,“革职留任”和“夺职效命”这两种处分其实都是一种变相的保护。凡收到这两种处分的官员,只须遇到机会,或者国家的庆典、皇帝的恩赐,或者本人的劳绩、军功,都可以照例议叙,一道上谕便可消除处分、官复原职,丝毫无恙。因为有“革职”或“夺职”的字样,这两种处分也算“严谴”,倘若是“革职永不叙用”,甚至是“交部严加堪问”,自然另当别论。

如若是“降级调用”,表面上看似乎比“革职”要好听,但因其一般都是降三级以上,此后再想爬到原来的位子,可真得要大费气力。所以对官员处分的出入之间,明暗轻重,关系甚大。

此次对周中华虽然是“夺其职”,但仍命他“以四品道台衔帮办江南大营军务”,以周中华的实力而言,要想建立军功、官复原职,甚至是加官进爵,的确并非难事。

岳麟深谙此中诀窍,所以对恭王甚为感激,这个“谢”字,说得诚恳无比。

恭王哈哈一笑,道:“云飞故主情深,重情重义,我也是佩服的紧。”

※※※

数日之间,上谕、廷寄不断。

先是“命湖北按察使胡林翼署理湖北巡抚,命荆州将军官文属理湖广总督”,并命二人督师围攻武昌;严词切责曾国藩“该员毋庸踯躅不前,克日收复九江”。

接着是“钦差大臣胜保师久无功,褫职逮问”,“封僧格林沁为亲王,即刻移军山东,攻剿高唐踞匪”。

又有“饬向荣、托明阿督师不力,著江南、江北大营加紧围剿,必克其功” 。

当然还有,“松江府海防同知、军械造办局总办周中华夺职效命,以四品道台衔帮办江南大营军务”,“苏松太道蓝蔚雯革职留任,赴江南大营帮办军务”,江海关道伍汉峰兼属苏松太道、军械造办局总办。

这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任免和指示,暗藏着咸丰对战局新的期望,而“攻克江宁,首功封王”的传言,也不胫而走,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

※※※

接到上谕之后,周中华迅速办理了交接,主要是海防同知的事务。至于新建的江南制造总局,仍然是惟周中华马首是瞻,伍汉峰更是全权相托,何况蓝蔚雯也被“革职”,少了他的制肘,诸事反而顺遂。

办完交接,周中华率领“荣”字营和“显”字营两营陆师,加上火炮营和水师营,合计四营沪军、四千士卒,择日开赴镇江。“中”字营和“华”字营则暂时驻留上海,训练兼驻防。

此时在镇江外围督兵与太平军交战的,正是弹劾周中华未果的江苏巡抚吉尔杭阿,此人字雨山,奇特拉氏,乃满洲镶黄旗人,对汉人向来歧视、提防。

周中华前往镇江的途中着实有些为难,想到吉尔杭阿当日虽也曾受过自己的好处,却是翻脸无情,说弹劾就弹劾,何况己有成见,与此人真不知该如何相处。此时颇有些后悔,早知今日,还不如继续栖身于曾国藩之下。

吉尔杭阿的大营便设在镇江外围的丹徒,周中华到了大营拜见过巡抚之后这才知晓,原来此处的清军竟已有了一万四千多人。除了吉尔杭阿的六千抚标兵之外,还有江南提督和春的八千绿营兵。相比之下,太平军在镇江的守军只有五千多人,可谓势单力薄。

太平军在镇江原有守军一万五千人,后因庐州(合肥)战事吃紧,主将殿左指挥罗大纲奉命援皖,带走了一万人马,镇江城中就只剩下了五千余人。然而偏偏就是这五千太平军,顽强的抵抗住了数倍于自己的清军进攻,究其原因,主要是镇江主将、检点吴如孝足智多谋,勇敢善战,将镇江城守的如铁桶一般,稳如泰山。

江苏巡抚吉尔杭阿与江南提督和春在镇江城外计谋用尽、一筹莫展,根本无法攻入一步,只有望洋兴叹。得知钦差大臣胜保因为久攻高唐州不克,已经被朝廷褫职逮问,两人本以为也罪责难逃,谁知皇帝只是严厉斥责了几句,并没有深究,还增调了周中华新近训练的沪军前来相助,两人的心这才踏实了。

周中华来到后,三人一碰面便开始研究如何用兵,毕竟此时都是拴在一根绳上的蚱蜢,往日的私怨也暂时顾不得,大伙戮力同心,只求早日攻克镇江,保住顶戴要紧。三人合兵接近两万人,倘若还攻不下镇江,真的只有买一块豆腐去撞死。

※※※

研究镇江的形势后,周中华发现,吴如孝的布防很有特色,也正是有赖于此,才能坚守不败。

镇江城依长江而建,欲图镇江,无非水路二路。而镇江三山,即位于江心的金山、焦山、北固山,太平军都建有炮台,各屯兵五百把守,由此紧扼长江,严守镇江门户,其易守难攻便在此处。

周中华默看地图,最后把眼光停留在金山和北固山。

镇江金山,闻名久远,此处既有苏轼登临,乃作不朽名词《水调歌头 中秋》;又有梁红玉金山击鼓,韩世忠大破金兵;更有耳熟能详的千古传奇“白娘子水淹金山寺”。

北固山,其声名之远播也丝毫不亚于金山,仅辛弃疾的一句叹问“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就足以令北固山闻名天下。

周中华手握成拳,暗暗思忖,要攻破镇江,必须先剪除江心的炮台。金山、北固山,这一仗就要先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