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真到假时 假亦真
作者:八大木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602

快要过年了,老杨很开心,前两天还跟小玉约好了,过两天要去BJ看看,顺便拜见一下所谓的岳父岳母大人,我的妈呀,老杨想想就流汗,到时候,说什么呢?买点嘛好呢?怎么着才能让小玉跟自己回家过年呢?唉,真是头痛头痛啊。

老杨正坐在椅子上神游呢,办公室门响了,咚、咚、咚。

“进来。”老杨一愣神,原神归窍。

“杨总,今儿有意思啊,外面来个和尚,说是要卖东西,我想您还是出去看看吧。”进来的是小张。

“和尚,有嘛意思啊?不也是客户嘛,卖什么啊。”老杨说。

“阿米豆腐啊,我跟您讲了就没意思了,您出去看看就知道了。”小张说。

“嘿,我个爆脾气,还跟我这儿卖关子,平常我就不怎么管你们,你们还真是该好好管管了。”老杨假装生气,小张直在那儿突舌头,随便惯了嘛。

说罢二人来到了前台休息区,只见沙发上正坐着一位慈眉善目的大和尚,看岁数是40多岁,头顶溜光打着戒疤,身着一件杏黄色僧袍,脚穿一双褐色的僧鞋,脖子上挂了串应该是108颗的菩提子念珠。往那儿一座看着倒是仙风道古的。

“阿弥陀佛,让大师久等了,在下杨佳斌,一线随拍T市分公司的经理,不知有什么可以帮您的。”老杨一边说还一边双手合什,倒是显得很敬重。僧、道、尼都是得罪不起的人哦。

“阿弥陀佛,贫僧道空,来自SX五台山千佛寺,化缘至此,有事相商。”和尚说。

“那好,来里请,里请。”老杨一边说一边把和尚往自己办公室里面请。

老杨很想乐,因为前两天他刚听到一个笑话,是关于和尚和老道的。说是有个关于文学原创的网站,举办了个比赛,出了个赛题,说是让参赛选手,写一部武侠的小说,要血雨腥风,跌宕起伏,同时要言简意赅,尽量精简,结果评选半天,选出一位获奖选手,他的书就一句话,超级简练,但简练不简单啊,是什么呢,就是:死和尚,把贫道的师太还还给我。一句话真可谓是石破天惊,血雨腥风啊,连前传和续集都能出了。

“道空大师,有话请讲吧。”老杨回了神儿问和尚。

“哦,杨施主,是这样,我这次下山是受方丈的委托,为修建寺庙来筹集善款,可您也知道,现在社会,人心不古啊,眼看快过年了,我也没筹到多少,唉。不过听说您这儿收旧物,我出来的时候方丈让我带了一个老的香炉下来,以备不时之需,您看看吧。”和尚一边说,一边从随身带的黄色僧包里拿出一个香炉来放在了桌子上。

老杨谨慎的拿起来,掂了掂分量,看了看做工,又看了看底款儿,然后跟小张对视了一样,俩人相对一笑,显然刚才小张也看出了点什么!

老杨又在那儿看了半天,然后突然跟和尚说“大师,不知您有否带度牒呢?”

大和尚明显的一愣,“啊,那个,那个,我出来匆忙,忘记带了,忘记带了。”

“哦,是这样,那您有带什么身份证明嘛?”老杨笑着问。

“哦,有啊,有啊,这个,给您。”和尚一边说一边从僧包里拿出一个红色小本子,上面写着“皈依证”,递给老杨。

老杨连看都没看,笑着说,“和尚,东西留下,您请走吧。”。小张在旁边也乐了。

“啊,施主这是何意啊。”道空有点不知所措了,面部也有些紧张。

“我说和尚啊,明人不说暗话,难道非要我点破你嘛?”老杨绷起脸说。

“杨施主,道空不明你之所言,还望赐教。”道空说。

“行了,别拽文了,你这个是什么,是皈依证,我连看都不看,都知道是假的,你要蒙人,拜托你学学最基本的常识行吧。刚才我问你带没带度牒,你说没有,我问你有没有带证明,你现在倒拿出皈依证。这是最大的破绽了,老兄。”老杨说。

“我……我……我……”道空汗都下来了,自己还是不知道错在哪儿了。

“行了,甭我了,今儿心情不错,给你上上课,以后出来混,拜托你也做做功课。度牒是什么,度牒就是皈依证,知道吗。古时候都称为度牒,度牒是政府机构发给公度僧尼以证明其合法身份的凭证,一般由尚书省下的祠部颁发,故亦称祠部牒。唐代的度牒都用绫素、锦素、钿轴制成,其形质与官吏的任命状“纶诰”相似,宋代一度改用纸造,至南宋仍旧用绫。度牒上一般写明所度僧尼的法名,俗名、身份、籍贯、年龄、所住或请住持寺院、所诵经典、师名等,并有祠部的批文,签署日期和官署署名等。你啊,要是在古代敢冒充和尚抓住就砍了要不就充军了,哥们儿。”老杨说。

