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节 雪地攻击
作者:自由与荣耀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217

日本九州佐世保军港陷入对潜艇的恐慌中,接连好几天都有炮舰和商船被鱼雷击沉,使得佐世保对朝鲜的军需运输不得不暂时中断。就在东乡平八郎大将在长江口宣布分散突围的当日,日本海军大臣山本权兵卫中将被迫辞职,旋即,这位曾经被日本民众称颂不已的海相就被浪人砍杀在官邸外面的大街上……

日本国内,已经饱受物资匮乏和极低量食品配给制度之苦。整个四岛,只有三井、三菱、住友等财阀的军工工厂在开工。对这个岛国的经济而言,最大的收入是向美国出口生丝,向中国出口机织布,而几乎所有的工业原料都需要从中国、美国和欧洲进口,包括重要的战略资源——钢铁和煤炭!海战的失败,就代表着这个国家的经济从此要遭受封锁、陷入彻底崩溃的边缘。

代表着日本资本家的政治元老伊藤博文因此改变了与长洲藩阀的合作态度,开始积极寻求与美国和解,促进中日战争尽快结束。值得深思的是:这位前首相,正是甲午战争的策划者和《马关条约》的日方首席代表!作为日本文治派的元老,有着英国教育背景的伊藤博文知道:在突然强大起来的中国军事力量面前,日本一贯奉行的“以战养战”的战略再也无法达成。

日本经济,已经拖不动对华战争的沉重战车了。

在伊藤博文的指使下,小村外相与美国、英国公使频繁地接触,企图用出让中国东北的权益来换取两国的支持……

也许,在海战爆发前日本用这样的条件来拉拢英国和美国,是很有可能与英美达成某种默契的,从而通过美国来影响中国新政府,通过英国给日本的战争机器上润滑油。可惜,现在只有忠实的盟友——英国表示了无可奈何的嗟叹外,美国人连话都懒得回一句。

与日本在外交、军事、经济和国内政局上的被动相比,中国新政府显得很轻松。在英法输诚建交后,进一步签订条约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政治和外交上的孤立局面被打破。国内,一片坚决抗战的呼声,报名参军的青年往往把招兵站的门槛踩塌、门板挤破。工业品生产虽然目前仍然以军事工业为主,但是大量的民用工业企业在注册、建设,陆续投入生产,其中有化纤及纺织业、新型药品、民用汽车、机电产品等一系列将要震动全世界的新产品。皇庄的土地在分配、农村的改革在进行,商业也因为苛捐杂税的废除呈现出兴旺的气象。最提人气、聚民心的是战场上的胜利!

北京,总参谋部作战室,这里已经成了龙剑铭这段时间的第二办公室。

墙上张挂着巨幅的地图,参谋人员们来来往往,把手里文件夹或者电报纸上的信息标注在地图上。一个个红色的箭头带着部队的番号把各部队在战场上的位置,态势和将要展开的行动表现得一清二楚。

“总司令,今天下午16时,准时发动对凌海的海陆强攻。您看,目前西北纵队各部已经到达指定位置,海军登陆船队也在大凌河口以南海面机动待命,还有两个小时二十分钟,收复东北之战就要打响了。”值班的联合参谋部中校参谋主任董劲指点着地图,向走到地图前的龙剑铭汇报。

“部队的防寒装备全部到位了吗?北京的天都这么冷,关外就更是苦寒之地了。”龙剑铭并没有再去看地图,作为后世的基层参谋军官,他对部队的生活和作战保障看得更重一些。他可不希望部队穿着单衣在冰天雪地里和日本人拼命!现在,自己有能力让部队各方面的装备尽量好一点,这样,才能保证部队有强悍的连续作战的能力!最少,要让每个官兵都有一种受到全国老百姓关注的感觉,这,才是真正的军人荣誉感的来源。

“所有参与北线作战的部队都严格配发了整套寒带作战装备,枪械武器也是防冻设计,单兵每人携带有高热量的食品1000克,足够在极限的条件下坚持作战2-3天。总司令,后勤的问题尹昌衡司令和地方上做得很好。您要到山海关城楼上去看看就知道,大路上连夜不停的都是辎重兵部队和民夫队伍,铁路上也都是运兵列车和军资列车。咱们啊,可把全国都动员起来了!”李义安揣着心事回答着龙剑铭的提问,军医部长邹汉刚才来电话,珍妮又跟着林达蔚的军医部队上前线了,这个事情,总司令好像就没过问啊?

