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吴潜归心
作者:于弄仁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518

其实,仔细的分析过后,赵让知道阿里不哥的到来对自己只是有利无害。不管这个阿里不哥有多么难以捉摸,他来的目的无非只有一个---从南宋这边弄粮草回去。而在这个问题上,贾党是完全倾向于给,丁党秉承一贯方针竭力反对,吴潜等人是静观其变,朝廷里的众人却难有一个合适的办法来打发阿里不哥。

赵让在此事上出言,既暂时稳住了阿里不哥,又没有在态度上倾向于某一党,从而仍保持着“待价而沽”的状态。这对于赵让在两党之间捞取最大化的利益相当的重要,并且阿里不哥留在京城,可以让贾党和丁党在这个问题上反复的争执,转移了他们大部分的注意力,赵让便可趁这个机会做很多原本不方便做的事。

想明白这一点,赵让也是神清气爽,一扫方才的郁闷,轻松的喝了口茶,对吴潜说道:“多谢吴大人的指点,不然本王还真是当局者迷啊!不管他阿里不哥的底细如何,本王做好自己该做的就行了。”

吴潜用那洞彻世事的柔和眼神在赵让脸上飘过,微笑道:“王爷的确非凡,只是一瞬间,便完全放松了心情。若是普通人,即使是明白了其中利害,怕也依然是对这复杂局势惴惴不安。”

赵让干笑道:“吴大人高看本王了,本王这叫外松内紧。”心里补上一句:“外松内紧,倒像是形容一件内裤,哈哈!”

吴潜也跟着笑了一下,随后正容说道:“王爷准备如何应付这阿里不哥呢?他真的会同意用襄阳特产来抵部分岁币吗?”

赵让整理了一下思绪,说道:“目前也无绝对把握,如果此人坚持要钱粮的话,我们也只好照单全给了。另一方面,本王会通知襄阳加紧练兵和筹粮,当蒙古对吐蕃大举进攻之时,本王将亲率新军北上牵制蒙古,并让蜀军配合吐蕃和大理进攻蒙古军队。在这个过程中,若是蒙古来买粮,我们只用一个拖字即可。只要蒙哥的远征失败,本王猜测,不是忽必烈借此机会势力大涨压倒蒙哥,就是蒙哥为了保住汗位而诛杀忽必烈。两人一旦反目,阿里不哥等有实力的亲王也无法置身事外,整个蒙古将会乱做一团。到了那个时候谁还会再提这岁币之事?”

吴潜惊得直盯着赵让不放,好一会才说道:“王爷真的这么肯定蒙古一定会内乱?”

“这是必然的。在蒙古人眼里,我们大宋只是仗着长江和蜀地顽抗一时而已,只要蒙古收拾掉周边势力后,大宋必定挡不住蒙古铁骑。事实上,若是没有本王,整个天下大势也必将如此。”说到这里,赵让露出傲然的表情,显然认为自己就是那改变时局的关键人物,而吴潜也毫不惊讶,因为他知道赵让有这个资格。

赵让继续说道:“蒙哥和忽必烈都是好大喜功之人,他们都想赶超前人,打下更多的疆土。所以,权利**如此强的两人,实力又是同一阶层,那么彼此将会很难共处。眼下蒙哥准备西征,忽必烈不会去干涉,但是只要蒙哥失败或是惨胜,忽必烈见对方实力下降,必定会去争夺大汗之位,届时双方内斗就将不可避免。那阿里不哥也无法中立,要么支持一方要是自立。若是他支持两人中任意一方,我们就暗中扶助另一方,保持一个均衡,让他们的内乱不那么轻易结束。在这段时间,我们的大宋则要抓紧时间建立新式军队并且储备足够的粮食,为将来收复中原之战做好万全的准备。”

这一番话说到最后听得吴潜是眼冒精光,显然是对“收复中原”十分的动心。不过吴潜还是问道:“王爷就这么有信心?有句话说的好,‘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蒙古也不乏才智之士,难道不会明白这个道理?要是他们决定先灭了我大宋后再争那汗之位又如何呢?”

