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炒作
作者:洪荒书生侨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736

漆铭又次出名了。而且走出大名了。要说起来,蔡铭在目前的大汉已经是个不小的名人了,特别是在中原士人中更是名声响亮,几乎无人不晓。

这段时间在巴郡造成的影响不说。在入”之前,蔡铭亦有几次影响颇大的扬名。

第一次的出名也是蔡铭崭露头角之时。这一次的出名主要是因为七步诗。相对来说影响不是很大,但却是蔡铭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这次的出名辐射范围主要在南阳郡和荆州本地,以及靠近南阳郡的周边郡县。

但是让蔡铭意想不到的是,这一次的出名,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既然为张让的情报机构所得。使的蔡铭方才崭露头角就暴露在张让的眼皮底下,为蔡铭带来名声的同时也为张让这头恶狼所窥视。最终蔡铭也没能逃脱张让的虎口,成为了张让的孙女婿,给蔡铭后来的人生仕途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第二次出名是因为退思园文会。

如果说蔡铭的第一次出名是崭露头角,那么第二次出名则可算是初露峥一次蹋着袁氏兄弟和名士许攸的成名,展现了蔡铭惊才绝艳的文化底蕴,既博得了广大士子的同情又赢得了大汉名士的称号,真正打响了在蔡铭在中原士人中的名声。

并借此结交了钟碎等一批杰出的年轻士子,不过却也因此而彻底得罪了袁氏。

第三次出名则是因为与张让的联姻。

相对于前一次的成名,这一次的出名是一次决然相反的极端。刚,被捧上神坛,还没来得及站稳的蔡铭就因为自身的污点,被几乎所有的士人更唾弃。

同时这一次的出名也是蔡铭以往扬名影响最大的一次。只是这一次的扬名,却是一次彻彻底底的污名。刚刚的惊才绝艳,只能让那些对蔡铭本来怀有期望的士大夫更加的鄙视、怨恶、抵制蔡铭。冰火两重天的滋味实在不足为外人道也。

第四次出名是因为大汉的旱灾、蛆央、瘟疫等自然灾害。

面对三分天灾,七分**带来的大灾难,蔡铭不得不出手。蔡铭的举措,极大的缓解和减轻了大灾难带来的灾难,出名自然不可避免。因此对于这一次的扬名,用蔡铭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杨名非我所愿。

本来这一次,蔡铭在别人束手无策时力挽狂澜当然最大程度的消弱之前的不利影响,最少也可以在民间赢得良好的赞誉。但是事实情况是士人掌握了地方,更掌握的话语权。因此除了蔡氏本身的势力范围,十常侍等宦官的势力范围。以及极少数耿直清流的辖区,知道并感激蔡铭外,其他绝大多数地方的胜利成果都被那些所谓的名流说窃取。

第五次出名是为了征召属官。

这一次为了打破士大夫对自己孤立。挖掘能够为自己所用的人才,

征召能够掌控巴郡的足够属官。蔡铭是不顾规则,广散名帖,只要在蔡铭记忆中有印象并且知道籍贯的历史名人几乎都收到蔡铭的邀请。

虽说最终征召的人并不是很多,但因为蔡铭不顾潜规则的捞过界。以及那不顾影响伸得过长的手,实在是让各地士大夫名流诘芶不已,也让很多虽然没有应征的历史人物记住了蔡铭这个人。

最主要的这一次的征召不仅仅是针对士人,还有武夫,工匠,乃至一些已经落草为寇的贼寇。征召的地域范围不仅仅是家乡南郡和之前任职的洛阳,而是涵盖了了几乎整个大汉十三州。当真是三教九流无所不包,天南地北无处不容。

所以说因为这次征召属官的缘故,蔡铭接触和影响到的人实在是不少,因此而出名也就理所当然了。

在此基础上,到得巴郡之后。蔡铭似乎更加的一不可收拾了。旬月光复巴郡、重建鸿都门学、拜年风波,布告事件。当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件接一件让人目不暇接,不得不为之侧目。

特别是这一次的布告事件使得蔡铭再一次站在了风尖浪口,成为了益州乃至整个大汉的风云人物。

而且不同于以往的仓促应战,实属无奈之举。这几次的事件几乎都是蔡铭主动挑起。完全可以看着是对世家大族和士大夫名流的无端挑衅。并由此而引了几乎整个大汉各个阶层的民众的大讨论。其影响范围之大,影响民众之广,影响到的社会问题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甚至于在整个大汉历史上都是少见的。

对此,很多未来历史上的风云人物的见解也是各不相同。

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在与朋友讨论时曾说道:“易之气度凡,敢于推陈出新能人所不能。虽有瑕疵但终能成其所愿,真大丈夫也!”

后称割据河北,雄踞北方,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的袁绍自然早早的知道了这些消息,不甘的叹道:“蔡铭匹夫当真是胆大妄为,这是要乱我士族根基,当真是祸乱之源当早除之!”

