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节风雨将至
作者:猫儿怕吹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029

周中华越来越感觉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自己的周围,影响着一切。自己得以拜林则徐和曾国藩为师,还可以说是机缘巧合。可是在香港遇上洪仁玕,这恐非可以说是巧合。难道自己的突兀其来,反而造成了某些变化和必然?对于这些事情,周中华也实在无法找到可行的解释。

周中华有一种冲动在大脑中一纵即逝,“通过洪仁玕联系上洪秀全,然后再阻止他们发动金田起义。”他摇了摇头,为自己这个“可怕”的想法画上了一个句号。

不论自己是否有这个能力,也不论官府会不会相信自己,更不论此时“拜上帝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只论这个一片黑暗的国家,的确需要有一把火,来燃烧、照耀、激荡、洗涤。

洪仁玕看着眼前这个人,脸色忽红忽白,神情紧张不已,心中也暗暗诧异。洪仁玕再次致谢之后,便回房去了。侍者告诉周中华,“这个人每天都在房间里写东西,也许是个作家。”

周中华暗想,洪仁玕莫不是此时便在设想、创造那个《天朝田亩制度》?唉,不去管他。周中华又问侍者,周围有没有什么著名的学校。侍者想了一会,回答说:“有的,这里不远就有一座马礼逊纪念学校,是这座城市规模最大、最有影响的学校。”

用罢早餐,周中华便带着他的“旅行团”去寻找马礼逊纪念学校。他的用意是,让这些幼童对西式学堂有一个更新的认识。

不多久就找到了这所学校。马礼逊纪念学校乃是马礼逊教育协会创办一所综合性学校,1839年美国传教士布朗创办于澳门,1842年11月1日该校迁至香港,成为香港开埠以来最大和最有影响的学校。这所学校占地颇广,校舍也均是新建,远远看去,极具规模。奇怪的是,走到学校门口,没有听见朗朗书声,只见陆续有学生拿着行李从校中走出、离去。

走进校门,只见有几个年轻人抱在一起痛哭,有一个年纪稍长的在旁解劝。周中华走上前去,温言相问。那年纪大一些的说道:“我们都是这所学校的学生,在下姓唐,名景星,字廷枢,这些都是我的学弟。没想到香港总督府今年宣布取消对这所学校的经费支持,马礼逊教育协会已经宣告该校停办。这些学生想继续读书,可是没有了学校,想出国留学,可是又没有经费,所以在此啼哭,让先生笑话了。”

周中华只觉得唐景星、唐廷枢个名字似有印象,一时想不起来。周中华又问道:“他们想出国留学,有目的地吗?”

唐景星答道:“有的,三年前,布朗神父回美国休假之时,将我们的同学容闳、黄宽和黄胜带到了纽约。布朗神父还保送他们进了麻省芒松读高中。如今即将毕业,这些同学就想投奔他们而去。只是,这万里迢迢,需要好大一笔费用……想来是去不成了。”

周中华的脑中一个名字在飞速旋转,“容闳,容闳,这不就是中国留学海外的第一人?正是他,后来倡议了中国幼童分批留学海外的计划。自己带这些孤儿出国,当初不也就是受容闳的事迹所启发。原来容闳就是从这里走出国门的!这个唐景星、唐廷枢似乎是后来轮船招商局的第一任总办,是个搞经济的能手,也是今后的人才。”

容闳于道光八年(1828年)出生在广东省珠海市的南屏镇。容闳七岁那年,便被父母送到了普鲁士人郭士立夫人创办的“西塾”,希望他能学些洋夷的语言将来可以做个通事(翻译),无非是想改变贫穷的命运。

在“西塾”学习了有十年之后,“西塾”停办又加上父亲不幸去世,容闳只好回到村子里贩卖糖果补贴家用。此后他又得以入马礼逊纪念学校学习,并因此于1846年跟随布朗神父去了美国,此后成为第一位毕业于美国著名大学(耶鲁大学)的中国人。

想到这里,周中华来了个“脑筋急转弯”,竟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周中华道:“在下带着这些幼童,也是想让他们到英、美、法等国留学,如今正愁他们在各国无人照看。我看你们这些同学都有十**岁,不如我来资助你们出国,你们有多少人?”