赵让不屑的笑道:“这个道理谁都懂,可是那些身居高位者却是不能像普通人那样,遇到外敌时携手共同作战。别的不说,当初岳王爷眼看就要收复中原,还不是被自己这边的人害死了?对他们来说,我们大宋实力不济,迟早是要灭亡的,先把内部的敌人清除掉才是眼下最重要的事。等国内的大权都在自己手上了,再集中所有力量对付外敌,这就叫‘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可以说还是有点道理的,尤其适合用在蒙古目前的处境上,可惜的是,本王也不得不照这句话去办了。”说到最后他直视吴潜,观察他的表情。

吴潜脸色剧变,随即缓和,点头道:“其实老臣从王爷的雷厉风行中就该知道,王爷绝对不是甘居人下者。只要是能够振兴国家扫平外寇,心狠手辣些也没什么不对。王爷如有驱使,老臣愿为王爷效劳!”这话可比发毒誓之类管用的多,不卑不亢,又表示了自己的立场,赵让心里赞道:“这吴潜还真是个能臣,将来我的事业可少不了他。”

赵让一脸欣喜的说道:“有吴大人等忠义之臣鼎力相助,本王定能扭转局势,完成先人未竟之事业!”接着说道:“吴大人,刚才本王所说的大计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本王能够主事,没有任何人的干扰,因此,贾、丁两党本王是一定要铲除的。吴大人想知道本王的全盘计划吗?”

看着赵让那清澈中带有一丝试探的眼神,吴潜毫不犹豫的说道:“只要王爷信得过老臣,但讲无妨!”

“这一套计划极为阴毒,阳谋阴谋交相纠结,恐为正人君子不喜,吴大人还要听吗?”赵让似笑非笑的继续问道。

吴潜平静的说道:“正人君子?岳王爷可当得起这个称号,可是他的下场......老臣不敢做这‘正人君子’,还请王爷放心的将计划说出,老臣愿为王爷参谋。”

赵让这才彻底放了心,说道:“本王是相信自己看人的眼光的,吴大人的确没有让本王失望。和那些迂腐的家伙大不一样!本王这就说,还请吴大人您指点一二!”

“哪里,王爷的眼光独到,洞彻大局,老臣只是查缺补漏而已。”吴潜展示了自己谦逊的一面。

赵让微笑着,像是谈论风月之事般轻松的把自己那一套毒辣无比的计划说了出来,听得吴潜是老脸通红,背冒冷汗。

“目前,本王基本控制了自己的封地,并且在两广和蜀地都安插进了自己的人,只要时机得当,必能将三块地方整合起来,为本王所用。那么,襄阳这边的压力大减,长江中段的防线也将更加稳固。那么,吴大人觉得,蒙哥和忽必烈留下的在长江北岸的军队会选择什么地方做为突破口呢?”

“本王一直在想,造成眼下的僵局除了对方的强大,还在于我们大宋的人们已经习惯了这舒适的生活,不愿意面对强敌压境随时就可能灭亡的现实。如果不让这江南繁华之地的人们知道敌人的凶残和狠毒,怎么能激起大宋子民们的血性和斗志?等到蒙古人全面进攻的时候,靠着一时的血气之勇怎么抵抗?换来的只能是被蒙古人疯狂的杀戮而已。因此,本王要让江南民众们亲身体验一下蒙古人的凶残,并且把事态控制在让他们既能认清现实又能不遭受太大损失的程度。同时,本王还可以趁机控制京城附近的兵力,从而把奸党们一网打尽!”

“要找什么借口本王自然早就想好了!现在本王虽然没有表明态度,但是和贾党不对付这是谁都知道的。本王届时会故意和丁党合作,全面打压贾党,再施计策,让他们做出行刺本王之类的大逆不道之事,从而削去他们的部分势力。等到蒙古军队打来之时,本王自然会设计让京城大乱,再趁乱以谋反的罪名将他们......”

“消灭了奸党后,本王再把打过来的蒙古军队消灭掉,就能赢得空前的声望。那时候,贾党和丁党已经倒台,父皇又是个没主意的人,只能依靠他的儿子---本王,那时候太子之位也将回到本王之手了。本王大权在握,就可秣马厉兵,准备将来的决战了。”

说完后赵让死死的盯着吴潜,看他如何表态。吴潜好不容易平静下来,也用灼然的眼神注视着赵让,问道:“老臣只有两个问题想问王爷。一就是等王爷大权在握时,如果对待皇上、太子和两党除主脑外的其他人;二就是王爷怎么安排蒙古军队打进江南,并且凭什么把他们击败?”

