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天心难测(下)
作者:猫儿怕吹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328

接过上谕,曾国藩又仔细的看了一遍,“此次克复武昌,……运筹决策、甚合机宜。览奏感慰至深,获此大胜,殊非意料所及。允宜立沛殊恩,以酬劳勋。著曾国藩署理湖北巡抚,赏给二品顶戴,并加恩赏戴花翎。楚省大局已定,亟应分路进剿,以肃匪患……。”至于此次有功之人,则各有升赏。

其中,塔齐布已然是湖南水陆提督,此次战功最著,赐巴图鲁封号,赏戴花翎;胡林翼升为湖北按察使,正三品;杨载福授参将,正三品;罗泽南、彭玉麟、周中华均授同知道台,正四品;而原署理湖广总督杨霈此前已经改为实授,荆州将军官文虽无战功,居然也得到褒奖,无非因其是满人。

总之积败之下,有此大胜,皇帝是欣慰之至,自然也就人人加官进爵,个个都有封赏。由此,湘军之名,天下咸知!

看完上谕,曾国藩心潮起伏不定,虽然一直养气修身,崇尚喜怒不形于色,但此次官至封疆,实在是自己刀口舔血,拼命挣来的,自然意义非常。而且开府建衙,又军权在握,从此不再仰人鼻息,得以统筹全局、呼风唤雨,甚而剿灭叛匪、威震海内,一展平生之志,只在指日之间!

然而,周中华此前已经接到雷啸林传来的信函,这个“署理湖北巡抚”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即将到来的第二封上谕,足以让曾国藩仰天长叹、垂头丧气!看到曾国藩此时踌躇满志、得意忘形,周中华实在不知他能否承受这样的打击,他反复思量,决意要劝谏曾国藩!

觑着曾国藩独自在签押房中,周中华闪了进来。

“恩师,学生以为,这封上谕要婉辞!”周中华坐下后直接说道。

“哦?”曾国藩莫名其妙,有些诧异,问道:“中华何出此言,却是为何?”

周中华不便明言,早已经找好了一个理由:“恩师莫非忘了。昔日恩师墨绖从戎,未能终制守孝,皆以为国尽忠、守土安民之故,非图功名利禄尔;如今朝廷虽有升赏,却不宜轻易接纳,否则定有沽名钓誉之嫌,只恐清议不容。”

他这一套冠冕堂皇的大话说出,曾国藩不由得凛然心动。曾国藩素来以忠孝自诩,便是此次兴兵,所撰之《讨粤匪檄》,也是以捍卫名教为号召,自然不便授人以柄,招人诟病!

话虽如此,眼看着“署理湖北巡抚”这个红彤彤的顶戴,曾国藩怎能不怦然心动,这才是进退两难!

周中华看曾国藩踯躅难定,说道:“还请恩师早些定夺,犹豫不得。”

曾国藩愁眉不展,道:“容我思之。”

“明公何需再思,中华所言极是!”声音宏亮,有一人走进了房中。

※※※

周中华一看,此人年约三十余岁,器宇轩昂,神采飞扬!

曾国藩看到此人不禁惊呼:“次青,你几时到的?”

“他也是刚刚来到。”郭嵩焘也迈步而入,笑答道。

周中华想起一人,问道:“这位莫非就是李元度?”

曾国藩笑道:“正是正是!次青,我多次相邀,你如何这等姗姗来迟?”

周中华心中暗自思索,果然此人便是曾国藩身边最著名的谋士、幕客!

李元度乃是湖南平江人,字次青,年方三十四岁,此人素怀澄清天下之志,学识闻名,才华横溢,曾国藩曾多次信函,邀请他前来相助,都被他婉言谢绝。

不意今日间,李元度突然现身,曾国藩当真喜出望外。

李元度却不回答,躬身施礼道:“晚生姗姗来迟,请明公见谅。适才中华所言,晚生句句入耳,这封上谕,明公定要婉辞!而且耽搁不得,越快越好!”

曾国藩面色微变,道:“怎么,次青也以为我当婉辞!”

