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左丰南下 徐占的赞叹
作者:洪荒书生侨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076

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鸿都门学事件爆发已经过了一个多月,时间也不知不觉的由正月走到了惊蛰,黄门左丰终于在护卫的护送下离开洛阳前往蔡阳传旨。

说实话,左丰对于这趟差事是极不乐意的,千里迢迢路途遥远不说,荆州那个鬼地方可是宗贼四起,盗贼横生之地,一路上就这么几个护卫实在是不怎么安全。自己还只是个小黄门,还没能像恩主张公一般成为中常侍大人,可不想交代在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

而且接旨的对方也不是什么大人物,只不过是个小家族的庶子,还是不被现在家主待见的庶子,恐怕到时候连喜钱都发不出,根本就捞不到什么油水。也不知道张公是怎么想的,这样一个小人物,不就是一个会写几句诗文的毛头小子吗?这般人物大汉没有一万也有八千,那里找不到。也值得让自己这般千里迢迢的亲自去下诏,直接让州府下文征用就是。可惜张公交代了不得对那小子放肆,否则即使是你没钱咱家也得给你拔下层皮下来。

其实张让派左丰亲自去请蔡铭,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张让知道,自打同灵帝讲过蔡铭的故事后,灵帝就对蔡铭很感兴趣,时不时的在张让身边提起,张让深怕这蔡铭也和其他腐儒一般拒绝征召,让灵帝扫兴,这才让左丰亲自去下诏。就是为了堵死蔡铭拒绝征召的心思。

左丰这一路心情欠佳,自然不会积极赶路,一路过永宁,宜阳,宛城,安众,新野,到蔡阳,但逢城县必停,势要在那些路过的太守县令们身上找点安慰,不能浪费了这难得的出行机会。

一路经过的郡县,怨声载道不说,洛阳到蔡阳不过八百里,若是快马加鞭几天就能赶到,即使慢点有两天也足以赶到,左丰却足足花了一个多星期这才慢悠悠的到达蔡阳。

由于左丰的耽搁,早在数日前蔡阳县县令徐占就接到宛城的消息,知道左丰近日会到蔡阳宣旨征召本县士子蔡铭为鸿都门学博士。

这让蔡阳县令徐占和蔡阳各大家族消息灵通之人大为吃惊,鸿都门学四处征召博士的事,他们是知道的,也知道很多民间名儒拒绝了征召。

这里一定要注意被征召的都是民间有名望的名儒名家,这蔡铭不过一年青后生什么时候在皇帝心目中能够与民间名儒名家并列,并且亲自派黄门近侍前来传召。

别小看了,亲自派人征召和让州郡下文征召虽然都是征召,但是区别是很大的,一般的由州郡下行文征召,这说明皇帝对于你并不是十分的看重,你是可以响应征召,也可以拒绝。所以即使是每次征召有大半人拒绝,灵帝也不好真正直接惩罚他们的。而亲自派黄门近侍前来宣旨征召,则说明皇帝对你是势在必得,你拒绝了征召就是抗旨不尊,是要治罪的,所以是不能拒绝的。

这些年来,虽然很多民间学者拒绝灵帝的征召,但是在私下里,他们却是将这种征召看得很重,把被征召当成为有才德名望的代表,有声望的象征。若是一个所谓的地方名儒名家,不能被灵帝征召,那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他的才德没有被皇帝朝廷认可或声望还没有能传到洛阳,在声望上就显得不如那些被征召过的人。最近几年有不少平时默默无闻的民间学者就是因为被灵帝征召而一举成名的。

现在,蔡铭不但被征召而且是那种势在必得的那种高规格的由灵帝亲自下圣旨,并派下中官亲赴蔡阳征召。那是不是说,这蔡铭在灵帝心目中不下于名儒名家,甚至是大儒大家。要知道灵帝虽然荒诞昏庸,但却是多才多艺,文章才艺俱佳,在这方面是不会看错的,也难怪收到消息的蔡阳各大家族一片哗然。

这里面最吃惊的莫过于蔡阳县令徐占了。

当徐占知道儿子既然拜了位比他还小,才十九岁的半大小子蔡铭为师后,说实话,他当时很恼火。

尽管知道儿子醉心数术,但是你就算不能拜得刘洪那般大师为师,但也不能自暴自弃的找个比自己还小的嘴上无毛的半大小子为师,这不是让人笑话吗。

可惜这老三那里都好就是太执拗了,一旦认定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因此对儿子无奈的徐占却是怨上了蔡铭,自己儿子胡闹可以,但你还就真敢收啊!