“那好,荆参谋!有个事情你去联系一下,上海、四川、湖北等地方的报馆派出了战地记者,你负责分派一下,不过,要注意保护这些记者的安全,危险的地方一概不准去!西北纵队那边,就不要分派记者了。另外,教育界的人士组织了一大批医药和慰劳品,司徒燕会带着人送到前线去,安排一下部队运送和接收、分配的事情。”龙剑铭若无其事地交代着,在这个节骨眼上,他要不是考虑到要主管全局不得不留在这大后方的话,早他妈操着挺机枪上前线了。20多岁的年轻人,能够在这时候、在众军官们面前、在全国人面前保持一种冷静、成竹在胸的形象,也真够憋气和苦累的!

天空,布满了阴云,整个天色显得象灌了铅一样凝重,不时有纷纷扬扬的雪花飘洒下来,让整个凌海战场的能见度变得很差。

这样的天气,对进攻者来说,是最为有利的。歪桃子山下,教导旅一团三营的部队成战斗攻击队形散了开来,在飘雪和地形的掩护下悄悄接近日军阵地。按照司令部的作战计划,这次进攻是突袭,没有炮火准备的突袭。速度和火力配合,是决定战斗成败的关键!

山上,是日本陆军高田师团62联队的一个加强步兵中队,拥有300多战斗员和两挺机枪,还有一个山炮小队两门70mm山炮。指挥官佐佐木仓信大尉是1902年士官学校的毕业生,跟中国国防军北方军北线集群司令官周昆是同学。两支军队,因为建军的历史长短关系,使得资历几乎相同的同学如今在战场上拥有的权力有了天差地别。大尉当然知道,自己的阵地是诱饵,一个天大诱饵!目的就是把自己老同学麾下的中国国防军主力调动到凌海和锦州之间,也就是大小凌河之间的狭窄地域上予以歼灭。能承担这样光荣的使命,是大尉在对俄作战中英勇的表现所争取的。去年的奉天决战,大尉还是中尉的时候,就带着一个中队充当了第三军穿插俄军纵深的尖刀……

望远镜里,白茫茫的原野一片寂静,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月份里,连最勤劳的东北人也窝在家里不肯出门,使得镜头中没有出现一个人影。白色的雪地、白色的树木和零星的覆盖着白雪的房舍,一切,使镜头里的景象白得刺眼。这让大尉想起了自己的家乡高田,那里,也应该是白茫茫的一片吧?这个时候,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们在做什么呢?他们,能够填饱肚子吗?最近,士兵们老在议论国内发生的饥荒,老在说大米的配给肯定又减少了。因为,军中的配给也开始紧张起来,让这些身在异乡的武士们不得不担心家里的情况。不过,尽管是这样,军队的士气还是高昂的。在以前的日本,从军打仗是高贵的武士们的专利,从独裁者中村开始,这个农民将军掌权后,又严格禁止农民当武士……现在,农民子弟也可以享受到从军的待遇了,那是武士的待遇,是受国民疯狂拥戴的一种高尚身份。因此,大尉丝毫不为自己部下的士气担心。在公主岭发生的成联队溃散的丑恶事件,绝对不会在自己这里重现。

歪桃子上由两个不大的山头组成,中间有一条窄窄的小山沟,正因为这样的形态,才使这小山有了歪桃子的名谓。稍矮一点的412山头上,有一个小队和一挺机枪;主力则分布在可以看到身后凌海城的430高地上。佐佐木的指挥所,就设在山头的不知名小庙里。

