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曹操之六十五 曹操之死(五)
作者:横批竖侃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821

(bxzw.com) 曹操之六十五曹操之死(五)

在对战场和其他很多方面,曹操可以说,都善于随机应变,能巧妙运用各种技巧,驾驭自如,简直到了神鬼莫测的地步。bxzw.com这充分显示了曹操的智慧超群,对人、情、事、物的把握度,恰到好处。

在一次行军中,由于饥渴,很多人都有些吃不消,体力跟不上,难以按计划到达指定地点。曹操没有下强迫命令,要是强制大家的话,容易造成大家的抵触情绪,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激起兵变。

曹操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比较注重人性化管理的,粗暴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正在愁眉不展的时候,曹操灵机一动,用鞭子在马上向前一指,说,前面有个梅林,我们可以到那里歇歇脚,吃些梅子解渴。

听到曹操的话,将士们纷纷打起精神,加快脚步,向前方迈进。

直到赶到目的地,大家也没看到一棵梅树,还不明白曹操说的梅林在哪儿?

其实,曹操使用的就是心理战术,梅林就在将士们的心里。正是这个梅林,激起了将士们的潜能,战胜了自己,完成行军任务。

于是乎,后人对此横加议论,纷纷从道德或生理学角度,指责曹操的做法,有失妥当。

晕!这些人真是迂啊!要是让这些自以为是的人,带兵打仗,非全军覆没不可。bxzw.com在他们面前,读书恐怕是一种浪费。

用兵之道,“诡”是常用的手法,不知变通,就会将自己的部队,白白地推进死亡的边缘。曹军完成不了行军任务,就会破坏曹操的作战计划,影响整个战局,从而会使部队的安危,失去了保障。孰重孰轻,我想,不会没人不明白?

将士不仅不会心生怨言,相反,还会对曹操的善意的谎言,深表钦佩。

不知道机变的人,就不要指手画脚,免得贻笑大方。

还有一次,曹操在行军时,要穿过一片麦田。曹操为不损害农事,下令,谁踩坏了禾苗,都要砍头示众。大家都非常谨慎,骑兵们纷纷下马,用手扶着麦子,小心翼翼地通过麦田。

一个偶然的事件发生了,曹操的战马,受到惊吓,一下子跃进了麦田,闯下了篓子。战马是无知的,犯了这么大的错误,理应由曹操承担。

曹操也觉得事情有点棘手,不得不有依法办事的念头。但这怎行,手下人不答应啊!义军的主帅,哪能就这样就死了?谁有能力,能对这个部队负责?在大家的全力阻止下,曹操毅然割下自己的头发,代替自己的首级。

头发对于古人来说,绝对是损伤不得的。bxzw.com谁被剃了光头,比被判死刑还要羞辱。那时的光头,可不是没有头发的发型。

其实,曹操完全可以找出一万个理由,为自己逃避责任,或将战马一杀了之。法不加于尊者,作为全军的最高统帅,即使犯了错误,也不会有人敢于揭底的。

于是,又有人多事了,说曹操徇私枉法。这些人真是愚拙,根本不了解中国的古代文化。大家没必要和这些人交流。

曹操还经常使用权诈的手段,打击对手,震慑群下,稳固自己的地位。

在曹操才出道的时候,沛相袁忠和桓邵等人,不仅看不起曹操,还想设法惩治曹操。在他们得知曹操占据了兖州,只因陈留人边让,在言语上冒犯曹操,就被诛灭九族。袁忠和桓邵,吓得逃到交州避难,曹操指使交州太守士燮,将他们族灭。

桓邵被逼无奈,只得投案自首,在曹操面前跪立谢罪。曹操说,你跪着就能免罪吗?结果,还是一个“杀”字,解决问题。

一次在两军对阵时,曹军粮草告罄,私下招来粮官,和他商量解决办法。粮官出于好意,建议用把大斗换成小斗,用克扣斤两,来忽悠将士。可能是幅度大了一点,被大家察觉了。每个人的肚里都有一杆秤,肚子老吃不饱,就量出来了。面对军心出现混乱,曹操就将责任全部推卸到粮官的头上,用粮官的脑袋,作为平息事件的筹码。

曹操的很多做法,让别人摸不着头脑。这正是奸雄本色。

曹操是个多面手,不仅在政治、军事上卓有建树,此外,武功高强,已多次提到。

在文学艺术方面,曹操也是造诣非凡。这绝不是因为曹操的历史功绩,而被贴金的。

曹操与自己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被合称为“三曹”。曹操的好几首诗,可以说,都是有感而发,在悲凉慷慨中,充满着阳刚之气。行文中,透露出一种政治家特有的浑然气魄。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出自曹操的手笔,应该是跨越了时间空间,对人生的一种严肃的哲学思考,绝不是所谓的简单人生的低吟惆怅。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曹操为完成统一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执着追求。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曹操对人才的渴望,也表达了自己愿意甘当配角的豁达风范。

艺术上,曹操也是不同凡响的。曹操的书法真迹,我没见过,见过了,也未必会欣赏。毕竟,没有一定胆气的,是无法进入曹操的书法世界的。

被列为《汉魏十三品》之一的“衮雪”二字,确实有些令人震撼。两字似乎一静一动,相互映照,一点也不觉得不协调。这两个字,写得既有些雍容华贵,又有些举止潇洒飘逸,仿佛有在闲云野鹤的神情下,俯瞰流水的情趣。

在当时的书法界,有几位擅长草书的名家,崔瑗父子,与张芝兄弟,都擅名一时。除了这几位,曹操的书法,应该非常不俗的了。

曹操对音乐,也不是门外汉。他写的诗歌,经过谱曲,都成为传唱的佳作。曹操登高能赋,如果没有音乐的灵感,是很难有这样的创作激情的。

桓谭、蔡邕,都精通音乐,而曹操似乎也不比他们逊色。曹操的身边,经常有一些倡优,表演舞蹈,拨弄管弦,唱唱小曲。曹操完全是以欣赏的眼光,或者是艺术的视角,来审视的。看来,懂音乐的不仅只有周郎了。

曹操的多才多艺,主要得益于他的好学精神。曹操喜欢诗书文籍,即使是在行军打仗之际,也是手不释卷,一有空,就学习文化,不断给自己充电。

曹操曾经说到,人年轻的时候,精神集中,喜欢学习。但年龄一大,记忆力下降。能克服这种障碍,保持良好的好学精神的,只有自己和袁遗了。

这似乎有些过了点,但不乏有真实的一面。以曹操的身份,都有学到老的精神状态,怎不令当世与后人汗颜?

曹操博览群书,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思辨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只有博大精深的学问,才能站到历史的高度,对国家和民生,有一个深刻的顿悟。这对曹操的日常工作,对军国大事的认知与处理,大有裨益。bxzw.com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