所以尽管徐阶拜师已经过了一个多月,也多次写信回家跟他说自己的师傅是如何博学多才,如何的了不得,希望父亲能够上门见一见老师,却始终不能让徐占释怀,直到现在徐占都没有想过去拜访蔡铭。按理说这是极没礼貌的事,可谁叫他心中有气,也没怎么将蔡铭放在眼里,反倒是怨蔡铭那厮自己没本事误人子弟不说,还规矩忒多耍大牌。与儿子明明就在同一个小小的县城,都不让儿子居家进孝,有点事情还要写信,捎口信什么的,当真是不知所谓。

所以收到宛城传来的消息后,徐占很吃惊。

难道儿子说的是真的,真的有人年纪轻轻就有着不下于刘洪的天文数术的造诣,还能精晓经义、武略,擅长书画,甚至于还有着一身高强的武功。

要是在以前徐占是说什么也不相信的,但是今天这个消息是从别人那里传来,而且是自上而下从京都传来,连皇帝都要亲自派人征召,就由不得徐占不得好好思量。

想到这里,他叫人拿来儿子寄回来的据说是他趁机收拾老师平时为他们师兄弟讲课时所书写的一些书稿,和他自己记录的一些为其他师兄讲解的知识。

徐阶让人带话说:通过书稿不但可以看出老师在各个领域的博学,还能看出其独树一帜的书法。

这是徐阶自知父亲并不待见老师,怕父亲轻视老师而特地收集起来的,就是希望父亲能够对老师有所改观,不要一味的因为老师年青而轻视。

可惜当时徐占当时根本就没有当回事,反倒是被儿子的话气乐了。儿子就这么点出息,拿着人家的稿纸当宝贝,还让自己细心体味,当真是不知所谓,越活越回去了。

没想到时隔不久,自己却会主动想要打开这些“破玩意”。

打开书稿,徐占眼前一亮。

草稿的内容暂且不看,其书法果真是独树一帜,其字形较为正方,不像隶书写成扁形,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外柔内刚,沉厚而安详。其行文线条沉实有力,富于弹性内有劲力粗而不重,细不为轻,劲健而有活力,给人以清丽、健康的审美享受。有些虽不如前者端正,去隶体波势,字里行间,有如东风吹拂,飘然若仙。

这正是后世常见的楷书,和行楷。此时有着正书之祖的钟繇还未扬名,楷书也还未定型,而另一位与之并称为钟王的千古书圣王羲之更是还没有出世。历史上正是王羲之将小楷书法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因此,徐占没有见过,自是认为是蔡铭自己独创。

“好!好!好!”

徐占用力的拍打桌子,连用了三个好字赞叹。

欣赏如此飘逸舒朗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好字,犹如春花月夜之下酣饮甘露,当浮一大白。

徐占认认真真的逐一将蔡铭的字搞同儿子徐阶的书稿分开,逐一观赏,心中惋惜不已,这么好的字,竟然被自己视若蔽屐,当真是清泉濯足,花下晒晖,背山起楼,烧琴煮鹤。

逐一欣赏完蔡铭的字,再次感叹了一番,良久之后徐占才想起这只是人家平时教授弟子的草稿,自己光顾着欣赏字,还没有看其书稿的内容呢?

徐占随手拿起一张,见上面写着:“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讲的是儒家经典论语。

这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经义造诣的,当要好好看看他能有何见解。

翻看书稿讲评:孔子说,治以政刑,民固苟免而无耻矣。若使君之导民,不徒以其法也。而皆本于躬行之实。如欲民兴孝,必先自尽孝道以事亲,欲民兴弟,必先自尽弟道以事长所以说,有耻且格,盖德礼政刑,固皆所以适于治之路,而出之有本末,获效有浅深,故孔子第而言之,欲为人君者,审其本末轻重之辨也。

嗯,不错颇有见地。

徐占看完讲评心中暗自点评。

又翻起下一张,这张讲的是“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是什么?没听说过,到要看看讲些什么?”

三十六计第四计以逸待劳。

讲评: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是为以逸待劳。此即致敌之法也。以逸待劳,语出于《孙子.军争篇》,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面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备之;孙膑于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守雁门,久而不战,而实备之,战而大破匈奴。

咦!这不是兵法韬略吗?为何自己从没有听说过还有”三十六计“的兵书,可观其讲评不但深蕴兵法韬略至理,而且都还有迹可查,都能在古典经典上找到根据,难道是历代蔡氏自己总结的,如此这蔡氏当真是不凡。

在翻看下去,有诗词、文章篇,天文、气象、节气篇,地理篇,数术、统筹篇,书、画篇几乎是方方面面不一而足。而且几乎是每有讲评阶立意新颖极有见地。

看完所有书稿,徐占不由得再次赞叹。

“真奇才也!看来蛮儿(徐阶小名)真的拜了位了不得的老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