那些学生一听有人愿意资助他们出国,欣喜若狂。唐景星忙道:“愿意出国的共有十一二个,如果有人资助,倒也不一定去投奔容闳他们……。”

未等他把话说完,周中华道:“想去哪里留学都没关系,你们有十一二个,嗯,只要你们每人帮我照看两个,这便行了。”

于是唐景星急忙召集那些有意出国的学生,不出意外,都是些家庭贫困,自幼吃得苦的穷学生。唐景星又专门写了两封信,是给容闳和布朗神父的,上面详细写着地址。周中华见唐景星似乎无意出国,于是问道:“怎么你不和他们一起去留学?” 唐景星答道:“在下家境窘困,兄弟年幼,我已经在此间的洋人衙门中暂作通事,养家糊口。”

周中华又问道:“这学校之中的老师又到哪里去了?”唐景星答道:“学校即停,老师们也要返回美国。”周中华道:“我看不如这样,我在上海也有一所学校,急需老师,我想请你代我请这些老师到上海教书。至于你,我在上海认识几个新式工厂的老板,他们的厂子经常与英、美之人交涉,你可以在那里暂就一时。你的家里,我可以预支薪水给你,以作安家,如何?”

唐景星深深一揖,道:“周先生高义,廷枢莫齿难忘。请老师一事,廷枢定当安排妥当。”

周中华于是给伍汉骏写信一封,详细说明此中缘由,并取出随身所带英镑,也不计多少,付与唐景星,作为预支薪水和赴上海的路费。

到了下午,众学子已经与家中一一交代清楚,收拾好了行李。远走国外,求学问道,总胜于坐困家中,捱受贫苦。数人脸上还有泪痕,但更多的是雀跃之色。

到了船上,周中华和船长商议,补买船票,安排舱位,却也忙了一阵。周中华照看这些新上船的学子,只见一人好大的竹箱,累累坠坠,甚是碍事。周中华上前帮忙,那学生道:“多谢周先生。”

那学生将竹箱安置好后,从中取出若干物事,周中华细看之下,竟是些圆规、直尺、量角器、象限仪、罗盘、经纬仪等等制图工具。周中华大为奇怪,问道:“你叫什么名字,这些都是你的吗?”

那学生答道:“在下姓王,名家琪,这些都是学校老师赠送给我的制图用具。”

周中华问道:“那你会制图吗?”王家琪道:“家琪在学校之中,三年学习,略有所成。”言辞之间,颇多得意。

周中华又问:“你学习制图之法,莫非是想学习地理?”

王家琪道:“家琪虽于地理也极为爱好,但家琪想的是到英国海军学校之中,学习制作海图、制造舰船、海军战法之类。”

周中华奇道:“怎么?你想到海军学校之中学习?却又为何?”

那王家琪缓缓言道:“家父十年之前乃是广州水师中的军士,珠江口一役,不幸殉国。家琪思想,英国之坚船利炮,天下闻名。如果有朝一日,我国能建起如此之海军、水师,英人方不敢侧目窥视。因此在学校之中,家琪苦心学习制作海图执法,希望有朝一日,能为国家一效驱驰之力。”

周中华听他如此之言,顿感欣慰,微微颔首,以示嘉许。坐在舱中,周中华又问起其他学生的学业情况。一问之下,这些学子居然都通晓英文,而且除王家琪外,还有三人会制图之法。

如此一来,反倒让周中华喜出望外。周中华便于王家琪等商量,上海所来的幼童,在新式学堂之中,时日尚短,年纪幼小。虽学过英语,也上过制图课,可都只是皮毛而已。如今海上茫茫,闲来无事,便请这些马礼逊学校的学生办起了英语强化班和制图速成班。

汽笛长鸣,“印度号”又离港出航。海鸟掠空,声声鸣叹,香港岛已经目不可及。

周中华站在船头回望,心中暗道:“离此而去,再不是中国的土地,三年之后,方能重回祖国。那时,又将是一个什么局面?”

远处天际,浓云密布。暴风雨即将来临,惊雷闪电,正在酝酿之中。

第一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