“正是。”李元度泰然说道:“明公起兵以来,战湘潭、破武昌,屡建奇功,如今数万雄兵,闻名于天下。自古以来,掌兵权者,无不为主上所忌,明公声势如日中天,岂可无有防范之心?”

曾国藩幡然醒悟,道:“那又该当如何?”

李元度道:“便用中华所说之计,以墨绖从戎,不便授予官职为由,婉辞此上谕。我料朝廷用人之际,必然会夺情起用,那时朝野清议,只会说明公忠孝双全,仁义天下!”

周中华倒吸一口凉气,自己是凭借历史知识和肃顺的消息,结合起来才知道曾国藩此时处境微妙,哪知此人竟然一语便道破玄机,这李元度果然不负第一谋士的名头,这番见识的确非同凡响。

只是有一条,李元度却也不知,清廷对曾国藩的防范出乎他们的估计,竟然会出尔反尔,未等这份奏折呈上,便已经改弦更张,走马换将!当然,这一层周中华未再说破。

曾国藩连连点头,“好,有中华和次青,唔,还有筠仙,你们这些英才杰俊鼎力相助,国藩真乃三生有幸!”

※※※

曾国藩、李元度和郭嵩焘都是大才,这份“谢恩折”片刻间便写好。

曾国藩在这封奏折中道:“武昌之克,在众志成城而谋略得当,三军忠勇而将士用命,方不负圣恩,克复坚城。臣因人成事,实无功绩。至圣命署理湖北巡抚,则无益于公事,臣私心亦难自安。维臣母丧未除,若再远就官职,则外恐不容于名教,内见讥于宗族,臣之练勇剿贼,似为一己之希荣邀功也,亦将何以自立乎?叩请收回成命,臣亦可忠孝两全。”

这封奏章写好,即刻与举荐伍汉峰的那道奏折一同拜折后,五百里加急送往京师。

※※※

到了次日,估计那两封奏折还未出湖北,第二封上谕便已经来到!

总督衙门之中,以杨霈、曾国藩、胡林翼为首,跪了一地,不知道这封上谕所为何来。

“曾国藩著赏给兵部侍郎衔,办理军务,毋庸署理湖北巡抚。陶恩培著补授湖北巡抚,未到任之前湖北巡抚著杨霈兼署。曾国藩、塔齐布立即整师东下,不得延误。”

周中华早已心中有数,自然是不为所动;然而总督衙门之中却是一片哗然,惊骇不已!

听到这样的上谕,曾国藩强作从容,外面是一派荣辱不惊的模样,内里却是酸楚不堪,气郁难消,勉强从地上站起。

湖广总督杨霈似笑非笑,看着曾国藩道:“涤生,皇上天恩浩荡,如此看重于你,东进用兵,还要倚仗涤生!”

曾国藩淡淡笑道:“制军大人说哪里话来,为国尽忠理所当然。涤生此前已经上奏皇上,叩请收回成命,以全国藩终制守孝之心。如今皇上明见万里,命国藩以侍郎衔领军东下,正是体恤之意,国藩自当感皇上天恩,竭力以报!”

胡林翼在旁轻轻说道:“军情紧急,曾侍郎还是早作安排。”

曾国藩恍然道:“制军大人海涵,涤生军务在身,告辞了!”转身离去,只是心情激荡,步履不免有些急切。

回到巡抚衙门,曾国藩又羞又怒,命令即刻搬出巡抚衙门,将衙署迁至西城的定慧禅寺。

众将和幕僚此时心知肚明,谁也不想触霉头,闷声不响,各自忙碌。

周中华和王韬、蒋敦复三人行装简朴,不一时便收拾完毕,率先搬到了定慧寺中。

定慧禅寺始建于隋朝开皇初年,后毁于战火,唐贞观年间重修。大凡寺庙多座北朝南,而这座寺庙不然,坐南朝北,门前有一开阔水塘,塘边两棵千年银杏,枝繁叶茂。

三人在寺中兜兜转转,品评瞻仰。寺中东跨院有一座观音塔,巍峨高耸,气象万千,三人乃拾级而上,赏玩风景。

※※※

喜欢这本书的朋友,请将他放入书架,猫儿谨致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