“那个,那个,哥们儿,我服,我认这个栽。那个香炉,您能不能给我啊,我摊儿上200块买的呢。”假和尚嬉皮笑脸的说。

“切,就这破玩意儿,200块买的?!真TMD够黑的,哥们儿你也被蒙了,这东西顶多值50,你来一趟不容易,也这儿憋了半天了,给你100块,算交个朋友吧。”老杨一边说一边拿出100块给了假和尚。

假和尚,手里拿着100块,好半天,一声叹息啊,“罢了,朋友,承您的情了,山不转水转,后会有期。”

假和尚说完扭身走了……

“哈……哈……哈……哈……”屋里老杨和小张相对大笑不止。

“你们这儿笑什么呢?那个和尚走了?送什么东西来了?”小薇进屋了,刚就听同事们说来个和尚,挺好奇的,不过人在屋里谈正事呢,这会儿看人走了,所以进来看看。

“哈哈,那个啊,是个假的,什么和尚啊,哥们长的倒是挺出尘的,有点仙气儿,可惜了好身板,哈哈哈……哈哈哈……”老杨笑着说。

“什么?假的,看着不像啊,和尚也有冒充的?”小薇说。

“怎么没有啊,现在冒充的有的是啊,你不看新闻啊。竟是冒充和尚尼姑骗人钱财的。”老杨说。

“唉,都什么世道啊。这个香炉他送来的?那你还拿着干吗,你给他钱了,你没病吧你?人都是假的?东西能是真的?”小薇看着老杨手里把玩的香炉说。

“哈哈,要不说好笑呢,假到真时,真亦假,真到假时,假亦真。这东西吧说真不真,说假不假,不过也是个不错的东西。”老杨说。

“行了吧,别卖关子了,到底怎么样啊?”小薇说。

“怎么说呢,你先掂掂这东西。”老杨一边说一边把香炉递给小薇。

“唉呦,这么沉啊,看着个头不大,这么压手?”小薇略带惊奇的说。

“是啊,这个东西就是所谓的宣德炉,你看底款打着了吧,三行六字楷书大明宣德年制。不过呢,这东西自古就无所谓真假,因为真品实在太少了,而且后世大量仿制啊!即使博物馆里也是标明宣德款铜香炉。现在行里对这东西只论优劣,不论真伪。”老杨说。

“那这个也是仿的?不是宣德的?”小薇问。

“这个啊,应该是明仿,你看看器型饱满,铜质精炼,冲天耳,黑色皮壳,不错不错啊,算是捡着了。”老杨说。

“怎么会呢,那个和尚是假的,他会有真东西?”小薇疑惑不解。

“这个就说不准了,他说在摊上200块买的,还真有可能是这么回事,也许卖主儿也不懂,等于是卖漏了,谁知道呢,反正到咱手了,咱翻手一卖也能弄个3、5万的。”老杨说。

“嘻嘻,这个假和尚,真是活该,放着真东西自己不认识。哈哈。不说这个了,你给我讲讲宣德炉贝。”小薇说。小薇还是很爱学习的,觉得这里面的故事很好玩。

“好啊,我给你讲讲吧。明超宣德年间,明朝牛X啊,四方来朝,宣德皇帝朱瞻基觉得很爽,不过看看自己家摆设太寒碜点,所以决定来此装修,换换家什。正好那暹罗的皇上给Y进贡了不少的风磨铜。宣德皇上呢本就听说是铜啊经过4次冶炼就能出现宝光,于是心血来潮了,让底下人以风磨铜为主材料,又拨了金子、银子还有不少贵重金属,合在一起冶炼,也不知这方法是谁教他的,反正现在已经不知道当时是用何种方法配比的了。”老杨说。

“后来呢东西冶炼出来了,不过每斤只剩下四分之一了。干吗用呢,宣德一琢磨仿前辈的东西做吧,什么商代鼎啊,宋代名窑啊,做了一共是3000多件,也有说5000多件的,这里面就有炉,这就是所谓的宣德炉。”老杨说。

“你想啊,通共那么几千件,而且都是用秘方做的,所以后世传承下来就少之又少,后来人就琢磨啊,到底怎么做的呢,于是就有人大批仿了,所以传下来的大多都是后仿的,但不是说仿的就不好,反而是因为这些仿品,才让很多老百姓见识到了宣德炉的风貌。”老杨接着说。

“所以说,假到真时真亦假,真到假时假亦真啊。哈哈哈”小张在旁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