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节 共同经济
作者:闪烁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964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地区经济共同体并不是而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展的必然步骤。从贡献的角度来看在大国之间矛盾严重激化的时代地区经济共同体在化解大国矛盾并且推进全球经济展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替代的。

地区经济共同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冷战时期。在大的历史背景下美国与苏联在进行全面军事对抗的时候加强了各自联盟体系内的经济结构调整。不管是北约还是华约在承担军事同盟以及共同安全的大前提下也是成员国范围内大力推广经济一体化。特别是在以苏联为主导的华约体系内经济一体化甚至达到了各国分工的程度。当然从总体方面来看华约模式是失败的计划经济背景下的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只是灾难而不是共同繁荣。

真正在经济一体化方面走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并且取得了重大成就的就是欧盟。最早提出欧盟思想的是英国的前相丘吉尔而真正推进第一步的还是法国前外长舒曼提出的欧洲煤钢共同体计划即舒曼计划。虽然该计划的初衷是要约束德国但是在法、意、德(联邦)、荷、比、卢六国成立之后该共同体的原则迅推广到了煤钢以外的市场并且以建立共同市场为主要目的。随后正式转变为欧洲共同体并且在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欧洲联盟条约》之后正式转型为欧洲联盟。该联盟是一个集政治实体与经济实体于一身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欧盟地最终目的是要达到政治一体化即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欧洲国家而不是由数十个欧洲国家组成的国家联盟体。不过欧盟距离政治一体化仍然还有很长远的路要走而且在追求政治一体化的道路上欧盟采取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办法即从社会的基层开始。

经济一体化是欧盟最先完成地工作。而在走出这一步地时候。欧盟各成员国先后完成签署了多项具有深远影响力地条约。比如。实现了各成员国过关免签证增强了欧盟体制内的人员流动为经济一体化打下了基础。推行欧元用统一货币代替各成员国的货币从而为经济一体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施共同的贸易政策在贸易中采取共同标准等等。这些都是经济一体化的实质性工作。

可以说。从成果来看欧洲基本上已经完成了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现在正在迈出军事一体化地步伐而这也是政治一体化之前的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而欧洲在走向一体化的时候经济一体化就成为了军事与政治一体化的基础。可以说欧洲人已经很清楚的认识到只有当各成员国的经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而且不可分割地情况下。才拥有了军事与政治一体化地可能。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成果是极为显著的。先形成了一个拥有5人口经济规模已经过了美国地巨大经济实体。而且拥有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市场。其次诞生了欧元而这几年欧元大有取代美元成为全球流通货币的趋势。最后经济一体化为欧洲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实现大欧洲计划即吸纳东欧地区的前华约组织成员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可以说欧洲经济一体化是全球众多区域经济中最显眼最成功的一个范例。

除了欧洲之外全球其他地区的经济共同体也不少。比如以美国为主导的包含了加拿大、墨西哥以及部分中美洲国家与加勒比海国家的北美经济共同体;以巴西为主导的包含了几个南美洲国家的南美经济共同体;由南非牵头包括了尼日利亚等非洲大国在内的南部非洲经济共同体;以俄罗斯为包括了白俄罗斯以及独联体成员过在内的独联体;由共和国、日本、韩国牵头的东亚经济圈;由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等国组成的东盟;以及由澳大利亚牵头的大洋洲经济共同体等。

这些经济共同体以及类经济共同体都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征即在经济共同体内部各成员国互相减免关税联合各自经济上的优势获得共同展的好处。同时对外采取基本一致的口径特别是在贸易中注意保护共同体的利益。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共同体都达到了这一程度比如在东亚经济圈内共和国与日本的矛盾就非常大而且采取的贸易政策有着巨大的差别相互间的竞争也很激烈根本就没有形成经济共同体。

从核心利益来讲经济共同体是在为大国利益服务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的法德等国或者是俄罗斯澳大利亚甚至包括共和国在内都将地区经济共同体当作了大国利益的直接体现。可同样的某些经济共同体的宗旨却是保护小国利益比如南部非洲经济共同体以及东盟都是小国为求生存与展而建立的。可这些经济共同体都或多或少的沦落为了大国手里的政治与外交工具。比如东盟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美国、日本、共和国甚至是澳大利亚斗争的舞台。

如果世界格局不生显著变化地区性经济共同体的最终出路就是相互整合最终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中成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但现实是现在世界格局已经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的霸主宝座岌岌可危而且自身问题不断难以继续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日本经济崩溃虽然还勉强保持着世界二号经济强国的地位。但是却很难在短期内有所作为。共和国、俄罗斯迅崛起欧洲对大国利益地向往这些都对世界局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格局。也正是如此那些众多的地区经济共同体必然会最终沦落为大国手里的工