被白雪刺激得眼睛发酸的大尉摘下了望远镜,一边揉着眼球一边习惯性地掏出怀表看了看,15时50分。佐佐木揣好表,走出指挥所,是例行检查换哨交接的时候了。

山下,一个个披着白色披风的身影趴在冰凉彻骨的雪地里一动不动,已经就位的国防军教导旅一团三营官兵们,从营长黄天方到营里阶级最低的上等兵(教导旅里没有列兵和二等兵)都趴在雪地里。鼻孔喷出的热气渐渐融化了面前的积雪,而身体四肢传来的麻木僵硬的感觉却越来越明显。穿着质地很好的棉军装,用那里面塞得很厚实的棉花和在里面更保暖的羊毛绒夹衣、夹裤,也难以长时间抵御这北地的寒冷。

黄天方的耳朵边传来了不知道是自己还是身边的战士牙齿“格格”撞击的声音,妈的!这时间过得可真慢,在这零下15度的寒风呼号的野外,再有10分钟,就得让战士们爬不起来了!黄天方从上衣兜里掏出了配发的怀表,时间显示是15点58分。他抬头向身后的天空看了看,希望能看到发起攻击的信号弹在天空上升腾。

没有人动弹,因为前方40米处就有一个日军的岗哨和分队阵地。寒冷,变成了刀子不停地割着官兵们的身体,特别是与大地上积雪的那一部分躯体。教导旅的官兵们,大多是四川人、南方人,尽管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基本适应了北方冬天的严寒,可在目前这种条件下打仗,还真是出娘胎来的第一遭!想想看,在西藏高原上打仗也比这里舒服点吧?

时间变得无比的漫长,仿佛秒针移动一格就要花上一个月的时间一样。黄天方在心里咒骂着鬼天气,担心着等会战士们能不能够迅速地站起来,冲锋、射击、投弹、肉搏……

三个连的兵力分散在四周,机炮分队里聚集了全营的重火力,由副营长楚平负责。三营的任务就是用最短的时间从西向东,从下向上发起仰攻,快速占领、控制歪桃子山!

此时,还有人在抱怨着鬼天气。从凌海城里出来增援歪桃子山的一个日军中队,也不知道上面的联队长发了什么神经,在这样的天气让一个中队去加强歪桃子山的防务……

黄天方并没有发现这股日军,因为中国军队在西,日本援军在东,隔着一个诺大的歪桃子山呢!他又看了一眼怀表,从兜里摸出了口哨,脱下手套把口哨拢在手心里,估摸着差不多了,才把哨子嘴塞在嘴上。这个时候,两发红色的信号弹从背后升起。

“哔哔”的短促的哨子声立即响起,黄天方边吹着哨子边猫腰提着上了刺刀的步枪站了起来,先慢慢地走了两步,接着就开始向前冲刺!他的身边,是一大堆披着白色披风的国防军官兵。没有冲锋的呐喊,也没有光荣的金龙战旗指引,只有不停顿的哨子声在催促,催促官兵们赶快冲上去,把侵占国土的日本人消灭干净!

日本哨兵正在换哨,他们很快就反应了过来,拉开枪栓打响了东北之战的第一枪。

枪声惊动了方圆5公里以内的所有军人,也表示教导旅一团对歪桃子山以及凌海城的奇袭转化成为突然强攻。

黄天方把步枪换到左手,掏出了一颗手榴弹,弹保险拉弦投掷一气呵成,手榴弹在日军分队的工事前炸了开来,随着爆炸的火光腾起一阵白沙样的积雪和青烟。

机枪开始“刮刮”地叫了起来,密集的火力把日军布置在山道处的一个分队阵地完全压制住了。40米的距离,在积雪过踝的雪地上,官兵们要花比平时多三分之一的时间才能冲过。

歪桃子山下,密集的机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连成了一片……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