赵让见他问得如此犀利,只能老实做答:“第一,本王可以对任何敌对者下手,却无法对自己的几位至亲动哪怕一丝杀念。本王自然会奉养父皇,让他安享清福,而且绝不会加害二弟。当然,若是贾贵妃能识时务,本王也会放过她。至于两党的其他人,诛除首恶后其他人一概不问,但是无能者全部贬斥,空出来的位置由那些地方上有才能的官员顶上。第二,这是军事上的机密,目前不适合告诉吴大人,但是本王手上的火山士都是以一挡百的最强精锐,而且还装备了一种比强弩射程还远的火枪,并且本王还有后手,定能让事态都按照本王的计划发展。这么回答您满意吗?”

吴潜追问道:“王爷真的会放过太子吗?就不怕将来他影响王爷的大业?”

赵让脑中闪过二弟赵恭那可爱的小脸,摇头道:“本王喜爱二弟,绝不会做那手足相残之事,况且二弟性格柔弱,喜欢读书,只要将来本王好好照顾他的生活,相信二弟不会有怨言。历朝历代为了权力手足相残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我们大宋已经算是其中在避免惨剧上做得很不错的了,而且还没有宦官专权的情况出现......”说到这里他发觉自己错了,因为现在的董宋臣就是专权的宦官。

吴潜似乎很满意赵让的表现,说道:“王爷没有虚伪的否定,可见在此事上对老臣非常的坦诚,那老臣也再无什么疑虑了,今后一切都凭王爷吩咐,襄助王爷的大业,为大宋复兴和百姓安康尽自己的力!”说完便离座跪倒在赵让面前。

赵让知道此刻吴潜算是真正的归心了,高兴的扶起吴潜道:“吴大人不必行此大礼,您要知道,这虽然是本王的事业,却也是整个大宋的事业。若是本王不率大宋子民们反击,将来汉人恐怕会遭受五胡乱华时那样悲惨的命运。”知道原史的他发出这样的感慨绝非无的放失。

吴潜连连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老臣就先告退了,近几日老臣将去联络朝中的仁人志士,暗中支持王爷。”

见吴潜要走,赵让起身送他出去,快到书房门口时,赵让想起一事,说道:“吴大人,本王现在身边缺一个谋士,您可为本王引荐合适之人吗?”

吴潜有些诧异的说道:“王爷身边应该是人才济济,为何还要老臣引荐谋士呢?”

“不瞒吴大人,本王身边大多是一些擅长内务、商业或者情报的人才,缺乏一个长于阳谋和阴谋的顶级谋士。因此,需要吴大人为本王救救急啊!”赵让苦笑道。

吴潜“哦”了一声,说道:“这样的人才,老臣还真能为王爷推荐一人!他是老臣的故人之孙,名叫慕容有雪,家人都去世了,去年来京城投奔老臣,眼下在老臣府中居住,准备科考。”

“吴大人,此人的能力如何?”这才是赵让最关心的问题。

吴潜呵呵一笑道:“王爷放心,慕容有雪虽然年轻,只有二十四岁,却对纵横之学极有研究,和老臣谈论国事时经常提出真知灼见,对很多人的品性评论也是一针见血,这方面他的才华堪比三国时的鬼才郭嘉。当然,此人也学王佐之术,极有心得,简直可比三国的那位荀彧。老臣常常感叹,慕容有雪这样的人才若在乱世,他一定是所有人都必须争夺的人才!”

赵让听得心动不已,笑道:“难道现在就不是乱世了吗?”

吴潜老怀大乐,说道:“对对,现在的确不是太平盛世,他慕容有雪必将大展才华!”说完,笑咪咪的告辞回府了。

“慕容有雪?居然被老吴称为是郭嘉和荀彧的结合体?天底下居然有这样的人?”赵让觉得自己的好奇心空前膨胀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