书房里黄龙飞、袁鸿业、朱世宏与方兴国都在表自己的意见凌天翔与连豫泯干脆就坐在了角落里面当起了听众。到最后。四个人的观点得到了统一。那就是。现在共和国正面临着3o年来最严峻的一次挑战或者说是危机。所谓“危机”就是危险与机遇并存如果无法战胜危险没有抓住机会那就单纯是危险如果战胜了危险。并且抓住了机遇那就是一次展的好机会。

四个人对危险地认识是一致地即现在地国际局势非常混乱共和国已经走上了前台就无法避免强大敌人的挑战。美国不会放弃全球霸主的宝座必然会对任何一个起挑战的对手进行更有压力的打压。日本也不会甘心放弃亚洲经济老大的地位必然会垂死挣扎甚至有可能绝地反扑。如果美国与日本联手。再加上一直对共和国有所警惕的欧洲地话。那么共和国在未来所要面临的挑战是非常艰巨的同样的共和国未来道路也将更加艰险。更加崎岖。

在对机遇的认识上四个人就不完全一样了。其中朱世宏与方兴国主张重视国内市场认为应该先扩大国内市场并且消化已经取得的经济成果并且努力使共和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然后用控制市场的办法来成为世界上头号经济实体。黄龙飞与袁鸿业则认为在加强开拓国内市场地同时共和国也应该同时加强对海外市场特别是周边国家地市场进行渗透并且努力建立起一个以共和国为核心的地区性经济共同体从而达到控制更大的市场掌握更多资源获得长期展动力地目的。

换句话说黄龙飞与袁鸿业都认为在短期内共和国的重点应该是建立地区性经济共同体这甚至比拓展国内市场更为重要。两人这一观点的基础是共和国本身缺乏经济长期持续展所需要的资源。

相对而言共和国对市场的需要是可以通过拓展国内市场来得到满足的毕竟共和国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而且经过了3o多年.展共和国的内部市场已经比较成熟了只要抓住国内市场那么就不缺乏购买能力。而今后制约共和国展的不是市场本身而是原料特别是能源以及重要的矿物原料。

黄龙飞列举了一系列的数字。共和国的能源有7成需要依赖进口其中石油的进口比例已经达到了8o%在1o之后有可能达到95%这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字要知道美国的石油进口比例就算在在最高点都没有过75%一般情况下都维持在6o%左右。和国在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上也严重依赖进口其中铁矿石的进口比例达到了65%矿石的进口比例过了7o%橡胶的进口比例过了8o%木材的进口比例达到了55%甚至连粮食都有1o%需要进口。现在共和国最需要的是满足国内各大工厂的原料以及满足百姓生活需要的物资!

在黄龙飞的这一观点上袁鸿业做了一点补充说明即共和国的经济结构转型问题。

如果需要以国内市场作为经济展基础的话那么大量产品就要在国内市场上消化掉能够用于出口的产品相对减少。同时因为共和国自身无法产出足够的资源所以随着国内市场的扩大需要进口更多的原材料。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出口减少进口增加的情况。虽然共和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但是长此以往下去除非共和国能够成为美国那样的拥有绝对优势的头号市场同时共和国的货币越美元与欧元成为全球通用货币不然的话共和国的展必然会出现问题。

要解决出口减少进口增加的矛盾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也就是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用以购买更多的原材料。这就涉及到了共和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问题。

在3o多年的展**和国出口的主要都是初级或者产品而且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这类产品的附加值相对较少利润率也非常低而支撑起共和国庞大的出口能力的是大量的剩余廉价劳动力。随着共和国经济的展劳动力成本也在同步提高同时劳动力也不可能永远都有剩余的。因此就必须要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从而拉动经济的快展。

经济结构转型是一个相对来说极为庞大的也是一个系统问题而不是单一存在的。同样的在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时共和国要面对的竞争对手往往都是第三世界国家而共和国的教育水平远高于大部分的第三世界国家劳动力素质更好所以产品的竞争力更强。而在产业转型的时候共和国要面对的竞争对手就成为了美欧等等达国家相对于这些国家共和国的教育水平远远不够劳动力素质也差了许多。因此这已经成为了社会问题而不是单独的经济问题。

可以说这就是共和国的最大挑战。虽然共和国从来没有放弃人才的培养从来没有减少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但是要想击败西方的达国家击败那些已经在工业化道路上展了数百年的老牌国家共和国需要走的路还非常长远1o年是远远不够的也许要用5o甚至时间。但是不管这条路多么的漫长不管这条路多么的坎坷总需要迈出第一步总需要去战胜路上的所有坎坷与挑战。

到最后四个人的意见也取得了统一而且都认为未来是决定共和国命运的1o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