袁氏双雄之另外一雄,第一个枉自称尊,窥视神器,却为称之为冢

枯阅读最新童节就洗涧书晒细凹姗齐伞”农求则有此幸灾乐祸。与幕僚笑道!“闹吧!继续闹呐”诵了马蜂窝了吧!我到要看看你蔡铭能拿工商当饭吃,还是能靠鸿都门学的几个泥腿子来治理州郡!还假慈悲的宽恕罪民,真以为自己是圣贤能够三言两语的感化罪民,最好叫那些豁免了罪民宰杀了干脆。”

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双手过膝,两耳垂肩的汉末枭雄刘备不知为何亦苦大仇深的对关羽、张飞两位兄弟哀叹道:“蔡铭真真乱成贼子。为收买蜀中人心,讨好十常侍可为是不择手段,如此一来巴郡名虽光复,实则以入贼子毅中矣!”

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的江中猛虎孙坚的叹道:“惜呼,英雄多为人所不容!易之宽而爱民。以仁治军,将士焉能不为之所用。无怪乎能旬月光复巴郡!”

姿貌温伟,少时知名于世,与七位贤士同号为“八俊”的刘表,有感于自身的境遇,亦有些沉重:“蔡铭风姿卓著,可惜不为世人所容。可怜可叹!今番哗众取宠,固然取悦和陛下,但却伤害了士族的根基。士族岂能容他,因小而失大,实在是有失体统,失策失策!”

西汉鲁恭王刘伶汉景帝第五子的后裔,后来割据益州的的益州牧。江夏江夏竟陵人刘焉眼中熠熠的遥望着西川对侍中董扶说道:“有蔡铭在巴郡实乃我等心腹之祸患。今番虽然犯禁,但是却也进一步巩固了巴郡的根基,我等还需早做准备。”

正所谓“仁看见仁,智看见智”这些未来的汉末枭雄因为各自的出身,立场,对蔡铭的看法也是各不相同。

对于这些人的表现,说是看法也好,感慨也罢,反正蔡铭是一概不知。

当然就是蔡铭真个有通天本事能够尽知这些人的看法也会一笑视之。不以为意。

蔡铭真正在意的是这次大讨论的影响有多大?能够持续多久?因为蔡铭希望能够通过这次事件让更多大汉子民知道自己,了解自己。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巴郡来。

所以蔡铭不但没有因此站出来辟谣,还在暗中推波助澜。

因为这种现象,乃是后世很常见的一种出名和扩大影响的手段,这种手段在后世被称作炒作。

其实蔡铭的初衷并不是为了炒作而炒作。

之前蔡铭知道布告事件引大讨论,并且事态一再扩大后,负责情报的蔡敏很快就知道了事件被扩大化了,为此是很担忧。

杜畿、钟繇等一干臣僚也在知道情况后第一时间找上蔡铭,讨论可能会引的不利影响和不良后果。希望能够尽快拿出对策,应对可能引的政治风暴。

对此,蔡铭很轻松的笑着安慰大家道:“理越辩越明。我们不怕他辩,就怕大家都不知道辩。士大夫名流掌握着话语权,这点我们暂时改变不了。因此我们最怕的就是那些所谓的士大夫名流借此盖棺定论。一棍子打死。但是现在事实是。士大夫名流并没有能够及时捂住这个盖子,使得士人们彼此讨论,辩论起来了。既然是在辩,在讨论,就说明我们的观点还是有人支持,而且还是有很大一批人支持。否则又岂能直到现在还争执不下。并且还在进一步扩大。

对此我的想法是,不怕要事件影响太大,就怕他影响小了没人知道和了解我们的政策。所以我们不但不要遮遮掩掩,闪烁其词的逃避责任,而应该大张旗鼓的支持和肯定我们之前的论断。该怎么着就怎么着,有什么可怕的。

同时我们还要借机进一步宣传我们的观点,宣传我们巴郡现今的政策,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巴郡的政策,了解我们巴郡的新政。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支持我们的政策,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我们巴郡。”

蔡铭定下应对基调后,手下的臣属们很快便行动起来。

特别是蔡敏的情报机构和巴郡的招贤馆更是被蔡铭面授机宜,教授炒作手段,鼓动他们主动出击,通过各地情报机构,以及蔡铭的酒馆饭店等产业,以说书和故事等形式大力宣传蔡铭的光辉事迹,宣传巴郡的政策成就。

在情报机构的有力支持下,有目的的拜蒋和拉拢一些明显支持蔡铭政策的士人。

使得原本就如火如荼的大讨论,更加火热起来。

很显然,蔡铭的炒作成效显著。不但使得更多人知道和了解蔡铭以及蔡铭在巴郡的政策的积极正面的信息,并因此而招揽和拉拢了不少人才。

尽管其中大多数是一些本身就不得志的寒门士子和各地的商人工匠。以及一些武夫勇士,但是也不乏世家大族出身的治世之才。

其杰出者有孙邵,管宁,邸原,王烈、凉茂,蒋钦,周泰,陈到等人,另有历史人物晏明,马延,钟诸,钟神,吕旷,吕翔等人,其余文武工商等各方面的人才不下百人,实在是蔡铭自打入川以来的最大的一次人才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